《八佰》由管虎執導,
姜武、王千源、歐豪、杜淳等主演。
《老炮兒》之後管虎導演又一力作
影片聚焦抗日戰爭中日首次正面交鋒
——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為了重現這段歷史,
導演管虎和眾主創踏上了一場眾志成城的徵途
——十年準備,四年製作,
耗時一年半一比一實景還原。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的四行倉庫,
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
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場戰鬥也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場有觀眾的戰爭。
市民、難民、各國媒體、租界駐軍齊聚南岸。
北岸血戰之時,南岸依舊歌舞昇平,
隔岸觀火者眾,甚至有賭場為對岸的勝負開出了盤口。
當然也有不甘旁觀者,戰鬥的第二天夜半,
一名童子軍隊員,將旗幟裹在身上遊過蘇州河潛入倉庫。
於是有了那面在硝煙中獵獵迎風的旗幟。
史載:「天亮時分,國旗飄展,隔河民眾經此地,
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大家似乎意識到,
對面那支孤軍在守衛的不僅僅一座倉庫,而是一個民族的魂魄。
我們觀影前,先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幕後的知識點吧!
導演管虎帶領超1500人的劇組,歷經499天的籌備、230天的拍攝,耗時一年半還原出一河兩岸戰火連天的「地獄」與聲色霓虹的「天堂」。
為了真實還原時代質感,劇組耗費數年建起佔地200畝、擁有68棟建築的實景,人工深挖200米長的蘇州河,外加點亮700塊霓虹燈強化上海的摩登氣質,對兩岸建築進行1:1實景搭建。
為了形態上更加接近1937年的將士,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統一進行7個月的軍事訓練,每個人都完成從「演員」到「軍人」的脫胎換骨般改變。
整部影片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當年戰場上的照明效果,共燒掉300多公斤煙油和近5噸的舊報紙,設置相當於十部大戰爭劇總和的5萬個地面子彈點,打造了一個硝煙瀰漫、炮火四起的真實戰場。
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確保畫面真實感的同時凸顯美學價值,攝影指導曹鬱在片場架設2400檯燈來配合不同的鏡頭。
為了重現這段歷史,導演管虎和眾主創踏上了一場眾志成城的徵途——十年準備,四年製作,耗時一年半一比一實景還原。
很多看完電影的觀眾就會問誰才是這部影片的主角,其實在長長的演員名單裡,他們都是自己的主角。但在戰爭裡,他們是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戰士,一群一開始毫無鬥志、各有各想法的小兵,卻是這樣一群人,在慢慢地改變著自己的思想,慢慢地變得強大,最終成為這場戰爭中最為堅固的盾牌。
從影片裡我們感受到了戰爭的真實和殘酷,真實的戰鬥沒有什麼主角光環,也沒有武俠劇裡的力挽狂瀾,更沒有天降奇蹟,都是一個個普通人用自己的血肉抵抗著敵人的炮。
相信很多看完影片的朋友都會覺得無論是攝影、情節、畫面還是音效都非常震撼。蘇州河兩岸的對比,西方國家的隔岸觀火,和中國普通平民百姓對侵略者的憤慨,戰爭的殘酷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截止到2020年八月26日19點,八佰票房已經破12億,貓眼專業版預測內地票房:30.51億。
網傳《八佰》成本5億,按照三倍回本的說法來算,票房要到15億才能回本。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本周絕對是能達到了。
不得不說,影視投資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領域。
近幾年,隨著我國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成功的影視作品已數不勝數。2002年廣電總局將影視劇市場向普通大眾敞開,又讓普通人成功投資影視製作的事跡不斷湧現。
還記得「2013年最值得關注的年輕人」嗎? 2013年25歲的浙江小夥「於宇昂」投400萬買到《泰囧》10%的份額,斬獲7000萬的收益;
2018年四川80後文化策劃人劉力鳴,投資《紅海行動》總金額的10%,按比例收入分成,劉力鳴純賺1.2億。這也是四川電影市場這幾年來最大的單筆投資利潤收入;
浙江金華王女士投資《我不是藥神》2.5萬,分紅30萬;山東姑娘投資100萬,分紅到帳1400萬……
所以說個人也是可以參與影視投資的,國家也有政策支持了解更多來公眾號意義影視。整個影視市場的發展潛力也很樂觀,我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在國際市場,影視投資早已超越房產投資,相信在不久的中國,影視投資將超越房地產投資,引發投資者的熱潮。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近兩年影視文化產業在市場需求方面,保持著一種極為強勁的發展勢頭。高票房電影層出不窮,《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和我的祖國》《我不是藥神》《中國機長》《西紅柿首富》等等,國產電影一直都在創造驚喜。
中國電影投資市場發展迅猛,電影票房收入連年指數增長,從2003年全國電影票房10億元,到2012年的170.7億元,再到2019年的642.66多億,中國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新的發展形勢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以電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銀幕總數居全球領先的地位。觀影人次從2012年的4.4億,增長2018年的17.16億,這些數據奇蹟在全世界是罕見。
影視文化產業已經沒有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