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浩媽,愛家愛美食愛生活,關注我,每天分享一道簡單易上手的家常美食。「如果您需要,而我恰好會」,希望大家不吝賜教,相互探討。
餛飩這款傳統麵食,在中國的大江南北都特別受歡迎,只是稱呼有所區別。用薄薄的皮裹上自己喜歡的各種餡料,再加上湯水,一碗下肚熱乎乎的,屋外的寒氣好像都被趕跑了。大部分家庭包餛飩都是在市場買成品的皮,不過我家一直是自己擀皮,做法不難,而且「面」味十足,這是買來的餛飩皮沒法比擬的。
今天是我們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意味著從這一天起,氣候正式進入「數九寒天」,北方冬至傳統食物是吃餃子,不過我家好久沒有吃過餛飩了,就用它代替餃子。據說餛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傳統的節日吃流傳了數千年的一款美食,也算相得益彰了。
【大餡餛飩】
餛飩皮材料:麵粉400g、水200g、鹽4g。餛飩餡材料:豬肉約260g、白菜葉、韭菜、鹽、味極鮮、油。湯料:味極鮮、香油、高湯或熱水、鹽、香菜、紫菜、海米。
做法如下:
Step 1.
把鹽放到水裡攪拌至容易,往面上邊倒邊攪拌,攪拌成絮狀以後,揉成粗糙的麵團。用保鮮膜包好,醒面10分鐘以後,再次取出麵團,很容易就揉光滑的麵團,密封好醒面30分鐘。
Step 2.
趁醒面的時間,把豬肉餡放上大約2g鹽、食用油、味極鮮攪拌均勻,醃製20分鐘左右。
趁醃製肉餡的時間,把大約三片白菜葉剁碎(只用葉片位置,不要菜幫)。
把韭菜洗淨瀝乾水分,切成小段,先不用拌餡。
等餛飩皮擀好、切好以後,再把餡拌勻。
Step 3.
醒好的面取出來,用擀麵杖擀成直徑約30cm的圓形。能大約在擀麵杖上裹兩圈就可以了。
Step 4.
把餅皮卷到擀麵杖上,先用手向前推,同時兩隻手從中間向兩邊移動。推到前面以後,再拉到身體跟前,重複這個動作大約4次。把麵餅伸開,旋轉90°再次捲起來,按照上面的方法操作。一直擀到餅皮達到自己理想的厚度,撒上澱粉,用手抹均勻。
再擀制的時候,可以撒兩三次澱粉。
Step 5.
麵餅兩面都抹好澱粉以後,再次卷到擀麵杖上,邊向下放擀麵杖,邊把餅坯堆疊起來,疊成這種底層寬,上層窄的造型,像梯田一樣。
Step 6.
把餅皮切成寬度約7cm左右的段,兩邊不規則的可以切掉。
Step 7.
把切好的條全部展開,然後每一層疊放整齊,切成這種梯形,也可以切成方形。
Step 8.
這時候再把餡攪勻。取一個餛飩,放上適量的餡。
先把皮上下對摺,並把三面都捏緊,然後再左右對摺,把下角捏緊。
Step 9.
鍋裡放多一點水,水開後把餛飩放進去,並且用勺子貼著鍋邊推動,讓水和餛飩同時轉動,防止粘到鍋底。
Step 10.
碗裡放上香菜碎,紫菜、香油、味極鮮,鹽,澆上開水,頓時香味撲鼻。
Step 11.
把餛飩撈出來以後放到碗裡,喜歡吃蝦皮或者海米的,放上一些,一份好吃的餛飩就做好了。
【浩媽碎碎念】
餛飩餡不用放太多調料,原汁原味就很好吃。擀皮的厚薄,根據個人喜好,我家比較喜歡吃厚皮的。皮在堆疊的時候,疊層梯形,可以在切的時候保證是完整的長條,不會斷。在切皮造型的時候,我從小吃到大是切成梯形,也喜歡這樣切,也可以直接切成方形的。
我是浩媽,關注我,每天帶來一款美食。感謝您的瀏覽,歡迎轉發、點讚、收藏,同時堅決抵制搬運、抄襲的惡劣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