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只要蕭峰稍微想一下,思考一下,就可以找到不死的理由。
但是,大俠是不可以思考的。
從大俠做第一件打抱不平的事開始,就要提著一口氣,意氣。對於俠,有個很好的詞,叫任俠,要以拯救蒼生為己任。袁承志被人推舉為武林盟主,他不想當,他的軍師告訴他,他爹袁崇煥,遇到這樣的事,只有四個字,「當仁不讓」。
當仁不讓,就是俠的意氣。令狐衝見到田伯光要欺辱儀琳,寧死不退,所以他成了別人口中的少俠,也贏得了儀琳的芳心。楊過最符合俠的氣質,少年血性,見到不平事就要上前。他在路上見到一匹瘦馬被人虐待,感覺同病相憐,上去摟著馬的脖子哭。連馬都要解救,任俠得可以。
《笑傲江湖》前半段描寫林平之,慘遭滅門,自己扮成駝子躲避追殺,但是看到餘滄海折磨令狐衝,雖然自己會暴露,但還是血氣上湧,站出來罵餘滄海。張無忌在光明頂被周芷若捅了一劍,噗噗噗往外飆血,跟明教其他人一樣退開就沒事了,可是他還是要接招。這兩個人,都是有少俠範兒的。
不假思索,才能做俠。所以俠客大多是少年,少年人血氣足,易衝動,見到不平事選擇出手的概率多。中年人見得多了,考慮得也多,多選擇隱忍,或者用其他方式解決。魯智深雖然鬍子一大把,但還是少年,遇到金翠蓮的事,就急吼吼衝到鎮關西鋪子前,消遣他。李忠就老很多,拿銀子給金翠蓮做盤纏時還要思慮一下,被魯智深說不爽利。
少年時想的比較簡單,認為做俠客不過是捨去一條命,一腔血。少年血氣足,不怕流,少年頭意氣高,也不怕斷。如果能像魯智深那樣,一直少年下去,做俠客也簡單。世間千種不平事,我只一劍斬過去。無論世事多頑固,一劍一劍總能將泰山削平。
可是當大俠世間越久,就越發現,世上的事,不是都能用劍解決的。蕭峰用刀殺契丹大將,終於得來丐幫幫主的位置。丐幫人反他的時候,他用刀插自己,免了幾位長老的罪,攏住了人心。可是當所有人都說他這個漢人的丐幫幫主,是個契丹人,他不知道用刀砍誰了。
郭靖與蕭峰相似,他是宋人,長在蒙古草原,又是個憐惜人命的人。他看到大軍屠城,用退婚約的機會換了全城人性命,結果把黃蓉氣走了。他幫著成吉思汗東徵西討,結果成吉思汗要他去攻打自己的祖國,竟然還是背著他。郭靖同樣是個身份尷尬的人。最後郭靖要走,結果連累了自己母親。逃出來的郭靖開始思考自己學武的目的。
這一思考就壞了,郭靖就開始痛苦。一個俠客,他的所有行為,都是基於武力之上的,如果連武學手段都要質疑,俠客的價值觀就搖搖欲墜。
很多人思考之後,發現自己大可不必當俠客。黃裳武功大成之後,跟明教的人死掐,結果被人滅門。他苦練四十年,發誓報仇,結果回來之後發現,仇人全被一個叫死亡的殺手殺了。黃裳就開始迷茫,原來自己大可不必報仇,不必訴諸武力,只要精研養生學,活得比仇人長,就算是報了仇了。
人要是在衝動的時候,思考那麼一下,會發現自己的選擇很多。慕容復要是停下來想一想,大燕國都滅了好幾百年了,復國簡直是痴人說夢,不如跟表妹一起玩命造人,壯大家族,說不定一百年後,自己的子孫可以建立一個小國家。林平之要是有黃裳那種覺悟,切之前想一想,說不定就能看見嶽不群這些仇人們同歸於盡。
思考了之後,更多的俠會退縮。楊過發現自己只想要姑姑,狄雲發現自己玩不過這江湖,張無忌覺得還是冰火島安全。大俠一旦停下來思考,那股氣就會消退。大俠是不理性的產物,一旦開始理性,俠就是一個有負擔的普通人。
郭靖很幸運,他的思考被不假思索的吃貨洪七公拯救了,再次想思考時,又被黃蓉打斷。他一輩子都循著自己的心走,不必思考襄陽是不是守得住,守不住我要逃到哪裡去。他只想著跟襄陽城共存亡。
蕭峰是不可以思考的,他的人生都充滿著意氣,可以說他的人都是意氣凝聚而成的。他遇見中意的人就喝酒,不中意的就打架,為氣任俠,就是一個江湖版的李白。命運越是不堪,越是要求他思考,他卻越意氣迸發,想喝酒就喝酒,想打架就痛快打一架,打到痛快了就放肆吼一吼。
一輩子活在了俠這個字上,一輩子為了義。一旦蕭峰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他會比死還難受,比不讓他喝酒還痛苦。蕭峰發現自己可能是契丹人,就一步不停地去尋找答案,發現自己被人陷害,就心心念念要找大惡人,甚至被引入邪路也不知道,直到打死了阿朱。
如果他做了南院大王就停下來,他可以好好做一個契丹人,去徵討大宋。如果他逼耶律洪基發誓不攻打宋朝就停下來,他可以繼續做丐幫幫主。蕭峰停下來思考,他可以有更多選擇。但是那樣,他的氣就洩了,總會對不起一方,他再也不是那個義氣深重的蕭峰。
作為一個大俠,蕭峰停不下來,他只有死才能全了自己的意氣。郭靖也停不下來,他唯一的選擇就是與襄陽城共存亡。他們對得起所有人,唯獨怠慢了自己。這是一個大俠最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