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到處都是Cosplay

2020-12-23 史書傳音

1700年1月7日,巴黎上流社會照例舉行了一場名為「中國皇帝」的宮廷舞會。皇宮貴族穿著華美的中國綢袍聚集在一起,等待著國王的到來。

在樂隊的伴奏下,當路易十四穿著中國樣式的絲綢衣服,坐在一乘八抬大轎上走進皇宮時,引起一片皇宮譁然。

路易十四別出心裁的穿著打扮將「中國熱」推向高潮。

可以說,路易十四對中國文化和藝術的崇敬影響了整個歐洲。甚至整個歐洲曾掀起了一股異乎尋常的「中國熱」。而這股「中國熱」一吹就是一百年。

從貴族到平民,從吃穿住行到文化娛樂都沉醉在對中國文化的狂熱追求中。

從法蘭西到俄國,歐洲王室穿起了中國的絲綢。就連俄國女皇都鍾情於中國的瓷器,她收藏了大量精美的中國瓷器,還在皇宮安裝了一個青花瓷立式壁爐。

歐洲掀起的中國熱

「中國熱」的助推劑啟蒙思想

為什麼在17世紀到18世紀,歐洲對中國文化如此感興趣,甚至到了狂熱的地步?這還得從一場運動說起。

歐洲對中國怎麼會如此了解和崇拜呢?

十八世紀時期法國的耶穌會根據在華傳教提供的大量書籍、筆記、報告、著作,編輯匯總後,出版了三部巨大的叢書,《耶穌會士書簡集》、《中華帝國全志》、《中國回憶錄》。這些書的出版在法國甚至在歐洲引起轟動,歐洲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中國呢?

當時歐洲看到文獻裡記載的中國,幾乎被描寫成為一個「理想的國家」,一個「烏託邦」。處於康乾盛世的中國是一個強大而繁榮的王國。

君主開明,賢臣眾多;中國人正直有德,社會文明開化;

在官員任用方面,國家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平民可以通過考試進入國家權力體系;

在統治方面;君主以儒家思想實施「仁政」,以德服人,以德治國;

在宗教方面,國家允許宗教信仰自由;

佛教、道教、黃教都可以自由傳播。

科舉考試考場

這些對中國理想化的描述都是歐洲人想像出來的。他們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強加給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國」。追求理性,自由和平等的啟蒙思想家不能從古希臘、羅馬文化中尋得多少滋養,便從這些文獻中了解和研究中國文化。

那些介紹中國社會政治體制的文獻激發了他們的思考。他們在儒家文化中發現了自由和平等的精神,這讓他們倍感鼓舞。啟蒙運代表著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力量。

他們反對王權、神權和特權階層。他們渴望打破政治壟斷,進入國家權力體系時,也有類似中國科舉為主的文官體制;他們期盼中國對宗教信仰自由寬容政策。

其中法國啟蒙思想最具影響的人物伏爾泰極力推崇儒學,抨擊歐洲宗教專制。伏爾泰對於當時中國思想文化的推崇,正是他要借用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儒學思想,用來抨擊和反對當時法國的專制的宗教思想和封建主義。伏爾泰不斷從中國思想文化汲取養分,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他的啟蒙思想體系。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來自東方的一封信

1678年清朝康熙皇帝委託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寫信給歐洲各國,他在信中表達了自己想了解世界,學習西方科學知識的強烈願望。他呼籲歐洲各國派遣傳教士來華。

在當時的歐洲,渴望前往中國的傳教士有很多,但沒有任何組織和政府願意資助他們的出行而不得不放棄。但歐洲強國法國能做到這一點。

當時法國的君主路易十四已經完成了一列改革措施,包括解除了貴族作為地方長官的權利,藉此削弱了貴族的力量;對內,取消法院對國王敕令的否決權,拒絕召開王國三級會議。

他廢除了首相,從此加強了中央集權。軍事方面他鎮壓叛亂,鞏固海防,對外擴張;經濟方面整頓財政,提倡重商主義;在文化上的專制,在宗教信仰上統一法國人的宗教思想,打擊其他教派。他將法蘭西變成當時西歐最強盛的國家。

他和康熙皇帝有相似的地方,幼年登基,都是帶領著國家從動蕩走向強盛,也熱愛藝術。當 「中國熱」剛剛在歐洲興起時,路易十四就為他的情人建造了一座具有中國建築風格的特裡亞農宮。

當康熙皇帝的那封邀請函在歐洲流傳後,路易十四也許受到啟蒙思想影響,或者對東方古國的嚮往和藝術的著迷。

康熙大帝

1664年路易十四派遣傳教士前往中國。於1698年商船到達中國。路易十四的傳教士代表團受到了清康熙皇帝的接見。他給康熙皇帝準備了豐厚的禮物,測高望遠鏡、天文鐘、水平儀、天文儀器等。

康熙看到這些科學儀器後,不但準許他們自由傳教,還在挑選使節其中的傳教士做顧問。他們向康熙皇帝講解天文現象和人體解剖學。

1693年他們治好了感染瘧疾的康熙。10年後,經過法國傳教士和中國官員的共同努力,繪製完成了《皇輿全圖》。前後兩次成功的航行,將兩個未曾見面的君王拉近了距離。

船隊從中國運去大量的茶葉、扇子、絲綢、瓷器等。當康熙的畫像被傳教士帶到法國後,這才有了在凡塞宮舉辦的宮廷舞會上,法皇路易十四穿著清朝的服飾,出現在宮廷舞會上。

貴族們追隨著他穿著清朝時期的絲綢衣服,整個宮廷內外都是Cosplay。

在十八世紀「中國熱」吹遍歐洲大陸。中國文化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領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從中室內裝飾,絲綢,瓷器,漆器,繪畫,園林建築等諸多方面。

法國路易十四大帝

終究只能淺嘗輒止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上,十七、十八世紀時期是一個重要階段。中西兩大文明體系實質性接觸。

這種交流不僅在物質文化層面交流,而且還深入到科學技術和藝術文化層面。對於中國,從西方傳來的科學文化知識,哲學、美術和音樂部分改變了中國人的學術傳統和對世界的認知。

對於歐洲,中國的儒家倫理思想和藝術文化對啟蒙思想起到了激勵作用。這次交流從器物層開始,逐步向文化層和思想層延伸。

康熙皇帝曾經兩次請求路易十四派更多的傳教士來華,但是他從沒有派遣任何官員和學士前往法國或者歐洲。

不受重視的西方傳教士

雖然康熙皇帝對路易十四提供的禮物讚不絕口,他接受到了西方先進的科技技術,但是始終不會將其推廣到宮廷之外的地方。他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另一方面限制西方科技技術在國內傳播,抑制漢人掌握先進技術,以免威脅到皇權的穩固。

同時法國在路易十四的帶領下稱霸歐洲,也依然被康熙皇帝視為蠻族番邦。學識豐富的傳教士們,也不過是皇權下的奴僕。

這使得西方傳教士的在中國根本沒有發揮其能力,只能淪落成為宮廷畫師。這也使得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導致中西方在科技落差越來越大,最終在晚清時期被滿族騎兵西方的堅船利炮打得潰不成軍,致使國土淪喪。

中西交流最終因為羅馬教廷對在華傳教士未按照教會禁令傳教的不滿,遭到羅馬教廷解散。這激怒了康熙皇帝,他遣散了幾乎所有的傳教士。導致這次中西文化交流終究逃不過淺嘗輒止的命運。

相關焦點

  • 路易十四與鐵面人的關係:生父?兄弟?
    這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生中建立了無數的功績,也曾犯下過許多錯誤,他的故事也在後世不斷流傳。大約在1661年,路易十四突然親自籤署了一張秘密逮捕令,這個命令非常突然,也很奇怪。按照正常程序,如果要逮捕、關押犯人,需要經過法國的司法部門審訊、定罪,然後才能進行關押。
  • 康熙大帝和路易十四這對300年前的cp,我給滿分!
    巧合的是,這兩位帝王都是年幼登基(康熙帝6歲,路易十四4歲)更巧合的是,這兩位都是各自國家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康熙帝在位61年,路易十四在位72年) 更更巧合的是,兩位都為自己的國家開創了盛世,更更更巧合的是,兩人連離世的時間都差不多…簡直迷之巧合….
  • 路易十四一生沒洗澡,到底有多臭?10開外臭氣燻天,令人作嘔
    康熙作為我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也因為他的勵精圖治在後代當中口碑頗高,61年的在位史讓他長壽的孫兒乾隆都不忍打破,乾隆在位60年的時候選擇了退位。於康熙同時期的一位法國的君主,那就是路易十四,他在位了整整72年,他的兒子想必等累了。但是路易十四在位這麼久,被人記住的居然長時間不洗澡!
  • 優品卷首 路易十四:高級定製打造下的「太陽王」
    路易十四時代的歐洲,其實髒得要命,連巴黎也不例外。巴黎因為各種商業、工業、畜牧業產生的廢物散發著惡臭。執政後,路易十四差人打掃街道,把巴黎的道路都換成鵝卵石路,讓市民們擺脫泥土路的骯髒。還整治治安,安排步警和騎警夜巡。他還把稅收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來給整座巴黎城裝上電路燈,讓燈光為巴黎人民的夜生活帶來一絲情調,作為第一座全城配備路燈的城市,巴黎因此收穫了「光之城」美名。
  • 明朝木匠皇帝法國鎖匠國王,都不務正業為何路易十六走上斷頭臺
    這裡拿以做木匠為樂趣的天啟皇帝和拿做鎖匠為樂趣的路易十六比,其實是暗含深意的,比較的就是東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卻有同樣的結局。在西方,國王雖然也有權威,可是依然無法徹底對抗利益集團。在東方,皇帝雖然也有權威,可是也無法徹底對抗利益集團。其實與東西方而論,對皇權的威嚴都有限制,只不過多少問題和手段問題而已。
  • 路易十四和康熙大帝,原來才是歷史上的最佳CP
    巧合的是,這兩位帝王都是年幼登基(康熙帝6歲,路易十四4歲)更巧合的是,這兩位都是各自國家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康熙帝在位61年,路易十四在位72年) 更更巧合的是,兩位都為自己的國家開創了盛世,更更更巧合的是,兩人連離世的時間都差不多…簡直迷之巧合….
  • 《被製造的路易十四》:「政治戲劇」與「王權塑造」的巧妙融合!
    但是,相貌平庸的路易十四年幼登基,無論是在政治上的作為,抑或對文學、藝術的掌握,似乎都沒有傲人的天賦和才能,又如何徵服所有法蘭西臣民的心呢?英國劍橋大學文化史家彼得·伯克在《製造路易十四》一書中所進行的工作,便是對路易十四時代國王的形象建設進行的層層剖析。
  • 如何製造路易十四?
    他是個具有神授超凡能力的人,不管從什麼意義上說都是這樣。然而這一神授超凡能力是要不斷鞏固加強的。這就是路易十四在其凡爾賽宮內的舞臺上進行表演的主要目的,也是國王在傳媒上一再表演的目的。不用「製造形象」而用「製造路易十四」這一說法,是要點明傳媒對世界影響的重要性。
  • 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紅衣主教黎塞留的傀儡,和高調的「太陽王」
    雖然很多歐洲國家都參與了這場戰爭,甚至包括遠在北歐的瑞典,但主戰場卻一直在法國。我們知道,正是在17世紀,法國的君主專制到達頂峰,而黎塞留對法國君主專制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路易十三下臺後,路易十四就成了法國的最高統治者。他是法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統治了法國70多年。
  • 路易十四及其情婦們
    路易十四一生情人很多,他是第一個公開確立情婦和私生子地位的法國國王,也就是說,路易十四的情婦是公開的、正式的、有地位的,也是被國王保護的。同樣,路易十四的絕大部分私生子和私生女都得到公開的貴族身份,私生子會被封為公爵等,而私生女則被安排以很好的婚事。
  • 與全歐洲為敵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正因為法國對天然疆界的擴張
    路易十四親政的太陽王時期,波旁法國面對的戰略形勢,相對紅衣主教黎塞留時期,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曾經如巨人一樣壓迫法國的西班牙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聯合,一個忙著對抗奧斯曼,一個則已經無比虛弱, 過去法國聯合新教荷蘭英國瑞典和德意志新教諸侯,圍攻哈布斯堡家族,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而現在形勢是哈布斯堡,起碼是哈布斯堡控制的西屬尼德蘭
  • 遺產戰爭:法王路易十四為何要求繼承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的遺產
    1665年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去世,其女婿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以自己有權繼承費利佩四世的任何遺產為由,要求西班牙將西屬尼德蘭交給自己。西班牙拒絕了路易十四的要求,路易十四趁機發動了遺產繼承戰爭。那麼遺產戰爭的結果如何,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熊芳芳:洗浴之殤:瘟疫與路易十四時代的衛生觀念
    原創 熊芳芳 讀書雜誌編者按據說貴為君王,而且是作為十七世紀時尚風向標的君王,路易十四聞起來卻臭氣燻天。「路易十四一生到底洗過幾次澡?」考察歐洲洗浴的歷史,原來希臘、羅馬人熱衷洗澡,基督教傳播後,洗浴就被視為一種腐化靈魂的享樂行為。
  • 哲人王與太陽王——康熙皇帝與路易十四的相互想像
    從明末天啟、崇禎年間西方傳教士的「業績」來看,眾多上層士大夫、皇帝的後宮成員對天主教表現出的關注和熱衷,給予傳教士們巨大的鼓勵。眾多耶穌會士通過書信和著作將中國介紹給歐洲社會,在西方掀起了地理大發現以後又一個了解中國的高潮。為了爭取皇家和財團的支持,耶穌會士所介紹的多是他們觀察到的中國好的一面,甚至寄希望於中國皇帝的皈依。在耶穌會士的筆下,中國是地球上治理最好的土地。
  • 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熬死全部兒子後又熬死了孫子,死後重孫繼位
    說到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很多人可能立馬就想到,清朝歷史上開創「康雍乾盛世」先河的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康熙滿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從康熙元年(1662年)繼位,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總共當了61年的皇帝,在執政時長上康熙是當仁不讓的第一。
  • 歐洲中世紀傀儡皇帝的世紀改革成功了嗎?
    貴族、使臣、來訪的士兵、神父以及皇室小成員身邊都有很多侍從。他們有的站著,有的坐著或跪著,沒有人會感到被輕視。 每年都要舉辦大約60場盛大的宗教儀式和一些重大慶典,如聖誕節、復活節、聖靈降臨節以及一年一度皇帝要當眾用餐的金羊毛騎士團盛宴。皇帝必須出席這些活動,必須與前來攀談的貴族閒聊幾句(倘若皇帝怠慢了誰,會立即招來閒言碎語),也必須與前來的請願者交談。
  • 路易十四有多臭?十米開外臭氣燻天,氣味令人作嘔,他為何不洗澡
    ——李白巴黎被稱為世界的浪漫之都,無數設計師的繆斯,每年最流行的時裝,香水必須得出自於這裡。而讓人想不到的是曾經的巴黎是一座臭氣燻天的城市,當時的國王路易十四氣味更是令人作嘔,在十米開外就能聞到臭氣燻天,而貴為國王,他為何不洗澡?
  • 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皇帝,熬走自己所有兒子和孫子,只能讓曾孫繼位
    中國古代最長壽的皇帝是誰?如果不算南越的趙佗的話,相信很多人都能夠答得出來,那便是87歲的乾隆,在位共計60年,而他的祖父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61年),如今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君主,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截止到2020年,她在英國女王的位置上坐了68
  • 乾隆皇帝是否知道法國大革命的發生,他對此有什麼反應?
    此時正好是中國的大清乾隆年間。雖然中國距離歐洲萬裡之遙,清朝又給人以「閉關鎖國」的印象,但是革命的海嘯,還是在中國蕩起了微瀾。花旗國(美國)、紅毛國(英國)、雙鷹國(奧地利)、單鷹國(普魯士)、黃旗國(丹麥)、法蘭西、瑞典、葡萄牙等國的商人都在廣州開設夷館。購買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販賣至世界各地。這些外商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大量的白銀,也傳來歐洲的各種新聞。  另外,乾隆時期,宮廷之中還有西方傳教士在給朝廷服務。重要者如法國傳教士蔣友仁。蔣友仁,耶穌教會士,精通數學、機械。1745年來到中國,長期任職清宮。
  • 路易十四有多臭?十米開外「臭氣燻天」,他為何「一輩子」不洗澡?
    路易十四,是法國波旁王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君王之一。他在位72年,因為令法國強盛而受到百姓愛戴,晚年卻因為沉重的稅收,讓他失去了民心。 但是這位所謂的真正的貴族,他卻有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特點,有句玩笑話叫「圖他年紀大,圖他不洗澡」,大家可能不知道,中世紀的歐洲貴族們,都不喜歡洗澡,包括就連路易十四這樣高高在上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