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王與太陽王——康熙皇帝與路易十四的相互想像

2021-02-23 作家文摘

臣一:「臣奏議,凡下單者皆附精美贈品。」

臣二:「臣附議。」 

臣三:「臣附議。」 

……  

「準奏!」




文 | 魚宏亮

本文選自

《語之可05:白雲千載空悠悠》



康熙的「哲人王」形象在18世紀的歐洲所引起的轟動已經有眾多中西方文化名人屢屢提及。從康熙自身來說,他在長達六十年的統治期間,持久而深入地學習研讀中國傳統的儒家經典,同時鑽研西方科學知識與文化,將其應用到統治與行政的各項實踐中,從而開創了清代最為繁榮昌盛的「康乾盛世」。

 

美好的社會和良善的政治永遠是人類社會嚮往的理想之境。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設想了這樣一種人,「天賦具有良好的記性,敏於理解,豁達大度,溫文爾雅,愛好和親近真理、正義、勇敢和節制」,這樣的人才能從事哲學的學習。他們「把握永恆不變的事物」,「不會被事物的多樣性搞得迷失了方向」。只有這樣的人,人們才肯把國家託付給他們(柏拉圖《理想國》第六卷)。這種理想中的哲學家與統治者二位一體式的人物被稱為「哲人王」,成為古希臘留給西方政治文化的道德遺產。在西方歷史上,能達到這個標準的人鳳毛麟角,因此「哲人王」也成為人們遙遠而虛幻的美好願望。然而人們發現在遙遠的東方,清朝似乎存在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

△ 西人繪康熙皇帝巡視教堂

 

17世紀起,大航海打通了歐洲通往亞洲的航線,一撥又一撥傳教士從海路來到中國,形成一場規模浩大的西學東漸運動。從明末天啟、崇禎年間西方傳教士的「業績」來看,眾多上層士大夫、皇帝的後宮成員對天主教表現出的關注和熱衷,給予傳教士們巨大的鼓勵。眾多耶穌會士通過書信和著作將中國介紹給歐洲社會,在西方掀起了地理大發現以後又一個了解中國的高潮。為了爭取皇家和財團的支持,耶穌會士所介紹的多是他們觀察到的中國好的一面,甚至寄希望於中國皇帝的皈依。在耶穌會士的筆下,中國是地球上治理最好的土地。熱愛文學和哲學的皇帝是權力的中心,通過一套有效的文官制度來管理帝國行政。皇帝謙遜溫和,耐心地與大臣們討論深奧的哲學問題和現實決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獎勵美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使入侵者採用他們法律的國家」(伏爾泰語)。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與中國清朝康熙皇帝同一時期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兩次派遣傳教團前往中國。僅康熙一朝,來自法國的耶穌會士就達到五十多位。其中,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抵達中國的洪若翰、白晉、李明、張誠、劉應五人,是太陽王路易十四專門派遣的。當時按照天主教會的規定,東方傳教權歸於海上強國葡萄牙,所以路易十四以「國王數學家」的名義將他們派出。其中白晉和張誠被留在康熙身邊教授幾何學和醫藥學,對康熙影響最大,也最受康熙信任和倚重。十年後(1697年),白晉奉康熙旨意歸國,希望路易十四能夠派遣更多具有科學素養的傳教士來華。回國後,白晉將來華經歷寫成近十萬字的報告呈遞給路易十四,後來以《康熙帝傳》為名出版。第二年(1698年)白晉搭乘昂菲特裡特號商船回到中國,此次隨同前來的傳教士巴多明奉康熙之命以滿文編成一套西方解剖學著作,名為《欽定骼體全錄》。這是一部反映法蘭西科學院最新解剖學知識的醫學著作。五位「國王數學家」中的另外三人中,洪若翰曾用奎寧治癒康熙的疾病,劉應擅長語文,李明熟悉天體和地理知識,都曾獲得較高成就。

△ 現藏於巴黎自然史博物館的《欽定骼體全錄》,是法國傳教士巴多明神父改寫的醫學著作。在第一冊裡,附有巴多明神父寫給法國皇家科學院的信,說明這本書是應康熙皇帝的要求而撰寫。康熙認為,學習解剖學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譯成他的母語滿文

白晉在向路易十四呈遞的報告中全面介紹了康熙皇帝及其對國家的統治。他說康熙「深信君主的威信和真正偉大應當較少地藉助於外在的豪華,而更多的是在於他道德的光輝」。清朝的國庫雖然堆滿了金銀財寶,但康熙本人卻過著簡樸的生活。在乾旱之年,他深居簡出,除了祈雨之外不參加其他活動。他熟悉歷代詩詞,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喜歡閱讀經典,不僅對中國的科學,而且對歐洲的科學知識也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康熙甚至喜歡西方哲學,他所用的滿文哲學教材是法蘭西院士杜阿梅的《古今哲學》。一句話:「如果他在宗教問題上也能榮幸地像您,那麼他就與您完全一樣,成為曾經統治過人世的完美無缺的君王之一了。」(白晉《康熙帝傳》)

早期耶穌會士出於特定的目的,將東方社會描繪為文明、富饒的樂土,將他們接觸到的帝王描寫為學識、道德近乎完美的哲人,幾乎成為柏拉圖所說的哲人王。將中國皇帝比作哲人王,從最早進入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就開始了。他說:「雖然不能說中國哲學家就是國王,但可以說國王是受哲學家牽制。」(利瑪竇:《中國傳教史》)路易十四派出的傳教團的報告,將康熙塑造成一個完美君主的典型,不但在宮廷,在文化界也引起巨大反響。伏爾泰在其《風俗論》中根據這些傳聞描繪了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認為康熙「英明出眾」,飽學經典,「傳教士讚美他是位完美的君王」。伏爾泰是柏拉圖的擁躉,他也重申「當國王是哲學家或哲學家做國王時,人民是幸福的」。由於傳教士對康熙的讚美不能超過對路易十四的讚美,所以他們無法直接說康熙就是哲人王,但是康熙「哲人王」的形象已在法國上流社會中流傳。

△ 「太陽王」路易十四

 

而太陽王路易十四,對中國也有著極高的熱情。他在派遣傳教士經海路去中國後,又於1686年派出一個使團從陸路經俄羅斯前往中國。17世紀的歐亞航線雖然已經貫通,但海上風暴、疾病、海盜等因素使得海路充滿危險。當時前往中國的六百個耶穌會士中,最終只有一百人抵達。因此傳統絲綢之路上商人和使節依然絡繹不絕。這個陸路使團到達俄羅斯後,由於俄羅斯規定必須持有官方文書才可通行,否則禁止任何人繞行西伯利亞前往中國,使團只得派員返回巴黎辦理相關文件,路易十四於這次親自致書康熙皇帝和彼得大帝。致康熙皇帝的書信(該書信保存在法國外交部檔案處「亞洲記憶與文獻特藏」,中譯文來自鄭如芳,臺北故宮《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全文如下:

 

至高無上、偉大的王子,最親愛的朋友,願神以美好成果使您更顯尊榮。獲知在陛下身邊與國度中有許多飽學之士傾力投入歐洲科學,我們在多年前決定派送我們的子民,六位數學家,以為陛下帶來我們巴黎城內著名的皇家科學院中最新奇的科學和天文觀察新知;但海路之遙不僅分隔您我兩國,亦充滿意外與危險;因此為了滿足陛下,我們計劃派送同樣是耶穌會士,即我們的數學家們,以及敘利伯爵,以最短與較不危險的陸路途徑以便能率先抵達您身邊,作為我們崇敬與友誼之表徵,且待最忠誠見證者敘利返回之際能發表您一生非凡的作為。為此,願神以美好的成果使您更顯尊榮。1688年8月7日寫於馬利。

您最親愛之好友

路   易       

△ 路易十四致康熙帝之書信,法國外交部檔案處藏

 

這個陸路使團由於俄羅斯的阻撓最終沒有抵達中國,所以康熙皇帝也無緣得見此信。但是,康熙對歐洲的科學知識充滿興趣,卻為歐洲人所共知。與這封信中路易十四提到的地理知識相印證,康熙五十二年的《清聖祖實錄》中記載了一段上諭:「中國與西洋地方,俱在赤道北四十度內。海洋行船,中國人多論更次,西洋人多論度數。自彼國南行八十度,至大狼山,始復北行入廣東界。常六閱月在海中,不見一山。又自西洋至中國,有陸路可通。因隔鄂羅斯諸國,行人不便,故皆從水路而行。鄂羅斯距京師,約萬二千裡。……朕曾詳悉訪問是以周知也。」(《清聖祖實錄》卷二五三)這段知識與路易十四信中提到的中西方交通道路完全一致。康熙說的「詳悉訪問」,應當是問的傳教士。

 

傳教士為路易十四與康熙皇帝架起的這種溝通的橋梁,在多方面對雙方產生重要影響。康熙對傳教士的關注、信任也促進了天主教在中國各地的傳播。這引起一些尊奉程朱理學的士大夫的憂慮與牴觸,浙江巡撫張鵬翮甚至下令禁教,拆毀教堂、焚毀書籍。杭州教務主管義大利傳教士殷鐸澤請求張誠等人向康熙反映求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上諭:「西洋人仰慕聖化由萬裡航海而來,現今治理曆法、用兵之際,力造軍器火炮,勞績甚多,各有居住。西洋人並無為惡作亂之處,又非左道惑眾、異端生事。喇嘛僧道等寺廟尚容人燒香行走,西洋人並無違法之事,及行禁止,似屬不宜。相應將各處天主堂俱照舊存留,凡進香供奉之人,仍許照常行走,不必禁止。」這一政策在當時的西方天主教界引起巨大反響,被稱為「1692年寬容赦令」。康熙之所以做出如此決策,與張誠、白晉等的卓異表現應有直接關係。

△ 白晉(1656-1730)

 

白晉第二次返回中國時(1698年),耶穌會士傅聖澤也隨同來華。起初他一直在福建、江西一帶傳教。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白晉的推薦下,傅聖澤被康熙徵召入京,協助白晉翻譯《易經》。康熙六十年(1721年)傅聖澤離華返回法國之時,帶回中文古籍四千多部,都是替法國皇家圖書館購置的。這批中國典籍,「成為歐洲漢學家研究中國的基礎」。臺北故宮藏《奏覆差遣家人護送洋人傅聖澤進京折》(編號:故宮001972)記錄了江西巡撫郎廷極派遣其子郎文烋護送傅聖澤從水路進京之事。由此可見,路易十四派遣來華耶穌會士從事的學術研究與文化交流活動,為歐洲漢學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礎。

 

這一時期,耶穌會士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與中國上層社會的交往上,採取的方式主要是以西方科學知識和科學儀器作為溝通交流的媒介,對於天主教教義的宣揚,則被包裝在中國傳統儒學的體系中,以符合儒家倫理規範的形式嵌入中國社會。對於天主教教義與儒家倫理之間的嚴重分歧和衝突,則隱而不談。因此,即使是與傳教士交往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康熙皇帝,對天主教的了解,也非常簡單。康熙晚年曾經召集白晉等十幾位傳教士面諭西洋人傳教問題時說:「據爾眾西洋人修道,起意原為以靈魂歸依天主,所以苦持終身,為靈魂永遠之事,其他無甚奧義。」(《諭西洋人》《清聖祖與羅馬使節關係文書》)

 

直到康熙晚年,中國人祭祀祖先之孝道與天主教嚴禁祭祀天主之外其他神靈的矛盾才演變成重大衝突爆發出來。羅馬教廷所派特使多羅和嘉樂兩人先後來華,向在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和中國信眾頒布了一系列規定,清廷與羅馬教廷的衝突公開化,這導致了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十二月下諭:「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之可也,免得多事。」從此結束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第一次西學東漸的浪潮。

△ 《康熙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一幅使用經緯繪圖法繪製的地圖,更是中國曆朝歷代以來最大最全的地圖。法國耶穌會士雷孝思將此圖送回法國,輾轉交到路易十四手中,法國王室地理學家根據此圖製成《中國新圖》,才使歐洲人對中國地理概貌有了比較完整的了解

 

縱觀康熙與路易十四的這段交往,路易十四派出的耶穌會傳教團充當中介對康熙的影響,體現在多個方面。他們用滿文為康熙編纂的解剖學著作、歷史著作幫助康熙在17、18世紀成為科學與文化知識素養方面最為深厚的帝王。在個人生活方面,康熙本來不喜飲酒,但在晚年卻對傳教士所進葡萄酒情有獨鍾,並說「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補之物,高年飲此,如嬰兒服人乳之力」。臺北故宮藏的一件康熙下令江西巡撫郎廷極派家人護送西洋人殷弘緒所進葡萄酒等物的奏摺中,康熙硃批:「此摺奏來的甚是,以後你有西洋人有進之物,摺子上寫明並奏聞。」東西方兩個帝王的交往通過這些事情可以勾勒出一幅清晰而生動的景象。

 

康熙的「哲人王」形象在18世紀的歐洲所引起的轟動已經有眾多中西方文化名人屢屢提及。從康熙自身來說,他在長達六十年的統治期間,持久而深入地學習研讀中國傳統的儒家經典,同時鑽研西方科學知識與文化,將其應用到統治與行政的各項實踐中,從而開創了清代最為繁榮昌盛的「康乾盛世」。而遺憾的是,康熙皇帝對西方科學知識的學習和鍾愛並未演化成一個時代的風氣。隨著宗教衝突所引發的羅馬教廷和清廷的先後禁教,東西方的科學與宗教交流發生中斷。路易十四和康熙皇帝的時代過去,也標誌著亞歐大陸文化交流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封閉時期。東西方門戶再次打開,乃是一個多世紀以後的事情。那時,中西方社會的發展,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張亞麗 主編

語可書坊 出品

現代出版社 2017.3(第一輯)2017.7(第二輯)

《語之可》是《作家文摘》旗下一本內容偏重輕歷史的雜誌書,旨在以一種獨立純粹的閱讀趣味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中發現、篩選、整理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學性的歷史文化大散文——既有學者的深邃,旨要高邁、洋溢著天賦和洞見,又有文人的高格,靈動優美、感動人心,以最有價值最具力量的文字,劍指「文史之旨趣,家國之氣象」。第一輯(1-3)、第二輯(4-6)分別收錄了黃仁宇、餘秋雨、孫鬱、梁衡、餘世存、張宏傑、祝勇等多位名家佳作。  



用文藝美浸潤身心

用思想力澄明未來

辛棄疾:把欄杆拍遍   梁衡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    唐師曾

是非功過武則天   黃仁宇

慈禧為何不如維多利亞女王   王龍

魯迅為什麼遠離胡適   孫鬱

「冬皇」孟小冬秘辛   沈寂

…… ……

定價:105 元 / 套(包郵)

【長按二維碼購買】

紙上的李白   祝勇

春秋時代的「貴族精神」    張宏傑

康有為:謀國不成,謀家有成  餘世存

我知道的上官雲珠    沈寂

毛彥文:愛與痛俱成往事   王鶴

沈峻:不要眼淚不要悲傷   陳碧

…… ……

定價:114 元 / 套(包郵)

【長按二維碼購買】

《語之可》第一、第二合輯(1~6)

組合購買特惠價:200 元/套(包郵)

【長按二維碼購買】

↓↓↓  點擊 「閱讀原文」 直接下單

相關焦點

  • 「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網紅人生
    然而路易十四的傳奇之處到底不在情場,而在於他對藝術與時尚敏銳的嗅覺,以及極盡奢靡的生活方式。路易十四從小就愛跳芭蕾,15歲時他在芭蕾舞劇中出演了太陽神「阿波羅」,並因此獲得了「太陽王」的美譽。為了得到這兩樣奢華的產品,他甚至派了兩個交流團出訪中國,隨團附了一封給康熙帝的信,但很可惜沒能成功送到康熙手中。
  • 康熙皇帝是 「哲人王」還是太平有成之主?
    (金昌業《老稼齋燕行日記》) 是的,它們是不同時期、不同國籍背景的文士對康熙皇帝外貌形象的描繪。出自《清聖祖實錄》的說法自然是溢美之詞,那麼來自於法國、荷蘭和朝鮮的傳教士、使臣們,何以在不用考慮康熙皇帝感受的前提下,得出如此相去甚遠的形象描述呢?統御大清王朝長達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在外國人的眼中又有著怎樣的形象?
  • 康熙,東方人眼中「貪財好色」,西方人視為「哲人王」,為何這麼大差距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是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而且此年號是中國歷史使用最長的年號,共61年。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亂、雅克薩之戰、多倫會盟,準噶爾之戰、清統一臺灣之戰和九子奪嫡等。
  • 路易十四的最後一場床戲 | 硬派歷史
    這個老人是路易十四——那個曾經把法國推向霸主的男人,那個穿著紅色高跟鞋跳著芭蕾的男人,那個曾被世人稱之為「太陽王」的男人。《路易十四的死亡紀事》註定是小眾的,因為不曾了解這位國王的人,根本看不懂這部電影;就像不曾回望歷史的人,永遠不知道光芒背後的陰影和凝重。
  • 哲人不王
    社會分工,讀書人替人讀書,或見人所未見、思人所未思,職分而已;宰豬屠狗亦有秘辛,若論治術,自有羊倌。哲人不王文/陳嘉映柏拉圖是西方思想史上數一數二重要的政治哲人。柏拉圖的政治哲學,外行不一定了解很多,但都知道他所謂的「哲人王」。柏拉圖是思想王國中的王者,但他從來沒當成現實中的哲人王。
  • 實力書寫歷史 英女王和太陽王之間差了一臺驍途
    1643年繼位的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是全球數得上的大國的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宏圖霸業,伊莉莎白二世這輩子、下輩子都不可能趕上了。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到底是歷史成就了偉人,還是偉人書寫了歷史?比如,在路易十四同時代的17世紀至18世紀,在亞歐大陸的中、俄、法三國同時出現執政時間超長的一代雄主:中國的康熙大帝、俄國的彼得大帝、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
  • 清朝最偉大的皇帝,精通西方科技,卻少了一眼世界格局——康熙
    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親政後仿佛開掛一樣,智擒鰲拜---平定三藩---統一臺灣----驅逐沙俄---大破準噶爾如果你認為康熙僅僅在武功方面成績斐然,那是不全面的,文治方面康熙的表現才稱得上是仁君表率。
  • 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皇帝,熬走自己所有兒子和孫子,只能讓曾孫繼位
    如果不算南越的趙佗的話,相信很多人都能夠答得出來,那便是87歲的乾隆,在位共計60年,而他的祖父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61年),如今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君主,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截止到2020年,她在英國女王的位置上坐了68
  • 王小波:理想國與哲人王
    這位兄長大概是想要做世界的哲人王,很顯然,他是誤入歧途了,因為沒聽說有哪個中國人做了全世界的哲人王。自柏拉圖以降,即便不提哲人王,起碼也有不少西方知識分子想當萊庫格斯。這就是說,想要設計一整套X度、價值觀、生活方式,讓大家在其中幸福地生活;其中最有名的設計,大概要算摩爾爵士的《烏託邦》。羅素先生對《烏託邦》的評價也很低,主要是討厭那些煩瑣的規定。
  • 誰能和「太陽王」死磕到底?玩到會讓你站起來琢磨的《百年對峙》
    這個人就是歐洲國王中的王中王,世界時尚與奢靡的引領者,超長在線的法蘭西君主,波旁王朝的一團驕陽——「太陽王」路易十四。緊身襪、高跟鞋、蕾絲邊……這些現在姑娘們的裝備全都是當初太陽王為了讓自己揚長避短搞出來的貴族時尚。
  • 康熙皇帝比彼得大帝更優秀?兩人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歐洲有一個說法:17世紀的世界被三個皇帝支配著,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以及清朝的康熙皇帝。當時歐洲還認為:康熙皇帝比彼得大帝更優秀! 康熙皇帝和彼得大帝可謂是歷史上一對非常有意思的皇帝,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年代,彼此因為一些國事也間接地有過交集,他們的才幹之突出,歷史少見,這對當時他們身處的國家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路易十四的私生女,波旁宮主人,孔代親王夫人,路易絲傳奇人生
    路易絲·弗朗索瓦絲·德·波旁是路易十四與自己最寵愛的情婦弗朗索瓦絲·阿泰納伊斯·德·羅什舒阿爾所生的次女(長女與之同名,但早夭)。據說路易絲的名字來源於她的教母路易絲·德·拉·瓦利埃。1692年,路易絲最年幼的妹妹弗朗索瓦絲·瑪麗·德·波旁嫁給了路易十四的侄子奧爾良公爵菲利普。菲利普的父親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與皇后奧地利的安妮所生的次子、路易十四的弟弟。
  • 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熬死全部兒子後又熬死了孫子,死後重孫繼位
    說到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很多人可能立馬就想到,清朝歷史上開創「康雍乾盛世」先河的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康熙滿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從康熙元年(1662年)繼位,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總共當了61年的皇帝,在執政時長上康熙是當仁不讓的第一。
  • 康熙大帝和路易十四這對300年前的cp,我給滿分!
    東端的大清帝國,這一時期執政者是康熙大帝,西端的波旁王朝,這一時期是路易十四的天下。康熙大帝好學上進,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崇尚節約,如果說他是我國最出色的皇帝,一點也不為過。 大事記 1:收復臺灣 康熙二十年(1681年),鄭經中風而死,臺灣鄭氏王朝發生政變,年僅12歲的鄭克塽繼任延平王,大權實際上為馮錫範、劉國軒掌握,鄭氏官員向心力開始動搖,負責與清朝談和的傅為霖甚至願當內應。
  • 康熙皇帝縱慾精盡而亡的真相
    如果說,這個在位執政期間的康熙皇帝每天總是很忙很忙的,總是在夜以繼日地思考江山社稷和研究朝政,那麼他也就應該無暇顧及那麼多女人了。可是,康熙皇帝所留下的後宮女子和子女人數之眾卻偏偏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他一生共有子35人,女20人,共計55個子女。
  • 優品卷首 路易十四:高級定製打造下的「太陽王」
    而且傳說路易十四的高跟鞋有12 釐米。當時,作為權力象徵的高跟鞋曾禁止女性穿著,自路易十四死後,才被覬覦已久的貴婦們撿起來穿,她們發現,穿上高跟鞋不但身材高挑,而且體態也能變得優雅婀娜。所以,捲曲長假髮也就成了「太陽王」至尊權威的最佳符號、絕對王權時代的「專制王權修飾品」。1655 年,路易十四一次僱傭了48 個假髮師為他製造假髮。1656 年,法國還成立了假髮製造行會,假髮從此從宮廷風靡全歐洲,迅速成為貴族的標配。
  • 康熙皇帝愛吃的八寶豆腐
    ▲輕點上面藍色 王二狗的小廚房並關注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收到來自二狗的私房菜譜~
  • 康熙皇帝是被雍正毒死的嗎?
    對於康熙皇帝的死因也有著各種傳言,而牽涉其中的依然是清朝歷史上爭議最多的雍正皇帝,因為有人說康熙就是被雍正害死的,這也是後世對雍正的皇位合法性持懷疑態度的原因,但到底康熙是怎麼死的,有著各種爭論,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拿不出確鑿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