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助者自己都不努力,我的幫助還有意義嗎?

2021-02-13 公益慈善論壇

來源:公益交流站  作者:褚士瑩

想助人卻充滿疑惑的捐助者:

助人時,受助者自身沒有盡合理的努力之前,捐助者應該要出手嗎?

助人工作經驗豐富的褚阿北:

相應的付出怎麼樣才叫做合理?

你的「有用」,是他「需要」的嗎?

就在你問這個問題的同時,我一位長期進行弱勢族群跟婦女援助的「好好婦女協會」社會工作者蔡順柔,剛好在她的臉書上 po 文──

不要送案家烤箱、電磁爐,沒現金買食物啦!沒錢繳電費啦!

言下之意,是捐贈廚房調理家電給連電費都繳不出來的弱勢家庭,不但無法帶來幫助,可能還會帶來個案跟社工的困擾。

所以要什麼樣的幫助才能有真正的幫助呢?

根據另外一位長期社工同事表示,如果捐助者願意提供不指定用途的金錢,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更能產生實質的助益,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捐助者很容易疑神疑鬼,甚至用刻板印象認定如果「直接給錢一定會被拿去買酒、賭博⋯⋯」,但是從捐助者自己的主觀角度認為「有用」的物資,並不見得是受捐助者「需要」的。

「難道就一定不能送烤箱、電磁爐嗎?」

「當然可以,」蔡順柔說,「但是就要配合烹飪或是烘培的訓練課程,讓這些接受到物資的弱勢家庭,學會用這些器材拿來賺錢、增加收入的謀生技能。」

「可是我已經給了這些器材,難道自己不能去學嗎?」或許有人會說,「我都是自己看電視的烹飪節目,做菜的時候,自己去不斷研究改進,就會了啊!為什麼我可以,他們不行?難道我送愛心便當,還要幫忙把飯一口一口餵到嘴巴裡嗎?」

捐助者對於自己這樣的說法,一定會覺得很有道理。如果有了烤箱,還不願意投資電費,或是不願意花時間去研究怎麼做手工餅乾,那就是「懶惰」。

我曾經還聽過有這樣的捐助者,信誓旦旦的說出這個可怕的理論:「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過去還沒有接觸 NGO 工作的時候,覺得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但是我從美國被派到北京工作的第一年,發生的一件小事,卻讓我的想法有很大的改變。

當時北京的胡同還在,我時常下了班會去胡同裡面散步。胡同裡面有著各式各樣的小商店,其中也有一家我固定造訪、相當簡陋的理髮店。

有一天我散步經過時,發現那個年輕的女理髮師哭得不能自己,我忍不住推開門去關心一下,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老闆罵我笨、煮飯難吃!比給他家狗吃的還不如!」鄉下來的女工指著被摔落一地的飯菜。「老闆吃一口,桌子一翻,罵了我一頓,就到外頭餐館去吃飯了。」

我知道她的老闆挺苛刻,薪水完全靠抽成,沒有底薪,也沒有提供宿舍,晚上店門關了,就讓她們睡在洗頭髮的椅子上,但我沒想到還要負責做飯給老闆吃。

「那你怎麼不找本食譜學呢?」我試著安慰她。

我無心這麼一說,沒想到女工哭得更傷心了,把肺都要扯出來的對我吼:

「你們成天上館子吃飯,當然知道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我這輩子從來就沒上過館子,沒在外頭吃過飯,從小隻吃過我媽做的,我就算想破頭也不會知道什麼叫做好吃啊⋯⋯」

突然間我啞口無言了。我認為理所當然的,對於眼前這個比我小不了多少的鄉下女工來說,卻根本無法想像。

因為我們的世界不一樣

所以,你覺得「合理的努力」是什麼?電費都付不出來的人,整天都在想辦法幫家人張羅下一餐,怎麼可能會有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看美食節目,找尋靈感,或是花很多錢買各種食材來試驗,失敗就扔掉,直到成功為止?

或者,他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好吃的手工餅乾」,所以好不容易用別人捐贈的烤箱做出來的餅乾卻根本沒有人買呢?這樣的烤箱,當然用一次就會被冷落放在旁邊,因為受助者會覺得問題出在「沒有人要買我做的餅乾」,而根本不知道「我做的餅乾超難吃」。

所以如果一定堅持要捐烤箱給不會用、也沒用過烤箱的人,就要附帶幫助他們帶來收入的烹飪教學,有錯嗎?

真正的錯誤,來自於我們自己的「理所當然」。

類似的情況,我們可以舉個實際的例子,比如根據臺灣的衛福部最新的推估統計數字,臺灣 1,153 萬就業人口中,約有 2 成需擔負照顧責任,全國 78 萬失能人口中,65 歲以上老人就佔了 7 成 6,13 萬青壯年的子女為了「親力親為」照顧爸媽而離職。

「親力親為」就是你心目中所謂「盡合理的努力」,真的「不行了」再送到專業安養機構,或是尋求社會資源援助,以免承擔不孝的罪名。但是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統計,光是去年,臺灣因為照顧親人而自殺或殺人的案件就多達近 20 件,比往年暴增 2 倍以上。如果一開始理性評估,就知道離職照顧家人是一條死路,為什麼一定要這些青壯年的勞動力到「不行了」才可以求助?繼續在職場工作賺錢的「在職照顧」,讓子女可以因此得到喘息與經濟收入的支持,真的比較不好嗎?

握有資源的人,常常出於自身的經驗,做出「這樣比較好」、「那樣才對」的結論,透過捐助的行為,為需要資源的弱勢族群做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決定,其實是另外一種霸凌。

相關焦點

  • 但行好事不求回報!北京一餐館提供愛心晚餐,好心人比受助者多
    面對生活,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不夠幸運,儘管衣食無憂還是不滿足。因為人的欲望是無限的,對生活的追求只會越來越高,只有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難者時,才會心頭一顫,出於善良,很多好心人都會儘自己所能幫助他人。近日,北京朝陽區一餐館門外貼有主動為困難者提供晚餐的標示,人在外難免遇到困難,該餐館負責人稱,在店內,困難者只需要在點餐時說自己要套餐A,無需解釋自己沒錢或者其他困難,點餐完畢找空座位坐下,自然會有服務員上餐,這種做法不僅能讓困難者填飽肚子,還保住了其面子。
  • 人生無常,努力奮鬥還有意義嗎?
    我們都知道人生是無常的,世事難料,我們最終都會死亡,那麼努力奮鬥還有什麼意義?我們該如何面對無常呢?
  • 「我是小康發言人」張莉:公益之善,讓受助者有尊嚴
    江蘇Women+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關注「楊老師,您現在一切都好嗎?還記得我嗎?我是劉小娟啊。」當她通過電視看到廣西一些地區的孩子因交不起學雜費而輟學時,便拿出獎學金資助上不起學的孩子。但因個人力量有限,張莉的獎學金僅夠資助一兩個孩子上學,對於那些未能幫到的孩子,她總是感到遺憾。大學畢業後,張莉進入上海一家外貿公司工作。通過努力,她從普通職員成長為公司高管,收入有了大幅提升,資助的貧困學生越來越多。
  • 民警業餘時間幫2000多名走失人員找到家 受助者遍布全國
    民警業餘時間幫2000多名走失人員找到家 全國都有他的受助者,最多一天幫助17人 王曙說,他電腦裡的人像照片每天都在增加,換言之,每天都有新的流浪者與家人的信息比對成功,繼而與家人團聚。「最多的一天幫助了17位,平均一天最少都有一兩個。」 王曙告訴記者,在日常的出警過程中,派出所民警收到過很多求助類的警情,這些求助者有殘疾人、流浪人員,也有老年痴呆症患者。「之前都是把這些求助者送到當地救助站,再由救助站幫助這些對象尋親。」
  • 螞蟻莊園捐愛心能真的幫助別人嗎?螞蟻莊園愛心捐贈意義
    螞蟻莊園捐愛心能真的幫助別人嗎?螞蟻莊園愛心捐贈意義時間:2020-12-07 19: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捐愛心能真的幫助別人嗎?螞蟻莊園愛心捐贈意義 螞蟻莊園捐愛心能真的幫助別人嗎?近日,螞蟻莊園小雞界面加入愛心捐贈的引導選項,捐贈愛心有什麼用?
  • 經過努力取得了結果,別人通過關係的結果一樣,努力還有意義嗎?
    有網友問:經過不懈的努力取得的結果和別人通過關係取得的結果一樣甚至更差,那努力還有什麼意義?來自網友的提問我想說,當然有意義,別人有關係,而自己沒有,至少通過努力證明了,關係也不過如此,但如果你不努力,結果一定會更差,別人覺得不公平,現實就是這樣。
  • 受助學子見證全透明開獎
    活動邀請了來自貴州六盤水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校、畢節體校、河南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昆明大學的30名受助學生代表組成見證團,與大家一同見證體彩全透明開獎的幸運時刻。  受助學子激動遊首都  作為國家公益彩票,中國體育彩票助力教育扶貧的腳步從未停歇,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多項助學公益活動,帶著廣大公眾的愛心支持,將溫暖之光傳遞給更多寒門學子。
  • 曾受助於山西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的學子無論是畢業生,還是在校...
    受到「大家庭」的幫助,而今踏入社會,她正用實際行動將愛心延續。近日,山西晚報記者聯繫周成一時,她說這段時間忙,過段時間會到省希望工程完成每年的心願。  和周成一有同樣經歷的貧困大學生,還有不少是曾受助於山西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的學子,無論是畢業生,還是在校大學生,都在以行動回報著來自各界的關愛。
  • 脫貧後他說:請划去我受助名單名字,丟人!魯迅:精神貧困最可怕
    魯迅所做的事情,很難,即便不存在封建壓迫的今天,精神貧困猶在。而在當前這個近乎「安居樂業」、人人都有可能靠自身努力實現階級逾越年代,有人把「貧困」和「弱」變成了道德綁架「慈善家」的資本。若魯迅還活著,面對這一情況,他又會發出什麼樣的「怒吼」呢?
  • 《平凡的榮耀》:領導總是給我穿小鞋,努力工作還有意義嗎?
    ,按資歷早就能做到吳總的位置,奈何吳總不會做人,自己升不了職,騰不了位置給徒弟坐。>對於金融圈來說真的是一張白紙,這樣的白紙成了老總為難吳恪之的一個棋子,畢竟其他組的實習生都是金融專業的高材生,男主在這裡確實格格不入,不僅幫不上忙,還總幫倒忙。
  • 27歲的他捐出5個器官,如今受助者組樂隊幫他圓夢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 供圖他的父親彼得後來說,「作為父母,我們不想這麼做,可這是菲利普自己生前的意願。他曾經說過,如果有那麼一天,他願意捐獻出所有有用的器官。他很想自己能夠幫點什麼忙。」2菲利普的去世正是故事的開始,他的生命將在五個陌生的中國人身上得以延續。
  • 明星都在努力考事業編,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普通如你我這樣的人,還有什麼理由、什麼藉口不努力呢?還是每天擠出時間努力提升業務能力?最近一直處於如何抉擇的泥淖中無法自拔,不知道努力的意義何在?正是這種矛盾而又猶豫的狀態,導致我的工作更是一團亂麻,想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卻又怕自己學不好。
  • 《少年之名》:沒有天賦的努力還有意義嗎?
    什麼意思,難道我不能成為我自己嗎?」有人說「熱愛要體現在時間上」。三年選秀下來,前面有400多名年輕的男孩子被三大視頻平臺選擇、淘汰、再選擇,張藝興更是率真直言「前面淘完那麼多波了,哪能出好苗子?」、拼盡全力勤奮少年陳鑫海,還是主動放棄短板的不自信少年馬昊文,天賦和努力的話題都在圍繞著少年、中年展開。
  •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解釋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意味著鏈條型網絡幫助行為像傳統共犯一樣從屬於實行行為,其幫助行為依舊具有獨立性,因為無論是上遊的幫助者還是下遊的受助者都屬於產業鏈的一環,都是在自己的「產業環節」內獨立實施相應的行為。它們像鎖鏈一樣環環相扣,又能自由組合。(3)單次幫助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同。
  • 塔羅:我還想為這份愛情再努力一下,他現在還有複合的打算嗎?
    雙方的需求不同,一方渴望未來的生活質量能有所提升,為了獲得更多的機會而努力於事業,而另一方希望別人能夠幫助她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各自為了不同的方向在努力,這樣的兩個人又怎麼能真正的走到一起呢?我們今天的塔羅牌測試話題就是:分手以後你依然放不下他,那麼對方現在還有複合的打算嗎?塔羅牌測試規則,平靜你的心情,做幾次深呼吸,然後默念對方的名字以及我們今天的測試問題(我還想為這份愛情再努力一下,對方現在還有複合的打算嗎?)憑第一感覺在下面abcd當中選一張字母牌,看後面的結果。
  • 大蜂控股董事長奚春陽為景寧受助生捐贈助學金和書籍
    初次與劉同學見面時,正值開學返校之際,個子小小的她提著一個大行李箱,踉踉蹌蹌地努力行進,在提出幫助之後,卻被她婉拒了,「這點小事我還是可以的,畢竟人生那麼長,自己不努力是不行的。」 因為生病的緣故,劉同學顯得很柔弱,但是她說話卻很穩很成熟,「現在已經大二了,我也做好了自己未來的打算,接下來我會努力準備專升本,希望能夠在學業上有更多的進步!」 她告訴我們,家人也很支持她的決定,儘管經濟和健康上都有一定阻力,但是在家人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她會好好深造努力提升自己,在人生漫漫長路上砥礪前行。
  • 急診志願者手記 | 盡最大努力去幫助
    「讓急診患者能夠擁有更加方便、暖心的就診體驗」是北京協和醫院成立急診志願服務團隊的初心,急診志願者們帶著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疼與共情,全力奉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幫助與守護。但在參與志願活動之後,我發現我們能做的有很多,我們可以為不知如何操作協和App而焦急的患者提供一些指導,我們可以在患者或家屬對醫院布局不熟悉的時候做一些引導,甚至我們可以耐心地聽聽患者的傾訴,給他們一點安慰和鼓勵……我想能做到這些,就算一個合格的志願者了吧。我覺得,做志願者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能力,而是願意付出多少努力。
  • 「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你的……」
    「社區裡一些看似平常的鄰裡、家庭矛盾往往是一些案件的導火索,鄰裡和氣、相互理解是化解矛盾的關鍵,希望大家能互相體諒,為建設和諧社區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唐琪說道:「我感覺這樣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通過我的溝通、我的努力讓當事人雙方都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雙方都比較滿意的結果,大事化小
  • 每月30%收入幫助露宿者找回「家」,尚丙輝慈善家庭將好事傳遞給更多人 | 慈善家庭
    本次參評的家庭約60%為普通職業者家庭,他們也許是你身邊的鄰居、學校老師、公交車駕駛員……在廣州,慈善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可參與的事,《善城廣州》將為大家一一帶來慈善家庭背後的溫暖故事~圖:受助者在尚丙輝好人工作室「又一個街頭的朋友回家了」「14小時900公裡!
  • 半程馬拉松跑2小時還有意義嗎?
    但是,如果你非要注重成績,以成績為主的話,我相信這個跑半馬對於你來說意義不大。畢竟如果你的功利性太強,你就會急功近利,在半馬過程中為了配速心率過高,或者不切實際加大跑量,那麼迎接你的不是成績的上升而是身體各項機能的警告,這樣的話跑半馬對於你來說沒有意義,或者說產生的負面意義要比好處大得多。因此,不管成績多少,跑步的意義在於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