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和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之後被蔣介石軟禁。剛開始,張的原配于鳳至和趙四小姐(趙一荻)輪流陪伴。1940年冬,張學良軟禁在溪口期間,于鳳至因為患乳腺癌要到美國看病,趙四小姐便從香港趕到溪口來陪伴他。自此,儘管軟禁地後來幾經輾轉,最後又到臺灣,趙四小姐再也沒有離開過張學良,一直到兩人完全獲得自由,於2000年先張學良而去,病逝於夏威夷。
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相識相知到最終離世超過半個多世紀的情緣,為影視和文學作品大加渲染,有太多演義和傳奇色彩。後來隨著張學良晚年訪談的公開和一些當事人的回憶,兩個人傳奇愛情的背後,一些真相漸漸的清晰。
年輕時意氣風發的張學良
活潑靚麗的趙四小姐(趙一荻)
鳳凰衛視的記錄片《世紀行過----張學良》裡,有張學良晚年接受臺灣學者郭冠英的訪談記錄,不過是有刪減的。按照張學良晚年的自述,他和趙四小姐認識時,趙四小姐19歲(有資料裡說是14歲),當時少帥生病了,趙四小姐到奉天(瀋陽)去看望。去前還和其父講過,趙父沒有反對,原打算是看望後回家的。這是張學良的原話。
後來趙四小姐的哥哥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把此事公開了,趙父覺得名聲很不好,就很生氣。趙父名趙慶華,北洋政府時期官至交通部次長,是政府高官,也是有身份的人。於是趙父登報與趙四小姐斷絕父女關係,同時趕出祠堂。趙四小姐就回不了家了。張學良講:「我有太太的(指于鳳至)。這個事就弄拙成巧了,她(指趙四)的哥哥弄巧成拙了」。本來趙四小姐快要跟某人訂婚了,後來就不了了之。「所以天下的事情,姻緣的事情(無法料定)」
張學良上面的一段話很有意思,要聽其話外之音,就要細細品味。「我有太太的」,很明顯是說他本來就沒想讓趙四小姐做太太的,當時雙方只是兩性交往,並無長久打算。更有意思的是說「這個事弄拙成巧」,何為拙?何為巧?拙大概是指,以張學良的風流本性,當時只不過是想和趙四小姐交往一下,沒想到趙父一登報,最後弄得只能和趙四小姐長期生活了。不管怎麼樣吧,陰錯陽差下,最終成就了一段姻緣。
趙的哥哥結果「弄巧成拙」了,他這又何為巧,何為拙?趙的哥哥與張學良也是熟人。他把其妹妹到奉天看望張學良的事公開,到底是什麼意圖?或者趙的哥哥只是想借這件事達到某一目的,但並不想自己妹妹給張學良做小。但事情一公開,趙父也算有頭有臉的人物,承受不了輿論的壓力,只好登報。倒使得趙四小姐回不了家,名正言順的在張府住下去了。
張學良的完整訪談裡還說「我不缺女人的」,這絕不是大話。當時東北易幟不久,張學良任國民政府陸海空軍副總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地位僅次於蔣介石,那真是一人之下,億萬人之上。比現在的國民老公王思聰那炙手可熱的多,想投懷送抱自薦枕席的女人有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所以從張學良的角度,趙四小姐對於他,其實可有可無。少帥是否有跟趙四小姐交往的心思,以少帥風流的本性,肯定有之,但即使交往,恐怕也並沒有準備和她長相廝守。所以他講「我有太太的。」
完整的訪談裡,張學良還談到在上海的一個往事。當時有人想託張學良辦事,就讓自己的太太勾引張學良。成功以後,張學良果然把事辦了。這夫妻去給張學良道謝,張學良笑著說:」不用謝的,你也是付出了代價的。「可見張學良是多麼自得的津津樂道於自己年輕時候的風流事。張學良還說過一句話:」生我的,我不敢。我生的,我不淫。除此之外,無可無不可。「這句話的原版出處據說是紀曉嵐。由此可見,張學良當時對待女人的態度。這一點在于鳳至的回憶錄裡也可以看的出來。
從趙四小姐的角度看,以小人之心度之,面對張學良如此一個風流倜儻,年輕有為,權傾天下的人物,說沒有仰慕之心,恐怕不可能。是不是有想給張學良做太太的意願呢?肯定有,否則的話,她後面有的是機會可以離開張學良,不管是其意氣風發的時候,還是失勢落魄的時候。所以當時趙四小姐去奉天看望張學良,而且是在即將訂婚之前,說是仰慕探望也好,說是煞費心機,有意去投奔也在情理之中。
之後趙父登報的內容稱:「四女綺霞,近日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規條,應行削除其名,呈報祠長執行。嗣後,因此發生任何情事,概不負責,此啟。」這裡面自揚家醜,以私奔來解釋此事。趙家與張家其實交往甚厚,對趙四小姐和張學良的交往,恐怕登報只是不得已的動作,背後更多的是一種默許或者默認。
趙四小姐天生麗質,十四五歲就成為雜誌女郎。在幾年前天津的一次舞會上,就與有婦之夫張學良相識。當時張作霖還在世,張學良雖為少帥,但做為父親的初心,和趙家的門庭、聲望,趙父肯定是不願意讓其女兒給一個有婦之夫做小,和別人共侍一夫的。據傳還曾經將其軟禁。到後來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於皇姑屯,張學良開始執掌東北大權,而且易幟後,聲望地位與之前又不可同日而語。是否趙父慢慢開始接受了兩人交往的現實,甚至無法管束自已的女兒。所以當張學良得病,趙四小姐去探望時,是得到趙父默許的。甚至有資料說,趙四小姐坐火車去東北時,趙家人還曾到車站送行。
年輕時候的于鳳至
張學良的原配于鳳至是什麼態度呢? 她的回憶錄曾經寫道:「在漢卿(張學良)掌握半壁江山的權勢和大帥(指張作霖)遺留下的巨大財富之下,很多女人為了謀取私利,不顧道德和法律,用一切手段纏住漢卿。漢卿對女人又十分隨便,前後有很多女人和他發生關係。對此,我從不過問。我相信他絕不負我」。所謂「絕不負我」,是指張學良曾經承諾給于鳳至,不管和任何女人有交往,但絕不會給她們名份,也絕不會納妾。這段話也可以看到,于鳳至出於傳統的觀念,接受了有巨大權勢的張學良在外面花天酒地,其實也是無可奈何。她的公公張作霖,還有6位夫人呢。張承諾不給別人名份,已經是很難得了。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對於趙四小姐投奔張學良,于鳳至在回憶錄說:「很多親友長者,勸我不可心軟。說這種好玩的小姐,不僅沒有道義可談,和漢卿也無感情基礎。對她的父母尚且如此,今後對你們又會如何?我則自然明白,但沒聽這些諫言,還用自己的錢幫她買了一所房子。告訴財務,給她工資從優。」
于鳳至的義孫(義子的兒子)在上海電視臺的《往事》這個訪談節目裡談到:「張學良呢,用現在的話講,其實是個花花公子。趙四小姐呢,從小不愛讀書,愛跳舞。當初為了能和張學良在一起,又登報紙又斷絕關係,又哭又鬧。跟家裡斷絕關係以後,沒地方去了嘛。就求了于鳳至。于鳳至也很同情,年齡又那麼小。她進了房間以後,撲通就給于鳳至跪下了,請求于鳳至收留她,讓她一輩子做張學良的秘書,她不要任何名份。于鳳至就動了惻隱之心,可憐這個孩子,就答應了」
這就是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起初的「愛情」,就像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傳奇一樣,這個「愛情」的起點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
但是客觀的講,不管趙四小姐當初投奔張學良是出自怎樣的心思,但自從她跟了張學良以後,不管是在他風光無限的時候,還是身為階下囚的時候,再到耄耋老年,趙四小姐始終不離不棄,跟隨少帥顛破流離,受盡了艱難困苦,直到真正獲得自由,還是非常不容易的,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巨大犧牲。這是需要充分肯定的。不把「愛情」這麼神聖的名義加在她的頭上,好像也是很不公平的。
晚年的張學良和趙四小姐
1964年,在宋美齡的協調下,遠在美國的于鳳至同意離婚,張學良和趙四小姐正式在臺北舉行了舉世矚目的婚禮,趙四小姐終於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張夫人。
1990年3月17日,于鳳至在美國洛杉磯因心臟病去世,享年93歲。于鳳至生前買了一個雙穴墓,一個留給自己,一個留給了張學良,仍然盼著死後能和張學良葬在一起。自己墓碑上刻的名字仍然叫「張于鳳至」,至死承認自己是張學良的夫人。
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在蔣經國去世後,1990年,完全獲得自由。1995年移居美國夏威夷。趙四小姐於2000年6月22日因肺病去世,享年88歲。
傳奇少帥張學良於2001年10月14日去世,享年101歲,最終和趙四小姐葬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