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遊戲素材更有趣,更像一個段子?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鋪墊,「鋪」指的是鋪開事實前提,即正面交代具體的事情;「墊」指的是側面烘託,即圍繞具體事情展開的詳細描述,如具體的細節:動作、態度等;「鋪墊」的目的是為了引導觀眾產生一個潛意識的聯想,即慣性思維。從DataEye-ADX查看近期熱門素材:
視頻中,遊戲策劃向老闆匯報,稱遊戲禮包上錯了價格,這是「鋪」開事實前提。緊接著,遊戲策劃越來越焦急的語氣,和詳細的解釋:「1498的禮包以1.498的價格被一萬個玩家購買,所有的熱門時裝和坐騎,遊戲玩家都可以選」,並且透過的態度及表述,引導觀眾產生了一個一致的聯想,即「遊戲公司虧大了」。
依照慣性思維,這個時候老闆的反應應該相當憤怒急躁,但是視頻中老闆雲淡風輕地說:「沒事,從你工資裡扣」(拋出的梗),看到這裡觀眾心中自然產生了一個落差,會感受到這個「段子式」素材的笑點。
實際上,拆解整個「段子式」素材的結構,我們可以總結出製作「段子式」素材的五個步驟:
事情:遊戲策劃告知老闆不好的消息
1.寫出鋪墊:遊戲策劃的錯誤操作使得遊戲公司損失重大(交代背景)
2.從鋪墊裡面找到故事一:老闆一定非常生氣憤怒(根據鋪墊得到的潛意識假設)
3.從故事一裡面找到連接點:老闆的情緒(讓觀眾產生這種潛意識假設的點,而且它至少有兩種選擇:生氣或不生氣)
4.從連接點出發寫出一個故事二:老闆心平氣和甚至有點開心(根據連接點創造出另一個方向的故事)
5.豐富故事二,最後連起來:因為遊戲策劃用工資補償公司的損失,遊戲玩家又玩得很開心,老闆沒有損失,所以心平氣和甚至有點開心(用論據來支撐故事二這個論點)
再看DataEye-ADX素材庫的這個戲劇性更強的視頻,也可以逐一拆解出「段子式」素材的製作步驟,除了原本因為「故事二」拋出的「梗」,這組視頻最後還拋出了另一個梗「這和我老婆當初跟我說的不一樣啊」。所以,除了完整的「段子」製作步驟,要製作出效果十足的買量素材,還得突出「梗」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