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國網絡新聞獎解析:那些人與事,如何被記錄?|推特|bob|美國...

2020-11-21 騰訊網

當地時間10月1日-16日,2020年美國網絡新聞獎(Online Journalism Awards)陸續頒布,共揭曉了包括突發新聞報導獎、數字視頻敘事獎、特稿獎、網絡評論獎在內的21類獎項。

網絡新聞獎創始於2000年5月,每年頒布一次,是美國及其周邊地區網絡媒體的最高獎項,有「網絡普利茲」之稱,旨在表彰在網絡新聞報導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媒體。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授權轉載RUC新聞坊(ID:rendaxinwenxi)對其中一半獲獎作品的梳理,希望能對新聞從業者或愛好者有所啟發。

特點解析

本次獎項覆蓋了2019-2020年對美國影響較大的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弗洛伊德事件和美國奴隸制誕生400周年等,其中以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內容為最,除了《華盛頓郵報》因《新冠病毒》獲得大型編輯室類的解釋性報導獎,還有多個獎項與之相關。此外,對移民政策、女性權利、土著群體的生存難題、美國司法體系中的困境等一些常見話題也有不同程度的關注和呈現。

新聞界普遍面臨的生存危機,使網絡新聞將引入用戶作為非常重要的目標,無論是採用傳統的新聞簡報(newsletter)還是新潮的各種可視化和融媒體敘事,判斷作品的好壞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有多少用戶真正投入了關注和參與。同時,新聞不能僅僅只揭示問題,還旨在提出解決方案。這種「建設性新聞」的理念在今年的多個獲獎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數據驅動」和「數據可視化」是多個獲獎作品的關鍵詞。除了單設調查性數據新聞獎以外,獲解釋性報導獎的作品《擁堵的紅》《犯罪與驅逐:揭秘推動我們移民制度變化的迷思》,調查性新聞創新獎作品《俄羅斯影像帶:被襲擊的敘利亞醫院與平民》《法外之地》《債務人監獄是過去的事情嗎?》,數字音頻敘事獎的作品《困》等都大量使用了數據驅動新聞或數據可視化的形式來增加新聞的深度和表現力

輔助報導的技術開發頗為亮眼。如獲得此次數字新聞輔助技術創新獎的加拿大《環球郵報》,用人工智慧Sophi管理大部分內容,經過訓練的Sophi更加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記者編輯,使後者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於發掘和講述新聞故事。

除了訴諸視覺形式傳播,美國媒體重視開發音頻傳播形式,如此次音頻數字敘事獎中的作品《身體》通過播客紀錄片的形式將私密、細緻入微的故事講述與健康報導相結合,探討了影響健康的更廣泛的社會因素,而《困》則用音頻新聞的方式深入觀察了美國南加州房產市場的底層狀況,這些作品都令人印象深刻。

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突發新聞報導獎

大型編輯室

獲獎機構:《明星論壇報》

作品:弗洛伊德之死(The Killing of George Floyd)

陣亡將士紀念日深夜時分,犯罪新聞記者Libor Jany開始不斷收到簡訊:明尼阿波利斯警察「殺了一個人」。他沿著這些線索追蹤,卻發現細節不足。

多虧一個17歲的旁觀者在臉書上發布了整個事件的視頻,Jany和眾人才得以了解當時的情況:一名警察跪在一個黑人的脖子上近9分鐘,其間黑人不斷請求饒命,但最後黑人只留下一句「我無法呼吸了」。

Jany在推特上報導了他所了解到的信息以及一些尚未得到解答的問題。凌晨3:30,他發布了第一條報導。之後不久,他和《明星論壇報》查明了死去的黑人叫喬治·弗洛伊德,而視頻中的警察是德雷克·沙文(Derek Chauvin)。

《明星論壇報》推特對此事的報導

《明星論壇報》投入全部力量對此事進行報導:他們深入挖掘了當事警察和喬治·弗洛伊德的過往經歷,報導了犯罪專家和城市管理者對此次事件的看法;他們採訪了拍攝視頻的少年、當地官員、社區領袖、附近鄰居、曾有親戚死於警察之手的人;他們還拍攝了很多充滿戲劇性、衝突性的場面。

幾個小時之內,現場的四名警察被抬上風口浪尖,而Jany的報導在當天更新了115次。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天內,他們在所有平臺上為讀者提供了十多個文字和視頻報導。而這次事件引發的憤怒,最終席捲了整個美國甚至全世界。

從Jany的第一條推文開始,《明星論壇報》迅速而全面地投入其採寫力量,每天不間斷地全面報導弗洛伊德事件的前因後果,這是其獲得突發新聞獎的主要原因。

中型編輯室

獲獎機構:《舊金山紀事報》

作品:「金凱德」大火與太平洋煤氣電力公司斷電事件(Kincade Fire and PG&E Power Shut-Offs)

2019年10月,為了防止電力線引發野火,太平洋煤氣電力公司(PG&E)做出了切斷加州北部數千萬人群的電力供應這一歷史性舉措。但是,在10月23日晚,PG&E的電力線仍然引發了加州葡萄酒之鄉索諾瑪縣山區的大火——「金凱德」大火。兩起事件的匯集讓報導團隊在SFChronicle.com主頁上每天不間斷地同時報導斷電情況和「金凱德」大火。當時,《紀事報》是獲取斷電信息唯一的可靠信源,它以交互式斷電地圖的形式告知人們是否會受到影響。

交互式斷電地圖

這些同步發展的重大事件對報導方式有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提供各種類型的新聞信息,同時需要適應各類媒體平臺。而《紀事報》的報導具有沉浸性和多維感,這是在過去從未有過的嘗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提供不間斷的突發新聞內容,包括「實時更新」頁面、獨家調查、特稿和現場片段;

2.提供至關重要的公共服務信息,比如電力何時時候恢復或者使用發電機是否安全;

3.改進全州範圍內的火災跟蹤器並發布交互式斷電地圖,持續更新最新數據

4.適用於移動端的可視化報導發布火災中心的圖片和視頻。

火災的可視化報導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報導團隊不僅揭露了火災發生地,還利用谷歌地球為讀者進行多媒體演示;甚至在大火開始之前,報導團隊就發布了有關太平洋煤氣電力公司的獨家新聞,指出公司高管們在停電之前甚至在距離火災發生地不遠的地方舉辦盛宴,對該公司文化和決策力提出質疑。

數字視頻敘事獎

短視頻類

獲獎機構:國家地理

作品:太陸鯊(Helicoprion)

在2.75億年前的海洋世界裡,曾經生活著一種神秘古怪的生物——太陸鯊(Helicoprion)。人們根據殘存的化石碎片發現,這種海洋生物的口腔中長著一副狀似電鋸的螺旋狀前齒,如此奇怪的身體構造長期困擾著古生物學家。

為了向受眾科普這個神奇的古生物,國家地理組建了一個13人的視頻製作團隊,其中包括製片人、藝術家、攝像師、解說員、研究人員、攝影師和文字編輯。團隊成員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手工製作了一個太陸鯊的模型,通過攝影測量法將之運用到動畫製作和視頻拍攝中,並借用老式恐怖電影的視覺創意風格,將信息量密集的科學發現轉化為逸趣橫生的視頻故事。

《太陸鯊》作品截圖

中視頻類

獲獎機構:《紐約時報》

作品:尋蹤鮑勃·魯斯之繪畫(Where Are All The Bob Ross Paintings?)

電視節目「歡樂的畫室」(The Joy of Painting)至今已播放至第31季,當你讀到這段文字時,它可能正在世界某個角落的電視機上播放著。據統計,節目主持人鮑勃·魯斯(Bob Ross)曾為該節目繪製了1000多幅風景畫,但魯斯的這些畫最終都去向何處了呢?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將我們帶入了困境——也正因此創作團隊探尋了這位文化偶像背後司空見慣卻未被發掘的故事。

「尋蹤鮑勃·魯斯之繪畫」正是這次探尋故事的視覺呈現,該視頻於2019年7月21日發布。

基於面對面採訪、大量的存檔錄像、魯斯的原始畫作和有關他的網絡社區,紐約時報團隊創造了一種動態的敘事方法,讓讀者可以同我們攜手感受探索魯斯繪畫旅程中的許多驚喜。為了在視頻中將過去和現在交織形成對話的同時保持輕快活潑的風格,作品使用了跳剪,增補註釋,劃分章節和添加音樂等各類編輯技術。一些在傳統新聞故事中會被捨棄的內容變成了新敘事模式下的生動細節。

通過縮短標準的三幕式敘事結構,作品得以抓住在線觀眾稍縱即逝的注意力並創造出一種獨屬於團隊的敘事風格,這對《紐約時報》來說是一種新的可能。

《尋蹤鮑勃·魯斯之繪畫》作品截圖

長視頻類

獲獎機構:美國之音

作品:舒拉(Shoura)

《舒拉》這個在線項目利用紀錄片和動畫相結合的獨特形式,講述了伊拉克一個不同尋常的小鎮試圖接受脫離伊斯蘭國控制後的生活。

2014年,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激進分子住進舒拉,而後該鎮大約一半的男性都加入了該組織。目前,該地區在伊斯蘭國的餘波中仍處於嚴重分裂狀態,但在舒拉,暴行受害者的家人正與武裝分子的家人生活在一起。

《舒拉》作品截圖

《舒拉》所運用的動畫輔助紀錄片的形式

系列視頻類

獲獎機構:沃克斯傳媒

作品:缺失之章 (Missing Chapter)

《缺失之章》的核心旨在解決歷史創傷。它揭示了那些屬於邊緣群體的、被忽視的歷史事件,這些事件造成了幾代人的傷痛。它們很少出現在歷史課本中,但它們塑造了周圍的世界,並產生了持久的經濟、社會與心理影響。

Vox團隊關注邊緣群體的聲音,並將其獨特的技巧運用於動畫、原始採訪和檔案圖片中,開創了一個重述歷史的實驗,試圖為倖存者、後代和相關的人提供分享故事的空間。

《缺失之章》的靈感來自於Vox製作的關於塔爾薩種族大屠殺的視頻,這一視頻獲得了觀眾的高度參與,因此,團隊決定講述更多類似的故事。《缺失之章》的劇集涵蓋了各種各樣的歷史事件,從種族暴力到種族滅絕,從被迫同化到被迫遷離。這些故事不僅是要解決過去發生的創傷性事件,而且要釐清這些事件與當下的關聯。

由於這些事件大多發生在幾十年前, 因此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歷史專家或者當事人後代的聲音。Vox團隊花了數周的時間搜尋書籍、原始資料和政府記錄,尋找合適的人來講述這些故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團隊曾前往這些事件的發生地,與當地人共處交流,並收集視覺素材。

最終,Vox團隊用讓人驚嘆的、罕見的檔案圖片、生動的畫面等各種現代形式的結合,呈現了一個許多人從未聽說過的世界。主持並製作該系列的Ranjani Chakraborty儀態大方,展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擅長以好奇的年輕觀眾喜歡和理解的方式提出這些敏感的議題。副製片人 Melissa Hirsch則用她的調查力,找到了富有表現力的受訪者,挖掘出那些從未被揭露的檔案材料,賦予它們以生命。

《缺失之章》視頻簡介截圖

出創新視覺與數字輔助報導獎

中型編輯室

獲獎機構:利刃、馬歇爾計劃、話題

作品:陰陽魔界(The Zo)

拘留所和監獄總是被設計成最隱秘的社會機構。利刃(Sharp as Knives)、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roject)和話題(Topic)三家新聞機構呈現的系列動畫作品《陰陽魔界》則藉助融媒體新聞幫助公眾更深入地了解了監獄對人的影響。作品名稱「The Zo」來源於一位犯人的講述,因為他說在監獄就像是處於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

該作品透過藝術家莫莉·克拉巴珀(Molly Crabapple)的插畫,結合犯人書信中敘述的軼事,用曾受監禁者的聲音向我們講述了監獄是如何將人從內心瓦解的:通過擾人心智的規則和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監獄使犯人失去對周圍世界的理解力與判斷力,從而使他們更容易被控制。

動畫系列《陰陽魔界》截圖

第一集的主題是「引入」。新入獄的犯人不得不學習遵守一些武斷的規則,比如什麼時候領取洗好的衣服、房間裡能放什麼東西等。這些規則由獄警隨心所欲制定,往往不合常理。

第二集的主題是「適應」。在這一階段,犯人會抓住一切機會找回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比如強迫症似地記錄下食堂中餐品的價格,或是觀察看守多久會翹一次班。

第三集的主題是「報復」。監獄管理者會鼓勵犯人提出意見。但當犯人向管理者抱怨變化無常的規則,或者檢舉獄警的一些失職行為時,即便犯人有理有據,也會經常因為這些行為被獄警故意騷擾,或者被處以轉移或單獨監禁等報複式懲罰。

音頻數字敘事獎

限定系列

獲獎機構:Audible

作品:午夜之子 (Midnight Son)

作品圖片

James Dommek是一位來自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土著作家與音樂人。在這部作品中,他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懸疑故事,展現了美國土著民俗與司法體系的衝突。

傳說在廣袤的阿拉斯加北極地區,生活著一個著名的部落——Iñukuns,這個部落似乎只在傳聞中出現。然而,一位名為Teddy Kyle Smith的逃犯用親身經歷證明了這個部落的真實存在。Smith原本是一位雄心勃勃、前途無量的演員,然而,槍擊、追捕、流血等一系列可怕的事件讓他所憧憬的一切化為泡影。

Smith的悲劇在James Dommek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作為最後一位Iñupiaq故事講述者的曾孫,他以音頻的方式講述了Smith的故事。《午夜之子》呈現了作者探尋Teddy Kyle Smith的身份、經歷與見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聽眾可以跟隨Dommek生動形象的敘述,走進這個層次豐富而綿延的故事,從而感受阿拉斯加的靈魂。

(編者註:Iñukuns和Iñupiaq均指生活在阿拉斯加的土著人部落,為因紐特人的一支。)

連載系列

獲獎機構:KCRW

作品:《身體》 第2季 (Bodies Season 2)

《身體》是一部播客紀錄片,每集的故事都是一段探尋主人公身體醫學奧秘的旅程(特別是女性和邊緣性別者)。它將私密、細緻入微的故事講述與健康報導相結合,來揭示影響健康的社會因素,例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

接下來將著重介紹並推薦第二季中的三集作品。

作品網站圖片

「未經人體測試」關注的是不良醫療器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美國藥監局(FDA)信息透明的缺失與醫藥公司對用戶健康和安全的漠視,使危險而不受管制的醫療器械得以順利生產銷售。節目介紹了一種上市前從未在女性身上測試過的醫療器械,通過採訪受害者Melynda,節目組用她的故事向我們介紹了這一器械對健康產生的災難性影響。

「柔滑的代價」講述的是強生公司一款含有滑石粉成分的嬰兒爽身粉。幾十年來,強生一直知道他們的嬰兒爽身粉中含有微量的石棉,而石綿是一種致癌的礦物。但他們並沒有向公眾或美國藥監局(FDA)披露這一問題。節目跟蹤介紹了黑人女性Krystal的故事,在使用了數十年嬰兒爽身粉後,她被診斷罹患卵巢癌,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骨盆區域。通過對這一事件的調查,節目揭示了化妝品市場缺乏市場監管、過時的立法和強生公司忽視客戶安全的問題。節目還從種族問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分析企業是如何通過廣告來精準定位黑人女性作為目標用戶,向她們建議在內衣上使用爽身粉來保持私密部位的「舒適和清潔」。除此之外,節目中也梳理了營銷中出現的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問題的歷史。

「隱形的影響」介紹了親密伴侶的家庭暴力行為和由此導致的創傷性腦損傷(TBI)的故事。節目圍繞Stacie的故事展開,在遭受伴侶多年的謾罵和毆打後,Stacie出現了嚴重的神經衰弱和創傷性腦損傷。但是,圍繞創傷性腦損傷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美國橄欖球運動員和退伍軍人,醫生和倡導關注親密關係暴力的人們也沒有意識到親密關係暴力(IPV)和創傷性腦損傷之間存在廣泛聯繫。

運用音頻敘事系列

獲獎機構:美國南加州公共廣播電臺

作品:《困》(STUCK)

這部音頻敘事作品深入觀察了美國南加州房產市場的底層狀況,揭露了「超級房東」的存在和現代貧民窟令人震驚的居住條件。

這個數據驅動新聞包含一個引人入勝的在線新聞和一段時長1小時的音頻敘事

調查記者Aaron Mendelson通過分析房產回收數據和商業實體數據,發現了這個與170多個公司有關聯的超級房東Mike Nijjar,並牽扯出一樁擁有16000個住房單位、4400個物業和13億美元的房地產生意。通過審查資料庫和數千頁的法律文件,作品團隊發現這個龐大企業侵吞租戶保證金並嚴格收取滯納金,甚至設計了一套完備系統來快速驅逐租戶,而這些生活在現代貧民窟的租戶面臨支付房租、房屋維修、安全保障等一系列問題。

粗劣的生活條件曾導致一個五個月大的女嬰葬生火海,還有租戶在停車場被槍殺。儘管當地檢方和房地產監管機構採取了行動,但Mike Nijjar仍在繼續營業。這個超級房東和他的房產生意此前幾乎從未見諸媒體,這一報導揭示這個令人深思的住房危機,展露加州房地產的陰暗面。

作品網站截圖

合作報導卓越表現獎

獲獎機構:Green Echoes;MDI;Mongabay Indonesia;Myanmar Now;Premium Times;R.AGE;Rappler;SHAN Herald;Sustainable Asia;Tempo;ThaiPublica;Th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Collective;The Reporter;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作品:穿山甲報告:被販賣到絕種(The Pangolin Reports)

《穿山甲報告:被販賣到絕種》作為亞洲和非洲新聞室之間開拓性合作的新聞作品,被授予今年的合作報導卓越表現獎。這一由超過40名來自亞非的新聞記者合作完成的新聞項目揭露了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充分報導、居於公眾視野之外的穿山甲非法貿易。在整個橫跨數個大洲的非法供應鏈上,記者們發現了穿山甲販賣與執法部門、販毒集團、叛亂組織和腐敗的地方政府的聯繫。從喀麥隆和奈及利亞的路邊偷獵者,到東南亞交通樞紐城市的監獄,再到緬甸的廚房,都是非法貿易鏈條中的環節。

《穿山甲報告》揭露了徒手偷獵者的存在,以及穿山甲的偷獵和非法貿易與犯罪集團的關聯,這些犯罪者通過合作和競爭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此外,記者們還拜訪了阻止這種非法貿易的土著社區,他們開展培訓,努力把偷獵者轉變為野生動物保護人士。在菲律賓,《報告》講述了當地官員因擔心對自己謀求連任造成影響而沒能遏制穿山甲販賣的故事。而在印度尼西亞,記者們發現這一非法貿易與一個大毒梟存在聯繫。

為了做到上述一切,參與項目的記者們公開和共享彼此之間的報導,並建立資料庫展開協作,從而發現走私路線、執法漏洞、定價和走私策略的相關證據,並使之能夠被公眾獲取,而該項目主題已發表的相關報導多達一百餘篇。

沉浸式報導卓越表現獎

獲獎機構:《紐約時報》

作品:和世界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比比:你的城市怎麼樣?(See How the World’s Most Polluted Air Compares With Your City’s)

室外顆粒物汙染,即我們所熟知的PM2.5,每年都會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導致更多人生病。空氣汙染看不見摸不著,但破壞力很大,《紐約時報》報導團隊別出心裁地將地理定位數據層覆蓋在實景地圖上使空氣汙染可視化這篇沉浸式報導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世界上最嚴重的空氣汙染,也可以拿自己居住的城市與之進行比較,從而發自肺腑地體會到空氣汙染對公眾健康的危害範圍之大。

報導團隊希望藉助數據喚起人們的同理心:讓讀者把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們所居住城市的空氣汙染情況),與印度北部和加州灣區野火集季節等近來登上新聞的空氣汙染案例結合起來。為此,他們使用增強現實和3D網絡模擬粒子打造了一個讓讀者身臨其境的沉浸式空間,使空氣汙染變得具體可感。

在實現可視化的過程中,報導團隊希望模擬汙染物的粒子可以在平面空間中逼真地浮動,但同時也能夠展現其數字模擬的特性,而非具體時空場景下的汙染狀況。團隊曾嘗試過以粒子、霧霾等形態向觀眾呈現空氣中的汙染物,屢次試錯後終於找到了最恰當的呈現形式:既科學精確,又能讓人們將視覺模擬和被模擬物(空氣汙染)自然而然地聯繫起來。

報導用浮動的3D網絡模擬粒子讓空氣汙染物變得具體可感

新聞簡報卓越表現獎

獲獎機構:Popular Information

Popular Information是由Judd Legum撰寫的新聞簡報(newsletter,指給特定讀者定期寄發的時事快報),致力於發布獨立的問責新聞報導,旨在通過揭露權力人士與機構的負面新聞,要求他們承擔責任。

2020年3月初,新冠疫情在美國蔓延。Popular Information發布詳實的報導,揭露美國餐飲巨頭達登公司在疫情期間除在有法律明令要求的少數州外,並未為僱員提供帶薪病假。該則報導發布10小時後,達登公司宣布將為其名下餐廳的所有小時工提供帶薪病假福利。此舉改善了十七萬五千名員工的工作環境。

此外,該新聞簡報還廣泛報導了Facebook等線上平臺存在的傳播虛假消息和違反、擅改政策等問題。例如,本年初,Public Information報導Facebook平臺被投放大量競選廣告,違反該公司有關打擊線上虛假信息的相關政策。Facebook於重壓下一改原先脫責之說,宣布刪除相關競選團隊的一千多條廣告。

目前,Public Information的影響力持續攀升,經常被《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美聯社等權威媒體引用,它證明新聞簡報的功能遠不止於做新聞的總結,還可以成為引發變革的重要工具。

Popular Information網站截圖

解釋性報導獎

大型編輯室

獲獎機構:《華盛頓郵報》

作品:《新冠病毒》(COVID-19)

2020年1月,《華盛頓郵報》的兩位記者率先對不明原因肺炎進行了報導,這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席捲全球,它被命名為COVID-19。

為了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華盛頓郵報》組織了他們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工作人員,為讀者普及健康常識,更新疫情動態,深入探究新冠肺炎迅速傳播的原因,揭露疫情對居民和醫療系統的影響。數以百計的記者參與了這些報導,並夜以繼日、不知疲倦地工作。

《華盛頓郵報》以發布每日更新的博客的方式,為讀者提供全球各地的新聞報導,這些報導均出自「前線」記者、編輯與研究人員。此外,該報還為讀者推出免費的新聞簡報(newsletter)。

3月初,在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之前,記者Harry Stevens試圖藉助圖像向大眾解釋病毒在人群中迅速傳播的方式,用球在屏幕上的彈跳類比病毒的指數級擴散。圖文並茂的解釋讓「壓平曲線」(flatten the curve)這一概念深入人心。這篇通俗易懂的報導得到了讀者的認可,成為《華盛頓郵報》歷史上閱讀量最大的報導,並被譯成17種語言。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喜劇演員庫梅爾·南賈尼與日本球星本田圭佑等名人均在社交媒體上轉發該報導,來自全球各地的廣播電視媒體也對該報導表示關注。不少《華盛頓郵報》的讀者表示,這篇報導清晰地闡釋了保持社交距離的必要性,成為他們勸說親朋好友居家防疫的有效論據。

Harry Stevens在報導中藉助以上圖片說明美國疫情形勢與新冠病毒迅速傳播的原理

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官網

中型編輯室

獲獎機構:《波士頓環球報》

作品:《擁堵的紅》 (Seeing Red)

《擁堵的紅》著眼於大波士頓地區的交通擁堵現象,解讀這個數百萬人每天面臨的惱火問題。該作品通過一系列融媒體報導剖析了產生擁堵問題的深層原因,提出潛在的解決方案。

大波士頓地區比五年前多了30萬輛汽車和卡車,道路似乎永遠也不夠用,對該地區的福祉構成了威脅。作品利用無人機航拍鏡頭、圖形和旁白來製作視頻,剖析交通堵塞的生成機理。同時,作品罕見地追究了當權者的責任政府給機動車補貼照顧,地區的頭部企業通過通勤福利鼓勵員工開車,政客們的不作為都讓這個問題日益尖銳。此外,作品也向讀者問責,解釋了在亞馬遜網購或者獨自開一輛車這些常見的行為如何加劇了擁堵。

這個包含著複雜信息的融媒體項目由新聞故事、紀錄片、數據可視化、社區討論等多種形式構成。值得一提的是,創作團隊建立了新聞簡報以電郵方式發給報紙的讀者,並通過彈窗、社交媒體推送等方式把報導推送給潛在的手機讀者,以期讓更多的人參與討論,產生影響力。這個策略使得該報導成為《波士頓環球報》2019年訂閱與非訂閱讀者中閱讀率最高的內容,並成功推動人們向公共運輸部門提出改革要求。

小型編輯室

獲獎機構:馬歇爾計劃

作品:《犯罪與驅逐:揭秘推動我們移民制度變化的迷思》(Crime and Deportation)

馬歇爾計劃是一個致力於報導美國國內刑事司法與移民執法問題的非營利性新聞機構。本屆政府自上臺起便逐步收緊移民政策並修改相關法律。在此背景下,馬歇爾計劃號召對移民問題進行更有力且以事實為依據的報導。

馬歇爾計劃在過去一年推出《犯罪與驅逐:揭秘推動我們移民制度變化的迷思》系列報導,其中包括四篇傑出的數據分析與一篇創新特稿,進一步證實了公正、真實地報導移民執法問題的必要性。

首篇報導由馬歇爾計劃與POLITICO合作撰寫,揭露自川普當選以來,放棄法庭鬥爭而申請「自願離境「的移民數量激增。

另一篇與POLITICO合作的報導記錄了川普政府實施的一系列旨在加快驅逐決策流程的政策反而造成了移民法院工作的大量積壓,揭示美國移民系統的系統性失敗。

第三篇報導《非法移民是否與犯罪有關》與《紐約時報》聯合完成,通過大量分析證明非法移民數的增長並不會導致地區犯罪率的提高。

第四篇報導則與《紐約時報》「The Upshot」欄目合作,揭露由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主導的驅逐工作,不論其強度,均不會降低犯罪率。

而此系列報導的最後一篇是與《衛報》合作發布的多媒體沉浸式報導,帶領讀者追溯移民拘押政策的起源與歷程,見證世界上最大型移民拘押系統的出現。

該圖顯示2007年至2016年間非法移民數量的增加並不會造成各項犯罪數量的提高

該圖顯示驅逐政策的嚴苛程度並不會影響地區犯罪率,驅逐率最高的十個地區的犯罪率與驅逐率最低的十個地區無顯著差異。

特稿獎

大型編輯室類

獲獎機構:《洛杉磯時報》

作品:影響力舞者的崛起(Rise of the Dancefluencers)

在商業舞蹈領域,職業舞者的長相、身材、風格長期被束縛在一個傳統而局限的框架之下,這使得許多與主流審美不相契合的邊緣舞者在行業內難以立足。近年來得益於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網絡的流行與大規模應用,那些受困於行業規則中的非傳統舞蹈人才開始另闢蹊徑,在社交網站上創建自己的帳號或頻道上傳舞蹈作品,向更多的人展示他們獨特的舞蹈藝術風格,並最終成功在商業舞蹈圈闖出一片天地。

作者採訪了四位與眾不同的洛杉磯舞者,並在文章中分層講述了她們的故事。通過四位舞者個人經歷的展開,讀者能清晰地了解到網際網路是如何一步步打破受眾對專業舞者的刻板印象,讓人們得以看到更加豐富多元的舞蹈藝術創作。

這篇作品在詳實的採訪素材和文本資料中間融合了大量的視覺素材加以輔助,包括圖片、附有人物簡介的動圖、展示舞者通過社交網絡獲得的收入的圖表,以及與故事相關舞蹈視頻。在文章的最後,作者還附上了一段視頻,講述這篇特稿背後的故事。視頻以第一人稱視角驅動敘事,一方面介紹作者寫作這篇特稿的選題靈感由來,另一方面也向讀者提供了更多關於這四位舞者職業生涯的細節信息。

《影響力舞者的崛起》作品截圖

中型編輯室類

獲獎機構:《西雅圖時報》

作品:消失的女兒們 (Disappearing Daughters)

在墨西哥北部邊境城市華雷斯,沒有人清楚到底有多少婦女被殺害或綁架。太多有關性別的殺戮被忽視、被擱置、被遺忘,而兇手逍遙法外。由於此類罪行在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十分普遍,導致它獲得了一種官方命名——「殺害女性罪」。

但是在華雷斯失蹤和被謀殺的婦女不僅僅是統計數據中的一個個阿拉伯數字。她們是家人心愛的女兒,驟然離去留下了難以想像、毫無意義的空虛。她們是反對有罪不罰和不公正的火把;她們是悲傷的種子,綻放出藝術之姿;她們是美麗、脆弱而必須被留存下來的記憶。

2020年國際婦女節之際,《西雅圖時報》發表了特稿《消失的女兒們》,並在其中將視覺新聞與視覺詩歌相結合來凸顯華雷斯婦女的力量。作品將華盛頓州桂冠詩人克勞迪婭·卡斯楚·盧娜(Laureate Claudia Castro Luna)的詩歌與新聞報導、攝影和電影交織在一起,讓觀眾沉浸在母親們為失蹤的女兒和更大的社會變革而抗爭的故事中。

《消失的女兒們》作品截圖

小型編輯室類

獲獎機構:Correo del Caroní;De Correspondent;InfoAmazonia;Miami Herald;RunRunes

作品:委內瑞拉:走私者的天堂(Venezuela: The Smugglers』 Paradise)

本項目是由Correo del Caroni(委內瑞拉)、De Correspondent(荷蘭)、InfoAmazonia(巴西)、Miami Herald/Nuevo Herald (美國)和Runrun.es(委內瑞拉)5個新聞機構合作完成的作品。

《走私者的天堂》調查了委內瑞拉採礦衝突、黃金販運和非法資金流動的問題。在此報導中,作品確定了委內瑞拉南部衝突不斷的礦山的利益相關者,並發現了由此出產的黃金與國際買家之間的關聯。

委內瑞拉的採礦業充滿了犯罪活動,從中挖掘的大部分黃金、鈳鉭鐵礦和鑽石都是經由非法網絡進入的世界市場。

通過數據分析和對直接參與此貿易的消息人士的採訪,作品發現哥倫比亞和荷蘭加勒比群島被用作這些礦物到達其最終目的地的中轉站,而最終的目的地包括美國、歐洲和中東。

在系列網絡報導中,作品關注了黃金的來源和開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了深入了解這項貿易,團隊成員走過了與黃金販運相同的國際航線,並會見了販子、專家、礦工、政府官員、商人和生活在礦區的受害者,從而揭露了一個管理著數十億美元產業的未知網絡。

《委內瑞拉:走私者的天堂》作品截圖

參與式新聞獎

微/小型編輯室類

獲獎機構:Documented

作品:新冠疫情期間的社群新聞傳播(Use of WhatsApp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Documented團隊基於社交媒體WhatsApp建立了一個西班牙語的新聞服務項目,以更好滿足紐約西語移民的信息需求。紐約由於新冠疫情封城後,該項目的用戶開始諮詢諸如健康醫療、租戶權益、疫情對移民的影響等問題,因此項目團隊也與相關專家展開合作,提供其他新聞網站所沒有的信息資源來幫助人們度過危機。疫情期間,項目團隊根據社群諮詢內容發布了十幾篇文章,並多次聯繫專家進行臉書直播。項目團隊盡力確保每個用戶提出的問題都能收到單獨的答覆,並且還會整理常見問題的解答,發送給社群中的每個用戶。

項目網站封面

為了使消息更好地在WhatsApp上進行傳播,Documented團隊與拉丁插畫家合作,將租戶權益、醫療服務等問題的答案簡明清晰地以四格漫畫的形式呈現。項目團隊還與西班牙語環球電視臺Univision紐約分站合作,對疫情期間的謠言進行事實核查,並發布相關文章。該團隊的編輯Nicolas Rios還與Univision一同進行臉書直播,告訴人們如何辨別謠言與虛假信息。

該項目核查的部分虛假信息

卓越表現類

獲獎機構:美國南加州公共廣播電臺

作品:參與式新聞

該系列報導項目體現了南加州公共廣播電臺(SCPR)對參與式新聞的貢獻——將社區民眾的信息需求和習慣放在首位,反映了報導地區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展現了SCPR在同日漸壯大的實踐社區分享信息上的投入。在以下五個項目中,記者將民眾參與廣泛納入報導製作,應用郵政、簡訊、電子郵件和網絡合作等渠道向社區居民傳達信息。

任務說明:2019年6月起,每篇報導底部會單獨附上的任務說明,邀請讀者就記者知識領域提問,用以拉近編輯室和社區的距離,發掘人們關注的新聞事件,為讀者和報導者雙方提供闡述明晰的框架。

報導任務說明製作

新冠信息郵寄者:在洛杉磯縣,四分之一有學齡兒童的家庭都未配有寬帶網際網路和電腦。為了向這些家庭傳達關於新冠病毒肺炎的重要信息,SCPR為父母製作了英文和西班牙語版本的郵寄品,寄向12670個家庭,其中僅有40%-50%擁有電腦和網絡。

郵寄品以遊戲的形式傳達了關於疫情的關鍵信息

回答新冠肺炎相關問題:截至目前,SCPR通過報導回復了超過3000個新冠肺炎相關問題,回答比例在媒體中獨樹一幟。它通過簡訊參與平臺GroundSource向訂閱的300名用戶發送簡訊通訊消息,同時和Hearken(一家為用戶和記者提供直接交流機會的網絡科技公司)合作,探究如何應用機器學習減少根據提問內容將其分類的時間。

「橙縣藝術高中的未卜前景」:該系列深度報導探究了該校瀕臨失去辦學資質的原因,探討了關於何人能入讀優質學校的問題。記者耗費數月,讓橙縣高中的畢業生和在讀生參與了項目,提供更新最新進展的專用電子郵件服務。

投票指南:2020年初,洛杉磯用投票中心替代投票站。面對更加不易的投票,民眾在初選階段的困惑顯而易見。同2019年一樣,SCPR繼續提供了投票指南。通過對Hearken和GroundSource平臺的應用,SCPR記者收到並回答了超1000條有關投票機制的問題。

相關焦點

  • 2020年美國網絡新聞獎解析:那些人與事,如何被記錄?
    當地時間10月1日-16日,2020年美國網絡新聞獎(Online Journalism Awards)陸續頒布,共揭曉了包括突發新聞報導獎、數字視頻敘事獎、特稿獎、網絡評論獎在內的21類獎項。
  • ...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發文宣布,美國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
    文 / TIER2020-11-18 12:10:46來源:FX168 【川普解僱美國網絡安全局局長】當地時間11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發文宣布,美國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局長Chris Krebs被解除職務,立即生效。
  • 推特封號川普,美國「內戰」已爆發
    從美股的角度,這麼搞,利多:蘋果和谷歌,因為2021-2024年反壟斷應該是,雷聲大雨點小;板子架勢很大,打屁股上一點不疼。但是,推特算是完了,肯定會股價暴跌。用戶流失,那是肯定的。川普的海外盟友:巴西總統,英國首相,印度總理等人,多少對於推特封號這事,心存芥蒂。
  • 2020年,美國國會發推次數創下紀錄!
    說到美國總統川普,必定會聯想到他最愛使用的社交媒體「推特」。被戲稱為「推特治國」的川普像是住在了推特上一樣,一旦有了煩心事或者開心的事都要發個推特表達一下,比如對哪位官員不滿意也要發條推特罵一罵。不僅是川普個人,美國國會的議員們都很熱衷於使用社交媒體。
  • 全球數據新聞獎易主,2020年Sigma Awards揭曉
    Sigma Awards是一項新的數據新聞競賽,填補Data Journalism Awards(數據新聞獎)留下的空白(後者自2012年以來一直由Global Editors Network運營,由於資金困難現已終止)。截止2020年2月5日,比賽收到來自66個國家和地區的510個項目。
  • 美國總統川普推特被禁!歐巴馬譴責:這是美國巨大恥辱和蒙羞時刻
    CNN白宮記者凱特蘭·柯林斯(Kaitlan Collins)在推特上發文表示,美國國會大廈今天被佔領,這是自1814年英國人襲擊並對國會大廈縱火之後的首次,真是可恥。歐巴馬也發聲明譴責,並表示今天是美國「巨大恥辱和蒙羞時刻」,歷史將正確地記住,今天發生在國會大廈的暴力事件,是由一位現任總統煽動的,他繼續在合法選舉結果上毫無根據地撒謊,這是我們國家巨大的恥辱和蒙羞的時刻。」
  • 2018年普利茲新聞獎 | 附完整獲獎名單
    《紐約時報》的Jodi Kantor 和Megan Twohey、《紐約客》的Ronan Farrow,因對於女性性侵的相關報導,獲得了普利茲新聞獎中分量最重的「公眾利益服務獎」。普利茲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也是全世界新聞人關注的焦點。
  • 全球數據新聞獎易主,2020年Sigma Awards揭曉|前沿
    Sigma Awards是一項新的數據新聞競賽,填補Data Journalism Awards(數據新聞獎)留下的空白(後者自2012年以來一直由Global Editors Network運營,由於資金困難現已終止)。截止2020年2月5日,比賽收到來自66個國家和地區的510個項目。
  • 2020年普利茲新聞獎公布獲獎作品!
    普利茲新聞獎,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發展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在經過其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後,現在已經被視為全球性的一個獎項。2020年是普利茲新聞獎舉辦的第104屆,由於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的影響,今年的發布會並未如期舉行,但好在「雖遲但到」。美國東部時間5月4日15時,北京時間5日凌晨,第104屆普利茲新聞獎獲獎名單以直播的方式向全世界公布了。
  • 暹羅拾珠|泰國近千個親政府推特帳號被封,又是美國搗鬼?
    在這敏感關鍵的時刻,推特的做法無疑是推波助瀾,火上澆油,擺明了要幫助反政府群體推翻巴育政府的態度。推特儘管只是一家私人企業,但是它已經越來越明顯地顯露出其服務於美國國家利益的真面目。這無疑可以視為美國全球網絡政治戰的又一次行動。
  • 愛潑斯坦必須死,美國民主黨的那些事
    羅茲獎學金只獎勵給各州最出色的學生,有長達12輪的面試,面試問題十分刁鑽,比如會問你「你如何看待世界貿易?」「你如何看待本州保護養雞業」等等,柯林頓真才實學,成功通過面試,得到去牛津大學深造的機會。從此步入了美國精英階層。
  • 周末閱讀|美國的深夜脫口秀節目是如何回應2020的?
    2020年的劇本已經遠遠超出了它應有的字數,而深夜秀主持人要負責討論如何接受(這個詞在今年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本意)總統彈劾、聯邦政府對公共衛生緊急情況的處理不當、超過10萬名美國人在全球大流行病中死亡、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喬治·弗洛伊德被明尼阿波利斯警察謀殺並被視頻記錄下來,引發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最廣泛的種族正義抗議運動,以及警察對抗議民眾的殘酷鎮壓。
  • 追蹤記錄 | 美國總統大選照片存儲於Filecoin網絡
    ),並將該檔案上傳並存儲在Filecoin網絡上。該檔案是由路透社攝影記者拍攝的圖片集,記錄了美國總統大選從2020年11月到2021年1月之間的78天。這些照片將上傳並保持在Filecoin網絡,包括不可更改的源數據,如位置、時間、和驗證信息,以確保真實記錄長期存在,並無法被篡改來散布假消息。Starling檔案庫:https://www.starlinglab.org/78days/
  • 這是美國總統做過的事?美國媒體:川普為自己「唱了」一首涼涼
    儘管美國選舉人團投票確認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川普始終不為所動,甚至有消息傳出川普不會離開白宮,即使他的2016年至2020年總統任期即將「圓滿」結束。川普始終認為拜登是個糟糕的對手,多次公開發言表示:如果自己輸給了這個糟糕的對手,哪還會有什麼顏面留在美國?
  • 美國新聞界一項最高榮譽獎項(普立茲獎),近十二年的撼人心魄的作品大盤點
    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茲(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發展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現在,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使普立茲獎成為全球性的一個獎項。PS:此貼只選取一組照片中的一張或兩張展示。2015年普利茲新聞獎特寫攝影獎作品
  • 電影《綠皮書》:美國黑人和炸雞的那些事
    懷著對美國文化的粗淺理解,觀影后忍不住思考電影中這個多次出現,難以忽視的「炸雞梗」。本篇編譯一條2014年的舊新聞「連結依舊在原文」,簡單講講美國黑人與炸雞的那些事:2014年2月,一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女子學校試圖把「黑人歷史月」融入午餐,於是在午餐供應炸雞,西瓜,和玉米面包。
  • 推特永封川普帳號算不算侵犯言論自由?看看美國人是怎麼討論的
    「美麗的風景線」等一系列事件和標語,讓全世界人民知道了美國言論的「雙標」,以及美國所謂的言論自由背後到底藏了多少政治意味。對於我們來說,推特封禁川普帳號我們大多數抱著看戲的心態,但是身在美國的美國人卻並不是這樣。所以這次事件也真正觸動了不少美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本著認真嚴謹的精神,我請美國的朋友幫忙查了一些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人是怎麼看川普推特帳號被封殺的。
  • 原創|武漢上了美國推特趨勢榜,中國抗疫勝利震撼全世界
    「2020真是奇幻的一年……武漢都開派對了。病毒?啥病毒?」武漢的今天,是中國在經過了76天嚴格的封城和全民檢測後換來的成果。但這種場景對於西方人來說太過「刺激」了,他們甚至覺得真不可思議。在推特上,外國的網友留言各種說法都有,但正面的評價最多,他們讚揚中國真正嚴格地執行了防疫措施的也不少,更有美國網友失望地表示,美國有一個「災難」般的總統在帶領他們「抗疫」。
  •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何時公布?2021年美國總統是誰?
    川普目前不肯承認自己敗選,多番在推特說自己才是贏得大選的人,並且川普的團隊在美國幾個關鍵州頻繁發起訴訟,要麼要求這些州承認是川普贏得勝利,要麼要讓這些州重新計票,並且他們還要求郵寄選票不合法,但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重大的勝利是贏川普
  • ...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暗示中國參與了此前對美國政府機構的大...
    文 / 夏洛特2020-12-22 02:58:46來源:FX168 【川普暗示中國參與對美國政府機構網絡攻擊,外交部回應】12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