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國古建築樓閣篇:北京永定門城樓,寓意永遠安定的明清城樓

2020-12-20 冒牌東方朔2020

北京永定門城樓,是明清北京外城城牆的正門,位於北京中軸線上,在左安門和右安門的中間。

永定門城樓是北京外城城門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即公元1553年,有著「永遠安定」的意思。

永定門城樓形制一如內城,為重簷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築,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面闊五間。

城樓下為城臺,前方為公元1544年增建的甕城,不過該甕城城牆於1950年開始被陸續拆除,永定門城樓和箭樓遭到拆毀。

直到2004年永定門城樓才得以復建,只是甕城和箭樓尚未修建,永定門也成為了北京城第一座被復建的城門。

復建後的永定門,其石匾是仿照明代石匾原樣雕制的1644年,滿清建都北京之後,曾將北京各城門上用漢文題寫的明代匾額撤下,改用滿、漢兩種文字題寫的匾額。

明崇禎二年,即公元1629年十二月,皇太極率清八旗軍攻打北京,一場北京保衛戰便在德勝門、廣渠門、左安門、永定門之外陸續展開,永定門也真正經歷了戰火的洗禮。

現在的永定門城樓是2004年重建的,重建後的永定門城樓門洞上方所嵌石匾,楷書「永定門」三字,蒼勁雄健,是仿照明代原配石匾雕刻的。

大美中國古建築之「中國古代樓閣」系列,感謝關注,感受中國古建築之美!

大美中國古建築系列內容,等待你的支持,別忘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大美中國古建築樓閣篇:山東濟南白雪樓,明代古文學巨匠的藏書樓
    大美中國古建築之「中國古代樓閣」系列,感謝關注,感受中國古建築之美!大美中國古建築系列內容,等待你的支持,別忘關注哦!!!
  • 大美中國古建築樓閣篇:山東聊城光嶽樓,曾為瞭望樓的名樓之一
    始建於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在《中國名樓》站臺票紀念冊中,光嶽樓與鸛雀樓、黃鶴樓、嶽陽樓、太白樓、滕王閣、蓬萊閣、鎮江樓、甲秀樓、大觀樓共同組成中國十大名樓。明王朝建立初期,北方的局勢很不穩定,為了防禦蒙古族統治集團復闢,平山衛指揮僉事陳鏞,從明洪武二年到五年,將築土城改築為磚城。
  • 小憨走九邊 山西省右玉縣-殺胡口城樓
    殺胡口城樓航拍城樓建於東西走向的長城牆體之中,橫跨省道211,寬於現存長城牆體,高大雄偉。城樓青條石基礎,青磚包砌,白灰勾縫,兩側為城門墩,中間為拱形門洞,通高10米,門洞最高處5.6米,在4.4米處起拱,門洞寬5米,進深14.7米。門洞上方有一白色大理石匾額,長4.6米,寬1.5米,上有羅哲文先生題寫的「殺虎口」三字。
  • 永定門,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永外!南城之最!
    如此「爹爹不疼,姥姥不愛」的永定門,其實距離天安門廣場僅僅6公裡不到,永外的中海紫御公館現均價10萬/平方米,實力詮釋了「昨天的我你愛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的奧義。永定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是明清北京外城城牆的正門,位於中軸線正南端,是外阜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堪稱京師的南大門。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上)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有「亞洲佛光」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寺內正殿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建築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 畫說丨屈臣氏總經理眼中的民國北京
    他在中國創作了大量的畫意派風光藝術照片,記錄下民國時期的古老又韻味十足的北京城,光影氤氳的三峽,秀美靈動的江南風景,卻並沒有像同時代的那些知名攝影師一樣名聲大噪。在被歷史遺忘了60多年後,他終於又因為這些讓人驚豔的照片受到關注,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 洪澤湖現海市蜃樓 古代城樓穿越了時空,這一壯麗奇觀持續約...
    視頻截圖由攝影愛好者在洪澤湖灣往洪澤湖西南方向拍攝的畫面顯示,在湖面西南方向,出現了一幢幢古代城樓建築群落,約有十幾層樓的高度,這些古建築群錯落有致、十分清晰精美,有古色古香的八角城樓、城牆以及居民房屋,在這些建築群不遠處的湖面上,一艘艘古帆船在行駛,構成一座完整鮮活的古代湖邊城市。原本在岸上的風力發電機也移到了湖中央,沒在水中旋轉。
  • 【粵劇小百科】(286)中堂、摺疊屏風、城樓、山片、平臺、公案
    中國粵劇網 城樓       布景。在舞臺上標示古代城牆、城門、城樓的畫景,戲班稱「城樓」。城樓畫景有軟、硬兩種:一種是用一幅高約2米、長3-4米的白坯布,在上面畫上一段古代的城牆(也有同時畫上城門的),上端頂部用一條粗繩連結起,斜拉在舞臺衣邊(入場口)角上。此種城樓屬軟景。
  • 直擊北京古城牆被拆前:太雄偉壯觀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痛哭流涕
    北京古城牆始創於元代,建成於明代,沿用於清代至民國,歷經7個世紀,有數百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古城牆的去留成了一個大問題。郭沫若主張將古城牆拆掉,他的觀點是該建築物產自封建時期,帶著濃重的封建氣息,並且當初修建古城牆是為了防禦,此時該功能已經消失,因此它理應被拆掉。
  •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1949年9月2日,周恩來籤署文件,明確將天安門城樓作為開國典禮的主席臺。在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天安門城樓的布置工作迅速展開。1949年9月,曾參與設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著名書法家、美術家鍾靈,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總務處的辦公室主任,併兼任會場布置科科長。
  • 行走北京 閱讀北京 探索北京 記錄北京 探秘中華文化密碼
    北京的紫禁城,古代的學府、佛教、道教、西藏喇嘛、回教的寺院及其典禮,孔廟、天壇;社會上及富有之家的宴會酬酢,禮品的饋贈;古代寶塔、橋梁、樓閣、牌坊、皇后的陵寢,詩人的庭園,這些地方的每塊磚,每片瓦,都充滿了傳聞、歷史、神秘。 美哉北京!大哉北京!
  • 6小時接力直播,全球2.5億網民雲賞北京中軸線之美
    6月13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創新開展了環球雲賞北京中軸之美——北京中軸線雙百新媒體中英雙語全球大直播
  • 我拍攝北京中軸線.「原創」
    明朝1420年建造,裡面的大鐘63噸重,它立在這裡600年了,沒有雄偉,沒有磅礴,孤零零矗立,是北京城最小的古建築,位於北京中軸線最北端,很多人去過北京,但是很少人看見這座鐘樓。據說67級臺階才能爬到懸掛大鐘的位置,我們沒有進去。毗鄰它的是鼓樓,「晨鐘暮鼓」,但是只在每年除夕,這裡的鐘聲才響起。鐘樓旁邊有蒼老的大樹,藍天鴿哨,幾個金髮碧眼的歐洲姑娘,騎自行車駐足仰望。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三十一座,北京之天寧寺塔
    位於北京西城區廣安門外天寧寺內,中國遼代的佛教建築。該寺廟始建於公元5世紀北魏孝文帝時,初名為「光林寺」,到隋仁壽二年,即公元602年更名為「宏業寺」。到了唐開元年間又更名為「天王寺」,到金大定二十一年,即公元1181年更名為「大萬安禪寺」,並且在進入元代之後該寺院毀於兵火,殿宇無存。一直到明永樂時期才得以重修,宣德年間更名為「天寧寺」直至今日。天寧寺坐北朝南,現今仍存古塔一座,便是「天寧寺塔」。據梁思成先生考證,該塔在明、清兩代曾進行過多次修葺,是北京現存最著名、最古老的古塔之一。
  • 明清時期只有這三種人可以從紫禁城的正門——午門進入皇宮
    午門是明清紫禁城的正門,即故宮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上。「午門」一名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叫的呢?後來朱元璋稱帝後,又大修南京皇宮,決定把皇宮的正門稱作午門,直到明永樂帝朱棣稱帝後遷都北京,在北京修建紫禁城,一切仿照南京皇宮建制,皇宮的南門,也沿襲南京皇宮稱「午門」,此後,直到清代,始終沒變。
  • 百年前北京古城牆:實在太壯觀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痛哭流涕
    在巴蘭尼克夫的眼中,他認為北京從來一直都是一個政治文化中心,是靠著吸周圍城市和地區的血才維持下去的。 因此他認為要以天安門廣場為中軸,將兩側的建築翻改成為我國的行政中心。同時在外圍,將北京弄成一個工業城市,從而成為整個中國工業化的代表,激勵其他所有城市迅速完成工業化。
  • 故宮午門的城樓上,花壇裡種了什麼?美麗的花朵
    飛機晚點,我們凌晨才到達北京,氣候涼爽已經入秋了,早晚需要添衣。我們住在南池子大街上,距離故宮近,可以步行到達。沿路都是遊客,匆匆往故宮方向走,如果慢了,參觀的時間不夠,今年故宮有兩個大的展覽,丹宸永固和蘇軾書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