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只有這三種人可以從紫禁城的正門——午門進入皇宮

2021-01-11 悅讀文案

1

這要從午門的來歷說起。

午門是明清紫禁城的正門,

即故宮的正門,

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上。

「午門」一名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叫的呢?

元末至正二十七年,

朱元璋在南京稱吳王,

開始修築宮殿,

把皇城的南門命名為午門,

它是皇城之門而不是宮城之門,

這是「午門」之名第一次出現。

後來朱元璋稱帝後,

又大修南京皇宮,

決定把皇宮的正門稱作午門,

直到明永樂帝朱棣稱帝後遷都北京,

在北京修建紫禁城,

一切仿照南京皇宮建制,

皇宮的南門,

也沿襲南京皇宮稱「午門」,

此後,直到清代,始終沒變。

午門整座城門成「凹」字形,

取古代宮門雙闕之意,

左右兩側向前突出部分「凹」,為雙闕.

雙闋是天子專用。

午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通高35.6米。

城臺正中是重簷廡殿頂城樓,九五開間,

兩側各有通脊連簷的明廊各13間,

明廊南北,各有一座四角攢尖鎏金寶頂的崇樓。

午門坐北朝南,正門三間,

東西兩側另開有闕左門和闕右門,

城臺下左右兩側開東西向的掖門洞。

午門整體從南面向北面看是正門三間,

從北往南看是五間,

這種叫「明三暗五」。

這樣一來,

午門看上去是五個城樓,

所以人們又叫它「五鳳樓」。

在古代,講究以高為貴,

金鑾殿的建築高度達35.05米

午門是建在14.7米高的城垣之上的樓閣,

總體高度達35.6米,

簡直可與金鑾殿試比高。

午門的建築規制是很高的,

大門畢竟是帝王家的第一道臉面。

但建築物建高了也有壞處,

比如容易遭受雷擊,

發生火災的時候救火的難度也大。

據《明史》記載,

紫禁城曾13次遭受雷擊,

其中有三次是擊中午門。

2

皇帝家的大門口,

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走的。

午門在明清兩代為宮廷禁地,

擅入者要嚴加治罪。

作為進出紫禁城的南大門,

午門城臺的五個門洞,

對於進出者的身份和等級有著嚴格的要求。

中間門洞平常只有皇帝能走,

此外,皇帝大婚時,

明媒正娶的皇后進入紫禁城時,

可以走一次。

殿試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

出宮時可走一次。

明代皇后服飾

兩側的門洞官員可走,

在舉行大朝禮時或隨皇帝出入紫禁城時,

三品以上文武官員走東門洞,

宗室王公走右門洞。

三品以下文武官員分東西班次,

從左右掖門進出。

朝廷舉行殿試時,

參加考試的考生,按名次單數走左掖門進紫禁城,

雙數走右掖門進紫禁城。

舉行傳臚大典時

(科舉制中,殿試以後由皇帝宣布登第進士名次的典禮),

科舉考試考中的進士

按單雙數,從左右掖門進出紫禁城。

3

午門隨便走不得,可見其地位之高。

在古代,午門有什麼用途呢?

明清時期,皇家的一些正式典禮在這裡舉辦,

每年臘月初一,舉行「頒朔」典禮,

主要是將第二年的黃曆昭告天下。

的遇有重大戰役的大軍凱旋歸來,要在此

舉行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

獻俘禮是為了安撫民心,顯示國威,

皇帝親自參加,康熙雍正都曾登臨午門,

舉行受俘儀式。

相關焦點

  • 神奇的故宮午門,除了皇帝,只有這些人一生可以走一次
    就拿午門來說,其中蘊含的文化及理念令人驚嘆不已。在十二地支代表的方位中,「午」代表的是南方,而午門恰恰坐落於紫禁城最南端。午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上。東西北三面城臺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北面門樓,面闊九間,重簷黃瓦。廡殿西城臺上各有廡房十三間,從門樓兩側向南排開,形如雁翅,也稱雁翅樓。在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各有重簷攢尖頂闕亭一座。
  • 千門萬戶,午門為最,紫禁城六百年再說午門
    紫禁城千門萬戶,午門為最。 午門,是紫禁城的南大門,也是紫禁城的正門。正南在二十四方位中屬午位,故名「午門」。 午門通高35.6米,比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太和殿還要高一點呢,足見這座皇宮第一門、天下第一門的地位。 13米高的紅色城臺三面圍合,城臺上五樓聳峙,廡廊通貫。正門樓重簷廡殿頂,四坡五脊;前後出廊,建築面積1773.3平方米。正門樓兩側及東西兩翼城臺南端各有一座重簷四角攢尖頂闕樓,共四座,與正門樓合稱五鳳樓。
  • 午門——中國皇家第一門
    故宮午門 #進了午門才算進了紫禁城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皇城之象徵,位於宮城中軸線之南,古人以南為午,以日中為午,午門居中向南 1367年,朱元璋在南京稱王,開始修築宮室,他把皇城的南門命名為「午門」,至此,午門正式成為皇宮大門。永樂帝建紫禁城,一切仿南京皇宮之制,午門之稱沿用至今。
  • 清朝時期,果真存在「午門斬首」?你看看午門到底是幹什麼的
    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往往都會有如此橋段:端坐金鑾殿的皇帝,指示御前侍衛,「某某某罪大惡極,著即推出午門斬首」;在諸多古代小說的描繪中,紫禁城的正門——午門,也成了朝廷處決死刑罪犯的常規地點。帝王,作為上天的化身,自然代表了天意;有帝王發出「推出午門斬首」的命令,自然也就成為了「順應天意,推人入陰」的合理解釋。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清朝時期的午門,果真就是斬首的常規地點?
  • 清朝時期,誰能在紫禁城內騎馬、乘轎?只有三種人可以
    在清朝時期,紫禁城是皇帝們居住、辦公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整個朝廷的心臟。在皇權至上的封建時期,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因此在紫禁城並不是誰都可以騎馬、乘轎的,只有經過皇帝批准的人,才能這麼做!那麼都有那麼些人可以這樣做呢?
  • 明故宮端門午門與端午節無關 「午門斬首」系謠傳
    恐怕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好奇吧!揚子晚報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對端門和午門進行「尋蹤」,以消除眾人之疑惑。兩門與端午節沒直接關係「我國端午節的歷史比明清兩代修建皇城歷史長得多,是先有端午節,再有端門、午門。端門、午門與端午節沒有直接關係。」昨天,南京明史專家馬渭源向揚子晚報記者講述了端門和午門的一些歷史。
  • 古時的「午門斬首」實屬謠傳,皇帝怎麼可能把家門口當做刑場
    在一些明清電視劇中,我們常常會聽見這樣一句話:「某某某罪大惡極,於某某時間,在午門斬首」。於是乎,大多數人都受到電視劇的影響從而產生了一種認知:午門是明清朝代的行刑地點,死刑犯都是在午門外斬首的。但這樣的說法完全是錯誤的。要知道,午門可是紫禁城的大門,皇帝怎麼可能將自家門口作為斬首地點呢?
  • 老照片說故事|先在午門前轉轉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中國故宮一圖一故事影像如果說世界上有一個國家的宮殿能成為一首詩一幅畫中國的故宮這裡是故宮故宮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館。成立於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
  • 最東方:故宮午門
    來自:HND DESIGN(ID:HND201604)本文已獲得授權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發動政變手槍隊闖入紫禁城末代皇帝溥儀被迫從午門離開了這座500年的皇宮士兵們歡呼著從午門湧入皇帝越行越遠身後所見只餘午門城樓上的五色旗
  • 「拖出去午門斬首」,這午門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真是刑場嗎?
    午門,是紫禁城進出的正大門,從明朝永樂十八年的時候開始修建,一直到現在依然孤獨的矗立著,而許多人覺得午門神秘,並不是它的意義雋永,年代久遠。在大部分老百姓心裡對於午門更有幾分懼怕,因為電視劇裡威嚴的皇帝一生氣,常常就說:拉出去午門斬首!這午門真的是皇帝執行死刑的地方嗎?午門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
  • 「午門問斬」不是在故宮午門,大臣:這是讓我們「尿褲子」的地方
    我們大家在看古裝電視劇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犯了重罪的犯人就會被判處在「午門問斬」。那故宮的午門真的是犯人砍頭時的行刑場嗎?回答當然不是。  據史書記載:故宮的午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是故宮的正門。而故宮整體的建築朝向都是坐北朝南,所以午門的朝向也就是在南邊。
  • 故宮的「午門」:哪裡會是斬首的地方!
    」這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原來紫禁城的午門處,是處決犯人的固定場所啊。其實,這是不對的,屬於以訛傳訛。再看此門在故宮中的位置它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中軸線上。因這道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取名為「午門」。
  • 「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按照清朝的制度,午門絕對不是一個刑場。因而「推出午門斬首」,一般都是出自於皇帝之口,意思就是不要在皇家的門口殺人。那麼午門在哪裡,什麼樣的人,才有自己進出午門呢!午門就是皇宮的正門,自然就是京城重地。因此對於能進出午門的人員,自然嚴格的限制,而且是相當嚴格的定製。
  • 故宮的午門內有千金閘嗎?
    一般問題小編都會很快用手機就回復了,但前兩天有朋友問了一個關於故宮午門的問題,午門裡有沒有千金閘?由於上周一直在出差,周末終於有時間來聊聊這個話題了。 有圖有真相,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說實話這麼多年小編去故宮的次數少說也有上百次了,紫禁城裡的犄角旮旯可以說能拍的都拍遍了,但關於千金閘這個問題一時還真沒法回答上來,因為的確沒有注意過,而像這樣的問題上網搜是查不到的。
  • 沒去過的朋友可以看看:紫禁城600年大展——《丹宸永固——紫禁城...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紫禁城還有哪些寶藏你還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呢?
  • 大家知道清朝時的紫禁城到底什麼樣嗎?一組圖帶你看真正的故宮
    現在就讓我們穿梭時空,看一下百年前的北京城那些我們或熟知或陌生的人、事與物。 這些照片拍攝於1900年到1903年間,那時大清還沒有亡,紫禁城也沒有解禁。在明清時期,這是內城的正南門。1900年,城樓和箭樓都被八國聯軍毀掉,後來重建。這張照片上的是重建之前的正陽門。
  • 電視裡經常出現「午門問斬」,那午門究竟在哪兒呢?是做什麼的?
    小編記得自己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見一句「拉到午門斬了」,因此也產生了一個疑問:午門究竟在哪兒呢?是做什麼的呢?其實啊,電視裡這種「午門問斬」的情節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就正正位於紫禁城的南北軸線之上,所以才被叫做午門。
  • 古代真有「午門斬首」一說嗎?到底是真是假?別被古裝劇給騙了
    在各個古裝影視劇作品之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臺詞就是「推出午門斬首」。也就是說,在影視劇中,午門是一個處決死刑犯的專屬場所。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其實,這不過是電視劇以及小說之中以訛傳訛的結果罷了。事實上,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因其居中當陽,位當子午,所以名為「午門」。
  • 推出午門斬首?古代的午門可不僅僅是行刑重地
    皇宮的正門,南頭是午門,北頭是神武門,東邊是東華門,西邊西華門,他是按這個方位來命名的。那麼南邊為什麼叫午門這個名呢?這個午門的名稱在明朝以前,皇宮裡沒有這個說法,是一直到1377年,就是大明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自己的宮殿,才把正南門稱為午門。為什麼叫午門呢?
  • 漲姿勢 為什麼戲劇裡總說「推出午門問斬」?
    影視劇照在描寫宮廷的電影、戲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場景:寶座上的皇帝龍顏大怒,大吼道「推出午門問斬」,這時候金殿武士會將某個「亂臣賊子」(事實上更多時候是忠良大臣)拖出午門行刑。這是真實發生過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