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出去午門斬首」,這午門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真是刑場嗎?

2021-01-11 大咖說史

午門,是紫禁城進出的正大門,從明朝永樂十八年的時候開始修建,一直到現在依然孤獨的矗立著,而許多人覺得午門神秘,並不是它的意義雋永,年代久遠。

在大部分老百姓心裡對於午門更有幾分懼怕,因為電視劇裡威嚴的皇帝一生氣,常常就說:拉出去午門斬首!這午門真的是皇帝執行死刑的地方嗎?午門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

午門肯定不會是刑場的,因為午門作為紫禁城的大門,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思想,那就是一戶人家的門面呀,試想,有誰會把自己家大門當成屠宰場呢?不過午門被誤認為刑場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圖片:午門劇照

一、午門是古時大臣受懲罰的地方

古時皇帝在盛大節日的時候頒發聖旨,會賜一些糕點,進行這些流程的時候就在午門。同樣的,如果大臣忤逆惹怒了皇帝,皇帝要懲罰大臣們的話,這個地方也是在午門。

也可以說,皇帝想要小懲大誡,昭告天下,作為我的臣子,犯了錯是要這樣被懲罰的,但是有時懲罰過了頭,就會有人命喪於此,最為著名的就是明代朱厚燳和朱厚漗兩位皇帝。

當時朱厚燳要去江南選美女,路途遙遠,花費極大,大臣們肯定是極力反對,朱厚燳惱羞成怒,要廷杖這些大臣,當時受到懲罰的大臣有130多位,最後又有11位送了命。

朱厚漗則是因為在繼承大統後,要立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帝,遭到群臣的抵制,因此將這100多位大臣拉到午門廷杖,最後有17位大臣熬不住死在了午門。

這應該是歷史上,午門廷杖最血腥的兩起慘案,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讓午門有了「刑場」的誤解。

其實,不管是明代還是清代,皇帝從來不會將午門當成刑場,死刑犯都需要押解到規定的地點,比如菜市或西市進行斬首。

圖片:明朝在午門前懲罰大臣們劇照

二、午門的由來

午門是通往紫禁城的4個大門之一,也是最雄偉、最豪華的地方。午門正好在紫禁城的中軸上,「午」在羅盤上也代表「正南」,皇帝把自己比喻成一輪正午的太陽,高高在上,照耀著天下。

午門是由東、西、北三座城樓環抱而成一個「凹」字,並且城樓建造的時候還有非常精美的設計,特別是樓宇都採用了中國最經典的龍飛鳳舞。

《大清會典》記載:「大清門,三闕上為飛簷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但是這些裝飾都在民國時期,因為要修建機場而被卸掉了,所以人們現在看到的午門會覺得特別簡陋,而明清時期,這個地方可以說得上是奢華的。

圖片:「午」在羅盤上代表「正南」劇照

三、哪些人可以經過午門?

明清時期對於紫禁城的管理非常嚴格,進入紫禁城的人員都會進行分類、排查,從哪一個門進入都有嚴格的分工標準。不管是哪位大臣,即便是鰲拜,到了午門也要下馬步行穿過,車馬是絕對嚴禁進入紫禁城的。

而且這些人員如何經過午門也是很有講究的,午門從正面看上去有3個門,中間是最大的門,也就是「御道」;兩側較小,分別稱為東門洞、西門洞。

其實午門從裡面看出來有5個門洞,這就是早期所說的「明三暗五」,兩個從外面看不到的門洞,叫「掖門」。

以清朝為例,文武大臣是從東門洞進入紫禁城,宗室和皇族親戚是從西門洞進入,而兩個掖門平常不輕易開放,一般是在上朝的時候讓文武百官進入,還有殿試的學子也是從掖門進入。

中間的「御道」,自然就是皇帝的專屬通道了。但是「御道」除了是皇帝的專屬進出通道外,歷史上還有這四種人可以從這裡經過。

圖片:從正面看午門有3個門

1、皇后

大家在看《如懿傳》的時候會發現,即便是貴為皇帝,他也只有在娶皇后的時候,才會有洞房花燭這樣正式的場合,而皇后要想從午門中間的「御道」經過,必須要在皇帝登基後的大婚典禮上才有這樣的殊榮。

像乾隆的第一任皇后是在府邸時娶的福晉,即便是明媒正娶,之後也成為了皇后,但是她依然沒有能從午門「御道」經過的殊榮。

歷史上,在皇帝登基後大婚,從午門「御道」迎娶皇后的只有五位:順治皇帝、康熙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和末代皇帝溥儀,也就是說這5位皇帝的皇后,一生才有這麼一次從午門正大門進入的機會。

據說慈禧對同治皇帝的皇后特別不滿,多次鬧著要廢后,後來惇親王奕誴說道:想要廢掉從午門抬進來的皇后,那也得是從午門抬出去才行。

這句話讓選秀出身的慈禧頓時沒了氣焰,可是在八國聯軍攻佔紫禁城的時候,慈禧逃離時居然走的是午門正大門,這也可能是她最後的不甘了。

圖片:皇帝皇后大婚,從「御道」進入劇照

2、殿試的狀元、榜眼、探花

除了皇帝、皇后能夠從午門「御道」經過外,還有殿試時選出的狀元、榜眼、探花,在入宮拜見皇帝之後,出宮的時候能夠獲得殊榮,從這條專屬 「御道」走過。

相信這也是狀元郎、榜眼、探花一生中最春風得意的時刻,這個規定也體現出了清朝皇帝,對於有才之人的重視和尊重,畢竟這3種人以後可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當然也有破例的時候,比如乾隆時期,由於要外出巡遊,乾隆會帶上自己的皇后、皇太后,這個時候這對婆媳,是可以從午門中間的正大門隨著乾隆一起穿過,當然,這在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圖片:狀元、榜眼、探花從這條專屬 「御道」走過劇照

除此之外,午門更多的還是作為舉行國家典禮重要的場所。在古時候,如果和其他國家打仗獲勝了,那麼皇帝也是在午門迎接凱旋的將士,接受「獻俘禮」,那個時候就是展現我們國家軍威的時刻了。

另外每年的臘月初一,皇帝都要在午門舉行頒布次年曆書的「頒朔」典禮,也是非常隆重的一個典禮。

隨著時代的變遷,午門已經卸下了它的使命,沉默的站在了紫禁城邊上,成為了歷史的見證。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影視劇中推出午門斬首!歷史上的午門,真是用來斬首的地方嗎?
    作為紫禁城的第一道大門,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門廳場,連一國之尊的皇帝都不可能天天走,竟然被用來斬首,這能是真的嗎?想想也不可能的。皇家顏面帝國的象徵,在這兒砍頭血裡呼啦的,能吉利嗎?明史和清史的午門實際上,根據明史和清史記載,午門是皇帝頒布詔書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在遇到國家重大戰爭大軍凱旋時,皇帝也會在午門舉行隆重的受福禮,康熙、雍正都曾登臨午門舉行受福禮儀式。這麼一個重要的場所,怎麼可能是砍頭的刑場呢?
  • 自古就有午門斬首這一說,那麼午門是幹什麼的
    宮裡哪位大臣犯錯啦,皇帝一生氣,一拍桌子給我拖出午門斬首去,好像在很多人印象當中就因為這句話,午門是皇帝砍頭的地方。這句話對不對呢?首先我們是紫禁城的正門,你想一想你們家正門口殺人嗎?這見血是不吉利的,所以皇帝肯定不會讓自己家正門口見見殺人,所以推出午門斬首。
  • 古代真有「午門斬首」一說嗎?到底是真是假?別被古裝劇給騙了
    在各個古裝影視劇作品之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臺詞就是「推出午門斬首」。也就是說,在影視劇中,午門是一個處決死刑犯的專屬場所。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其實,這不過是電視劇以及小說之中以訛傳訛的結果罷了。事實上,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因其居中當陽,位當子午,所以名為「午門」。
  • 電視劇中「拉出午門斬首」是真的嗎?午門是什麼地方?
    電視劇裡的「拉出午門斬首」並不是真的,因為午門是紫禁城的大門,沒有君王會在自己家門口殺人的。而且午門是用來舉行頒獎典禮的。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高高在上的君王生氣的時候,大手一揮,直接說一句「拉出午門斬首」,很快就會有侍衛出來把罪臣給帶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拉出五門斬首」是真的嗎,午門到底是什麼地方。第一,首先我們來先說一下午門的位置。
  • 午門是皇家大門,並非斬首地,為何影視劇卻說「拉出午門斬首」?
    這午門真的是皇家執行斬首的地方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拉出午門,斬首示眾」只是影視劇的演繹錯誤以至於大家以訛傳訛的錯誤思想罷了。事實上,午門既不是用來斬首的地方,也不是用來示眾的地方。午門建立在明代,是永樂皇帝朱棣下令所建。最初明朝皇帝上朝時和大臣出現矛盾,會下令在午門「庭杖」大臣,通俗說就是打屁股,從未有說在午門將人斬首。滿清入關建立清朝。
  • 在古代,午門並非斬首之地,為何影視劇卻總說「拉出午門斬首」?
    小時候在家看電視,經常會看到一些清宮劇演繹這樣一個場景:龍座上的皇帝龍顏大怒,手袖一揮,大吼一聲「拉出午門,斬首示眾!」下面一個大臣就被左右侍衛拉下去了。可現在細細想來。這午門真的是皇家執行斬首的地方嗎?
  • 古代斬首為何在午時三刻?午門又是在哪裡?
    古裝影視劇中有一個幾乎人人耳熟能詳的情節,就是某人被判死刑,主審官宣布:午時三刻,推出午門斬首!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其實,午時三刻行刑,是明清官府的慣例,或者是民間百姓、說書人、寫書人的普遍看法,古代法律根本沒有這樣的規定。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奧妙?1、午時三刻到底是什麼時候?
  • 推出午門斬首?不,不存在的,皇上的意思是推出午門到菜市口斬首
    (電視劇《梅花烙》劇情簡介)當年的這渣像素的片子,我也不知道我是如何看下來的,但是一開篇的「午門斬首」始終讓我心存疑慮,為什麼跟那個「菜市口」是古代行刑法場說法不一呢?01「午門斬首」從來就不是歷史真實,只有在電視劇裡我們才會看到類似的橋段在電視連續劇裡,經常會聽到「推出午門斬了!」等話語,午門成了傳言中處決死刑犯的場所。實際上,我們自己用腦子想一想,也會知道這不是歷史真實。
  • 「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我們經常會聽到「推出午門斬首」,從字面的意思上來看,「午門」好像是為一個殺頭的地方。其實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字面意思而已,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刑法叫做「廷杖」,一般會在午門執行,很少有被打死的。清朝時期,我們都知道,有專門處決犯人的地方,比如菜市口、柴市等地。
  • 細說故宮:午門是做什麼用的?「推出午門斬首」真的是在這裡嗎?
    午門,紫禁城的南門,也是正門,是紫禁城中最大的門。我們進入故宮的第一道屏障。 從前這個午門城樓,是皇上在大軍凱旋時候,在這裡接受「獻俘禮」。居高臨下,俯瞰下方,體現君王的至高無上。清代皇帝每年陰曆十月初一,在這裡頒發第二年的曆書。經常聽到說的「推出午門斬首」,那是謬傳。
  • 推出午門斬首?古代的午門可不僅僅是行刑重地
    雪後故宮分外美午門的來歷推出午門外斬首。這個詞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古裝劇裡從這就給弄出去殺頭了。那這午門是什麼呢?你別忘了中國封建王朝有避諱的說法,咱都知道清王朝康熙帝叫什麼,愛新覺羅玄燁,他這玄字你得避諱,就不能叫玄武門改叫神武門。都有什麼人能走午門呢?而且午門它分成正三門暗五門,正中間一個門,兩邊側門東側門和西側門。那麼對這些的安排,也各有各說法。你像文武百官上朝,這個文武大臣走東側門,宗室王公也就是皇上的親戚走西側門,那正門是的幹嘛呢?必須得是皇上才能從這裡面進進出出。
  • 故宮的「午門」:哪裡會是斬首的地方!
    故宮的「午門」:哪裡會是斬首的地方!」這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原來紫禁城的午門處,是處決犯人的固定場所啊。其實,這是不對的,屬於以訛傳訛。因這道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取名為「午門」。這賜食大典,就在午門舉行。2.頒朔大典:皇帝在午門向全國頒布來年曆法詔書。
  • 「午門問斬」不是在故宮午門,大臣:這是讓我們「尿褲子」的地方
    我們大家在看古裝電視劇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犯了重罪的犯人就會被判處在「午門問斬」。那故宮的午門真的是犯人砍頭時的行刑場嗎?回答當然不是。  據史書記載:故宮的午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是故宮的正門。而故宮整體的建築朝向都是坐北朝南,所以午門的朝向也就是在南邊。
  • 古時的「午門斬首」實屬謠傳,皇帝怎麼可能把家門口當做刑場
    在一些明清電視劇中,我們常常會聽見這樣一句話:「某某某罪大惡極,於某某時間,在午門斬首」。於是乎,大多數人都受到電視劇的影響從而產生了一種認知:午門是明清朝代的行刑地點,死刑犯都是在午門外斬首的。但這樣的說法完全是錯誤的。要知道,午門可是紫禁城的大門,皇帝怎麼可能將自家門口作為斬首地點呢?
  • 清朝時期,果真存在「午門斬首」?你看看午門到底是幹什麼的
    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往往都會有如此橋段:端坐金鑾殿的皇帝,指示御前侍衛,「某某某罪大惡極,著即推出午門斬首」;在諸多古代小說的描繪中,紫禁城的正門——午門,也成了朝廷處決死刑罪犯的常規地點。有人甚至還試圖用「誅殺並非人為意願,乃係順應天意」的古代思想來解釋「午門」為何會成為「斬首」的所在地。在陰陽觀中,午為陽;「推出午門」,即為推犯人入陰,實現陰陽兩隔。
  • 明故宮端門午門與端午節無關 「午門斬首」系謠傳
    明故宮的午門南京明故宮是明朝早期的皇宮,又稱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宮的藍本,它也曾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與故宮一樣,明故宮也有端門和午門,合在一起恰好是「端午」二字。那麼,它們與端午節有什麼關聯呢?午門:一般只有皇帝可以走「午門就相當於老百姓家的普通正大門了,自此就正式進入了皇家正地。」馬渭源說,午門的說法有兩種,一是方位之說,「我國古代用天幹地支表方位,子是正北,而午是正南,所以南門就叫午門。」馬渭源指出,皇家以及宗廟的正門都朝向正南,居民住宅略偏西南方向,端門、午門都處於皇宮的中軸線上,午門是皇宮的南門。
  • 古代斬首是不是真的在午門,為何行刑的時間大都在午時三刻?
    我們看古代的電視劇,在審結犯人之後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句話「推出午門斬首」,而且行刑的時間一般都是選擇在「午時三刻」,那麼古代斬首是不是真的在午門,為何行刑的時間大都選在午時三刻呢?在午門之前還有著名的天安門,大清門等,午門的建築特點形如燕翅,氣勢宏偉,十分的威嚴。由於午門的特殊位置,以及其特殊的象徵意義,因此自古以來午門都不是一般人能夠隨便走過的,除了皇帝和有「特殊身份」的人,其他人是不能隨便出入的。譬如科舉考試中的前三名,才有機會從午門走過一次,這已經是莫大的榮耀了。在清朝文武大臣都只能走側門,是不能從正門出入的。
  • 電視裡經常出現「午門問斬」,那午門究竟在哪兒呢?是做什麼的?
    小編記得自己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見一句「拉到午門斬了」,因此也產生了一個疑問:午門究竟在哪兒呢?是做什麼的呢?其實啊,電視裡這種「午門問斬」的情節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就正正位於紫禁城的南北軸線之上,所以才被叫做午門。
  • 文藝作品中令人驚悚的推出午門外,其實並不在午門外,而是在這裡
    文學或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秋後問斬」或「推出午門外斬首」,實際上是把犯人押到宣武門外的菜市口來行刑的。在午門外有被廷杖打死的,但沒有被砍頭的。在紫禁城外見血會讓皇家覺得晦氣。曾經的刑場可能在現在的這個位置菜市口在明朝時是京城最大的菜市場,有很多菜攤和菜店。
  • 千門萬戶,午門為最,紫禁城六百年再說午門
    午門門洞的秘密 要想進入紫禁城,必要先經過午門的門洞,你去了那麼多次紫禁城,真的有好好觀察它嗎?有沒有發現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什麼人走什麼門,是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的。文武大臣出入走東側門洞,皇族宗室王公走西側門洞。凡大朝會,官員們按文東武西從兩側掖門門洞出入。中間的門洞,自然是皇帝的專用通道,但在皇帝大婚時,皇后可經過一次,還有就是殿試前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從宮中出來時可以走中間門洞。想來當這三位穿過皇帝專用的門洞時,一定是趾高氣昂,畢竟這一特殊榮耀,可是連親王重臣也無緣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