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問斬」不是在故宮午門,大臣:這是讓我們「尿褲子」的地方

2021-01-11 叨叨天下事NO1

  我們大家在看古裝電視劇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犯了重罪的犯人就會被判處在「午門問斬」。那故宮的午門真的是犯人砍頭時的行刑場嗎?回答當然不是。

  據史書記載:故宮的午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是故宮的正門。而故宮整體的建築朝向都是坐北朝南,所以午門的朝向也就是在南邊。在我國古代方位中「午」就代表著正南方向,所以得名為「午門」。午門總共有5個門洞,3個特別顯眼的門洞和2個不顯眼的門洞,學術上稱之為「明三暗五」。在當時午門的五個門洞中最中間的門洞,只有皇帝才有資格每天從裡面出入。皇帝在娶皇后時,皇后可以在大婚當天從最中間的門洞被抬進皇宮,之後就再也不能從其中出入。寫到這裡我們也可以感覺到午門是一個神聖而莊嚴的地方。那皇帝除了每天從這裡出入,還會在午門做什麼事情呢?

  首先皇帝每次下發的詔書要在午門頒發,其次每年農曆十月初一皇帝要在午門頒發曆書。最後如果大軍徵戰凱旋歸來,要在此舉行向皇帝呈獻戰俘的「獻俘禮」。那寫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午門斬首」到底是因何而來呢?其實這個說法是出自於明代的「廷杖制度」。所謂「廷杖」就是如果當時的大臣不慎冒犯了皇帝的威嚴,就會被皇帝判為「逆鱗」之罪。下場就是被五花大綁到午門前當眾打屁股,明朝早期的懲罰並不嚴厲,只是象徵性的打幾下了事。但是到明朝中期後許多大臣就因「廷杖」之刑死在午門。例如:明朝正德年間皇帝朱厚照一時興起想到江南選美女。但朝中重臣卻都紛紛上書勸誡皇帝,因為他們認為宮中選秀之事皇帝根本就不用親自操心,而且這樣也會耽誤處理朝政。

  可是皇帝朱厚照卻不明白朝中大臣的良苦用心,在眾位大臣的多番勸誡之下,他龍顏大怒。隨即下令「廷杖」此次勸誡的大臣130多位,最後有11位大臣被當場打死在午門,其他眾位大臣也都在看到此情景時,被嚇得尿了褲子。而且這樣的事情並不只有這一件,此後還發生了多次。因此午門打死人的事情流傳到民間,就被百姓以訛傳訛傳成了「午門問斬」之說。而在明清時期犯人斬首的地方其實是在當時北京以西的柴市和菜市刑場進行的。每天一篇歷史小短文,歡迎眾位網友在評論區留下精彩評論。

相關焦點

  • 故宮的「午門」:哪裡會是斬首的地方!
    故宮的「午門」:哪裡會是斬首的地方!如今的古裝影視劇中,常見這樣的情景:當皇帝或皇族人惱火了,立馬決定要殺人時,常會聽到一聲「推出午門斬了」這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原來紫禁城的午門處,是處決犯人的固定場所啊。其實,這是不對的,屬於以訛傳訛。
  • 漲姿勢 為什麼戲劇裡總說「推出午門問斬」?
    影視劇照在描寫宮廷的電影、戲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場景:寶座上的皇帝龍顏大怒,大吼道「推出午門問斬」,這時候金殿武士會將某個「亂臣賊子」(事實上更多時候是忠良大臣)拖出午門行刑。這是真實發生過的麼?
  • 電視裡經常出現「午門問斬」,那午門究竟在哪兒呢?是做什麼的?
    小編記得自己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見一句「拉到午門斬了」,因此也產生了一個疑問:午門究竟在哪兒呢?是做什麼的呢?其實啊,電視裡這種「午門問斬」的情節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就正正位於紫禁城的南北軸線之上,所以才被叫做午門。
  • 推出午門斬首?古代的午門可不僅僅是行刑重地
    北京故宮的夏神武門的來歷那為什麼故宮的北門叫神武門呢?這午可不是那個中午的午啊。狀元,榜眼,探花得進去見皇上啊,皇上欽點前三名還得從東側門進,出來的時候狀元榜眼探花可以從午門正中走出過一次,他是許出不許進,而且一輩子他就這一回,皇后也是一輩子一回只能進不能出,再出來也不能走了,所以這午門就象徵著皇家的無限的權威。推出午門斬首的真相那這個地方有人說,我聽說推出午門外斬首,是不是午門外的地方是殺人的地方呢?
  • 最東方:故宮午門
    」這是「午門」之名的第一次出現1377年朱元璋改修大內宮殿改作大內宮殿成。王公大臣《時憲書》,置黃亭內。八旗各衙門官員《時憲書》,置兩廊紅案上。於龍亭前行一跪三叩禮。校尉舁亭,御仗前導,樂部和聲署作樂,三科官導引,堂官後隨。自長安左門中門進,至午門前。監官由亭內恭奉進呈《時憲書》,安設黃案上。頒賜王公大臣《時憲書》,安設紅案上。校尉撤亭置兩旁。監官奉書由午門中門入,至太和門,設黃案上,堂官行三跪九叩禮,授內務府官恭奉進呈。退出。公百官齊列午門前,鴻臚寺官贊引。宣制行禮。
  • 明故宮端門午門與端午節無關 「午門斬首」系謠傳
    明故宮的午門南京明故宮是明朝早期的皇宮,又稱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宮的藍本,它也曾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與故宮一樣,明故宮也有端門和午門,合在一起恰好是「端午」二字。那麼,它們與端午節有什麼關聯呢?馬渭源告訴記者,根據史料,早在唐朝時期甚至之前,就有端門午門的稱呼了。它們是宮廷制度的一部分。依照《禮記》舊制,皇宮設五門三殿,南京的明故宮從外向內依次為洪武門、承天門、端門、午門、奉天門,現在僅有午門尚存,端門早已消失。歷史上的端門應該是在午門的南側幾百米處,同樣位於中軸線上,就在今天的御道街上。
  • 細說故宮:午門是做什麼用的?「推出午門斬首」真的是在這裡嗎?
    午門,紫禁城的南門,也是正門,是紫禁城中最大的門。我們進入故宮的第一道屏障。 從前這個午門城樓,是皇上在大軍凱旋時候,在這裡接受「獻俘禮」。居高臨下,俯瞰下方,體現君王的至高無上。清代皇帝每年陰曆十月初一,在這裡頒發第二年的曆書。經常聽到說的「推出午門斬首」,那是謬傳。
  • 自古就有午門斬首這一說,那麼午門是幹什麼的
    宮裡哪位大臣犯錯啦,皇帝一生氣,一拍桌子給我拖出午門斬首去,好像在很多人印象當中就因為這句話,午門是皇帝砍頭的地方。這句話對不對呢?首先我們是紫禁城的正門,你想一想你們家正門口殺人嗎?這見血是不吉利的,所以皇帝肯定不會讓自己家正門口見見殺人,所以推出午門斬首。
  • 推出午門斬首?不,不存在的,皇上的意思是推出午門到菜市口斬首
    01「午門斬首」從來就不是歷史真實,只有在電視劇裡我們才會看到類似的橋段在電視連續劇裡,經常會聽到「推出午門斬了!」等話語,午門成了傳言中處決死刑犯的場所。實際上,我們自己用腦子想一想,也會知道這不是歷史真實。
  • 千門萬戶,午門為最,紫禁城六百年再說午門
    當站在午門前的近1萬平方米的凹形廣場中,仰望著城臺樓宇時,仿佛面對的不是皇帝的宮殿,而是城池關隘,也因此,午門成了獻俘處。文武大臣出入走東側門洞,皇族宗室王公走西側門洞。凡大朝會,官員們按文東武西從兩側掖門門洞出入。中間的門洞,自然是皇帝的專用通道,但在皇帝大婚時,皇后可經過一次,還有就是殿試前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從宮中出來時可以走中間門洞。想來當這三位穿過皇帝專用的門洞時,一定是趾高氣昂,畢竟這一特殊榮耀,可是連親王重臣也無緣得到的。
  • 去北京故宮的午門遊玩,有哪些值得研究的地方?總結下來有三點
    去遊玩北京故宮的午門,有哪些值得研究的地方?總結下來有三點文.三條石北京故宮不管是作為國家級5A景區,還是明清皇帝居住的場所,又或者是最偉大的古建築。他一直都是中華人民心中的聖地。前幾天,有很多人穿著漢服去故宮拍照。儼然帶起了一股故宮漢服行的時尚。
  • 午門是皇家大門,並非斬首地,為何影視劇卻說「拉出午門斬首」?
    下面一個大臣就被左右侍衛拉下去了。可現在細細想來。這午門真的是皇家執行斬首的地方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拉出午門,斬首示眾」只是影視劇的演繹錯誤以至於大家以訛傳訛的錯誤思想罷了。事實上,午門既不是用來斬首的地方,也不是用來示眾的地方。午門建立在明代,是永樂皇帝朱棣下令所建。
  • 在古代,午門並非斬首之地,為何影視劇卻總說「拉出午門斬首」?
    小時候在家看電視,經常會看到一些清宮劇演繹這樣一個場景:龍座上的皇帝龍顏大怒,手袖一揮,大吼一聲「拉出午門,斬首示眾!」下面一個大臣就被左右侍衛拉下去了。可現在細細想來。這午門真的是皇家執行斬首的地方嗎?
  • 電視劇中「拉出午門斬首」是真的嗎?午門是什麼地方?
    電視劇裡的「拉出午門斬首」並不是真的,因為午門是紫禁城的大門,沒有君王會在自己家門口殺人的。而且午門是用來舉行頒獎典禮的。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高高在上的君王生氣的時候,大手一揮,直接說一句「拉出午門斬首」,很快就會有侍衛出來把罪臣給帶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拉出五門斬首」是真的嗎,午門到底是什麼地方。第一,首先我們來先說一下午門的位置。
  • 故宮的這些小知識你都知道嗎?原來故宮大缸是這個作用,午門不是...
    世人都愛雪中的故宮,漫天鵝白的大雪覆壓著琉璃金瓦,點點雪花的間隙中閃耀的,不是青磚紅牆,鎏金尖頂,而是遺留在這片巍峨城樓中的回憶。筆者不止一次去過故宮,但每次拜訪都感慨萬千,平時也經常會注意故宮的相關消息,這座兩朝古城樓,百年紫禁城也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知識和趣事。
  • 影視劇中推出午門斬首!歷史上的午門,真是用來斬首的地方嗎?
    在古裝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推出午門斬首這樣的臺詞,而午門也成為網上傳言中處決死刑犯的場所。提起午門,似乎總會有股血腥味兒,午門我們都知道,那是在紫禁城中軸線的開端,居中向陽未當子午,顧明午門。由當年明代永樂皇帝朱棣所建,形成了午門現有的五鳳樓闕的獨特格局。
  • 故宮的午門內有千金閘嗎?
    現在經常有朋友在帖子裡留言或者私信問一些關於北京城的問題,在此小編感謝朋友們的信任。一般問題小編都會很快用手機就回復了,但前兩天有朋友問了一個關於故宮午門的問題,午門裡有沒有千金閘?由於上周一直在出差,周末終於有時間來聊聊這個話題了。 有圖有真相,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
  • 「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我們經常會聽到「推出午門斬首」,從字面的意思上來看,「午門」好像是為一個殺頭的地方。其實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字面意思而已,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刑法叫做「廷杖」,一般會在午門執行,很少有被打死的。清朝時期,我們都知道,有專門處決犯人的地方,比如菜市口、柴市等地。
  • 神奇的故宮午門,除了皇帝,只有這些人一生可以走一次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興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傳說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
  • 揭秘午門的歷史用途
    午們的用途很多,1個用途是出路,我們參觀故宮現在必須走我們啊,其它門我們不能走了,我門從天安門進去端門午門一看,三個門洞啊。可你進去從裡面往外看是五個門洞,這個叫明三暗五。那倆個門在左右呢,叫左左液門右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