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午門
文 | 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
轉自「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公眾號(微信ID:gugongwx),本文經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授權轉載。
影視劇照
在描寫宮廷的電影、戲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場景:寶座上的皇帝龍顏大怒,大吼道「推出午門問斬」,這時候金殿武士會將某個「亂臣賊子」(事實上更多時候是忠良大臣)拖出午門行刑。這是真實發生過的麼?午門真的是砍大臣腦袋的地方麼?
現今的人們去故宮,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它是從漢代的門闕演變而來,沿襲了唐朝大明宮含元殿以及宋朝宮殿丹鳳門的形制,平面呈「凹」字形,共設五座城門。中門為皇帝專用,東側門供文武官員出入,西側門供宗室王公出入。兩掖門只在舉行大型活動時開啟。午門整座建築高低錯落,左右呼應,形若朱雀展翅,又有「五鳳樓」之稱。每逢重大典禮及重要節日,都要在這裡陳設體現皇帝威嚴的儀仗。
午門作為紫禁城南大門,有很多禮儀及外事活動會在這裡舉行,每年臘月初一,要在午門舉行頒布次年曆書的「頒朔」典禮;遇有重大戰爭,大軍凱旋時,也要在午門舉行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但是明清兩代午門從沒作為過砍頭的「刑場」。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劇照
雖然沒砍過人頭,但並不是說午門外沒死過人。明代皇帝處罰大臣的「廷杖」就在午門進行。廷杖是明代皇帝對大臣們的一種刑罰,大臣哪天招皇上不高興了,皇上就讓人把大臣拖到午門外,扒掉褲子打屁股。不要小瞧了這個「打屁股」,這可是能死人的。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有146人被拖到午門外打屁股,11人被當場打死。明嘉靖三年(1524年)又有100多人被打屁股,17人被當場打死。或許……午門問斬,和這事多少有些聯繫吧。
到了清代,「午門廷杖」的制度被廢止,清代官員有在午門「受申飭」的懲罰,「受申飭」就是遭受斥責,以示告誡教訓。這種斥責沒有皮肉之苦,比起廷杖可要人道多了。
綜上可知,午門和砍頭沒什麼必然聯繫,但為什麼民間會有這種說法呢,或許是因為午門作為紫禁城南大門顯現威嚴氣場,或許是因為那被紅牆圍繞的「凹」字形廣場透露的壓抑感,抑或許是那很久之前流行過的廷杖制度。
古時紫禁城對於百姓是威嚴的、是神秘的、是遙遠的。普通百姓將「推出午門問斬」的劇情寫入了戲劇和小說,用這種方式來體現那居住在深宮中的天子的存在與威嚴……
「中國牆」,怎麼拆?(國曆獨家)
「封閉住宅小區是農耕時代的產物」。城牆、宮牆、院牆,無處無牆;大院、府院、民院,無處無院。幾千年來,歷史上留下了太多牆與院的故事。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開會 | 為什麼英國議會廳開會沒有服務員倒茶水?
上議院、下議院都是長椅,沒有扶手,更沒有放置茶杯和文件的小擱板。況且,議員們常常為爭取選區民眾的利益,有格外驚人的戰鬥力,若以杯子為兇器,畫面太美,不敢想。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細思不蠢的問題:為什麼孫悟空有尾巴?
有朋友說:怎麼還有這麼弱智的問題!孫悟空是猴子,猴子當然有尾巴了!然而貧道又要婆婆嘴了,《西遊記》是一部複雜的作品,我們看事情,可不要看得這麼簡單。孫悟空憑什麼一定要有尾巴?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國曆原創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