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說故事|先在午門前轉轉

2021-01-11 紫禁城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中國故宮

一圖一故事

影像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個國家的宮殿

能成為一首詩一幅畫

中國的故宮

這裡是故宮

故宮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館。

成立於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

歷經五百年興衰榮辱,帝王宮殿的大門終於向公眾敞開。

影像,帶你回到那年。

封建王朝興盛後衰敗,西方列強侵入又滾蛋,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就在這裡,「任爾東西南北風」!

多少人曾來了又還,能帶走的只有滿滿的回憶和張張影像。

影像裡,是故事。

門前老照片

大清門/1901年

大清門在明代稱大明門,是明清兩朝的國門,帝王出巡、迴鑾的重要門座,門前曠地即著名的「棋盤街」。此幀照片反映了1901年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迴鑾前後,大清門附近修飾一新的場景。

大清門門額/1901年

這張照片中滿漢文「大清門」字樣赫然在目,1912年2月,清帝退位,民國建立。

大清門改名為中華門,原大清門門額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中華門/1912~1915年

1912年,新換中華門門額由時任內務部次長王治馨提寫。

照片中處在大清門與天安門之間的是東西千步廊,將翰林院、宗人府、六部等重要部門分割在中軸線兩側。

中華門/1915~1920年
中華門門額/1915~1920年

1912年,北洋政府換上了黑底金字橫寫「中華門」門額。1915年,又將橫額改換成中軸線統一風格的豎寫「中華門」門額。

天安門/1900年

天安門初名承天門,在明清兩代是國家舉行頒詔大典的地方。

1900年6月,八國聯軍進佔北京,此幀照片為我們展示了天安門被侵略者炮火擊傷後的慘狀。

天安門/1910~1920年
天安門前華表/1900年

這張照片中,滿漢文匾額清晰可見。據張伯駒回憶,袁世凱竊國期間,袁命國務院參事林長民以漢文重新書寫紫禁城外朝匾額。

天安門前金水橋/20世紀初

天安門前設五路金水橋,稱外金水橋,與午門北側的內金水橋相對應。

這張照片的遠景為長安左門,是明清兩代殿試宣示「黃榜」的地方,民間有「龍門」之稱,今已不存。

天安門前石獅/1900年
天安門北側/1900年
午門/1912~1927年

這張照片中的午門前,交叉著巨大的五色旗,這是判斷照片拍攝年代的重要依據。

1912年1月,中華民國尚未誕生,而當時的臨時參議院通過了決議,以紅、黃、藍、白、黑五色旗作為臨時國旗。直到1928年北伐成功,北洋政府倒臺,五色旗被「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取代。

午門/1948年

1948年3月,北平古物陳列所併入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第一任院長易培基提出的「完整故宮保管計劃」終於實現,午門外正式掛起了「故宮博物院」字樣的匾額。

午門西雁翅樓/20世紀初
午門東雁翅樓/1922年

午門是紫禁城正門,也是紫禁城四座城門中最為高大宏敞的一座。

明清兩代,午門中門為皇帝專用,帝王出巡、迴鑾皆從中門進出;

皇帝大婚時,皇后乘坐的喜轎可以從中門進宮;

通過殿試選拔的狀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試結果後可從中門出宮;

東側門供文武官員出入,西側門供宗室王公出入;兩掖門只在舉行大型活動時開啟。

此門亦是戰爭得勝後,凱旋將士向皇帝行「獻俘禮」的場所。

我們的時光

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

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悽涼南浦。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

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蘇軾《西江月·重九》

時間奔的很快,需要點滴銘記,需要悉心留存

來自: 傳給故宮《老照片說故事丨先在午門前轉轉》

相關焦點

  • 故宮的午門內有千金閘嗎?
    一般問題小編都會很快用手機就回復了,但前兩天有朋友問了一個關於故宮午門的問題,午門裡有沒有千金閘?由於上周一直在出差,周末終於有時間來聊聊這個話題了。 有圖有真相,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說實話這麼多年小編去故宮的次數少說也有上百次了,紫禁城裡的犄角旮旯可以說能拍的都拍遍了,但關於千金閘這個問題一時還真沒法回答上來,因為的確沒有注意過,而像這樣的問題上網搜是查不到的。
  • 自古就有午門斬首這一說,那麼午門是幹什麼的
    你想一想,紂王那個時候怎麼可能有午門啊,所以小說演義裡邊兒經常用推出午門斬首來表示砍死一個人。他主要是來源於這樣一個典故,咱們在古代的時候,軍隊裡邊有推出轅門斬首這句話,意思是說古代將軍率軍在外打仗,對於一些犯了錯的將士可以直接退出軍隊的轅門就是軍營的外邊直接砍了。所以久而久之,轅門就被演化成了午門,就變成推出午門斬首。那好午門既然不斬首了,但是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途,它也會見一點血一點點的血。
  • 最東方:故宮午門
    校尉舁亭,御仗前導,樂部和聲署作樂,三科官導引,堂官後隨。自長安左門中門進,至午門前。監官由亭內恭奉進呈《時憲書》,安設黃案上。頒賜王公大臣《時憲書》,安設紅案上。校尉撤亭置兩旁。監官奉書由午門中門入,至太和門,設黃案上,堂官行三跪九叩禮,授內務府官恭奉進呈。退出。公百官齊列午門前,鴻臚寺官贊引。宣制行禮。王公以下跪領如儀。
  • 揭秘午門的歷史用途
    午門雄姿,午門是宮城,也就是皇宮的正門。在中軸線各門,它是非常有特點。高尚雄壯和各門都不一樣顯示皇宮皇權皇帝威嚴 ,有一種氣勢叫午門雄姿。還有禮儀在這舉行,比如說,這一年的三大節,初一元旦,冬至,皇帝的生日萬壽節,皇太子大婚,或者皇帝的大婚,他的禮儀就在午門外,還有,每年10月初一就頒布曆書在午門,一些重要的典禮在午門。
  • 明故宮端門午門與端午節無關 「午門斬首」系謠傳
    揚子晚報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對端門和午門進行「尋蹤」,以消除眾人之疑惑。兩門與端午節沒直接關係「我國端午節的歷史比明清兩代修建皇城歷史長得多,是先有端午節,再有端門、午門。端門、午門與端午節沒有直接關係。」昨天,南京明史專家馬渭源向揚子晚報記者講述了端門和午門的一些歷史。
  • 千門萬戶,午門為最,紫禁城六百年再說午門
    當站在午門前的近1萬平方米的凹形廣場中,仰望著城臺樓宇時,仿佛面對的不是皇帝的宮殿,而是城池關隘,也因此,午門成了獻俘處。 午門門洞的秘密 要想進入紫禁城,必要先經過午門的門洞,你去了那麼多次紫禁城,真的有好好觀察它嗎?有沒有發現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 在古代,午門並非斬首之地,為何影視劇卻總說「拉出午門斬首」?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拉出午門,斬首示眾」只是影視劇的演繹錯誤以至於大家以訛傳訛的錯誤思想罷了。事實上,午門既不是用來斬首的地方,也不是用來示眾的地方。午門建立在明代,是永樂皇帝朱棣下令所建。最初明朝皇帝上朝時和大臣出現矛盾,會下令在午門「庭杖」大臣,通俗說就是打屁股,從未有說在午門將人斬首。滿清入關建立清朝。清政府佔領了明朝紫禁城為皇家首府。
  • 電視劇中「拉出午門斬首」是真的嗎?午門是什麼地方?
    電視劇裡的「拉出午門斬首」並不是真的,因為午門是紫禁城的大門,沒有君王會在自己家門口殺人的。而且午門是用來舉行頒獎典禮的。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高高在上的君王生氣的時候,大手一揮,直接說一句「拉出午門斬首」,很快就會有侍衛出來把罪臣給帶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拉出五門斬首」是真的嗎,午門到底是什麼地方。第一,首先我們來先說一下午門的位置。
  • 電視裡經常出現「午門問斬」,那午門究竟在哪兒呢?是做什麼的?
    小編記得自己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見一句「拉到午門斬了」,因此也產生了一個疑問:午門究竟在哪兒呢?是做什麼的呢?其實啊,電視裡這種「午門問斬」的情節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就正正位於紫禁城的南北軸線之上,所以才被叫做午門。
  • 影視劇中推出午門斬首!歷史上的午門,真是用來斬首的地方嗎?
    在古裝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推出午門斬首這樣的臺詞,而午門也成為網上傳言中處決死刑犯的場所。提起午門,似乎總會有股血腥味兒,午門我們都知道,那是在紫禁城中軸線的開端,居中向陽未當子午,顧明午門。由當年明代永樂皇帝朱棣所建,形成了午門現有的五鳳樓闕的獨特格局。
  • 漲姿勢 為什麼戲劇裡總說「推出午門問斬」?
    午門作為紫禁城南大門,有很多禮儀及外事活動會在這裡舉行,每年臘月初一,要在午門舉行頒布次年曆書的「頒朔」典禮;遇有重大戰爭,大軍凱旋時,也要在午門舉行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劇照雖然沒砍過人頭,但並不是說午門外沒死過人。明代皇帝處罰大臣的「廷杖」就在午門進行。
  • 「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我們經常會聽到「推出午門斬首」,從字面的意思上來看,「午門」好像是為一個殺頭的地方。其實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字面意思而已,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刑法叫做「廷杖」,一般會在午門執行,很少有被打死的。清朝時期,我們都知道,有專門處決犯人的地方,比如菜市口、柴市等地。
  • 故宮的「午門」:哪裡會是斬首的地方!
    先看午門的建造時間和形制它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為朱棣所命建;午門分上下兩部分,下為墩臺,高12米,正中開三門,兩側各有一座掖門。午門前有東西兩座對稱的小屋,原是侍衛值班房。門樓前的東西兩側闕門(掖門),分別通往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今中山公園)。
  • 推出午門斬首?古代的午門可不僅僅是行刑重地
    狀元,榜眼,探花得進去見皇上啊,皇上欽點前三名還得從東側門進,出來的時候狀元榜眼探花可以從午門正中走出過一次,他是許出不許進,而且一輩子他就這一回,皇后也是一輩子一回只能進不能出,再出來也不能走了,所以這午門就象徵著皇家的無限的權威。推出午門斬首的真相那這個地方有人說,我聽說推出午門外斬首,是不是午門外的地方是殺人的地方呢?
  • 推出午門斬首?不,不存在的,皇上的意思是推出午門到菜市口斬首
    推出午門斬首是等於皇帝說別在我家裡殺人,退出我的門口,你們把他帶往別處去處決,而不是說準許就在皇帝的家門口殺人。午門建於明代,由永樂皇帝朱棣所建。明代,只是「廷杖」時在午門處置,就是說某大臣觸犯了皇帝的尊嚴,便以「逆鱗」之罪,被綁出午門前御道東側打屁股,名叫「廷杖」。
  • 午門——中國皇家第一門
    故宮午門 #進了午門才算進了紫禁城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皇城之象徵,位於宮城中軸線之南,古人以南為午,以日中為午,午門居中向南 1367年,朱元璋在南京稱王,開始修築宮室,他把皇城的南門命名為「午門」,至此,午門正式成為皇宮大門。永樂帝建紫禁城,一切仿南京皇宮之制,午門之稱沿用至今。
  • 「午門問斬」不是在故宮午門,大臣:這是讓我們「尿褲子」的地方
    我們大家在看古裝電視劇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犯了重罪的犯人就會被判處在「午門問斬」。那故宮的午門真的是犯人砍頭時的行刑場嗎?回答當然不是。  據史書記載:故宮的午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是故宮的正門。而故宮整體的建築朝向都是坐北朝南,所以午門的朝向也就是在南邊。
  • 「拖出去午門斬首」,這午門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真是刑場嗎?
    午門,是紫禁城進出的正大門,從明朝永樂十八年的時候開始修建,一直到現在依然孤獨的矗立著,而許多人覺得午門神秘,並不是它的意義雋永,年代久遠。在大部分老百姓心裡對於午門更有幾分懼怕,因為電視劇裡威嚴的皇帝一生氣,常常就說:拉出去午門斬首!這午門真的是皇帝執行死刑的地方嗎?午門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
  • 故宮午門前的廣場為什麼不能鋪平?傳說中的金磚原來藏在這裡
    就像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農民問另一個農民皇帝的生活是怎樣的?那個農民說皇帝的生活就是每天拿著金鋤頭下地種田,睡覺睡在金床鋪一樣。網圖但是清朝覆滅後,有了很長時間的戰亂,導致民不聊生。大家紛紛四處奔走,躲避戰爭。而那些會製作金磚的師傅們也慢慢就走散了。
  • 細說故宮:午門是做什麼用的?「推出午門斬首」真的是在這裡嗎?
    午門,紫禁城的南門,也是正門,是紫禁城中最大的門。我們進入故宮的第一道屏障。 從前這個午門城樓,是皇上在大軍凱旋時候,在這裡接受「獻俘禮」。居高臨下,俯瞰下方,體現君王的至高無上。清代皇帝每年陰曆十月初一,在這裡頒發第二年的曆書。經常聽到說的「推出午門斬首」,那是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