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72小時(中國版)》:中國故事,或許還可以這樣講!

2021-02-08 深度文娛

深度文娛導讀:

在電視節目受眾口味越來越挑剔的當下,紀錄片成為一支異軍,它以高水準的藝術體現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迅速俘獲了大批關注者。而這個夏天,一部無矛盾衝突、無華麗文案,甚至連拍攝畫面都談不上精緻巧妙、全片樸素的如同一杯白開水一樣的紀錄片《紀實72小時(中國版)》(以下簡稱:《紀實72小時》)在網絡迅速走紅,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目光,一片讚譽。

《紀實72小時》是騰訊視頻和NHK合作出品的一檔社會觀察類紀錄片,共分為13集,每集選擇一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連續72個小時進行拍攝,探索和記錄被訪者的故事及內心歷程,通過一個個普通人的生活切片,來展現地域特色和時代風貌,製作當下中國的影像標本。目前騰訊評分已達9.0,好評度趕超《舌尖》系列。

「真實生活一定不是精緻的,而是帶著毛邊的。」

在我國,紀錄片整體呈現精英化的特點,缺乏對社會生活命題的思考,在內容方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社會學和人類學等內容,還有一部分是考古、醫學方面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遠離了人們的現實生活,導致了曲高和寡的局面。

而《紀實72小時》則是彌補了這一方面的空白,無論是從內容選擇還是拍攝手法上來說,都表現的十分接地氣。但即使是簡單、純白描式的操作,也並未能影響作品質量。

真實是紀錄片的首要準則,《紀實72小時》中國版則在日版的基礎上將細膩與真實演繹到極致。這種真實受眾可以從節目中直觀的感受到,無論是受訪者在面對鏡頭時羞澀的態度以及未經加工的表達,還是節目組在與受訪者溝通過程中所碰撞出的火花,都能從側面印證出節目的原汁原味。

而這種對於真實的遵循來源於合作過程中,NHK團隊提出三條頗為嚴苛的基本原則:嚴格規定只能拍攝72小時、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擺拍、節目中的人物必須按照時間順序出場。這種等待故事發生的未知與不確定,使得節目拍攝的難度大幅增加,但是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影像資料的原始性。

在採訪溝通過程中,為了保證每個受訪者故事的真實性,最大程度還原其情緒與情感,導演張學嬌說:「它需要我們要拋棄自己過去的一切認知,像一張白紙一樣和對方交談,只有這樣才不會忽略每一個細節和信息,保持認知空白的同時又要用客觀冷靜的態度在短時間內用採訪去結構一個故事。」而單機拍攝方法的使用,也是為了儘量減少攝影機對受訪者的影響,為保證節目的真實性營造出了外部氛圍。

 「用平平淡淡的語氣講述生活,不知不覺中被觸動」

《紀實72小時》在內容的選擇和謀篇布局上,顯示出了節目組的匠心和獨到。從長沙市中心的小餐館到昆明初春的翠湖影像公園,從北京的時光郵局到橫店小鎮的步行街,從把酒言歡的東北串吧到珠穆朗瑪峰的帳篷旅館,13個劇集選擇了元旦、元宵、清明等對於中國人有特殊意義的時間節點,從親情、友情、愛情以及社會熱點等多個維度表現出13個主題,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現出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就像張學嬌所說,「這既是日常的,也是唯一的。」而在這種看似平淡的講述過程中,帶給受眾的不僅有觸碰淚點的小感觸,也有引人深思的時代之問!

在第一集拍攝解放西路小餐廳時,一名打扮嘻哈卻自稱「佛系」的中年男子,當他談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時,不禁讓我們想起我們對待父母的態度,不知是否在某一天,我們也會發出同樣的感慨;異地戀的女生,奔走千裡期待與男友一起跨年,卻最終因為男友工作太忙只能獨自吃晚餐,當看到餐廳裡雙雙對對的情侶時,一邊覺得自己可笑,感嘆自己太心酸,一邊又對著鏡頭傻笑著,只是那笑容裡分明寫滿了委屈和苦澀;第五集裡,男生外出求學臨行前,與母親一起共進晚餐,面對母親期待的眼神,卻始終難以將「想念」二字說出口,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羞於表達的自己,始終欠身邊最親的人一句「愛的表達」。從《紀實72小時》中,我們看見的是他人,體味的卻是自己。

在表達親情、友情、愛情的同時,節目組也不時彰顯出大情懷,畢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始終是紀錄片的終極使命。在拍攝第二集看見紅嘴鷗的城市公園時,則濃墨重彩的表現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在城市之間實現自由遷徙的社會變化,而其中「老年漂」更是成為節目組重點採訪對象,以鳥喻人,說的是每年遷徙往返的飛鳥,關注的卻是那些為了子女,遠離故土的老人們。就像一位受訪者說的那樣,這些輾轉奔波的老人們是像飛鳥一樣的「鳥人」,留守老人和獨居老人這一社會問題浮出水面,每一個觀眾或許都會認真思考這一命題:「父母年老時,你會與他們住在一起嗎?」

「很多問題的確存在,我們也在努力地調整。」

《紀實72小時》雖然是選取了13個城市,隨機性的選擇和提問受訪者,但是在每一劇集主題的表達上仍有所側重。如第二集城市公園裡主要是對老年人生活的關注;第三集時光郵局裡,更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是自我情感的一種表達;第五集的東北串吧裡,主要是描述了朋友之間聚會、暢談的一種輕鬆狀態;第六集橫店的步行街裡則聚滿了對未來充滿期待,懷抱夢想的人們;第七集汶川地震的小茶館裡,描繪出了劫後餘生的人們對於生活積極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第八集的珠峰之上,則體現出了人們對於生命、對於自然的敬畏。

或許是為了保證真實,在後期的剪輯處理上必須保證最大限度的原始性,導致每一集的內容編排,出現了混亂繁雜的弊端,這一點在第一集中解放西路小餐廳的拍攝中尤為明顯,吃蓋碼飯的女子和被治安事件吸引的三名學生則與該劇集所要表現的主題關聯度不夠密切。

另一個引起網友不滿的問題是對人物故事的挖掘不夠深入。如第四集中,海鮮市場與菜市場一樣,是我們生活中最具煙火氣的地方,可是節目組在這裡的採訪多是淺嘗輒止,對於受訪者的提問也比較粗淺,多是「幹什麼的?」「買海鮮給誰」等,無論是海鮮攤主還是海鮮買主,背後的故事都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所展現的也只是人們在這裡購買海鮮這樣一個浮於表面的生活場景。

雖然《紀實72小時》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但是瑕不掩瑜,不可否認它仍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好作品,通過發現普通人的閃光點,彰顯的是對萬千平凡生命的尊重,這種真實的展現,給為了生活終日疲於奔波的我們一種力量,給這個社會注入一股滲透心底的暖流。就像製片人李潔所說:「感覺自己好像並不了解中國,但拍攝過程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故事讓你似曾相識,然後你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你並不孤獨,總是會有你的同類」。

相關焦點

  • 推薦 | 紀錄片《紀實72小時》(中國版)第2季
    《紀實72小時》(中國版)是由陳曉卿團隊與日本NHK原版製作團隊聯合打造的社會觀察類紀錄片。繼去年第一季播出後引起熱烈反響,今年《紀實72小時》(中國版)第二季如約回歸,帶領觀眾去了解一個真實的世界,去見證每個溫暖的瞬間。
  • 中國紀錄片 紀實72小時中國版.72 Hours·China.2018 以三日為期,看人間百態!
    2018年,騰訊紀錄片與NHK達成合作,聯合製作中國版《紀實72小時》。在自然和美食紀錄片之後,騰訊視頻將目光轉向當下的現實社會,希望能夠沉澱社會場景,製作當下中國的影像標本。《紀實72 小時》(中國版)遵循原版引進的製作形式,節目在特定的地方連續 72個小時觀察和採訪拍攝,展現記錄平凡人的故事和真心。節目在看似平凡的地方觀察和採訪,但是卻能展現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戲劇一幕。
  • 中國版《紀實72小時》:在時代的交叉口,你並不是孤獨地活著
    而製片人李潔告訴我,拍攝中國版《紀實72小時》,她最大的感觸就是「原來我們不了解中國。」中國版《紀實72小時》,其實也刷新了我對中年人、老年人生活的一些看法。在中國版《紀實72小時》裡,我可以看到那些觸動我的,每個人身上命運的波瀾,在一湯一飯之中,變成了波瀾不驚。
  • 陳曉卿團隊聯手NHK打造中國版《紀實72小時》上線首播!
    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記錄色彩斑斕的故事《紀實72小時》中國版6月14日騰訊視頻用溫暖填補生命的空白陳曉卿導演被譽為《舌尖》之父的陳曉卿騰訊視頻《紀實72小時》與日本NHK版風格相同日本版《紀實72小時》連續十年被評為NHK觀眾滿意度第一的紀錄片,此次中日紀錄片團隊聯手製作《紀實72小時》(中國版),每集會選擇一個看似平凡的地方連續拍攝72小時,並對途經此地的人們進行觀察和採訪
  • 平實記錄、溫暖觀照眾生百態,《紀實72小時》中國版真做成了「中國影像標本」
    而從《紀實72小時》(中國版)的製作與反饋來看,中國版在充分保留這一品牌的鮮明特質、還原日版的拍攝手法和情感處理的同時,又具有濃鬱的中國味道,選擇的主題、講述的故事都立足於本土、頗具中國特色。這些人物和故事未必是經歷跌宕起伏、最具戲劇張力的,但每個故事都透著中國溫度,不同的畫面和語言會觸碰到不同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通過《紀實72小時》(中國版),觀眾真正「在別人的故事裡看見自己,體會他人」。
  • 深秋十月,《紀實72小時》中國版第二季溫暖回歸
    2019年,《紀實72小時》中國版節目組再次選取了13個獨具特色的場景,同隨機出現的陌生人及他們的故事相遇。他們的故事裡,留存著這座城市鮮活的記憶。在需要網上排號、通宵排隊的大型展館,上演著屬於成年人的童年夢幻。這裡的年輕人用「盲盒」作暗號,分享著對那些潮流玩具的熱情與瘋狂,同時投射他們與世界獨特的相處方式。鬧市中的付費自習室、商場裡的迷你KTV、在碩大城市中往來的夜班公交車……每個日常生活中的角落,都藏著無數動人的故事。
  • 中國版《紀實72小時》,每個人都是一部紀錄片
    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觀看中國版《紀實72小時》日本紀錄片《紀實72小時》想必很多人都看過,之前DOCO君也推薦過該系列的紀錄片。今年,騰訊紀錄片與NHK達成合作,聯合製作了《紀實72小時》(中國版)。《紀實72小時》(中國版)預告片
  • 一期一會 世當珍惜 | 紀錄片《紀實72小時》的故事
    《紀實72小時》中國版的總導演張學嬌是80後,安徽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她研究生畢業之後就一直做社會紀實類的節目。2012、2013年的時候做過一個非常非常好的片子,叫做《夜行歌者》,講的是北京夜晚的一個計程車司機。它其實就和現在的『72小時』有這種風格、調性上的近似。
  • 紀實72小時
    紀實72小時這部紀錄片是偶然間看到的,很吸引我看下去。《紀實72小時》(日文:ドキュメント72時間)是日本放送協會(NHK)製作出品的紀實節目。吹石一恵、鈴木杏等人常任旁白解說,松崎ナオ《川べりの家》為片尾主題音樂。看到了好看的紀錄片不能一次看太多,不然一口氣看光只能等待更新。
  • 《紀實72小時》(中國版)出現兩極分化的探討,是紀錄片的一件好事
    在觀摩《紀實72小時》的過程中,最讓筆者動容的還是被採訪者面對鏡頭前,能夠坦然面對生命、赤誠剖白內心的質樸:在珠峰的帳篷營地,一對新婚夫妻想要儘快「打卡」珠峰,因為這裡難度最大,丈夫要趕在他徹底失明前陪著妻子儘量地全世界多看看、多走走,而妻子卻是在婚前就知道丈夫只有三到四年的光明;在映秀的小茶館裡
  • 《紀實72小時》:年來又一年,收藏十三顆戊戌年間的時光蛋
    中國不乏有強調故事講述技巧的紀錄片,這些紀錄片巧妙的借鑑故事片的結構,使得紀實性的紀錄片兼具講故事的技巧與觀影效果,畫面乾淨漂亮。相較於此,《紀實72小時》(中國版)的鏡頭所呈現的,不是經由文學或藝術加工後的忘憂式的生命樂園,其獨特之處大概在於畫面是「帶著生活毛邊」的真實,這種真實不乏真情與溫暖。
  • 紀錄片 NHK 紀實72小時
    NHK 紀實72小時紀錄片簡介:《紀實72小時》是由日本NHK綜合頻道推出的電視紀錄片。
  • 講好中國故事 記錄美好時代——「紀實影像的國際傳播」論壇側記
    如何利用紀錄片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nbsp&nbsp&nbsp&nbsp10月28日下午,「紀實影像的國際傳播」論壇在嘉峪關舉辦。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乘虎,國家地理品牌內容及頻道總監王雁,五洲傳播中心影視製作中心主任王媛媛等參會嘉賓圍繞上述話題展開分享交流。
  • 眾生皆苦,苦中作樂.生活不易,唯有努力 ——《紀實72小時(中國版)》觀後感
    日本的72小時我看了3集。雖然國家不同,但故事卻是相似的。即使是發達國家,大家依然辛苦的活著,並在辛苦的日子裡尋找一點快樂。北海道札幌長途汽車站。聖誕節前夕,一個男子一邊吃著盒飯一邊等車。日本的《紀實72小時》。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9級地震,地震引發了巨大海嘯,並引起了福島核電站洩漏。
  • 你的故事可以「有價」 !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來了!
    而你講述的與龍泉驛區有關的成都故事不僅可以載入城市記憶中還可以實現「價值」——總額高達10萬元的獎勵等待著你的好故事11月6日10:00,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四川分站賽成都(龍泉驛)賽區徵集活動啟動儀式,在線上舉行。
  • 紀錄片推薦|《紀實72小時 日本最北端的公交車站》
    在完成安排的學習任務之後,我們一起看了一部我想看很久的紀錄片《紀實72小時 日本最北端的公交車站》,這是一部由日本NHK 2012年12月30日開始拍攝,2014年上映的紀錄片,全片時長僅24分鐘。 最初知道這部紀錄片,是在網易雲一首叫《三線の花》的歌下面看到的評論,當時就被吸引了,評論是這樣寫的:「看了一部NHK紀錄片,72小時,日本最北端的公交站,下車不遠就是冰冷的鄂霍次克海,冬季吹著堪比颱風的冰冷海風,氣溫降到零下20度。紀錄片很有NHK的味道,一些人來到了這裡。甚至連手套也沒有準備,買了張機票就過來了。
  • 從平凡人生中擷取感動——NHK系列紀錄片《紀實72小時》
    本次桃桃日翻組推薦的是NHK的系列紀錄片《紀實72小時》,據介紹,這是一套非常精彩的紀錄片。本篇翻譯策劃由 @Joria @牛餅 共同翻譯製作 《紀實72小時》是日本NHK電視臺的一檔周播紀錄節目,製作方每集選取一個固定場所,對那裡的人和事進行連續72小時的採訪拍攝。這個系列將鏡頭對準日本普通人的生活,取材地點包括長途車站、獻血站、漫畫店、便利店、書店、機場、大排檔、海邊等等,力求真實地反應日常現實中的人間百態。
  • 日本NHK用72小時,記錄了一群普通人打高爾夫的故事
    這是日本NHK的一檔紀錄片節目《紀實72小時》——黃昏下打高爾夫的人們。 《紀實72小時》(ドキュメント72時間)是NHK在2006年10月推出的記錄片系列。每集都選擇一個特定的地點,對那裡的人物和事件,連續3天進行貼身跟蹤採訪拍攝。最後用25分鐘濃縮展示72小時裡的所見所聞,捕捉日常生活中意想不到的驚鴻一瞥。
  • 跟著NHK《紀實72小時》去旅行(東日本篇)
    《紀實72小時》(ドキュメント72時間)是NHK在2006年10月推出的記錄片系列。
  • 中國父母瘋搶學區房?這部「中國版《起跑線》」真的很現實!
    這部「中國版《起跑線》」真的很現實!最近,看了一部在去年沒有什麼熱度但卻充滿了爭議的國產電影,名為《學區房72小時》。這部電影就講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卻折射出許多真實存在的社會矛盾,廣大中產階級父母與高價學區房之間的矛盾。光是這一點,本片就已經比其他電影略勝一籌。首先,還是介紹一下電影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