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幾年綜評招生考試情況來看,面試在考核中佔有相當大權重。面試可以考查一位考生的知識面、語言表達、團隊合作、思辨能力和學科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它是經過組織者精心設計的,在特定場景下,以面試官與考生的面對面交談與觀察為主要手段,由表及裡測評考生的知識、能力、經驗等有關素質的一種考試活動。面試不僅是目前高校綜評招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更在政府部門或者公司招聘員工時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基本情況
在綜評招生中,面試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知識儲備及綜合能力素養,通常也會涉及部分高考學科內知識,但更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社會現象、事件、問題、常識為素材提問,考查考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出題靈活、考查範圍廣的特點。
例如復旦大學的面試採取專家與考生多輪一對一面試模式。面試專家將在考慮性別、專業等因素的基礎上每天隨機分組,每組包含文、理、醫各領域共5名專家;考生按高考平均成績組間無差異原則,每10人隨機分組;面試當日專家與考生各類通訊方式全部屏蔽;專家組與考生組臨場抽籤配對;專家與考生一對一面試,每輪面試時間15分鐘,共計75分鐘;面試結束後每位專家獨立評判打分,對每位考生排序,然後合計每位考生的面試成績。如一組實際面試考生不足10人,按線性映射折算。面試專家根據《復旦大學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上海)》有關規定將考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作為參考材料使用。面試成績滿分折算為300分。
【建議收藏】復旦大學歷年綜合評價面試真題匯總
儘管面試和筆試一樣,看重考生長時間積累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但是從實際的投產比上來講,準備面試的短期效益要優於準備筆試,尤其是有的放矢進行過模擬面試的考生,在考場上往往更加從容。本書編著團隊觀察到,部分重點高中會從學生高二開始,組織定期的綜招模擬面試,對考生的複試表現提升極大。因此建議各位考生合理分配備考時間,尤其是把握好高考之後的「黃金72小時」,提升複習的邊際效益。
二、特點與考察範圍
面試最大的特點,就是面試雙方能夠進行無障礙、面對面的交流。在綜評招生中,高校面試考官通過面試直接與考生交流和互動,準確地把握考生的各方面素質和能力,從而錄取到綜合素質優異或者有較強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考生。
所以,面試可以考查筆試難以考查到的內容。筆試以文字為媒介,期待能考查出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和素質能力,但事實上,很多素質特徵很難通過文字表現出來,比如個人的儀表風度、口才、反應的敏捷性等。另外,有些問題可能由於應試者有意遮掩或其他原因沒有表現出來,但是這些將在面試中皆暴露無遺。其實,這也是很多考官在面試中經常詢問與考生所獲專利、競賽獎項以及所發表的論文相關問題的原因———不但能一眼看出真假,更能看出你的付出與收穫。
關於綜評招生面試的考查範圍,其實最核心的是「我」自己。這裡包括「我的基本情況(自我介紹題目或個人情況問答),「我」眼中的專業與學校(對理想學校、理想專業、未來工作的規劃),「我」的知識儲備,有「我」的「三觀」(對時事的思辨能力),還有「我」的思維(經常會被忽視的「無釐頭」問題),更有「我」的口才、組織和臨場應變能力。面試中的一切題目,都離不開考生自己。
三、考察形式
綜合評價招生面試形式多樣,常規考查方式有單面、群面、無領導小組面試三種。部分高校或專業會依據自身考核需求,採取較為創新的面試形式。
通過以上的闡述,我們可以看到想在綜評招生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其實有路可尋。出眾的筆試成績與優秀的面試成績,兩者必不可少,正所謂「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然而,大部分考生對於綜評招生筆面試還是較為陌生,無論是想要短期突破還是長期準備,都需要進行系統地學習和訓練。
因此,制定科學的準備策略,完整學習綜評招生筆面試知識,就綜評招生真題及相關模擬題進行大量練習,培養個人綜合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我是新高考研究者葉駿翔,百加教育創始人,關注新高考、高校綜合評價以及高中生生涯規劃。隨時歡迎交流。)
作者:葉駿翔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