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滬上綜評招生各院校陸續公布入圍名單。
8月3日、4日,各高校將開展綜評面試。
今年綜評面試佔最終分值的15%,不管分數如何,考生總要儘量提高面試表現。
不談逆襲別人,至少不被別人逆襲吧。
如何有效提高面試表現
綜評面試有一些隨機因素,如抽籤專家的特定領域、題目覆蓋範圍廣等,因此不像筆試的成績是相對穩定的,可能有一定的波動性。
但這並不意味著面試無法準備,恰恰相反,完全可以做好充分準備,從容應對各類面試場景。
首先,面試從本質上是一門測量能力傾向的科學,既然是科學,那就有規律可循。
其次,面試專家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豐富的情感,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技巧有助於提高面試成績。
再次,面試專家可能是某一領域專家,但並不是公司的專業HR,很多並沒有掌握專業的面試技術,有時也憑印象和感覺打分。
那麼,提高面試成績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呢?
一是做好充分準備。將各類面試可能考察的範圍,提前做好功課,分門別類做好筆記,做到瞭然於胸。對於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多加關注,學會從多個維度分析問題。
二是模擬。從面試問題、面試場所到面試專家,儘量模擬真實的面試環境,通過模擬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建立自信,這就和體育比賽之前多打熱身賽一樣的道理。
考生可以在學校場所、找不熟悉的老師來模擬面試的場景,儘量不要選擇熟悉環境(如家裡)、熟悉人群(如父母)。如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錄下來,通過回放,來找到薄弱環節,作針對性的改進。
當然,如果有條件,請專家模擬面試,效果更好。
面試中交流的要點與技巧
1、面試基本原則
謙遜不謙卑,自信不自大;
真誠不虛偽,尊重不獻媚;
莊重不呆板,放鬆不隨意;
全面不騎牆,主見不偏激。
2、簡歷要實事求是
面試會針對考生簡歷中的一些經歷和特長作針對性的提問,如果考生有誇大成分,很容易在專家的追問之下露出破綻,從而留下不良印象。因此簡歷要實事求是,不能為了美化而誇大其詞。
3、面試基本思路
對於較為複雜的問題,遵循「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思路,做到條理通暢,邏輯清晰。
是什麼:要直接明了,無需過於詳盡。
為什麼:要條理清楚。這部分是顯示考生水平的關鍵部分,可以從主觀原因/客觀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內因/外因等幾個維度分析,注意回答的深度和全面性。
怎麼辦:要有針對性。和原因相對應,提出解決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不可泛泛而談。
4、不要輕易說不知道
對於沒有聽說過的問題,或者是只略知一二的話題,不要輕易講不知道,要讓專家看到你的鑽研精神。
可以「追問」。禮貌地表示自己沒有聽清問題,請專家重複一遍,以期從考官的複述中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可以「嘗試後請教」。有什麼初步的想法出現在腦海中時,不要害怕沒有水準,只要有理有據,讓專家明白你的思路,再大大方方向專家請教,說不定專家會進一步啟發你。
可以「轉移」。老老實實承認答不出來,但表示和這個問題有關的問題有些了解。
5、不要千遍一律
面試中有形的是形式,無形的是思維。過於強調技巧,用套話、空話來應對,這種千篇一律的話,反而是最讓專家厭惡的。
面試考察範圍
面試的內容千變萬化,但總離不開以下這些方面。
1、個人及家庭生活類
因為專家可以提前拿到考生的基本資料,有些高校已經取消了自我介紹環節。還有些高校會保留這個環節,但有時間限制,考生需要快速、簡潔地介紹自己。為了保證公平,不少高校要求考生不能說出高中學校和個人名字。
這個環節主要考察個人的特點(愛好、優缺點、性格、價值觀、人生態度、人際關係、能力、自我評價)、經驗(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經驗)。題目有直接設問型和情景假設型兩類,例如:
說說你的父母對你的影響有哪些方面?
你的某樣興趣愛好(體育、藝術),對你的學習有什麼幫助?
如果你看中某樣東西,但是父母不給你買,你會如何對待?
2、高中學習生活類
結合考生個人材料,考察考生高中期間的學習、集體活動、社會實踐、學生幹部、志願者和人際關係狀況。例如:
你高中階段印象最深的一次考試是哪次?為什麼?你高中階段擔任班幹部時,最難處理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你高中階段最喜歡(討厭)的老師(同學)是誰?為什麼?
3、報考學校、專業類
主要考察考生對於報考學校和相應專業的看法、原因、規劃等。例如:
報考高校的校訓是什麼?如何理解?
你認為報考的專業將來可以從事哪些職業?
假如你被學校錄取,卻調劑到了不喜歡的專業怎麼辦?
4、自我發展類
主要考察考生對未來自身發展的目標和定位,例如:
假如穿越到20年後,你希望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你考研成功了,但是突然面臨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你怎麼辦?
你正準備要孩子時,面臨一個很好的出國進修機會,怎麼辦?
5、思維能力類
這類問題考察考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發散思維、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能力,這種問題有時方法比答案更重要,例如:
一隻螞蟻從10層樓上掉下來會不會摔死?
在有生之年,如何將活的物體送到一千光年之外?
從仿生的角度看,你可以根據跳蚤研發出什麼產品?
6、知識考查類
知識性的考查因為涉及的面較寬,知識的層次往往也超出了高中的水平,要完全回答好不太容易。現在往往更側重於考查考生報考方向的一些知識儲備。例如:
為什麼送人乘飛機時,一般不說一路順風?(理工)
說出WT、 IMF、OECD、OPEC等國際組織的全稱及中文譯名?(經管)
說出三個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及其主要作品。(人文)
7、時事政治類
主要考察考生對近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時政熱點問題的了解和看法。例如:
歐洲難民主要來源於什麼地方?
如何看待英國脫歐現象?
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8、社會熱點類
主要考察考生對於非時政類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包括事件、人物,也包括一些有爭議的話題,從中考察考生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和角度的多元化。例如:
你如何看待電影明星的高片酬現象?
你如何看待醫鬧或毆打醫生現象?
你如何看待網紅直播打賞或帶貨現象?
9、道德價值類
這類問題往往設置一個情境,請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作出選擇,從答案中投射出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價值觀。無領導小組討論中也經常使用此類題目。
如果窮人區和富人區同時失火,作為消防隊長的你會先救哪一邊?
有校長倡導學生給父母洗腳,你怎麼看待?
如果拷打一個嫌犯可以避免一次危及數千人生命的恐怖襲擊,你會怎麼做?
10、現場生成類
此類型問題較少,主要結合現場情況設問,當然也包括在考生回答問題基礎上的靈活追問。
如果你昨天的筆試成績沒過關,今天給你一分鐘時間,你如何補救?
如果你是考官,你最欣賞(討厭)考生的什麼特點?
你同意「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嗎?
面試中的非語言交流
面試中的信息交流,表面看是語言交流,實際上很多非語言信息,如外貌、眼神、表情、服飾、語音、肢體動作等同樣產生巨大的影響。
相比於語言信息本身,非語言交流更能體現出考生的信心、興趣和積極向上的面貌,這也是絕大部分面試考官想要得到的信息。
(一)、外貌與服飾
雖然外貌大都是遺傳的,我們還是可以通過適當的設計,來塑造更好的形象,一方面能體現出自信,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尊重和禮節。
1、著裝
對於參加高考面試的考生來說,如何著裝並沒有定論,從上裝、褲子、鞋子、襪子等,都要和年齡相符,既不能太花哨,也無需太昂貴。
如果硬要說標準,那就是整潔樸素,大方得體,體現出青春朝氣,適合自身的身體條件。
2、髮型與化妝
雖然在多元化時代,但保險的做法還是傳統的髮型與簡單的妝容。
對於中學生來說,男生的平頭、女生的馬尾巴,永遠不會出格。
如果是女生,可以適當化些淡妝,切不可濃妝豔抹。
至於飾品,可以和服裝搭配絲巾圍巾之類,其餘的儘量簡潔。
個人衛生就不多講了,一定要顯得乾淨清爽!
(二)、目光與表情
1、目光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面試中目光接觸是溝通非常重要的內容。
明亮而堅定的目光,和考官的對視,是真誠、信心的體現,也是最有效的交流。
如果眼神飄忽、躲閃,會讓考官感覺到這是一位沒有信心、沒有安全感的考生。
但是,注意不要一直盯著考官直視直視,會覺得太尖銳,而且沒有禮貌。
如果有幾位考官,需要注意掃視不同考官,當然主要注意力可集中在發問的考官身上。
2、表情
放鬆自然的表情,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而微笑,是最重要的表情,傳遞了一種友好、親切的感覺,能拉近與考官的距離。
最好的微笑方式就是嘴角兩兩側微微上翹,顯得自然而不做作。
當然在面試過程中根據內容要適當調整表情,某些時候做個滑稽的表情如鬼臉,說不定會更加生動,讓考官更加喜歡你。
(三)、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貫穿面試全過程,從進入、坐下、到離開的禮節,到面試過程中的互動。
一個基本的原則是保持身體的正直和穩定,這樣會體現你的自信與教養。
1、手
手是人類最靈活,也是傳遞信息最多的軀體部分。
有的考生在面試時由於緊張和不適應,會感覺手不知道往哪兒放,或者無意間做些拽衣角、擺弄紐扣、撥弄頭髮的小動作,會顯露出焦慮情緒。
面試時上臂自然放鬆,前臂可抬起,放在胸腹部附近。
配合面試內容,手臂可適當活動,來加強語氣,但不能過於誇張。
2、腳
腳離大腦最遠,也最容易被忽視。
如果是站姿,需要保持身體的直立,並且儘量昂首挺胸,展現自身信心。
坐姿面試時應當雙腿平放,一般與肩同寬,保持坐姿端正。女生如果穿裙子可以適當向一側傾斜。
兩腿夾得過緊、不斷交換雙腿位置、抖動一條腿等等,都會顯露出焦慮情緒。
3、頭部
頭部動作和表情相關聯,應和各類表情相對應。
當考官發問時,可適當點頭互動,表示認真聽講。
(四)、語言習慣
語言習慣並不是語言交流本身,但是同樣反映了考生很多的行為傾向和心理因素。清晰的發音,配合聲調和節奏的抑揚頓挫,能讓語言信息傳遞得更加生動而富有表現力,從而為面試加分!
1、語音
語音當然更多是遺傳,但也離不開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歷。
好聽的聲音通過模仿和訓練來獲得,讓體內的腹腔、胸腔、口腔、鼻腔、顱腔產生共鳴,音質就會有立體感和穿透力。
面試中的音量適中,根據面試人員和環境適當調整,以考官能聽清為宜。
像跨地區的高考面試中,不少考生可能帶有方言,也需要注意,尤其要規避方言中拗口難懂的詞語。
2、語調
語調就是語言的情緒,通過聲調的高低和節奏的抑揚頓挫,能夠使語言信息傳遞得更加生動而富有表現力。
比較得體的語調是有適當起伏而不誇張,自然而不做作。
3、語速
語速方面尚無統一定論,需要根據內容的重要程度、難易度及對方注意力情況調節語速和節奏。
一般來說,熟悉的內容可以適當加快語速,也表示自身的熟練程度,前提是吐字要清晰。
如果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涉及比較專業的內容,最好語速慢下來,適當停頓,一方面顯得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另一方面讓考官能夠深入了解。
4、口頭語
面試中要減少使用一些語氣詞和口頭語,如「嗯」、「啊」、「這個」等等,會破壞語境,用多了還會令人生厭。
要練習語言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錄下來聽,說不定會被錄音中自己熟悉而陌生的聲音嚇倒。通過聽錄音發現缺陷,再去針對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