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殘疾志願者張曉明: 拄著雙拐宣傳疫情防控

2020-12-22 忠縣忠州新聞網

「老同志,不要到處轉,病毒摸不見看不著,快回家去……」2月8日一大早,在拔山鎮五星村疫情防控檢查站,一位穿著志願者服裝、左腿截肢、拄著雙拐的中年人,手持小喇叭,勸導村民回家防止疫情傳染。

這名志願者叫張曉明,今年44歲,是拔山鎮五星村村民。多年前,張曉明在建築工地務工時,因操作攪拌機不當導致左腿截肢。他開過副食店、服裝店,現在拔山場場上開音像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張曉明主動將店鋪關閉停業。2月5日,他在村微信交流群裡看見招募志願者的消息後便主動報名,要求到一線參加疫情防控宣傳,而且自備音響、喊話器和代步三輪車。

每天早上7點30分,張曉明騎著代步三輪車,準時出現在村疫情防控檢查站,和其他志願者一起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勸導村民採取防護措施,減少出門、不要串門。中午回家匆匆吃完飯後又趕到檢查站,直到下午6點才結束。

編輯:王淑

審稿:李道洪

相關焦點

  • 渦陽縣「國際志願者日」活動現場,拄雙拐的小男孩讓人感動!
    12月5日上午,渦陽縣開展2020年「國際志願者日」活動。在現場,一位拄著雙拐正在發公益宣傳單的小男孩,讓在場的每一位志願者都十分感動。小男孩叫李博文,今年11歲,是渦陽縣第七小學五年級的一名學生,3個多月前,他右腿不慎骨折,現在雖然可以拄著拐杖走路,但還未完全恢復。「孩子聽說今天上午我來當志願者,他特別興奮,非要和我一起來當志願者,我讓他在家休息寫作業,他為了參加這次活動,昨天連夜把作業寫完了。」李博文的母親徐紅介紹說。(文圖/高亞男)
  • 雙腿殘疾農民大叔欠「巨債」,拄雙拐養兔,卻「屋漏偏逢連陰雨」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雙腿殘疾農民大叔欠「巨債」,拄雙拐養兔,卻「屋漏偏逢連陰雨」。生活在山東菏澤農村的一位中年農民大叔富力,可以說從小就是多災多難,他出生在70年代初期,當時還趕上農村的困難時期,由於家庭貧寒,父母帶著幼小的他四處討飯,因此,從小就導致他落下了病根,以至於老大不小了也難娶到媳婦,在30多歲的時候經人介紹,才娶回家一個智障女人。
  • 殘疾村醫楊中榮:37年,拄雙拐,守護村民健康
    殘疾村醫楊中榮:37年,拄雙拐,守護村民健康(眾生相)他經常乾乾淨淨出門,鼻青臉腫回家。他的前額上有傷疤,腳踝因受傷而變形,手腕關節曾脫臼。在江西省興國縣高興鎮墩坵村,只要望見一個肩背藥箱、拄著拐杖的身影,村民立馬就知道——楊中榮來了。楊中榮守護這個村子,已整整37年。1958年,楊中榮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3歲時,他發高燒沒得到及時醫治,從此,左下肢癱瘓,只能依靠雙拐行走。楊中榮深知病患的痛苦,懂事後,他立志當醫生。
  • 小拐杖支撐大夢想,「雙拐」醫生熊修邦:越是殘疾,越要美麗
    拄雙拐上班到崗第一個 為患者治療下班卻很晚因行動不便,走路緩慢,堅持比別人早,已成為熊修邦的習慣。每天上班,熊修邦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到崗。為了方便乘坐公交車,他租住在海口市龍華區鳳凰新村附近,拄著雙拐走700多米就能到公交站,然後乘坐公交車20分鐘的車程,下車後步行約1公裡到達醫院。
  • 女教師拄雙拐堅守講臺
    近來,因意外扭傷造成右腳骨折,而她卻放不下她的學生,硬是忍著疼痛和各種不便,拄著雙拐走上三尺講臺。    意外發生在9月14日午間,郭霞在去學校途中右腳扭傷。由於無法行走,她便讓愛人開車將她送到學校。上課的時候,疼痛一陣陣襲來,她只好咬緊牙關堅持著,實在站不住時,就坐下來給孩子們講課。「右腳腫得像饅頭,感覺錐心得疼。」郭霞說起來還心有餘悸。
  • [金山]楓涇小學:疫情防控,向楓曉志願者們致敬!
    為了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小學的志願者們積極行動起來,投身社區防控工作。他們勇於奉獻,為打贏疫情防控戰貢獻志願服務力量。 1月30日下午,他參加友好居委會防控疫情緊急會議,會後走訪宣傳排摸本小區126戶,發放楓涇鎮應對疫情的一封信126份,其中未遇人騎縫張貼18份,並填寫外出情況釆集表。雖然滿頭大汗,綿毛衫、羊毛衫也溼透了,但他卻為能出些力感到欣慰。
  • 右腳骨折 女教師拄著雙拐堅守講臺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陳濤     見習記者 李德鵬 萌友 閆佔廷    在中國酥梨之鄉寧陵縣,有這樣一位教師,意外致右腳骨折後,她放心不下自己的學生,強忍疼痛拄著雙拐堅持在講臺上為學生上課,用愛心和責任詮釋了一名人民教師的初心和使命,她就是寧陵縣第二實驗小學六年級(13)班班主任兼語文教師郭霞。
  • 蘆山黨員方國強:拄著拐照樣與疫情賽跑
    話變多了,人更勤了,關鍵是平時拄著拐杖走路慢騰騰的一個人最近趕得飛快。 中等身材,手提大喇叭,帶著紅袖標,貌似和絕大多數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基層黨員們比起來也並無異樣。但不同的是,方國強卻是拄著拐杖在與疫情賽跑。 「報告!我要報名參戰!」
  • 鄲城魯凱:用雙拐書寫鄉村希望
    離不開講臺,拄雙拐一站就是8年 「我離不開講臺,更捨不得這些孩子。」這句話支撐著魯凱拄著雙拐在講臺上一站就是8年。 今年40歲的魯凱,是胡集鄉魯張行政村西魯樓村人。1999年鄭鐵師範學校畢業後,他就回到了家鄉,在本行政村小學教書。
  • 吉林拄拐殘疾老人被趕下公交車,老人只為天氣太冷想避寒
    12月3日,吉林長春一公交車站內發生一起不怎麼和諧的事件,公交司機怒趕多位老人和乘客下車,包括一位腿腳不便的拄拐殘疾老人。給我下去!給我下去!誰允許你們開門呢?誰允許你們上車呢?我就問你們?有個殘疾人拄著雙拐的,你讓他在車裡呆著唄,你攆他下來幹啥?此事起因是司機行至終點站時臨時關門下車了,但是一些乘客包括老人等車時因為天氣寒冷想避避寒,正好有一人打開了公交車門,所以大夥都上去了。
  • 【疫情防控】沽源縣領導看望慰問一線防疫青年志願者
    【疫情防控】沽源縣領導看望慰問一線防疫青年志願者 2020-02-14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姿入選全國百名 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
    7月22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組織開展的2019年度宣傳推選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暨百名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名單公示結束,樂成街道南門社區婦聯主席、南門社區融合中心副主任陳姿入選,為樂清惟一。中間的為陳姿。
  • 外事翻譯志願者加入「三人小組」 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
    信息時報訊(記者 吳瑕)為助推廣州做好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更好地向世界展現廣州開放包容、文明和諧的城市形象,廣州市文明辦會同廣州市政協、廣州市委外辦,指導廣州公共外交協會、廣州市外事翻譯室、廣州市志願服務發展中心共同主辦「同心抗疫情暖廣州」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活動,向在穗外籍人士開展個人防護宣傳和翻譯志願服務,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在穗外籍人士管理服務工作
  • 「國際化社區」招募疫情防控外語翻譯志願者,引來不同國籍留學生
    在廣州天河,獵德街道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積極發揮外語志願者作用,做好境外人員關愛服務工作,為科學有序做好境外輸入疫情防控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有的外籍人士主動到社區報到,爭當志願者,與社區「三人小組」一同奮戰到凌晨。
  • 「雙拐」勵志醫生熊修邦:自貿港建設展現殘疾人擔當
    一個拄著拐杖、戴著眼鏡、伴著微笑的男子,迎著第一縷陽光,走在上班的路上。他是海南口腔醫院口腔正畸醫生熊修邦,也是「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實施後引進的一員。31歲的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綻放青春正能量。在海南短短1年多時間,他為400餘名需要做牙齒矯正(正畸)的患者提供了診療服務,其中不乏大量疑難病例,展現出勵志殘疾人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的責任與擔當。
  • 象山沈方德入選省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
    此次評選出最美志願者、最美志願服務工作者、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最佳志願服務項目、最美志願服務社區(村)、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各20個。石浦港應急救援隊隊長沈方德,入選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沈方德,男,43歲,寧波市象山縣石浦港應急救援隊隊長。
  • 63歲潘長江近照拄雙拐,女兒潘陽一句話道盡無奈
    7月1日,潘長江的女兒潘陽在某平臺曝光父親的一段視頻,圖像中的潘長江正在自家休養,受人關注的是潘長江的雙拐,從曝光的視頻可以看出,拄起雙拐的潘長江正站在院子裡看向遠方,當潘陽叫父親回屋吃飯時,潘長江才迴轉身來,行動十分不便地往回走
  • 「您已入選中國疫情防控志願者」?假的!
    近日,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網傳「中國志願者協會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等消息系不實信息。 我國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堅持本地化、社區化、組織化原則,由政府有關部門統籌指揮,並依法、科學、有序、安全的開展,類似這樣的志願者全國統一招募基本不可能。
  • 鶴壁市40餘家單位文明志願者慰問疫情防控卡點值守人員
    「謝謝你們的辛苦值守,為廣大市民築起安全屏障……」1月30日上午,鶴壁市人社局的文明志願者來到太行路淇濱區大賚店鎮七里舖村段的疫情防控卡點,為堅守在這裡的疫情防控人員送上牛奶、麵包、方便麵、火腿腸等慰問品,向他們表示感謝。
  • 一季度「蘭州好人」,是疫情防控一線的他們
    她先後組織、參與慰問孤寡老人、幫助殘疾失能兒童等公益活動570餘次,累計志願服務時長2310小時,是一名五星級志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從大年初二開始,她就在一線開展志願服務,舍小家、顧大家。帶著家人號召近50名愛心志願者,先後將募集的4萬餘斤消毒液和400多套噴壺等防疫物品送到城關區25個街道和防疫一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