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像漏鬥一樣深深凹陷,凹陷最深處與脊柱僅距離1.4釐米!近日,一位「前胸貼後背」的極重度複雜漏鬥胸患者從西南地區前來深圳求醫,在深圳大學總醫院實現了「漏鬥」的180度翻轉——醫生將其胸骨、10根肋骨打斷,180°翻轉,縫合固定。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嚴重漏鬥胸畸形卻不懂,看病看出個「意外」
據34歲的林麗(化名)回憶,她在20多年前就發現了胸部較明顯的凹陷情況,平時有氣促,有時睡覺會因胸悶而驚醒,因欠缺醫學知識,從來沒想過是凹陷的胸骨引起的,而認為是自己身子骨弱的原因,一直沒有引起重視。十幾年前,林女士背部隆起,被診斷為脊柱側彎,也同樣沒有重視及進一步治療。近來,由於腰部疼痛及右腿麻木症狀逐漸加重,一活動就感覺特別累,於是前來深大總醫院脊柱外科做手術。
被脊柱骨病科收治入院後,林女士在進一步的檢查中被發現存在漏鬥胸畸形。胸心外科主任張曉明會診後發現,林女士漏鬥胸畸形明顯,CT檢查顯示其劍突最底點與脊柱距離僅有1.4cm, 馬上就要前胸貼後背了。Haller指數用於評價漏鬥胸的嚴重程度,正常人平均指數為2.52,重度在3.5以上,其中 > 6 為極重度患者,而林女士的Haller指數已達13.1。胸骨本應撐起胸腔,林女士凹陷的胸骨卻嚴重擠壓著胸腔,她的心臟完全被擠到左側了。
張曉任認為,林女士漏鬥胸嚴重,又合併脊柱側彎,活動後有明顯的胸悶氣促症狀,手術指徵明確,且若在不幹預漏鬥胸畸形的情況下進行脊柱側彎矯正,術後肯定會發生心肺受壓,呼吸循環障礙,於是建議林女士先接受漏鬥胸畸形矯正手術,擇期再做脊柱側彎矯正手術。
打斷胸骨肋骨,180°翻轉後縫合固定
怎樣做漏鬥胸矯治術呢?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胸腔鏡輔助下,置入金屬支架,撐起凹陷的肋骨和胸骨,從而達到修復的目的,這是一種微創化矯治手術,也叫NUSS手術,但林女士已經34歲,骨性結構硬化,胸壁柔韌性、彈性較差,且漏鬥胸嚴重不對稱,這種微創手術的適用可能性較小;而傳統的胸骨翻轉術,翻轉的胸骨和肋骨血供差,傷口不易癒合,術後疼痛非常嚴重。科室多次討論,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同時認為該患者選擇改良胸骨翻轉術(保留胸廓內動脈和腹直肌帶蒂翻轉)的可能性較大。
7月20日上午,在麻醉科等多科室配合下,手術開始。張曉明先嘗試行微創的NUSS手術,正如術前估計的一樣,無法施行該手術方式,於是立即決定採用難度大、風險大的第二種手術方案,即改良的胸骨翻轉術。從林女士胸骨角到劍突位置約20釐米的切口中,醫生將她的胸骨從開始凹陷處橫斷,再打斷其兩側共10根肋骨。下方保留腹直肌瓣,把打斷的骨頭連著腹直肌和動靜脈血管180°翻轉,患者的漏鬥胸嚴重不對稱,將胸骨板進行精細整形後,再縫合固定,使原來胸骨最凹陷處變為向前凸起,就像蓋反的鍋蓋翻過來重新蓋上,重建類似正常人的胸廓。這臺手術操作精細,對醫生要求極高,翻轉時一旦損傷胸廓內動靜脈,術後容易出現肋軟骨炎、胸骨壞死等併發症。經過手術團隊5個多小時的努力,手術順利完成,為林女士下一步脊柱側彎矯正手術創造了條件。
術後,在醫護人員和家人的照護下,林女士日漸康復,目前已出院。
發病率0.1%-0.4%,嚴重程度隨年齡增長
張曉明介紹,先天性漏鬥胸是一種常見的小兒胸壁骨骼畸形,佔前胸壁畸形90% 以上,發病率大約0.1%-0.4%,並且男童多於女童,大部分漏鬥胸畸形在嬰兒出生後不久就會被發現,且隨著年齡增長,凹陷日漸加深。輕微的漏鬥胸可以沒有症狀,但不代表不會壓迫心臟。人的胸骨與心臟是緊挨在一起的,正常人的胸骨對心臟就有一定的擠壓,當胸骨存在凹陷時,這種壓迫就難以避免,只是嚴重程度有所不同。
畸形較重的小兒漏鬥胸可壓迫心臟和肺,影響呼吸和循環功能,從而影響生長發育,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張曉明提醒市民,如果發現寶寶胸部有凹陷,應及時帶到正規醫院請專科醫生看診,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給孩子制定治療方案,千萬別耽誤了寶寶治療的最佳時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申鵬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