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世之介相遇,是我這一生最幸福的事。」
——衝田修一《橫道世之介》
「傷痛青春」是近年來青春電影中最為流行的主題之一,部分作品因為具有典型社會意義而備受推崇,但更多作品落入了無病呻吟和牽強故事的俗套之中。在這方面,日本電影《橫道世之介》成為了青春電影中一匹特立獨行的「黑馬」,導演衝田修一以普通青年「橫道世之介」的日常生活為內容,用小人物敘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單純美好的平凡青春,是不可多得的催淚佳作。
《橫道世之介》
橫道世之介是誰?儘管電影以他為名,他卻是個無比普通的小人物。電影的開場,他頂著一頭亂髮出現在八十年代車水馬龍的東京街頭,自顧自在車廂裡吹著剛學會的流行歌曲,懵懵懂懂走在熱鬧非凡的校園社團活動招新活動現場。從海港小鎮到東京念大學的橫道世之介,就像曾經在你身邊出現過,卻早已失去聯絡的某個同學一樣,平凡而簡單,卻擁有無比燦爛的笑容。
電影從橫道世之介生前四個好朋友的視角出發,通過他們追溯記憶裡對世之介印象深刻的片段,用一系列微小的「閃光點」構建出一個真誠熱情卻又遲鈍的天然呆少年形象。他沒有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陪伴你共同經歷過從青年邁向社會的一整段時光。可是驀然回首時,原來他的某個舉動某句話,竟然像蝴蝶效應一般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過去的你,造就了現在的你——這就是橫道世之介,無論你曾是他的同學、朋友或戀人,無論你是偶然在落滿塵埃的記憶中找到他,還是深藏不露地在心底懷念他,他就靜靜存在於那裡,散發著只有你看見的光芒。
電影力圖以一種散文漫筆的方式,展現了世之介平凡的大學生活軌跡,包括初到大城市時的迷茫,與朋友相處中的煩惱,對自己未來的困惑。他有一群形形色色、各有缺點的朋友,比如熱情而浮誇的倉持,傻白甜小唯,物質女孩千春,清秀而神秘的加藤,爽朗的富二代祥子……在一件件與他們相處的日常小事中,世之介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成長、友誼和愛情,既不狗血,也不偉大,只是用自己的溫暖把他們照亮。
朋友們都說世之介像個傻子,可當倉持急需用錢時,世之介默默掏出了自己的積蓄;當加藤說出秘密時,世之介只是遞給他半塊西瓜;當祥子感到無所所事事時,世之介帶她旅行讓她找到人生真正的方向,諸如此類。世之介從未做過驚天動地的動地大事,沒有拯救世界,沒有保衛地球,他只是個有點搞笑有點遲鈍的小人物,認真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和生活的每一天。
就連他決定成為攝影師之後,所拍攝的第一卷膠片也不過是臺階前的貓、送信的郵遞員、奔跑的小孩子、還有他心愛的女孩。世之介的人生並不傳奇,然而,只要有他存在的地方,所有日常小事都可以成為美麗的風景,而他只是燦爛地笑著站在那裡,一如既往。
整部電影並沒有過分濃烈的情愫,也沒有痛哭流涕的追憶,而是充滿了午後陽光般淡淡的溫暖,甚至連結尾也是如此。通過世之介母親寫給他初戀女友祥子的信,我們得知35歲的世之介為了救一個不小心掉下地鐵站臺的小女孩而離開人世,這是他作為一個小人物最後的英雄主義。但是電影並沒有大肆渲染這種「犧牲」的壯烈色彩,只是把「犧牲」作為凝固青春的手段,反襯出普通人的生活瑣碎。在失去聯絡的這些年,世之介的朋友們已然老去,他們為家庭事業奔波勞碌,為日常瑣事憂愁苦惱,每個人在遇到他之後,又經歷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包括他的初戀祥子,也從懵懂無知的大小姐成為了一位堅強獨立的女性。
至於朋友們為什麼會和世之介失去聯絡,電影中沒有給出明確答案,正如同很多人青春中那些莫名走散的人一樣,也許是因為職業規劃不同,也許是因為畢業各奔天涯。無論如何,當世之介的朋友們在閒暇或工作的間隙回想起他,有人不可抑制地大笑,也有人沉默溫柔地感懷,只要他們的嘴角仍然保持上揚,世之介就會永遠存在於他們的青春裡。
「小人物敘事」的意義往往在於以小見大,《橫道世之介》告訴我們,青春並不一定需要叛逆刻骨,再平凡的青春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只要你曾在某時某刻經照亮過別人,那麼不需要超能力,你就是平凡生活裡的偉大英雄。
【本人原創,轉載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