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映的日本電影《橫道世之介》,講述了1987年一個普通漁港小鎮的二十歲青年初到東京求學、生活的故事。
整部電影的基調溫暖、輕鬆、乾淨到晶瑩剔透。但又並不只是簡單的青春畫面,它鏡頭克制、留白,表達實有厚度。
很喜歡這部影片,覺得自己身上有一部分主人公的影子,老老實實,憨憨傻傻,但又帶著莫名的勇氣和膽氣。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但總能在細微之處尋得生活的美好。
鏡頭一開始,東京街頭人潮湧動中主人公世之介從地鐵口拎著行李出來,滿臉帶著期待、新奇的表情。
路過一個花花綠綠的推銷薄荷糖的展臺,本來已經走過的他又折回來湊熱鬧跟著臺上商演的小姐姐搖頭晃腦。
在地鐵上他獨自坐著,愜意地哼著歌,打量著繁華的東京景致,對面座位上一個小孩子沉默著、帶著奇怪的神色看著他,他尷尬地只好挪開視線、左右打望,又偷偷地低頭聞了聞自己衣服上的味道,有些羞赧和拘謹,在這個陌生的、璀璨的城市,他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
同片名所述,影片主要是圍繞世之介一個人的東京生活展開的,在其間不斷帶出他所遇到的人們,以他為主線,所有人像串珠一樣被串起來。
女同學阿久、社團好朋友倉持、自來熟聊天聊出來的新朋友加藤、打工認識的「交際花」千春、純真美麗的富家千金後來成為戀人的祥子……
整部影片一派天真爛漫,世之介像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新葉,在流淌的、奔流不息的生活的河裡快快樂樂地往前飄著、蕩著,毫無目的性地被推著往前走,雖然隨波逐流但也安之若素。
看起來憨憨的,傻傻的,對未來沒有任何想法,只覺得現在充滿希望。
影片描述了最普通的那些溫暖:
同班上的女生阿久第一次見面,雖然她的睫毛奇怪,但真誠地誇獎她的眼妝很好看;
社團活動後和朋友倉持擠在小小的澡堂裡講葷笑話;
夏日夜晚粘著朋友加藤想要跟他分食同一塊西瓜,面對加藤拘謹侷促地突然出櫃,第一反應是「你不會是在跟我告白吧」;
倉持退學與阿久結婚,開玩笑地跟世之介說借我點錢吧,他馬上回答「沒問題,我很少用錢」;
站在酒店衛生間門口陪千春拎著包等著她的鄉下母親,真誠地告訴千春其實她很受歡迎;
同祥子一起在漢堡店大口吃肉、一起回到老家海灘玩排球、一起在社團活動中歡樂地又蹦又跳、在聖誕節下雪的夜晚在樓下害羞地親吻、在祥子受傷的醫院病房裡真誠又深情地呼喚對方的名字。
電影並非從頭到尾按照時間順序來敘事,導演採取穿插回憶的鏡頭,一邊是活力無限、美好溫暖、暖橘色的青春片段,一邊是人到中年以後穩定、沉重的冷色調的現實生活。
兩相對比,能看到所有人的來處,他們的現狀都是由原來的生活軌跡鋪陳開來,有因果可循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時代,一切都是一派繁榮、欣欣向榮的景象,年輕人充滿了希望和幹勁,覺得未來擁有無限可能,整個社會的基調是昂揚的、向上的,那些轟轟烈烈的、大開大合的愛情故事,波折起伏的、一夜成功的創業故事層出不窮。
但等劇中人物人到中年,泡沫破滅,整個社會逐漸陷入經濟低迷時期,整體調子變得更沉穩、暗啞、甚至悲觀。
個體人生的發展同時代的發展剛好切合,步態從昂揚變得小心翼翼,時代和歲月磨平了青春肆意張揚的稜角,讓所有人都走上了沉穩又平凡的中年生活:
曾夢想重新考上早稻田大學的倉持成為了沉默的、顧家的丈夫;
曾經被名利慾望裹挾的千春成為了中規中矩上班的電臺主持;
曾經孤單而高傲的加藤找到了溫柔的人生伴侶……
站在40歲的檔口,再去回望青春,現實已經有了很多無奈,要面臨生活的諸多障礙,也面臨更多的生離死別。
有一天成為電臺主持的千春播報了一則新聞
至此,這場以世之介為原點的盛大青春宣告終結。
鏡頭裡那些曾在世之介生命裡留下色彩的朋友們一一與觀眾告別:
某一個平凡的夜晚,加藤對伴侶說:「光是認識橫道這個人就覺得是賺到了」;世之介媽媽按照兒子與祥子的約定,把他拍的第一卷膠捲給祥子郵寄過去,並在電話裡告訴祥子「能有世之介這個兒子是我這一生最幸福的事」,那捲膠捲裡是世之介眼中平凡又美好的世界的樣子:朋友家新生的小嬰兒、路旁的小柴犬、正在打哈欠的警察大叔、春天的第一朵綻放的櫻花、穿著白裙子笑起來可愛又飛揚的、他最愛的祥子小姐……
祥子坐在計程車上望向窗外,淚眼朦朧中回憶起與世之介在一起的時光又難過又欣慰地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影片最後的鏡頭回到了二十歲的青春,長鏡頭緩緩升起,早晨的霧慢慢散去,太陽正緩緩爬升,世之介在陽光下像孩童一樣一邊奔跑一邊大笑,這是最美好的青春,也是最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