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帳下第四員大將:只因一件事被罵「非大將所為」

2021-02-13 三國故事

中國有個成語叫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這句話對於俠客勇士來說的確需要如此,但若統兵大將也這樣做,就未必正確的了。

起碼對於曹操來說是這樣。

張遼曾經只身前去招降一個叛將,事情雖然成功,但回來後曹操卻批評了他,說這種事情不是大將所為。

曹操帳下十大名將,有人把張遼排名第四,前面還有典韋、許褚、曹仁。

此類排名我們姑且不討論。

張遼被稱之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首,一生戰功卓著,為曹操父子所倚重。

被埋沒的前半生

張遼,字文遠,山西朔州人,張遼本是聶壹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

張遼所在的朔州,離呂布的老家包頭九原區有將近300多公裡,這倆地方,當時都是丁原的地盤。

作為邊境的子民,朔州百姓大都有點武藝,而張遼在朔州城中,遠近聞名,長的孔武有力,作為亂世的東漢末年,缺的就是這樣的人。

不久,張遼就被丁原收到了帳下。

就這樣,張遼有了第一個主公,而自己的身份,也變成丁大人的保鏢,作為掛職鍛鍊,丁原讓張遼去京城,學習深造一下。

當時京城還是何進當家,何大將軍一看,恩,這小夥子不錯:

「最近天下不太平,就派你去河北募兵吧」

就這樣,張遼又去了河北,等招了千百來人,興衝衝回到京城,何大將軍早已經身亡。

現在的京城老大是董卓,公司還是那個公司,老闆換了人,張遼沒辦法,交錢交人,繼續跟著董卓幹唄,畢竟都是在給大漢天下做事。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張遼跟著呂布大哥混。

可惜,好景不長,呂布當上京城老大,沒幾天,李傕、郭汜在賈詡的計謀下,捲土重來,將呂布趕出了京城,殺了王允,依靠武力,佔領京城。

從此,呂布開始了四次失敗的投靠經歷,而張遼跟著呂布,先後拜在袁術、袁紹、張邈、劉備門下,定居徐州。

最後,曹操水淹下邳,呂布四面楚歌,被殺,而張遼歸降曹操,再次為國家效力,被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從此,這位在呂布帳下被掩蓋了半輩子光芒的三國名將,終於開啟了輝煌的新篇章。

獨當一面的大將

官渡之戰以後,張遼在跟隨曹操徵討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的徵戰中有功,逐漸被曹操任用為獨當一面的大將。

打敗袁譚以後,曹操派張遼率軍攻打海濱地區,討平了遼東的柳毅。

回到鄴城,曹操親自出來迎接,拉著張遼同乘一輛車,同時任命他為蕩寇將軍。

智平叛亂

建安十三年(208年),那時候荊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張遼屯軍於長社。

軍隊臨出發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半夜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

此時張遼對左右說:「不可亂動。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引起叛變之人,想藉此惑亂他人而已」。

於是傳令軍中,只要不是反亂者安坐勿動。

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於陣中。

不久情況穩定下來,軍中隨即擒獲首謀者,並將其殺除,動亂亦告平定。

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勇者得前

建安十四年(209年),廬江人陳蘭、梅成佔據氐等六縣作叛,曹操於是遣于禁、臧霸等討伐梅成,又命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討伐陳蘭。

當時梅成詐降于禁,于禁引軍便還。不料梅成趁機會帶其軍眾往投陳蘭,二人轉入灊山自守。

灊山(今為安徽省潛山縣)中有天柱山,高峻約有二十餘裡,道路險狹,陳蘭等眾避於其上,山下進軍難通。

張遼意欲登山進兵,諸將皆說:「此山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可以深入用兵。」

張遼卻說:「這正是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進)。」

於是進至山下安營,起兵上山攻擊,終於斬下陳蘭、梅成首級,盡虜其眾。

曹操論諸將功勞,說:「登上天山,踏過險峻,成功討取陳蘭、梅成,都是蕩寇將軍(張遼)的功勞。」於是增其邑,假節。


大戰逍遙津,威震天下

張遼作為歷史名將,使他成名的戰役是合肥戰役。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曹操西徵漢中的張魯,留下張遼和樂進、李典等七千人守衛合肥。

臨行前,曹操交給護軍薛悌一份手令,在外封上寫著:「敵軍到來再打開」。

不久,孫權率領十萬大軍圍攻合肥,眾將一起打開命令函,見上面的命令是:

若孫權來攻,張遼、李典將軍出戰,樂進守城,護軍薛悌不準出戰。

眾將疑惑不解。

張遼說:「曹公遠徵在外,待其救兵來時,敵軍必定已經攻破我們了。所以曹公命令我們,要趁敵人尚未形成包圍圈就立刻迎擊,挫傷他們的銳氣,以安定軍心,然後就可以堅守了。成敗的關鍵,在此一戰,大家有什麼可疑惑的?」

李典也贊成張遼的意見。於是,張遼連夜招募敢死的士兵,共得到八百人,殺牛犒勞將士,飽食後準備第二天大戰。

天剛亮,張遼披甲持戟,率先攻入敵陣,連殺幾十名敵兵,斬殺兩名敵將。

張遼大呼著自己的姓名,衝入敵人的營壘,直到孫權的大旗之下。孫權及其將領一時不知所措,只得登上高丘,眾將用長戟護住孫權。

張遼喝斥孫權下來接戰,孫權不敢動。望見張遼帶領的兵少,孫權的部下漸漸聚攏,把張遼包圍起來。

張遼左衝右突,奮勇向前,衝開缺口,部下幾十人隨著衝出,餘下的士兵高聲呼喊說:「將軍要拋棄我們嗎?」

張遼返身殺回,再入重圍,救出餘下的士兵。孫權的兵將望風披靡,沒有人敢阻擋他。

從早晨戰到中午,吳軍士氣大為受挫。

張遼退回去修築防禦工事,大家心情也安定下來,將士們都很佩服張遼。

孫權包圍合肥十多天,眼見得不可能攻破,便領兵撤退。

(電影武昌情殤 劇照)

張遼率領各路兵馬追擊,幾乎抓獲孫權。

曹操後來聽說後,對張遼的表現大加讚許,任命張遼為徵東將軍。

餘生為孫權所忌憚

第二年,曹操再次率軍徵伐孫權,來到合肥,巡視張遼當年作戰的地方,感慨嘆息很久。

於是給張遼增加了軍隊,讓他駐軍居巢,長期防守東吳。

此後,張遼多數時候都是在防守孫權,直到曹丕繼位當皇帝,仍然如此。

曹丕對張遼更加器重,除了任命他為前將軍,封都鄉侯,還賜給張遼的母親輿車。

曹丕還派兵馬護送張遼的家眷到張遼的駐軍地,命令張遼的母親到達的時候,要用儀仗隊出迎,所部官吏、將軍都要在道邊羅列下拜。

這是皇帝對大將的最大的信任,他既體現了皇帝對駐守邊境將領的關懷,也表明他不擔心這個將領會有異心。

過去大將帶兵在外,家眷留在京城是常規做法,這一方面是為了安全的需要,也有讓大將為家人考慮不會產生異心的考量。

東吳方面始終對張遼忌憚不已,尤其是孫權,當聽說張遼病了,還不忘告誡眾將:「張遼雖然有病,還是勇不可擋,應當謹慎行事。」

自合肥之戰後,終張遼一生,孫權都不敢對張遼軍開戰。

就是這樣一個聽到他的名字都讓東吳人膽戰心驚的人,早年卻受到了批評,說他的一個行為不是大將所為。

那麼,張遼是哪一件事受到了曹操的批評呢?

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以後,東海郡太守昌豨卻背叛了。

曹操派遣張遼與夏侯淵圍攻昌豨的東海郡,一連數月,糧食用盡了,夏侯淵打算撤軍。

張遼對夏侯淵說:「最近幾天,我每次巡視陣營,昌豨總是很專注地盯著我看,而他們射出的箭也一天比一天減少了,這一定是昌豨心中猶豫,拿不定主意是該戰還是該降,所以才不奮力抵抗。我想誘使他和我對話,或許可以勸降他。」

張遼於是派人傳話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傳達給你。」

昌豨果然從城上下來和張遼談話。

張遼對昌豨說:「曹公神武英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勢力,先歸附的可以受到大賞。」

昌豨答應投降。張遼於是來到昌豨的家,向他的妻子兒女致禮。

昌豨非常高興,跟隨著張遼去見了曹操。曹操接受了昌豨的投降,讓他回去繼續擔任東海郡守。

曹操卻責備張遼說:「這不是大將應該採用的方法。」


曹操為什麼要批評張遼呢?

從曹操的話中可以看出,張遼雖然說動了昌豨投降,但一個大將只身前往叛將首領家中,這實在太過冒險。

假如昌豨把張遼扣下,是不是會造成軍中一部失去統帥?

張遼可能有一種以誠相待的想法,但曹操更了解昌豨,這個人反覆無常,誠心對他不一定管用。

在此前昌豨已經多次背叛,後來這個昌豨還是背叛了,假如昌豨當時歪念頭一動,張遼還真是很危險。


曹操雖然不贊成張遼的這種冒險,但是否從中也看出了張遼的膽略?

合肥之戰,曹操讓張遼和李典出戰,讓其他將領守城,應該是知道張遼的勇武的。

曹操是什麼時候知道張遼勇氣過人的,會不會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曹操批張遼,其本意是愛將惜才,他不願意為了東海郡一時的得失而損失一員勇將。

三國勇將不少,但像張遼這樣因為勇氣而成為一代名將的卻不是很多。

相關焦點

  • 為何曹操帳下大將多為自家親戚?
    東漢末年,隨著各路諸侯的徵伐,一個屬於曹魏的勢力開始不斷崛起,而曹魏的主人正是曹操。而曹操能在後來幾乎佔據天下半壁江山,這與他手下的大將們密不可分。熟悉三國知識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曹操手下的大將多為自家親戚,例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這些將領都是曹魏陣營裡面當之無愧的名將。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曹操帳下會有如此之多能成大將的親戚呢?首先,要將下曹操的父親,曹操的父親本來是姓夏侯,但是被宦官曹騰收為了養子,於是就改姓了曹。
  • 帶你認識袁術帳下的五員大將!
    可以這麼說,袁紹帳將精兵強將無數,但袁術帳下都有哪些名將,來來去去我們熟悉的好像也就那個天縱神將紀靈,難道袁術真的只有紀靈一員神將?別扯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袁術帳下的那些大將們!橋蕤是誰?在演義中,是死於夏侯惇之手的袁術部將。在歷史上,他也是袁術來到淮南之後的帳下大將。
  • 敗走麥城前,關羽暗中留下四員大將,其中三人看透劉備,二爺不冤
    當年關羽在白馬斬了顏良替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後,就帶著兩位嫂嫂離開了曹營。而且走的時候還帶走了呂布之前的坐騎赤兔馬,對於關羽的做法曹操手底下除了張遼之外,很多大將都無法容忍,紛紛向曹操請命要求追擊關羽。當時,曹操卻說了這樣一句話。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就這樣,曹操還是讓關羽離去了。
  • 蜀漢隱藏的第一高手,連殺曹操兩員大將,連關羽和張飛甘拜下風
    說到蜀漢的武將,大家不得不說「五虎上將」非常出名,但是蜀漢卻還埋沒了一位武將,其人連殺曹操兩員大將,連關羽和張飛甘拜下風。這個不是別人,事實上,他就是劉備,也只有他才會讓關羽和張飛甘拜下風,敬稱哥哥。劉備從起兵開始,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勇將,帶著關羽和張飛,一路南徵北戰,實現了千裡大轉移,一生12勝3平8敗,並且連殺曹操的兩員大將。
  • 赤壁之戰,曹操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是曹操心裡永遠的痛
    最終曹操在赤壁大敗而回,差點連老命都留在了赤壁。這一仗,堪稱是曹操生平最恥辱的一戰。當年,宛城一役雖然被張繡偷襲,亦未如此狼狽。宛城一戰,曹操痛失長子曹昂,以及貼身大將典韋。那麼,在赤壁慘敗之後,曹操又損失了哪些大將呢?說出來真丟臉,可以說是曹操心裏面永遠的痛!
  • 曹操帳下僅三人可戰馬超,第二人讓馬超都忌憚,你知道都有誰嗎?
    在曹操得到漢獻帝後,雖然袁紹、袁術沒有聽從曹操的命令,不把曹操、他的傀儡皇帝漢獻帝當回事,但由於曹操擁有漢獻帝,還是有許多人選擇歸順曹操。比如西涼軍閥馬騰,他在曹操的遊說下,選擇了歸順漢獻帝,其實就是順從曹操。與此同時,曹操為了控制馬騰所控制的西涼勢力,還以漢獻帝的名義,讓馬騰和他的兒子入朝為官,使馬騰實際上成為曹操的人質。
  • 劉表帳下共有七員虎將,曹操劉備各得三人,孫權僅得一人卻最厲害
    甚至於多到了明主都不夠用的地步,雖然說曹操、孫權、劉備等人都是一時之梟雄,但是厲害的優秀將領實在是太多,所以也有很多虎將,在很長時間裡都有著「明珠暗投」之慨,就如當初投在荊州劉表帳下的這七員虎將。
  • 劉備真正欣賞的大將,不是趙雲黃忠!而是這4人,他們無人能代替
    讀過三國或者對三國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曹操是擁有大將和謀士最多的,其次是孫權,最後才是劉備。但是劉備帳下為數不多的大將,每個人都有可圈可點的故事流傳。並且為蜀漢政權的建立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這段趙雲與自己的上東家公孫瓚的對話我們就可以看出,為什麼趙雲不會受到劉備的欣賞的原因了,因為趙雲一生都在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會為了哪一個諸侯而改變自己的信念,而並非是趙雲的戰績武功不如人,長坂坡一戰,懷抱劉禪的趙雲依然能從曹操的眾多大將的包圍中逃脫,還斬殺了曹操50多員上將,英雄之名震驚天下,所以後來劉備出使江東,諸葛亮出使江東的陪同第一人選始終是趙雲,江東諸將聞其名才不敢對劉備下手
  • 關於三國時期的守城大將,你對他們了解多少?
    說到守城大將,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張遼。他本是呂布的部下,後來投靠到了曹操的帳下,是曹操眾多手下中打仗比較勇猛的一位。面對敵人的進攻,曹操派張遼帶領8000人馬鎮守合肥。曹操這樣做,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因為對面敵軍孫權的兵力已經達到10萬人。攻守雙方如此懸殊的兵力,卻成就了張遼最具代表性的一仗。
  • 趙雲殺過什麼有名的大將嗎?
    童淵晚年隱居深山,後經趙雲求拜,收了趙云為關門弟子,誰也不知道。趙雲藝成下山後,自創了一套「七探蛇盤槍」。1、初戰成名於公孫贊與袁紹的戰役,當大將文丑追殺公孫贊時,趙雲單人獨騎殺敗文丑,槍挑鞠義,保護公孫贊,並助其反敗為勝。此後趙雲除了在新野槍挑曹洪的頭盔,便沒有再殺敵的機會,直到長坂坡當陽道,趙雲在曹操百萬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才真正一戰威震天下。
  • 三國正史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人是誰?不是呂布,也不是關羽和趙雲,而是他!
    也許有人會想到是呂布,畢竟演義中武力最高的就是他;也許有人會想到關羽,因為演義裡關羽確實斬殺了不少人,而且有的還是武力強悍的猛將,比如華雄,顏良和文丑,過五關時又斬殺了六員大將;當然更多的人可能會想到是趙雲,演義中長坂坡之戰時趙雲七進七出曹操大營,連殺曹操五十餘員戰將,從數量上來說演義裡還沒有誰能超過趙雲。
  • 夷陵之戰劉備帶了九員大將,只可惜5人在打醬油,否則結局可改寫
    而曹操就更不用多說,他在天下暴亂的時候,趁勢掀起反董熱潮,自此之後曹操的名字就傳遍了天下。而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同樣也是把劉備套路得死死的。即使是在處決呂布這件事情之上,也要拉劉備下水。至少在外人看來,呂布的死是與劉備的「不義」有一定關係的。這也是為什麼呂布在臨死之前非要大罵劉備,而不罵曹操的真實原因。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都有誰?
    而在其與孫權對敵的逍遙津之戰中,更是接連斬殺了東吳麾下的兩員大將。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由此可見張遼斬敵人數不少。雖然在數量上,張遼的斬敵人數要比關羽多,但是所斬之敵實力遠不如關羽所斬,因此將其排在第三。
  • 曹操八員大將合力圍攻張飛,為何張飛依然能輕易逃脫?曹魏名將是否徒有虛名?
    因為張飛只是偷營劫寨中了埋伏,倉皇逃竄而已,並沒有跟曹操八將對打。張飛在三國裡是被低估的。
  • 三國二十四名將中,猛將雖多,但文武雙全的大將,只有8人
    關羽還是一員謀略出眾的大將,他在襄樊之戰時,利用漢水猛漲之際,水淹七軍,生擒曹魏大將于禁、龐德,羽威震華夏。二、張飛張飛給人的印象是,和許褚一樣,是一位魯莽的猛將,他即便遇到呂布,在交戰前還要用言語刺激他,但其實,張飛除了勇猛之外,還是一員很有謀略的大將。長坂坡之戰時,劉備被曹操擊敗,張飛只帶幾十騎去為劉備斷後。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竟是他們!
    就在他跟孫權對陣的逍遙津之戰中,更是接近斬殺了東吳麾下的兩員大將。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三國志·張遼傳》可以看出,張遼斬敵眾多。但是關羽面臨曹操的誘惑,一直不為所動。但關羽卻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儘管他不接受曹操的誘惑,但在他的帳下,受到了他的恩惠。為了報答他,關羽在白馬之圍斬殺了顏良。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都有誰可以入圍
    而在其與孫權對敵的逍遙津之戰中,更是接連斬殺了東吳麾下的兩員大將。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由此可見張遼斬敵人數不少。雖然在數量上,張遼的斬敵人數要比關羽多,但是所斬之敵實力遠不如關羽所斬,因此將其排在第三。
  • 曾手握重兵,但卻被莫名奪權的三國四位大將
    他所帶領的將士都仰慕曹操,也都跟著他留了下來。從此以後,朱靈作為大將,參加了曹操組織指揮的多次大戰。建安四年(公元199),袁術打算投奔袁紹的長子青州刺史袁譚,將要從下邳城北經過,曹操派遣劉備、朱靈、路招前去攔截。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平定冀州後,讓朱靈帶領新兵五千人,戰馬千匹守衛許南。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當今美帥的帳下也沒有了強兵悍將
    後來便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這個時候離蜀國的滅亡已經是倒計時了。美帥何嘗不是在重複歷史的故事「二戰」之後的美帥,就如同當初的赤壁大戰之後的「亮」帥一樣,借「瑜」之手,打敗曹魏,帳下雲集五虎上將,兵強馬壯。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第四場,乃是襄樊之戰,這一場戰爭也是非常的出名,不過這也是名將關羽的最後一戰。公元219年,在劉備打贏曹操、收回漢中之後,關羽便對屯駐在襄樊的曹仁,發動了猛烈進攻。關二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借著蜀漢大軍的士氣,想一鼓作氣擊破曹操在中原的軍事設防,如此便可以慢慢蠶食曹魏的地盤。然而,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此次戰役自己竟然沒能成功,同時還死在了宵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