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是曹操心裡永遠的痛

2021-02-13 說三國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

ID:shuosanguo

赤壁之戰,曹操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是曹操心裡永遠的痛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一場大型戰役。此次戰爭,亦堪稱是曹操生平最恥辱一戰。曹操當時帶領精銳之師,兼併荊州降兵大概20餘萬,準備一舉拿下自己的盯中釘劉備。然後,順勢剿滅孫權,如此他曹操便可以一統天下。然後在銅雀臺之中安享晚年,沒事的時候還可以跟自己的孫子吹吹牛。

曹操這個偉大的夢想讓他非常沉醉,但是現實卻給曹操狠狠上了一課。要知道,狗急亦會跳牆。當時,被曹操打得猶如喪家之犬的劉備,突然變得十分活躍。在諸葛孔明的指引之下,劉備很快便與孫權達到聯合抗敵一致抗曹的戰略。

最終曹操在赤壁大敗而回,差點連老命都留在了赤壁。這一仗,堪稱是曹操生平最恥辱的一戰。當年,宛城一役雖然被張繡偷襲,亦未如此狼狽。宛城一戰,曹操痛失長子曹昂,以及貼身大將典韋。那麼,在赤壁慘敗之後,曹操又損失了哪些大將呢?說出來真丟臉,可以說是曹操心裏面永遠的痛!

十三年春正月,公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曹操在打敗袁紹,並且肅清了袁紹殘餘勢力之後,便讓手下大將在玄武池練兵,在池子裡面練兵,傻子都知道他曹操想要幹嘛。因為在陸地上面交戰,他曹操興許沒有害怕之人,但是要在水上交戰,曹操他也需要學習,手下大將同樣需要演練。

在經過5個多月的訓練之後,曹操起兵直接攻打劉表。其意在破荊州,以荊州之地,執天下之牛耳。秋七月,公南徵劉表。當然了,此時的劉備在曹操面前只能跑路。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煮熟的鴨子飛走了,不過呢,荊州之地基本被曹操所得,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搞定天下用武之地「荊州」,能看出,曹操當時是用心了,不過呢?勝利來得太突然,就容易讓人驕傲,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容易「飄」,曹操打算一舉拿下孫權,劉備。這個時候的劉備呢,已經被曹操打敗,正在努力逃命…

劉備對曹操來說已經是手下敗將,曹操此時的真正大敵乃是孫權。而孫權,剛剛做掌門人不久,此時正是攻打他的時候。一旦成功,那麼江南之地乃為曹操所有矣。

然而,這個時候諸葛亮就及時站出來,親自前往柴桑,遊說孫權,並且讓孫權同意孫劉聯盟。從而呢,實現了當時《隆中對》戰略。《資治通鑑》:亮見權於柴桑,說權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此乃曹操之疏也!其實當時諸葛亮便指出了曹操當時最大的幾個缺陷,一者曹操當時沒有聽取手下謀士賈詡的建議,在荊州休養生息,安撫民心。其二,忽略了自己的大軍,乃是陸地之王,並不擅長於水戰。其三呢,正是曹操兵士已然成為驕兵。試想,兩個月的時間拿下天下大州,不管是將軍,還是兵士估計都會有些飄。

同時,諸葛亮抓住孫權這個人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服輸,不願意當籠中鳥。聽到諸葛亮解析之後,孫權當即下令,並且把大都督周瑜調回來,第二日便決定與曹操血拼到底。

12月,程普、周瑜擔任左右都督,同時與劉備方面形成合作關係。在赤壁南岸與曹操拉開陣形,這個時候呢,久經戰場的老將黃蓋便發現一個秘密,那就是曹操的戰船全部都是綁起來的。於是黃蓋便提出了火攻之計,如此便可以把曹操大軍打退。周瑜呢,也覺得這個計策不錯,果斷採納。

《三國志·吳書十》記載:蓋姿貌嚴毅,善於養眾,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或許這個記載就讓很多小夥伴尷尬了,火攻計並非諸葛亮所提,而是黃蓋之策略也。後來,黃蓋還提出了苦肉計,以此來迷惑曹操。要知道,想要在曹操手上佔到便宜,那必須得把戲演足。否則,曹操一眼便能看穿。

在挨了周瑜一頓慘打之後,黃蓋依計而行。帶頭率領幾十艘蒙衝、鬥艦,在艙內都預裝了無數火油,依計向曹操的中軍大營駛去…

《資治通鑑》記載: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裡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黃蓋,接連使用4大兵法謀略:苦肉計,火攻計,詐降計,出奇不意計,四計並行,讓曹操人馬猝不及防,其後呢,周瑜、程普所率領的精銳水軍蜂擁而上。即便曹操在場,亦不能控制戰場,只有撤退的份。

黃蓋用刀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漲天。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

曹操眼見勢力已經去,不可扭轉,於是在眾將的帶領之下,向華容道方向撤退…,瑜等率輕銳繼其後,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恐怕連曹操也沒有想到,才不到3個月的時間,自己便做了一回劉備,原來被人追擊的滋味並不好受。

在大型的戰役之中,大將亦難免死傷。那麼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方面都死了哪些大將?

首先死得最無辜的兩員大將他們分別是,蔡瑁張允,此二人原本是曹操的水師都督,不過,此二人均是死在曹操的手下。原因就是中了周瑜的離間計,當時曹操不明情況,下令直接斬殺。蔡瑁張允一死,這才導致曹操的水軍戰鬥力大打折扣,否則赤壁一役曹操亦不會敗得如此之慘。

第三員大將乃是焦觸,第四員大將乃是張南,此2人均是袁熙手下悍將。在赤壁之戰前,被東吳的小股水軍所殺,他們分別死於韓當、周泰之手。此二將,皆乃是悍將,只可惜由於當時戰略失誤,慘死於江上。

第五、第六位,分別是馬延、張顗。此二人乃是袁紹帳下降將,有一定能力。不過,此二人均死在東吳戰將,「錦帆賊」甘寧之手。他們的死呢,比起蔡瑁張允,意義要大得多。忽見一隊軍馬,屯在山坡前。徐晃出問,乃是袁紹手下降將馬延、張顗,有三千北地軍馬,列寨在彼;馬延、張顗二人,乃是在陸地上面策應曹操撤退。他們的死,亦被曹操稱讚。

由此,觀之,蔡瑁、張允、焦觸、張南、馬延、張顗,皆因赤壁之戰而丟掉性命。這些戰將雖然算不上是一流的大將,但是他們因為赤壁之戰而死,特別是蔡瑁、張允,的死,絕對會成為曹操心中永遠的痛,倘若當時,細心一點,恐怕水軍的戰鬥力將大大提升,自己亦不會錯殺好人。

赤壁之戰後,曹仁與周瑜在江陵對峙一年有餘。這能說明什麼?曹操當時的精銳部隊戰鬥力仍然健在,那麼,赤壁之戰曹操為何會敗得如此狼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的一流大將並未全部上前線。

曹仁守江陵以防不策,樂進在襄陽,李典在合肥,臧霸,陳登在廣陵,夏侯惇鎮守許昌,防止後方偷襲。真正上前線的只有,張遼,張郃,許褚,徐晃,于禁。而其中最關鍵的是,張遼,徐晃,許褚又是在江陵到烏林一帶的陸地駐守,以防止劉備從陸地襲擊。真正上前線的兵士,乃是荊州降兵居多。由此,看來赤壁大敗,乃是曹操整體戰略上的失誤。

一帥無能,累及三軍,此言一點不假,欲成就大事豈可如此草率?關於當時曹操的戰略,小夥伴們都有什麼看法呢?倘若不是關羽當時念舊,估計曹操老命休矣。

商務合作

微信號:rs803803
QQ:122414540

相關焦點

  •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
    說到三國,很多人會想到赤壁之戰。這一戰,既是三國時期重大戰役,也是曹操生平打得最恥辱的一戰。當年曹操準備拿下劉備,剿滅孫權,然後安享晚年。可惜的是,他陷入到了這樣的想法中不能自拔,被現實給教訓了一番。要知道,如果將一個人逼急了,這個人是什麼事情都會幹出來的。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要是真中了曹操之計,率領小股軍隊回防,我估計關二爺也不會是這個結局。當時,關羽為何沒有聽信曹操之言呢?很簡單,上文說過,孫權當時在打合肥,關羽沒有料到。第二,此時鎮守公安、江陵的大將又是自己大哥劉備的二舅哥。如此,利害的關係,二爺根本沒有料到他會如此行事,竟然不動兵馬,直接就投降。
  • 襄樊之戰時關羽身亡,那曹操孫權,又損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那麼在襄樊之戰中劉備失去了關羽,曹操跟孫權又損失了哪些大將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的大軍,接著又讓劉封、孟達佔據了上庸。到這裡,劉備的領地跟實力都大大的增強,達到了頂峰狀態。孫權平定山越,得到交州、荊州三郡,實力也大為增強。不過孫權卻沒法朝北邊發展,並且有被劉備和曹操的夾擊的危險,因此有想佔據荊州南郡的想法。
  • 合肥之戰,張遼一戰封神,那麼孫權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在這個時候,合肥守將,張遼、樂進、李典等人,便急忙拆開了曹操臨走之時,留下的秘函。不過,在秘函之上,曹操只說如果,孫權引兵來犯,讓張、李二將出戰,而護軍薛悌則只管守城,不參與交戰。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戰略指示。怎麼辦?面對虎視眈眈的孫權,張遼便指出,此時如果要曹公前來救援,恐怕那個時候合肥早就落入孫權之手。
  • 赤壁之戰 打敗曹操的不是孫劉聯軍?
    在這些戰役裡,大眾最熟悉的還要說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這場發生在東漢末年(公元208年)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一舉奠定三足鼎立政治格局,曹操、孫權、劉備三方在赤壁戰場上的謀略之鬥,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軍事智慧的一次全面的展示,三十六計的韜略戰策,靈活運用於戰爭的每個階段,再加上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更為這場戰爭平添了幾分色彩。
  • 赤壁之戰,曹操輸給了一場天災?
    曹操沒有想到,此前還沒有怎麼嶄露過頭角的孫權竟然是個死硬派,不僅堅決拒絕投降,還拉上了逃命如喪家之犬的劉備,組成聯軍,擺出了一副決一死戰的模樣。不過,即使如此,曹操也並不必擔心會成為孫權的手下敗將。從天時上說,雙方的決戰應該會在冬天爆發,這個季節東亞大陸的主要風向是西北風,曹軍在西岸,其帆船可以乘風而起,聯軍就很難利用風力,更難以使用火攻。從地利上說,荊州在長江中遊,江東在長江下遊。
  • 赤壁之戰後,曹操不斷南下,為何最終卻喪失統一天下的決心?
    此後,直到去世,曹操只是西徵馬騰、南徵張魯,打了幾場影響局部的小戰役,再沒有進行像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種進取天下的大仗。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曹操喪失了統一天下的雄心,接受了天下三分的事實?
  • 假如赤壁之戰是曹操自己放的火……
    基本上還是很難跳脫出《三國演義》對於角色的塑造,可以說,一部《三國演義》,在成就了無數經典角色的同時,也鎖死了我們對三國時代的視野。說來說去,故事的畫風還是這個樣子那麼赤壁之戰有沒有什麼別的展開方式,來顛覆下《三國演義》塑造的角色形象?比方說,曹操不是反派奸雄,甚至火燒赤壁根本就不存在?
  • 赤壁之戰前,曹操在徐州殘暴不仁,錯失兩位頂級謀士
    曹操重視有才華的人,但是忌才。楊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後來楊修輔助曹植對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 曹操信奉的是「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人生準則,所以楊修不得不死。曹操對關羽算是找個有加,他知道關羽走了之後勢必成為心腹大患,所以對關羽十分禮讓。這也體現了曹操用才得雄才大略。曹操的長子曹昂、愛將典韋,都是死在張繡、賈詡之手,連曹操也差點難逃一劫。
  • 只比孫劉多2萬,現實中的赤壁之戰曹操沒那麼多軍隊
    今人對赤壁之戰的了解大多源自《三國演義》。不過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其內容與真實歷史並不完全相符。曹操在小說中統領的八十三萬大軍,在現實中並不存在。那麼,歷史上曹操在赤壁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呢?真實情況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圖:赤壁之戰實際發生在漢口以東,樊口以西的浦口赤壁。這不僅可從史料中推理出來,還有考古證據佐證。
  • 蔣幹之死是否與曹操有關?
    那麼,三國蔣幹的故事有哪些?圖片來源於網絡赤壁之戰之前蔣幹曾做過曹操的說客,試圖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帶領的北方士兵並不擅長打水戰,所以幸虧有荊州降將蔡瑁、張允作為水軍都督來領導。這二人一直住在江東,所以比較熟練水戰之法。因而周瑜一直想除掉他們,將他們看作心腹之患,卻總是難以下手。
  • ​揭秘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終結局如何?
    蔣幹兩次前往江東大營企圖勸降周瑜,順便打探東吳的消息,結果第一次是被周瑜組織的一場群英會騙了,蔣幹想說的,一句話也被沒說出來,就被騙到周瑜的臥室裡去了,在周瑜的大帳中偷走了一封信,還聽到有人說對岸有人過來,隱約其辭,很是可疑。
  • 曹操都錯失過哪些蓋世奇才?
    曹操一生錯失的蓋世奇才還真不少。
  • 三國正史曹仁能否配上曹操手下第一大將,三國第一守城大將名譽?
    曹仁既不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將,更談不上三國第一守城大將了。第一,曹仁是曹操麾下可獨當一面的將領之一首先,還是要肯定曹仁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我認為曹操麾下,能獨當一面能成統帥的將領,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夏侯淵,另一個就是曹仁。
  • 赤壁之戰中,多疑的曹操為何會中周瑜的「苦肉計」?務實惹的禍
    如前所述,但凡慣於耍弄權術之高手往往也是疑心病症重患者,可以說曹操能從東漢末年之亂世脫穎而出成長為三國之梟雄,其生性多疑「功不可沒」。不過正所謂老馬也有失前蹄的時候,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後的鼎盛時期,卻遭遇了赤壁之戰的慘敗。
  • 讓曹操不能一統天下的赤壁之戰,是在哪裡發生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統一了北方,率領大軍就浩浩蕩蕩南下伐吳。曹操平定北方後南下與孫劉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長江之上置酒設樂,酒酣,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歌詞就是那首《短歌行》,曹操橫槊賦詩圖,為月岡芳年所繪只不過,停靠在南岸的孫劉大軍,可不會留機會給他們。
  • 蔣幹坑了曹操兩次,最終結局如何?
    酒過三巡,周瑜對宴席上其他人說,這是我昔日的好友,雖然是從江北到此,但不是曹操的說客,大家不用擔心,隨後把佩劍交給了太史慈,讓其做監督,誰要說了與戰爭相關的事情,就直接殺死。周瑜都這麼說,蔣幹非常害怕,不敢提來的目的了。
  • 大喬小喬的父親說了一句話,成了曹操發起赤壁之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正如曹操所說,「劉景升子,豚犬爾」,劉琮就是個百無一用的窩囊廢,聞聽曹操大軍來犯,魂飛魄散,當即把荊襄九郡拱手讓給曹操。荊州軍團的數萬精兵也全部投降,使得曹操實力大增。如此一來,整個長江以北地區,已經都成了曹操的勢力範圍。面對滾滾長江,曹操豪氣幹雲,橫槊賦詩,發起了赤壁之戰,試圖一戰擊滅江東孫吳集團。
  • 為什麼說赤壁之戰曹操必敗?有3大原因,第3點很少有人知道
    曹操劇照 的確,郭嘉沒死的話,肯定會全力阻止曹操南徵,即便無法阻止,也不會讓曹軍大敗虧輸。曹操沒有意識到,赤壁之戰一開始就敗局已定。古人說,驕兵必敗,哀兵必勝。赤壁之戰的東吳部隊就是哀兵。 哀兵沒有退路,有破釜沉舟的鬥志。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哀兵反而能打勝仗。歷史上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戰例都是這種情況。只要為將者善於把握人心,就具備絕地反擊的基礎。這一點周瑜做得很到位。
  • 赤壁之戰真的經典嗎?
    赤壁之戰與官渡之戰、猇亭之戰並稱為「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官渡與猇亭之戰是真打了。官渡戰敗,袁紹病,死了;猇亭戰敗,劉備病,死了。唯獨赤壁之戰曹操全身而退,歇了兩年又出去打,其實力不見削弱。官渡之戰與猇亭之戰袁紹與劉備是真敗了,特別是官渡之戰,袁紹的文臣武將死降殆盡,難怪他活不下去。反觀曹操的赤壁之戰,其手下頭面人物一個都沒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