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赤壁之戰是曹操自己放的火……

2021-03-05 遊戲研究社

因為懸殊的實力對比和充滿戲劇性的展開,赤壁之戰一直是華人圈裡知名度最高的一場古代戰爭。

自《三國演義》以來,圍繞這場戰役展開的小說電影電視劇層出不窮,而海量的二次創作更是逐漸塑造了出了部分三國英雄在大眾腦海中的形象——「縱火狂魔」周公瑾、「願打願挨」的老黃蓋還有「天氣之子」諸葛亮……

但縱觀這些二次創作內容。基本上還是很難跳脫出《三國演義》對於角色的塑造,可以說,一部《三國演義》,在成就了無數經典角色的同時,也鎖死了我們對三國時代的視野。

說來說去,故事的畫風還是這個樣子

那麼赤壁之戰有沒有什麼別的展開方式,來顛覆下《三國演義》塑造的角色形象?比方說,曹操不是反派奸雄,甚至火燒赤壁根本就不存在?

你還別說,在正史記載中,還真能找出蛛絲馬跡來支撐這種理論。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裡,赤壁之戰的篇幅僅22字:「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在這個記錄中,赤壁之戰似乎僅僅是曹操與劉備之間的遭遇戰,且只是「不利」,曹操是因為大規模疾病而主動撤退的。而這場「大疫」,在其他人的傳記中也確實找的到對應的資料和依據。

至於怎麼解釋在東吳人物傳記裡出現的的大火,曹操也有自己的說法,根據《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的記載,赤壁敗後曹操寫信給孫權,言「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也就是說,按曹操的說法,這火是他自己放的,跟周瑜劉備程普都沒啥關係。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三國志》的記載裡有兩個版本,那麼為啥關於「孫劉聯軍火燒赤壁」的衍生創作多如繁星,卻很少見到有人以「曹操自己燒了船」展開創作呢?

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曹操「自己燒自己」在諸多案例裡算是孤證,在其他史料裡得沒有佐證,裴松之做注所引用的《江表傳》,早已消失於歷史長河,無從循證。很可能是曹操好面子故意這麼說。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從曹魏方面講赤壁之戰,沒有啥故事性層面的突破口。

要知道,雖然孫劉聯軍火攻破曹一直也存在「一把火究竟能不能燒光曹操艦隊」和「總指揮是劉備還是周瑜」等諸多爭議,但總體而言,無論是「周瑜」還是「劉備」為主,這個論述的故事性一直不弱——有內部決斷的爭議,有針鋒相對的謀略,有最終執行的多樣化,豐富的參與者,給了人們塑造人物和建立衝突的契機,讓參與故事的人都能有豐滿的角色塑造。

而曹操這邊,不說「遭遇大疾且進攻受挫後撤軍」這事實在缺乏看點,內部也沒有什麼可以用來編織故事的角色。因此,在文學作品改編上,一直難以成為主角。少有的幾個挑戰者,也未得靈魂,無法平衡好還原歷史與適度演義,口碑稀碎。

但最近,一部名為《川流》的短片,卻以這種少見的角度,從曹軍被惡疾打敗為切入口,重新呈現了赤壁之戰的故事,本片主角是曹軍營下兩個小小的水軍屯將,他們在戰場上勇猛殺敵,目標是破敵船百艘領取賞銀。在一次戰鬥之後,弟弟江流身染惡疾,隨著身邊兄弟接連染病,江川心態也隨之發生變化。在曹營酒宴上,來投降的黃蓋和龐統,正在推銷他們的「鐵索連船」方案,突然闖入的江川,與一旁的軍師程昱,展開一場關於「要不要藉機擊潰東吳」的辯論。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對曹操給出了另一面的解讀,既有奸雄的狡猾,又有英雄的決斷,形象立體而複雜。

點擊視頻觀看短片《川流》

公允地說,這部時長半小時的短片是很值得觀看的。片子雖短,劇情節奏和鏡頭質感卻不輸電影,更重要的是,《三國演義》中孫劉視角下敘事節奏的精彩之處,在本片中皆有呈現: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主角江川在曹營之中,與曹操、龐統、程昱、黃蓋就愛民之心與一統天下的取捨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辯論,以往曹操視角下文藝作品難以展現的內部決斷的爭議、針鋒相對的衝突、最終執行的多樣化、豐富的參與者,全部在這短短幾分鐘中得以爆發。

在過去,人們關注的赤壁之戰,往往是聚焦於時代大潮風口浪尖上的的名將們。更多的微觀細節和龐大的普通人群體,則淪為了名將的背景板。但在《川流》當中,我們不但能看到常規故事之外的另一種三國敘事,更能看到這場戰爭的真正決策人不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謀士將領,而是參與戰爭的每一個的普通人。

普通人,是戰爭的基本單位,他們有血有肉,構成了一個立體而非平面的戰場。在無處記載的歷史角落,他們的抉擇或許一次次改變過的走向。千百年來,人們傳唱名將故事,但故事看多便知章法,這時候普通人演繹下的戰場,才顯得更加真實。《川流》便是在這樣的初衷下,對赤壁之戰進行了藝術改編。

至於《川流》背後的主創陣容,則更加引人注目,本片導演張大鵬曾拍出過著名的《啥是佩奇》——對,就是前兩年那部曾刷屏一時的短片。

發片則由12 年前《赤壁》電影的原班人馬打造,除了此次擔任監製的吳宇森,製片人魯巖、武術指導桑林,也都是十幾年前上下兩部《赤壁》的全程參與者。昔日的《赤壁》當中,考究的歷史細節與服化道設計繼承到了《川流》中。

比如,主角兩兄弟的身份屯將,是曹操施行「屯田制」的產物,也就是「寓兵於農」,既解決了流民問題也保障了軍隊和軍糧。因為有理由推測,江川兄弟們在此前,很可能也是流民身份。片中的諸多細節可以印證這一觀點。

細心的觀眾可能也會看出來,《川流》使用了號稱還原度最高的《赤壁》原道具,在中國影視史中有很高的評價。而且,片中服裝沒有錦衣華服,很好地對應了曹軍在7月時已經開始行軍去到赤壁的背景時間,全程行軍和打仗的情況下,大家都是風塵僕僕一臉灰的樣子。

在道具上,《川流》同樣有著考究。片中出現的戰船是東漢最常用的二層制式蒙衝,且船頭裝有衝擊鐵器,方便在江上面衝擊敵人。

當然看到最後,你會發現和張大鵬的《啥是佩奇》一樣,《川流》其實也是一個廣告片,它是《三國志·戰略版》的年度品牌片。

所以對戰略版的玩家來說,可以發現短片中其實埋了不少遊戲裡的彩蛋,如片中出現了遊戲人物臺詞「我有一計,還望主公聽之」,以及片中主角所使用的的環首刀,在遊戲中也能找到原型。

在這種淺層聯動之外,《川流》所表達的精神也與《三國志·戰略版》一脈相承:每一個小人物都會推動歷史,就像遊戲宣傳語那樣——每個歷史都由玩家自己創造。

在《三國志·戰略版》中,普通人的確有機會演繹屬於他們的三國,既可以自己率兵打仗,運籌帷幄,也可以與無數玩家一起決勝千裡,縱橫捭闔。遊戲裡的戰爭是賽季的形式進行的。每個賽季大約持續兩個月。在賽季之初,玩家要從零開始,落州、開荒、破關、開戰,在這個過程中,積攢資源、集結勢力,完成人與人、盟與盟之間的聯合與吞併。

玩家自己定製的戰術圖解

每一個經歷過幾次賽季的《三國志·戰略版》資深玩家都深知人與人關係的重要性,而為了凝聚人的力量,制度和紀律又必不可少:一個同盟要分成幾個組,每個組又要設置組長和指揮,並想辦法讓大家服從管理層的決策,完成每個階段的目標。其中,盟主和組長可能要像上班創業一樣按時上線,準備資源,鼓舞士氣。在兩個月一次重啟的平行三國中,人與人就這樣不斷地聚散離合,產生無數個屬於玩家自己的三國故事。

2月6日,《三國志·戰略版》將上線新的劇本「赤壁之戰」,首次推出赤壁地圖及水戰、火攻等自然戰術對抗玩法,更能讓玩家可體驗到電影中的頂級謀略博弈,及對歷史的無形推動。

在新版遊戲中,火攻和水戰不再僅僅只是名將賢臣們如同魔法一般的特技。更多的是需要每一個個體,通過具體分析環境變化,掌握戰場態勢之後的集體博弈。玩家可以利用火攻的策略對資源地、軍事建築、部隊等進行特殊作戰,也可配合風向風勢形成大規模殺傷力。即便處於劣勢,也能巧妙利用火攻逆襲,比如在夜晚趁敵不備,放火燒掉敵方連綿百裡的營帳和帳內士兵,重創敵軍。

在遊戲裡首次出現的水戰中,你可以找到《川流》中埋下的彩蛋原型:蒙衝與樓船。

如果你對赤壁之戰的戰爭態勢還有自己的看法,還想在庸常的生活中體驗一把英雄的快感,那麼,不如一起親臨《三國志·戰略版》的世界,一起創造屬於自己的赤壁之戰。

*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到《三國志·戰略版》官方頁面了解更多信息。

相關焦點

  • 周瑜火燒赤壁大破曹操?其實這火,曹操也跟著一起放!
    其實這火,曹操也跟著一起放!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一場膾炙人口的戰爭。因為它幾乎包涵了所有戲劇性的元素,比如強弱對比鮮明的軍隊,意志力堅強的統帥,反敗為勝的曲折歷程,還有氣貫長虹的英雄故事。這場被後人認定為意義重大的戰爭,是否真如人們傳統認識的那樣傳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而黃蓋主導的火攻突襲真的就那麼成功?先用水流來駁斥一下東南風致勝論吧。
  • 赤壁之戰 打敗曹操的不是孫劉聯軍?
    赤壁之戰的開始之前,曹操已經平定了北方戰場,覬覦南方。趁著荊州劉表病死、劉琮繼任的時機,曹操接受荀彧暗度陳倉建議,抄捷徑輕裝前進,直接逼得劉琮投降,佔了荊州。直到這時,一直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才察覺到曹操的到來,撤兵至樊口。面對號稱八十萬人馬、來勢洶洶的曹操,身處困境的劉備,只能與江東孫權結盟,共拒曹兵。
  • 赤壁之戰前,曹操在徐州殘暴不仁,錯失兩位頂級謀士
    最開始董卓佔領帝都洛陽,曹操就知道只有刺殺董卓並且是他自己去刺殺才行,無論成功與否,將打響他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炮。刺殺失敗後,曹操逃到陳留招兵買馬,等待時機。
  • 赤壁之戰,曹操輸給了一場天災?
    幾大戰役幾大戰場,赤壁絕對是少不了的一個是三國格局得以形成的關鍵戰役▼赤壁之戰爆發的前一年,曹操完成了基本統一北方的歷史使命,統治了包括今天山東、河南、河北、山西以及遼西等地在內的北方大部分地區。而在接受了荊州的投降之後,曹操集團不僅獲得了南北方的水陸樞紐,而且還得到了整個南方開發最充分的地區,可謂如虎添翼。
  • 赤壁之戰,曹操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是曹操心裡永遠的痛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赤壁之戰,曹操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是曹操心裡永遠的痛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一場大型戰役。此次戰爭,亦堪稱是曹操生平最恥辱一戰。曹操當時帶領精銳之師,兼併荊州降兵大概20餘萬,準備一舉拿下自己的盯中釘劉備。然後,順勢剿滅孫權,如此他曹操便可以一統天下。然後在銅雀臺之中安享晚年,沒事的時候還可以跟自己的孫子吹吹牛。曹操這個偉大的夢想讓他非常沉醉,但是現實卻給曹操狠狠上了一課。要知道,狗急亦會跳牆。當時,被曹操打得猶如喪家之犬的劉備,突然變得十分活躍。
  • 赤壁之戰真的經典嗎?
    赤壁之戰與官渡之戰、猇亭之戰並稱為「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官渡與猇亭之戰是真打了。官渡戰敗,袁紹病,死了;猇亭戰敗,劉備病,死了。唯獨赤壁之戰曹操全身而退,歇了兩年又出去打,其實力不見削弱。官渡之戰與猇亭之戰袁紹與劉備是真敗了,特別是官渡之戰,袁紹的文臣武將死降殆盡,難怪他活不下去。反觀曹操的赤壁之戰,其手下頭面人物一個都沒有損失。
  • 讓曹操不能一統天下的赤壁之戰,是在哪裡發生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統一了北方,率領大軍就浩浩蕩蕩南下伐吳。曹操平定北方後南下與孫劉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長江之上置酒設樂,酒酣,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歌詞就是那首《短歌行》,曹操橫槊賦詩圖,為月岡芳年所繪只不過,停靠在南岸的孫劉大軍,可不會留機會給他們。
  • 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放火箭?魯肅:多虧沒放,諸葛還藏了一計
    曹操以"挾天子令諸侯"的理念迎接漢獻帝到許昌建都,憑藉戰略上的優勢挑動諸侯們的矛盾,讓其相互徵伐,曹操本人則坐收漁翁之利,用時十餘年時間終於打下半壁江山。就當曹操南徵準備一統天下的時候卻碰上了自己一生的勁敵諸葛亮,諸葛亮先交待間諜龐統設計讓曹操把所有戰船連成一片,然後用草船借箭獲得了曹操十萬之箭,最後用一場赤壁之戰破滅了曹操的野心,終於將天下定格在三足鼎立的局面。
  • 只比孫劉多2萬,現實中的赤壁之戰曹操沒那麼多軍隊
    今人對赤壁之戰的了解大多源自《三國演義》。不過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其內容與真實歷史並不完全相符。曹操在小說中統領的八十三萬大軍,在現實中並不存在。那麼,歷史上曹操在赤壁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呢?真實情況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圖:赤壁之戰實際發生在漢口以東,樊口以西的浦口赤壁。這不僅可從史料中推理出來,還有考古證據佐證。
  • 蔣幹兩次坑慘曹操,赤壁之戰後他去了哪裡?結局如何?
    在這一戰中,曹操損失了十幾萬大軍,使他短時間內無力南下統一全國,被劉備和孫權抓住機會快速壯大,天下由一家獨大變成了三足鼎立。赤壁之戰前,曹操佔盡優勢,大有一統天下趨勢,但因諸多因素,慘敗於赤壁,而這些因素中,有他的謀士蔣幹的身影。在赤壁之戰中,蔣幹連坑曹操兩次,最終導致曹操赤壁慘敗。赤壁之戰後,蔣幹又去了哪裡呢?他的結局如何?
  •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
    說到三國,很多人會想到赤壁之戰。這一戰,既是三國時期重大戰役,也是曹操生平打得最恥辱的一戰。當年曹操準備拿下劉備,剿滅孫權,然後安享晚年。可惜的是,他陷入到了這樣的想法中不能自拔,被現實給教訓了一番。要知道,如果將一個人逼急了,這個人是什麼事情都會幹出來的。
  • 為什麼赤壁之戰時,曹操那麼多謀士,卻沒有一個看出火攻之計的?
    熟悉三國的人,一定對赤壁之戰十分熟悉,這場戰爭對於三國鼎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要是沒有赤壁之戰的發生,曹操可能就已經直接一統天下了,正是赤壁之戰的失敗,才促使原本勝券在握的曹操只能無奈三分天下。有人覺得十分好奇,明明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身邊有那麼多優秀的謀士,為何就沒有人看出來對方有詐,沒有人會考慮到火攻之計呢?
  • 赤壁之戰曹操那麼多謀士為何看不出周瑜的火攻計來?
    三國演義中的記載是說徐庶識破了周瑜一方所有的計謀,但由於徐庶怨恨曹操逼死了自己母親,所以立誓終身不為曹操獻上一計,並沒有向曹操說破計謀,而是藉故離開了,之後便是孫劉聯軍火燒83萬曹軍。僅僅在佔領荊州兩個月後,曹操開始兵分兩路攻打江夏郡的劉備,一路由江陵城(今湖北荊州)出發,沿著長江自西向東水陸並進,陸路主要是在長江北岸,因為南岸還不是曹操實際控制,這一路由曹操本人親自率領,兵力在史書上沒有記載,至少有七八萬人,大部分是荊州降軍,曹操本部兵馬約佔三分之一,這一路也就是參與赤壁之戰的所有曹軍。
  • 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後結局如何?
    ————車爾尼雪夫斯基  《三國演義》中曹操經歷了兩場重要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前一場奠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的基礎,另一戰則被逼敗走華容道。在這場曹操想要橫掃南方的戰爭中有一個重要人物起了很大的反作用,他就是蔣幹,在這場戰役中他坑了曹操兩次,蔣幹最後結局是怎麼樣的呢?
  • 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中被殺死,劉備和孫權統一的機率會增加嗎?
    ,曹操雖敗卻並未丟失自己的性命,為什麼呢?大家可能會認為是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其實這只是其一,還有其二。這其二嗎,便是在諸葛亮與周瑜之間,周瑜在赤壁打敗曹操後,令數萬鐵騎只追不殺,把曹操漸漸的趕到了劉備的地盤,曹操自己也知道,這周瑜想借劉備之手殺他,然後劉備就會招來復仇大軍,周瑜便可坐山觀虎鬥,收漁翁之利。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被周瑜使反間計除掉張、蔡二人,最終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8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差點也命喪黃泉,蔣幹以一人之力改變全局,成為後世之笑柄。在赤壁之戰,蔣幹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羅貫中寫這一場著名戰役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成敗押在了蔣幹一人身上。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和平定遼東公孫瓚後基本上是統一了北方。
  • 為什麼說赤壁之戰曹操必敗?有3大原因,第3點很少有人知道
    《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講到赤壁之戰東吳水軍用火船進攻曹軍,「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 大喬小喬的父親說了一句話,成了曹操發起赤壁之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正如曹操所說,「劉景升子,豚犬爾」,劉琮就是個百無一用的窩囊廢,聞聽曹操大軍來犯,魂飛魄散,當即把荊襄九郡拱手讓給曹操。荊州軍團的數萬精兵也全部投降,使得曹操實力大增。如此一來,整個長江以北地區,已經都成了曹操的勢力範圍。面對滾滾長江,曹操豪氣幹雲,橫槊賦詩,發起了赤壁之戰,試圖一戰擊滅江東孫吳集團。
  • 赤壁之戰發生在哪裡?
    赤壁之戰發生在哪裡呢?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08年,曹操封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壯志滿滿,意氣風發。曹操一切準備工作就緒,親帥大軍10萬進軍荊州劉表。上天對曹操不薄,還沒到荊州呢,劉表就病死了,劉琮繼位。荊州在劉表苦心經營下,還是頗有實力的,擁兵甲十萬,不可小覷。
  • 赤壁之戰後,曹操不斷南下,為何最終卻喪失統一天下的決心?
    此後,直到去世,曹操只是西徵馬騰、南徵張魯,打了幾場影響局部的小戰役,再沒有進行像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種進取天下的大仗。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曹操喪失了統一天下的雄心,接受了天下三分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