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赤壁之戰時,曹操那麼多謀士,卻沒有一個看出火攻之計的?

2021-02-23 強哥世界觀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強哥世界觀」,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熟悉三國的人,一定對赤壁之戰十分熟悉,這場戰爭對於三國鼎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要是沒有赤壁之戰的發生,曹操可能就已經直接一統天下了,正是赤壁之戰的失敗,才促使原本勝券在握的曹操只能無奈三分天下。

有人覺得十分好奇,明明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身邊有那麼多優秀的謀士,為何就沒有人看出來對方有詐,沒有人會考慮到火攻之計呢?實際上這個問題遠遠沒有那麼簡單,背後存在很多深層次的原因。

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了北方,正處於春風得意之際,他想要藉此機會一鼓作氣,直搗南方孫權陣地,只要孫權失敗,曹操就徹底佔據天下,自己也便可以成為老大了。此時曹操麾下的主要謀士集團就是荀彧、荀攸、程昱還有司馬懿、徐庶等人,其中荀彧與荀攸是叔侄關係,司馬懿又是荀彧給曹操推薦的,換言之,都是一夥的。

徐庶因為自己母親自殺一事,一直對曹操耿耿於懷,根本就不想好好為曹操出力,而是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傢伙,只有程昱,可以真正意義上算是願意為曹操著想之人。

由於曹操常年都在北方作戰,初到南方,對地勢不太熟悉,尤其是對於水中作戰,更是十分不擅長,手下將士在船上總感覺站不穩腳跟,十分難受。為了讓大家能夠舒服一些,曹操想出一個妙計,就是用繩索把所有船隻連接在一起,這樣一來就穩定多了,大家也會更加舒服一些。

在曹操連結船隻的時候,賈詡出來建議曹操:「你這樣做,萬一孫權使用火攻,不是直接被一網打盡了麼?」聽完賈詡之言,曹操大笑:「此時正是冬天,刮西北風,要是孫權採用火攻,必然會燒到自己,他肯定不會那麼傻。」

賈詡一聽,有些道理,也就沒有繼續說什麼,畢竟多說無益,曹操此時一心只想勝利,萬一潑冷水惹怒曹操,自己還要吃不了兜著走。除了賈詡之外,程昱也對曹操給出過建議,當然曹操也是說:「除非十月份刮東南風,要不然孫權不會用火攻的。」

聽曹操如此自信,程昱也不好說什麼,只能任由曹操自己開心了。等到正式赤壁之戰時,曹操在船上坐等黃蓋前來投降,果然等到黃蓋小船姍姍來遲,此時程昱再次看出端倪,他覺得小船吃水深度以及行駛速度有問題,並且此時風向也有問題,他剛要提醒曹操不要讓黃蓋靠近,卻發現一切早已來不及,黃蓋小船帶著稻草靠近曹操,同時火攻也展開來,一場大火襲來,曹操落荒而逃。

為何曹操這麼多手下,還沒有阻止孫權的火攻之計呢?事實上不是諸葛亮借的東南風厲害,而是曹操此時已經失去人心,所以失敗早已在冥冥之中註定,為何這麼說呢?且聽我繼續分析。

為何沒能阻止火攻之計

從前邊對赤壁之戰整個過程的描寫,我們就很容易發現這些問題,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曹操手下對南方的環境不熟悉,尤其是對水戰更是一無所知,大家都還沒有習慣坐船,處於暈船狀態呢,曹操就已經開始大戰,這樣急於求成,不失敗都實在太難。

第二個原因是荀彧與曹操的政治願景是不一樣的,荀彧想的是輔佐漢獻帝穩定天下,誰知道曹操想的卻是自己取而代之,因此兩人的關係隨著曹操野心增加,也就逐漸變質了,而發生赤壁之戰時,曹操手下的主要謀士,都屬於荀彧利益集團的,這些人自然也就不會全力支持曹操。

第三個原因是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根據《三國演義》中的記載:

統見是故人,心下方定。回顧左右無人,乃曰:「你若說破我計,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庶笑曰:「此間八十三萬人,性命如何?」

徐庶其實見過龐統,並且知道龐統的連環計,可是最終徐庶因為自己母親自殺的事情,並不想真正幫助曹操,所以這件事情徐庶隻字未提,要是當時徐庶把自己看清楚的一切都告訴曹操,曹操可能就不會貿然行動,結局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第四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曹操自身過於自信,他總覺得不會有東南風,所以盲目自信,急於求成,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大家看到曹操這個樣子,也就不願意跟曹操提意見了。

換言之,赤壁之戰的失敗,罪魁禍首就是曹操自己,所謂兵貴神速,在很多時候也許是十分有道理的,但是在有些時候,則可能欲速則不達,赤壁之戰就是最明顯的案例,曹操因為自負最終失敗,讓他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最佳時機。

結語

一切似乎就是冥冥之中註定的一樣,一個人想要取得多少成績,很多時候都是有定數的,曹操自己的盲目自信,在很多時候成就了曹操,但是卻在赤壁之戰中阻礙了曹操,可是人生一世,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有趣,無數次的成功,只需要一次失敗,就會瞬間灰飛煙滅!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曹操那麼多謀士為何看不出周瑜的火攻計來?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描述得可是相當精彩,湧現出一個又一個經典故事,有草船射箭、蔣幹盜書、龐統獻連環計、群英會蔣幹中計、黃蓋苦肉計、詐降火攻計
  • 赤壁之戰 打敗曹操的不是孫劉聯軍?
    周瑜用一封書信便完成了自己的借刀殺人之計。而後,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龐統出場,獻出了連環計,建議曹操將戰船連接在一起,為東吳的火攻提供方便。為了成功火攻曹操,周瑜和黃蓋還合演了一出苦肉計,讓曹操派來的細作看到東吳主帥與將官的矛盾,從而相信黃蓋的投降,被大火燒去統一南方的機會。
  • 假如赤壁之戰是曹操自己放的火……
    說來說去,故事的畫風還是這個樣子那麼赤壁之戰有沒有什麼別的展開方式,來顛覆下《三國演義》塑造的角色形象?比方說,曹操不是反派奸雄,甚至火燒赤壁根本就不存在?你還別說,在正史記載中,還真能找出蛛絲馬跡來支撐這種理論。《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裡,赤壁之戰的篇幅僅22字:「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 赤壁之戰,曹操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是曹操心裡永遠的痛
    曹操在打敗袁紹,並且肅清了袁紹殘餘勢力之後,便讓手下大將在玄武池練兵,在池子裡面練兵,傻子都知道他曹操想要幹嘛。因為在陸地上面交戰,他曹操興許沒有害怕之人,但是要在水上交戰,曹操他也需要學習,手下大將同樣需要演練。在經過5個多月的訓練之後,曹操起兵直接攻打劉表。其意在破荊州,以荊州之地,執天下之牛耳。秋七月,公南徵劉表。當然了,此時的劉備在曹操面前只能跑路。
  • 蔣幹兩次坑慘曹操,赤壁之戰後他去了哪裡?結局如何?
    在這一戰中,曹操損失了十幾萬大軍,使他短時間內無力南下統一全國,被劉備和孫權抓住機會快速壯大,天下由一家獨大變成了三足鼎立。赤壁之戰前,曹操佔盡優勢,大有一統天下趨勢,但因諸多因素,慘敗於赤壁,而這些因素中,有他的謀士蔣幹的身影。在赤壁之戰中,蔣幹連坑曹操兩次,最終導致曹操赤壁慘敗。赤壁之戰後,蔣幹又去了哪裡呢?他的結局如何?
  • 赤壁之戰,曹操輸給了一場天災?
    有搖唇鼓舌的,也有皮開肉綻的,分工不同(圖片:《三國演義》)▼而後世,結合真實歷史和演義,對赤壁之戰進行重新演繹的影視作品也有很多。像是《赤壁(上下)》、《越光寶盒》,都是廣為人知的佳作,最近還有一部新片《川流》問世,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了赤壁之戰這場傳奇戰役。那麼在一千多年前,赤壁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古代最著名的以火攻取勝的戰役!你知道幾個呢?
    大軍在聊城打破齊軍主力後,繼續東進,攻破臨淄,短短半年間,齊國七十多座城市紛紛陷落,最後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孤城。即墨城裡沒有守將,差點兒亂了起來。這時候,作為齊王遠房親戚的田單登場了。鄱陽湖大戰鄱陽湖大戰是中國歷史上繼赤壁之戰後的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三、赤壁之戰
  •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
    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選擇了和孫權聯手,最終讓曹操吃了敗仗,差點連命都丟掉。當年被張繡偷襲都沒有這樣狼狽,說起來,當是損失了自己的兒子、侄子和典韋,那麼赤壁之戰損失了哪些大將呢?說出來讓曹操很丟臉,是他心裡永遠的痛點。
  • 三國時期頂級謀士排名
    最初投於袁紹,見袁紹不重用而離去,經荀彧推薦投奔曹操。多謀善斷,為曹操策劃官渡之戰,打敗袁紹、袁譚、袁尚,奠定了中原霸主地位,封洧陽亭侯。因才比天高,故被天地所不容,隨軍徵討烏桓時病死於大漠,年方三十八歲。如果多活幾年三國時代可能提前幾十年結束。
  • 只比孫劉多2萬,現實中的赤壁之戰曹操沒那麼多軍隊
    今人對赤壁之戰的了解大多源自《三國演義》。不過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其內容與真實歷史並不完全相符。曹操在小說中統領的八十三萬大軍,在現實中並不存在。那麼,歷史上曹操在赤壁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呢?真實情況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圖:赤壁之戰實際發生在漢口以東,樊口以西的浦口赤壁。這不僅可從史料中推理出來,還有考古證據佐證。
  • 三國六大「奇計」,第一個很殘忍,諸葛亮用多了都害怕折壽
    赤壁之戰,曹操八十幾萬人被火攻計燒的片甲不留;猇亭之戰,劉備七十五萬人馬被陸遜一把火燒得精光。可見火攻計對於傲氣十足和兵馬眾多的敵軍十分奏效。火計把于禁的七軍全淹沒了,也正是這一計,關二爺威震華夏。其實早在關羽之前,郭嘉就用過水計。掘沂水和泗水,水淹下邳城。也正是這一水計,淹掉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前程。曹操攻打冀州,許攸向曹操獻計,掘漳河之水淹審配。,起初審配已經看見曹操要挖漳河水,但是並沒有在意,直到漳河水進城中,審配後悔也來不及了。可見水火無情。離間計
  • 為什麼說赤壁之戰曹操必敗?有3大原因,第3點很少有人知道
    謀士賈詡認為不能取勝,又不敢明說,婉轉勸阻道,「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 曹操收拾了袁紹的殘餘力量之後,出兵荊州,劉表之子劉琮不戰而降,這讓曹操的自信心有點爆棚,就沒有把賈詡的勸阻當回事。赤壁戰敗之後,曹操才嘆道,如果郭嘉還在,必定不會這樣。
  • 軍師聯盟|十大謀士誰最強?
    而荀攸在電視劇裡卻不出彩,賈詡則沒有表現,是為遺憾。回望三國,甄選十大謀士,以觴同好。有遺珠未列,亦所難免。—三國十大謀士—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決戰。
  • 三國的四大謀士,綜合排名應該是怎樣的?諸葛亮能排第幾?
    可是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武將第一是呂布,三國亂世紛爭,造就了一批關羽、趙雲這樣的能臣武將,也湧現了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智者謀士,他們對整個三國局勢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那麼在三國裡的眾多謀士中,他們排名如何呢?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那麼我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看看三國時期的十大頂級謀士吧,希望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有爭議,評論隨意哦~  第十位:徐庶   相信徐庶的名字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吧,早期在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指點下加入了劉備勢力,成為了其第一任謀士,並且在上任後的第一場戰鬥中就識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曹操曾問過手下謀士程昱:徐庶之才比你如何?程昱回答到:十倍於我。
  • ​揭秘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終結局如何?
    剛殺此二人,曹操就醒悟了,這是周瑜的反間計,但是礙於自己的面子沒有說出實情,精通水軍戰法的蔡瑁張允被殺,曹操的水軍也就只能交給外行操練了。第二次是,蔣幹過江探聽消息,卻被周瑜以上次偷走書信為由,打發到山上軟禁,不想在山上見到一位世外高人龐統,當時在一座茅庵內,龐統正在掛劍讀書,讀的乃是孫子兵法。
  • 曹操麾下六大謀士,誰才是第一謀主?不是郭嘉,司馬懿也排不上號
    ,能力出眾的謀士至少有十餘人,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和司馬懿六人,那麼曹操麾下這六大謀士,誰才是第一謀主?簡單點說就是主要謀士,也就是曹操身邊不可或缺和參贊軍務最多之謀士,或者說他的主要職責是出謀劃策,其實這六人之中純粹的謀士也就荀攸、郭嘉和賈詡三人,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 赤壁之戰前,曹操在徐州殘暴不仁,錯失兩位頂級謀士
    曹操重視有才華的人,但是忌才。楊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後來楊修輔助曹植對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 曹操信奉的是「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人生準則,所以楊修不得不死。曹操對關羽算是找個有加,他知道關羽走了之後勢必成為心腹大患,所以對關羽十分禮讓。這也體現了曹操用才得雄才大略。曹操的長子曹昂、愛將典韋,都是死在張繡、賈詡之手,連曹操也差點難逃一劫。
  • 真實的赤壁之戰,魯肅是個好同志,諸葛亮是去分贓,龐統沒有露面
    即日商議起兵,共滅曹操!」 可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時,已經決定了要和曹操死磕,主張死戰的,就是魯肅,在小說中,孫權猶豫不決時,是吳太夫人提醒他趕緊去問周瑜,但在裴松之為《三國志》做的注中,說明了這事其實是魯肅提醒的。
  • 三國五大謀士排行榜,三國時期最強的五位軍師
    最終以曹操、孫權、劉備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也是這些謀士智慧的交集。閱讀《三國演義》,我們無不為他們的智慧所折服。他們一方面各位其主,一方面為了展現自己的謀略,無不窮盡之智慧。排第五名 龐統 劉備的謀士龐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