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輸給了一場天災?

2021-03-05 小而美精讀

(⊙_⊙) 

三國大概是中國人最津津樂道的一段亂世歷史。因為一部《三國演義》,三國不再是一段因混亂而被人們無視的割據歷史,其中的割據勢力、人物、戰役都為無數人所熟知,並被賦予了濃厚的神話色彩。

而其中最具神話色彩的一場戰役,則非赤壁之戰莫屬。在演義中,赤壁之戰是一場諸葛亮的個人秀,草船借箭、借東風、布設伏兵,算無遺策。但在歷史上,赤壁之戰顯然並非諸葛亮一人之功,以少勝多的孫劉聯軍中的每一個人,都為這場勝利貢獻良多。

有搖唇鼓舌的,也有皮開肉綻的,分工不同

(圖片:《三國演義》)▼

而後世,結合真實歷史和演義,對赤壁之戰進行重新演繹的影視作品也有很多。像是《赤壁(上下)》、《越光寶盒》,都是廣為人知的佳作,最近還有一部新片《川流》問世,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了赤壁之戰這場傳奇戰役。

那麼在一千多年前,赤壁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幾大戰役幾大戰場,赤壁絕對是少不了的一個

是三國格局得以形成的關鍵戰役▼

赤壁之戰爆發的前一年,曹操完成了基本統一北方的歷史使命,統治了包括今天山東、河南、河北、山西以及遼西等地在內的北方大部分地區。而在接受了荊州的投降之後,曹操集團不僅獲得了南北方的水陸樞紐,而且還得到了整個南方開發最充分的地區,可謂如虎添翼。(圖片:deposit / shutterstock)▼
到此為止,曹丞相的人生雖然偶有挫折,但總體順利得像個夢境。接下來的對手,就該輪到長江下遊的孫氏集團了。曹操沒有想到,此前還沒有怎麼嶄露過頭角的孫權竟然是個死硬派,不僅堅決拒絕投降,還拉上了逃命如喪家之犬的劉備,組成聯軍,擺出了一副決一死戰的模樣。不過,即使如此,曹操也並不必擔心會成為孫權的手下敗將。從天時上說,雙方的決戰應該會在冬天爆發,這個季節東亞大陸的主要風向是西北風,曹軍在西岸,其帆船可以乘風而起,聯軍就很難利用風力,更難以使用火攻。從地利上說,荊州在長江中遊,江東在長江下遊。從後來晉滅吳的歷史來看,由上遊順江東下的水軍勢如破竹,下遊除了用橫江鎖鏈勉強抵擋以外很難有一戰之力。而此時的曹軍和荊州軍也擁有與後世晉軍同樣的優勢。從人和上說,曹操手下的北方陸軍本來是吃虧的,因為北方的主要河流黃河較窄,不比數公裡寬的長江江面,而且冬季結冰可以直接走過,整個北方的割據勢力都沒有配備水軍的習慣。但為了南徵,曹操提前在鄴城練過半年水軍,幫助北方軍多少熟悉了水性。此後,他又接收了水軍實力強大的荊州軍,若論水上作戰不僅不輸給江東集團,甚至還略強一些。湊齊了天時地利人和,不僅是曹操自信滿滿,他帳下的謀士除了賈詡以外,也都認為東徵孫權是可行的。然而,爆發在赤壁和烏林的遭遇戰,卻讓形勢一朝逆轉。決戰當天,江上颳起了東風。當然這只是自然現象,不是孔明借來的。周瑜派黃蓋詐降,在降船上裝滿引火之物,點燃了曹操的鐵鎖連舟,隨後孫劉聯軍從水陸並進,大破曹軍,連曹操本人也落荒而逃。此後,曹氏集團失去了快速統一南方的機會,而隨著劉備入川,關羽守荊州,天下逐漸成為三足鼎立之勢,三國時代才真正開啟。可以說,赤壁之戰是三國歷史上承上啟下的一場戰役,也將漢末天下一統的進程推遲了幾十年。於是歷朝歷代,關於赤壁之戰的研究汗牛充棟。人們都想搞清楚一件事:為什麼軍力鼎盛,又得到荊州水軍的曹操,會輸掉這場事關他一生夢想和歷史大勢的戰役呢?相關的解釋很多,有人認為是那一把火燒掉了曹軍的機動力,讓數十萬水軍有力無處使;有人認為是曹軍勞師遠徵,還沒有從前一年平定烏桓的戰鬥中恢復過來就倉促南下,戰鬥力不足;也有人認為是曹軍多來自北方,在南方水土不服,無心戀戰;還有人認為是北方軍即使在鐵索連舟中也不適應水戰……但一種特別的視角認為,曹操並非是輸給了對手,而是輸給了一場惡疾帶來的天災。赤壁疾病論由來已久,其文獻基礎來自裴松之引《江表傳》所注《三國志》:

「公(曹操)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曹操傳》)

「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孫權傳》)

「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劉備傳》)

「疫」這個字眼出現在了全部三位首腦的傳記中,疫病應該確實出現了。但由於當時的醫學水平有限,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這場疫病究竟是什麼病。這為後世的考證和爭辯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傳播最廣的假說是血吸蟲病說。這是一種由血吸蟲引起的疾病,它們通過糞便傳播,在人的肝腸等部位寄生、產卵,導致患者肝脾腫大、腸壁纖維化、肝硬化和腹水,俗稱「大肚子病」。血吸蟲病高發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潮溼地區,三國荊州正位於其高發區,假說確實有一定的合理性。(圖片:Vmenkov / Wikipedia)▼
但問題在於,血吸蟲病症狀明顯,古稱「山風蠱」之病,如果士兵大規模出現腹水,應該是會被詳細記載,而不只是說一個簡單的「疫」字。(圖片:deposit / shutterstock)▼
然後是病毒說,也就是流感。眾所周知冬春季是流感的高發季節,每年10月起就會逐漸出現感冒的流行性傳播,正好符合赤壁之戰的時間段。而且比起血吸蟲病,可以通過飛沫傳播且症狀不明顯的流感更難防備,也更容易在人員密集的軍營內傳播。但流感說的問題在於,其病原體是變異性極強的流感病毒,除非感染過一次否則不會有免疫力,雙方的可感性旗鼓相當,憑什麼孫劉聯軍就能無事?另外,流感大多是可以自愈的,症狀也不至於讓大批人員完全喪失戰鬥力,不構成全盤撤兵的理由。相對可信的說法是斑疹傷寒說。這種疾病由鼠類身上的恙蟎幼蟲為媒介,主要出現在較寒冷的地區。有學者認為,當年春天曹軍在鄴城附近練兵時,就已經出現了斑疹傷寒傳播,到了年底終於大規模爆發。老鼠是人類社會最長久的「寄生蟲」之一了,然後又帶給人類寄生蟲,不可謂不可恨這種病的臨床症狀為急性起病、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症狀相當複合,難以快速診斷病因,而且傳播媒介隱匿,難以發現和消滅。而且這種假說還解釋了曹軍得病而聯軍未發病的矛盾。兩軍隔長江對峙,阻斷了鼠類的移動,使得病情只爆發在江北的曹營,而沒有影響到江南的聯軍。以上這些假說是否能成立,已經成為一個永遠的歷史謎題,只能由後人猜測而無法驗證了。但我們應該看到,這場謎一樣的惡疾風波背後,隱藏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疫病高發的亂世。從東漢晚年一直到三國時期,相比於西漢和東漢早期,大規模傳染病爆發的頻率明顯增高,平均5年左右就會有一場地方性的爆發。同時,這段時期疫區的範圍也擴大了。從中原到荊州,從西北到東南沿海,都爆發過各種惡性疾病。氣候轉冷,是這段時間傳染病高發的重要背景原因。除了氣候寒冷本身會增加人群的易感性以外,由氣候轉冷帶來的農業生產困難所引發的饑荒,也惡化了疫情的傳播。畢竟,在一個「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社會裡,你很難指望有什麼良好的衛生措施,死者腐敗的軀體也會加劇春夏季的病原體傳播。而寒冷、饑荒,往往又會帶來動蕩的社會。軍隊四處奔襲,流民四散逃亡,在穩定社會不會出現的人群大規模移動都會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將病情傳播到更遠的地方。人口的湧入也讓當時很多地區性的大城市往往成為重災區。國家首都和各割據勢力的首府(洛陽、鄴城、建業、成都等),都有著大規模病情記載。所以即使曹操戰敗赤壁的主因不是士兵感染,他在荊州這個傷心地遇上某種疫病卻也並非完全不可想像。當疾病與戰亂相遇,二者的破壞力都進一步加劇,有不少三國名將謀臣都死於疾病:司馬朗、霍峻、凌統、魯肅等等……給三國各勢力帶來了更嚴重的人員損失。關注大英雄大故事的藝術作品並不鮮見,但戰亂幕後的疾病影響卻少有被提及,引子部分提到的吳宇森新片《川流》就用「反傳統」形式,講述了赤壁之戰另一面——小人物在惡疾面前抗爭的故事。影片的主角是曹操帳下一個叫江流的小軍官。此時曹營中已經出現了惡疾。事情越鬧越大,士兵百姓都感染了疫病,江流認為應該將疫病源頭的營寨付之一炬,這跟謀士們要用病員作為死士坐船到孫劉聯軍處詐降,實則傳播疫病削弱敵軍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而且江流也因頂撞丞相而成為了死士之首。而到了船上,死士們還是調轉船頭,乘著東風撞向了自己的營寨,希望能用火消滅惡疾,為士兵和百姓們爭取一條生路。而看著遠方熊熊烈火的曹操,也飲下不甘的淚水,回師北方……漢末是中國人口特別低谷的時代。在氣候、饑荒、戰爭和疾病的共同作用下,民眾已經飽受離亂之苦。而疾病又是其中影響尤其明顯的人口非正常死亡原因,一場大疫往往能帶走數以十萬計的生命(曹丕登基後洛陽曾爆發京師大疫,病亡就達10萬),足以對一個州級別的地區帶去毀滅性的打擊。儒家說「仁者愛人」,人命大於天的認知始終貫穿於中華文明史上。控制疾病流行,儘可能地保護更多人寶貴的生命,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面對災難時的最高使命,也是「仁」這個最高道德褒獎的體現,而片中的小人物們,也身體力行著這一品質。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夷陵之戰……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數不勝數,其之精彩與神秘至今為人津津樂道。滾滾長江東逝水,赤壁之戰的真相,已埋藏在歷史塵埃中。我們在《川流》中要尋找的,並不是歷史的真相,而是關於何為「謀之大略,謀天下之民生久安也」的真相。

參考文獻:

喬富渠. 「戰爭瘟疫」 斑疹傷寒使曹操兵敗赤壁[J]. 杏苑中醫文獻雜誌, 1994 (1): 17-19.

馮雪. 赤壁之戰, 曹操敗給血吸蟲?[J]. 文史博覽, 2015 (9): 30.

魏明. 赤壁之戰曹操戰敗之謎[J]. 文史博覽, 2017 (4): 49.

朱紹侯. 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雙方勝敗原因試探[J]. 河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5, 5.

秦妍. 漢末三國之際瘟疫探略[J].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9, 40(12): 5-11.

張志勇. 淺析瘟疫對古代戰爭的影響[J]. 南方論刊, 2013 (6): 42-45.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一場皆大歡喜的戰爭
    赤壁之戰,在傳統觀點中是這樣的:它是孫權、劉備聯軍於東漢末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的戰役。 那麼問題來了,同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曹操英明神武、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曹操的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等也個個不遜於諸葛亮,為何到了赤壁之戰,曹操變成了一個類同於袁紹般的「蠢貨」,打了一場敗得一塌糊塗的戰爭?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那只是文學作品的演繹,文學作品不等於史實。
  • 從赤壁之戰看中國古代疫情
    而其中最具神話色彩的一場戰役,則非赤壁之戰莫屬。在演義中,赤壁之戰是一場諸葛亮的個人秀,草船借箭、借東風、布設伏兵,算無遺策。但在歷史上,赤壁之戰顯然並非諸葛亮一人之功,以少勝多的孫劉聯軍中的每一個人,都為這場勝利貢獻良多。
  • 假如赤壁之戰是曹操自己放的火……
    因為懸殊的實力對比和充滿戲劇性的展開,赤壁之戰一直是華人圈裡知名度最高的一場古代戰爭。自《三國演義》以來,圍繞這場戰役展開的小說電影電視劇層出不窮,而海量的二次創作更是逐漸塑造了出了部分三國英雄在大眾腦海中的形象——「縱火狂魔」周公瑾、「願打願挨」的老黃蓋還有「天氣之子」諸葛亮……但縱觀這些二次創作內容。
  • 赤壁之戰 打敗曹操的不是孫劉聯軍?
    赤壁之戰 打敗曹操的不是孫劉聯軍?
  • 赤壁,曹操敗給疾病?
    而其中最具神話色彩的一場戰役,則非赤壁之戰莫屬。在演義中,赤壁之戰是一場諸葛亮的個人秀,草船借箭、借東風、布設伏兵,算無遺策。但在歷史上,赤壁之戰顯然並非諸葛亮一人之功,以少勝多的孫劉聯軍中的每一個人,都為這場勝利貢獻良多。
  • 赤壁之戰,曹操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是曹操心裡永遠的痛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赤壁之戰,曹操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是曹操心裡永遠的痛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一場大型戰役。此次戰爭,亦堪稱是曹操生平最恥辱一戰。那麼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方面都死了哪些大將?首先死得最無辜的兩員大將他們分別是,蔡瑁張允,此二人原本是曹操的水師都督,不過,此二人均是死在曹操的手下。原因就是中了周瑜的離間計,當時曹操不明情況,下令直接斬殺。蔡瑁張允一死,這才導致曹操的水軍戰鬥力大打折扣,否則赤壁一役曹操亦不會敗得如此之慘。第三員大將乃是焦觸,第四員大將乃是張南,此2人均是袁熙手下悍將。
  • 讓曹操不能一統天下的赤壁之戰,是在哪裡發生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統一了北方,率領大軍就浩浩蕩蕩南下伐吳。曹操平定北方後南下與孫劉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長江之上置酒設樂,酒酣,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歌詞就是那首《短歌行》,曹操橫槊賦詩圖,為月岡芳年所繪只不過,停靠在南岸的孫劉大軍,可不會留機會給他們。
  • 只比孫劉多2萬,現實中的赤壁之戰曹操沒那麼多軍隊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作者:冷兵器吧菲林已拆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一場戰役
  • 赤壁之戰前,曹操在徐州殘暴不仁,錯失兩位頂級謀士
    曹操重視有才華的人,但是忌才。楊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後來楊修輔助曹植對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 曹操信奉的是「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人生準則,所以楊修不得不死。曹操對關羽算是找個有加,他知道關羽走了之後勢必成為心腹大患,所以對關羽十分禮讓。這也體現了曹操用才得雄才大略。曹操的長子曹昂、愛將典韋,都是死在張繡、賈詡之手,連曹操也差點難逃一劫。
  • 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後結局如何?
    ————車爾尼雪夫斯基  《三國演義》中曹操經歷了兩場重要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前一場奠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的基礎,另一戰則被逼敗走華容道。在這場曹操想要橫掃南方的戰爭中有一個重要人物起了很大的反作用,他就是蔣幹,在這場戰役中他坑了曹操兩次,蔣幹最後結局是怎麼樣的呢?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被周瑜使反間計除掉張、蔡二人,最終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8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差點也命喪黃泉,蔣幹以一人之力改變全局,成為後世之笑柄。在赤壁之戰,蔣幹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羅貫中寫這一場著名戰役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成敗押在了蔣幹一人身上。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和平定遼東公孫瓚後基本上是統一了北方。
  • 赤壁之戰曹操那麼多謀士為何看不出周瑜的火攻計來?
    火燒赤壁真實的赤壁之戰其實是這樣的:曹操南下襄陽,劉琮投降,曹操率領五千虎豹騎兵日夜兼程,在長坂大敗劉備,劉備逃到江夏郡投靠了劉琦,曹操沒有繼續追趕劉備,而是南下來到了南郡治所江陵城 ,這也是整個荊州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同時曹操順勢佔領了整個荊州除江夏郡之外的所有地盤,實際控制了襄陽郡和南郡,至於荊南四郡只是名義上控制
  • 為什麼赤壁之戰時,曹操那麼多謀士,卻沒有一個看出火攻之計的?
    熟悉三國的人,一定對赤壁之戰十分熟悉,這場戰爭對於三國鼎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要是沒有赤壁之戰的發生,曹操可能就已經直接一統天下了,正是赤壁之戰的失敗,才促使原本勝券在握的曹操只能無奈三分天下。有人覺得十分好奇,明明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身邊有那麼多優秀的謀士,為何就沒有人看出來對方有詐,沒有人會考慮到火攻之計呢?
  • 大喬小喬的父親說了一句話,成了曹操發起赤壁之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操歷經數年苦戰,削平群雄,幾乎把整個北方和中原地區收入囊中。雄心勃勃的曹操,立即揮戈南下,直指荊州軍閥劉表。劉表在荊州盤踞經營多年,兵精糧足,防禦完備,曹操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讓曹操更為驚喜的是,上天再一次眷顧了他。老邁年高的劉表恰在此時病死,兒子劉琮接管荊州軍政大權。
  • 蔣幹兩次坑慘曹操,赤壁之戰後他去了哪裡?結局如何?
    赤壁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拉開三國序幕的關鍵之戰。
  • 赤壁之戰在黃州?
    一場公益學習會引發的思考專家論證:赤壁之戰在黃州?
  •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
    說到三國,很多人會想到赤壁之戰。這一戰,既是三國時期重大戰役,也是曹操生平打得最恥辱的一戰。當年曹操準備拿下劉備,剿滅孫權,然後安享晚年。可惜的是,他陷入到了這樣的想法中不能自拔,被現實給教訓了一番。要知道,如果將一個人逼急了,這個人是什麼事情都會幹出來的。
  • 赤壁之戰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
    於是,從羅貫中數百年前筆尖流出的這段話到今天的此時此刻,絕大多數人眼裡的赤壁之戰,大概是這樣一個序列:曹操南下,孫劉聯合,黃蓋詐降,諸葛祭風,周瑜縱火,走華容道。又不知有多少人,在看到諸葛亮如妖般七星臺求東南風時,會自問一句:難道真有這事?
  • 為什麼說赤壁之戰曹操必敗?有3大原因,第3點很少有人知道
    曹操收拾了袁紹的殘餘力量之後,出兵荊州,劉表之子劉琮不戰而降,這讓曹操的自信心有點爆棚,就沒有把賈詡的勸阻當回事。赤壁戰敗之後,曹操才嘆道,如果郭嘉還在,必定不會這樣。
  • 赤壁之戰後,曹操不斷南下,為何最終卻喪失統一天下的決心?
    文/豫章節度使 208年,南徵勢頭正猛的大漢丞相曹操,在長江邊上的赤壁,遭遇江東軍閥孫權和江夏軍閥劉備組成的聯軍的迎頭痛擊,兵鋒頓挫。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曹操的統一華夏大業,就此止步於長江之畔的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