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三國或者對三國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曹操是擁有大將和謀士最多的,其次是孫權,最後才是劉備。但是劉備帳下為數不多的大將,每個人都有可圈可點的故事流傳。並且為蜀漢政權的建立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五虎大將的分封,只是一個名號而已,能不能得到劉備的真正的欣賞,或許還有其他至關重要的原因。為什麼趙雲和黃忠能夠憑藉著自己的實力入選五虎大將之列,但是卻得不到劉備真正的欣賞呢?
趙雲
公孫瓚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趙雲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徵討。通過這段趙雲與自己的上東家公孫瓚的對話我們就可以看出,為什麼趙雲不會受到劉備的欣賞的原因了,因為趙雲一生都在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會為了哪一個諸侯而改變自己的信念,而並非是趙雲的戰績武功不如人,長坂坡一戰,懷抱劉禪的趙雲依然能從曹操的眾多大將的包圍中逃脫,還斬殺了曹操50多員上將,英雄之名震驚天下,所以後來劉備出使江東,諸葛亮出使江東的陪同第一人選始終是趙雲,江東諸將聞其名才不敢對劉備下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實際上趙雲一生奔波於蜀漢多年,最大的官職卻是去世多年以後,後主劉禪因為感念趙雲長坂坡救自己的功勞而讓姜維評價趙雲一生的功過是非而分封的順平侯之位。
可以明顯地看出,趙雲生前並未受到劉備真正的賞識。而劉備認識趙雲時,劉備正依附於公孫瓚處,並沒有實權。但是劉備卻看出了趙雲的過人之處。後來,趙雲真正替自己做事的時候,劉備卻並沒有給予趙雲可以匹配其相應能力的官職,成都的劉備廟裡緣何將趙雲排為文臣,如果劉備真正打心裡賞識趙雲的話,肯定會給趙雲相應的官職的。然而實際卻並非如此。
黃忠
如果趙雲的一生不得志是因為自己堅持追求仁政的結果,那麼老將黃忠難道是因為年齡 太大的原因收不到劉備的欣賞嗎?儘管可能黃忠比較幸運的一點是,在定軍山之戰中臨陣斬殺了曹魏名將夏侯淵,所以也就有了劉備稱漢中王后,加封后將軍,賜關內侯的待遇。也就是黃忠生前就有了分封。如果不是因為這點戰績,恐怕黃忠無法入五虎將之列,因為黃忠的加入五虎將是有很大爭議的,包括關羽都不服。關羽憤怒地罵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對黃忠的記載較為詳細,而正史並未對黃忠的死有所說明,演義裡說,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為了給關羽張飛報仇,感嘆自己已經沒有大將可用時,老將黃忠自告奮勇的出戰,結果被東吳小將一箭射死於戰場,無不令人感慨。
趙雲和黃忠沒有得到劉備的欣賞,那麼到底哪4個人獲得了劉備的欣賞呢?實際上,我不用說大家可能已經猜到了是關羽,張飛,馬超,還有魏延。
關羽
作為一生戰績非凡,樊城之戰威震華夏的關羽,此外還是劉備的結義兄弟的關羽,肯定會受到劉備的欣賞。更別說還有曹操一直想要關羽加入自己的戰隊以及無可替代的戰績和武力值,每個都可以敘說半天。
志在春秋一卷書,義存漢室三分鼎。這首對聯很形象地概括了關羽的一生。為了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在離開曹操前,應是於萬馬軍中斬殺了大將顏良而解了曹操的白馬之圍,後來赤壁之戰後又於華容道放走了已經潰敗而逃的曹操以及張遼等人,時刻顯示著重情重義的本色,這是冷兵器時代的三國戰場特立獨行的鮮活例子。曹操給予了高官厚祿,一概沒有接受,當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時依然選擇追隨劉備而去,試想整個歷史能有幾人能夠做到,哪怕此時的劉備一無所有,連個安身立命的地皮都沒有,都沒有嫌棄,如何能得不到劉備的欣賞呢?
張飛
張飛同樣是蜀漢的開國元勳,寧可為了劉備的事業將自己的家底拿出來供劉備起義用,完全不考慮自己的生死,追隨劉備走南闖北,不停地依附於別人包括,曹操,公孫瓚,呂布,劉表等人,依舊時刻不忘自己的結拜大哥劉備的皇圖大業。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來看,張飛絕對是劉備十分欣賞的英雄。
馬超
雖然馬超是最後迫不得已才選擇加入的劉備戰隊,但是從史料來看馬超還是被劉備所欣賞和信任的。馬超雖然忌憚曹操大將許褚的厲害,但是依然三番五次的差點將曹操活捉,迫使曹操有割須棄袍之故事流傳。曹操曾說:"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從馬超的官職來看,劉備對馬超同樣是很欣賞的。
魏延
可能最有爭議的要數魏延,但是魏延的確是劉備欣賞的唯一一位沒有入選五虎大將的將軍。從劉備數次提拔魏延的例子可以窺知一二。跟隨劉備後,魏延的官職一升再升,甚至比趙雲都高。而且劉備將守衛漢中的重要職位交給了魏延,因為漢中是與曹操的洛陽最為接近的地方,一旦防禦失守,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我認為劉備不僅十分欣賞魏延,還很信任魏延的能力,不然怎麼可能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魏延呢?
我認為,劉備真正欣賞的大將是關羽,張飛,馬超,魏延,而並不是趙雲和黃忠,不知道你認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