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真正欣賞的軍師是誰?不是臥龍鳳雛,而是這個曹操都害怕的人

2021-03-05 芳華聊歷史

要論三國時期最大的「潛力股」,我想,定然是劉備劉皇叔。為什麼說是劉備?道理很簡單,劉備早年就是一個沒落的皇室,他是要錢沒錢,要權沒權,要人也沒有人。但是,劉備他卻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事業。而且,在與,關羽、張飛,一道決定匡扶漢室之後,他就一直在為自己的使命而努力。

自,鎮壓黃巾之亂以來,劉備與關羽、張飛便經受了無數的困難與坎坷,包括:被呂布包餃子,遭到曹操軟禁,還險些被袁紹處斬,最終還差點被蔡氏所算計。但是,這些事情只是對劉備最家常的考驗。這麼說吧,在184年鎮守黃巾軍之後,一直到煮酒論英雄,差不多將近20年的時間裡,曹操竟然沒有發現劉備是一個最難緾的對手。僅從這一點,便能看出,劉備他絕對是一個「潛力股」。

像劉備這樣的人也是非常可怕的,在衣帶詔事件暴發之後,曹操終於發現劉備的大志。直到,後來佔徐州、附劉表、在此時才讓曹操知道,他劉備確實是他生平最大的敵手。為此呢,曹操南下時,先不打實力最強大的孫權,而是打實力較小的劉備。

然而,此時的劉備已經不再是以前只懂做草鞋生意,還有四處投奔他人的拼命三郎了。這時的劉備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已經請出了他的得力軍師,也就是劉備三顧茅廬所請出的軍師諸葛亮。有了諸葛亮加入之後,劉備的事業便有了方向。根據,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劉備他此時需要聯吳抗曹,然後佔據荊州、益州。而後圖取中原,最終把曹操所佔領的土地給要回來,如此便可以完全匡扶漢室的偉業。

提到諸葛亮所提《隆中對》的戰略,相信是無人不知,但是諸葛孔明的這個戰略是對的嗎?本人認為,諸葛亮當年所提的戰略對於劉備來說,是完全沒有絲毫問題的。因為,當時劉備的實力最小,如果不聯吳抗曹,恐怕劉備是第一個被滅的。

既然戰略正確那為什麼劉備還是沒有一統天下呢?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有一個重要的軍師死了,此人不是臥龍鳳雛,而是讓曹操都害怕的他。

那麼,在劉備帳下,除了臥龍鳳雛,到底還有誰可以算得上是頂級的軍師呢?這個人絕對不是徐庶,徐庶雖然有一定的才能,但是還不足以讓曹操害怕。同時,以徐庶之才,還不能讓劉備脫胎換骨。這個人到底是誰?我們先來看一句曹操的感嘆的話。

在史書《華陽國志》之中有這樣的記載,曹公為魏王,王西徵,聞法正策,曰:「固知玄德不辨此。」又曰:「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正邪!」,這段歷史記載說的是什麼事情呢?很簡單,記載的正是曹操西徵劉備之時,聽聞黃忠斬夏侯淵的計策,乃是一個叫法正的人出的。於是感嘆,自己收盡天下英雄,就是沒有拉到他法正入營。因為,曹操知道,劉備雖然身經百戰,但是他絕對不能想出如此妙招,破解自己的上將夏侯淵。

而法正呢,也是劉備生平最信任的軍師。劉備雖然與法正沒有拜過把子,便是他們卻親如兄弟,不像君臣,更像是朋友。其實在蜀漢團隊之中,劉備是擁有三個軍師的。其一,便是諸葛亮。其二,乃是鳳雛。其三,就是法正,法孝直。

說到諸葛亮,龐統,法正這3個人。劉備聘用他們的方式,非常特別。首先就是諸葛亮,當年劉備是帶著結拜哥們兒,關羽、張飛,二人一同前往隆中,而且是一連去了3次。而且,在第三次見面之後,劉備是又拜又跪。同時,又表明自己確實沒有太大才能、又無戰術,需要他諸葛先生的輔佐。

大耳哥表明態度之後,又迅速做出他最拿手的好戲。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蒼生何!」言 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溼。大耳哥,這次是真動了真心,在番表述之後,諸葛亮便答應劉備的請求。而且還指出當前應該實施的戰略。

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此乃是諸葛亮給劉備的戰略,此時的劉備才明白,他自己之前確實是在瞎胡鬧,雖然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名聲,但是事情卻是做得一塌糊塗。有了諸葛亮的這個發展戰略,猶如給了劉備一道鎮定劑。

可以看出,劉備在請諸葛亮下山之時的態度誠懇,而且是迫切需要諸葛亮輔佐的。

接下來,再來看一看劉備得龐統的過程。

與請出諸葛亮相比,劉備得到龐統更像是一個贈送品。為什麼說龐統是一個贈送品呢?很簡單,當時龐統是自己送上門去的,由於長相問題,劉備當時以「從事」的身份,讓龐統去耒陽做了縣令。其實,這個縣令是非常小的官,根本就沒有幾個人能看上眼的。

雖然說是小官,但是龐統還被劉備給罷了官。《三國志/龐統傳》記載,「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你看看,這簡直是太尷尬了。在這個時候,東吳的魯肅聽說龐統被罷官,便給劉備給了一封信,書信的大概意思就是讓劉備重用這個龐統,他可是一個有才之人。後來,諸葛亮也聽說了,也讓劉備重用此人,後面劉備才知道了自己之前讓其做縣令的人,正是龐統。

你看看,劉備得到龐統,是不是更像是一個贈送品?

看完,諸葛亮、龐統,再來看看劉備的最後一位軍師,也就是法正。劉備得到法正其實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法正,奉命前來請劉備入川,在這個時候,法正便看清了劉備,認為劉備才是唯一真正值得依賴的主公。

然而,劉備呢,同樣的,他也認定了法正。他認為法正能力相當突出,而且有極大的抱負,再者他的謀略也是非常的,穩、準、狠。法正,當時奉命傳達使令,與劉備乃是第一次見面,然而,法正的做法卻太過露骨。

正既宣旨,陰獻策於先主曰:"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先主然之。通過這段記載便能發現一個問題,這個法正,可以說相當於曹操手下的郭嘉。他的計謀一點沒有囉嗦,直擊主題,同時也是直入劉備心窩子的戰略,這個法下簡直就是劉備肚子裡面的蛔蟲啊。

其實,通過以上三個軍師的入場方式,還有對劉備的認可程度,便能看出些許問題。諸葛亮,相當於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職業高級經理人,他不苛玩笑,一心為劉備招攬人才。而龐統,他是升華劉備的見識的,在入川之戰中,刷新劉備之前的見識,讓劉備懂得了,為達目的,就要不擇手段!然而,法正呢,就更簡單了。他正是劉備的執刀手,同時也是奇謀的生產者,說簡單一點,劉備靠他打天下。

劉備帳下3個軍師,諸葛亮,負責公關。主要是提供戰略思路,但執行能力一般。而龐統,主要負責提升劉備的認識,之前劉備太過於「假仁義」,不敢像曹操一樣,想要得到,就敢說出來。而他劉備,明明當年不想接納呂布,但,礙於自己仁義的口號,竟然還是接納了呂布。法正,主要是執行者,為劉備迎難而上,搞定了最難對付的大敵曹操。

在漢中之戰時,法正利用奇謀,讓曹操損失上將夏侯淵,從而失去戰場的主動地位,最終整個戰線不得不撤出漢中。打了一輩子的仗,竟然被劉備搞如如此狼狽。但曹操知道,當時出這個謀略的人絕對不是劉備。後來,得知乃是法正。

因此,在劉備一生之中,真正欣賞的軍師,乃是法正。而並非是諸葛亮、龐統。在劉備入主益州之後,法正出力參與定製《蜀科》,而後又大力拉攏士族,幫助劉備在川蜀立足。《三國志》: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可以看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啊。

再來看看同事諸葛亮對法正的看法:「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這段記載的意思也是非常簡單明了的,意思就是說當年劉備在公安,每天受到孫權的襲擾,而且還擔心曹操隨時來犯,最要命就是身邊的這個孫尚香,還帶著上百名的護衛,這讓劉備非常尷尬。在此時,法正便建議立取益州,在經過大概2年的時間,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再也不用看孫尚香、孫權的臉色了。這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你知道的,這有多麼重要!

其實諸葛亮深深明白,在劉備心中,法正的話,才是最有分量的。除了法正之外,另外一個就是龐統,畢竟龐統是讓劉備真正懂得權術之變的。然而,諸葛亮主要是負責大的戰局觀,比如派個使者出使東吳,緩和一下關係。促成聯吳抗曹的統一戰線等,總之諸葛亮是擅長於內政。

而在軍事方面,法正才是NO1。曹操回軍之後,法正便建議劉備立即進取漢中,以保西蜀之門戶。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此乃是法正,《漢中策》的實施。後來,法正作為劉備的首席謀士,在漢中之戰的戰場之上大放光彩,即使是曹操親自來到漢中戰場,也只能是望蜀興嘆了。

在劉備做上漢中王之後,封法正為尚書令,第二年法正去世,劉備一連為他哭了好幾天。追諡法正為翼侯,可以看出,在劉備心內深處,已經完全被法正所感染。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真搞不懂,這些有真正謀略的人,為什麼都不修德素?曹魏的郭嘉如此,法正亦如此。後來,劉備東徵,相信也是深受法正影響,只可惜昔日的法正已經不在身邊,否則豈有他陸遜逞能之日。

綜合來看,法正才是劉備真正欣賞的軍師,而臥龍、鳳雛,只是劉備的老師。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揭秘三國:劉備真正欣賞的軍師是誰?不是臥龍鳳雛,而是這個曹操都害怕的人
    像劉備這樣的人也是非常可怕的,在衣帶詔事件暴發之後,曹操終於發現劉備的大志。直到,後來佔徐州、附劉表、在此時才讓曹操知道,他劉備確實是他生平最大的敵手。為此呢,曹操南下時,先不打實力最強大的孫權,而是打實力較小的劉備。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幾經折騰之後,龐統還是被劉備發現,並且拜為軍師。由此,臥龍、鳳雛也都盡歸劉備所有。這或許讓劉備想想都難以入眠,畢竟當世兩大奇才,皆在自己手中。這整個天下,還不遲早是他劉備的?當年,在赤壁時龐統巧借連環之計,硬是把曹操的數十萬大軍困於江面。最終,引來聯盟軍一把大火,這才形成了三分天下。從某個層面來說,也正是由於龐統當時的連環計,才促成了三分天下。
  • 不是臥龍也非鳳雛——劉備最信任倚重的謀士到底是誰?
    ,也不是號稱「鳳雛」的龐統~公元222年8月,劉備率領的東徵大軍在夷陵被吳國大將陸遜擊敗,差點兒全軍覆沒。那麼問題就來了,劉備決定的事情連諸葛亮都無法改變,為何諸葛亮會說法正能左右劉備的東徵?原因其實非常的簡單,因為劉備最信任的謀士並不是後人所認為的臥龍鳳雛,恰恰就是這位法孝直!他不僅深受劉備的信任與倚重,也讓曹操是悔恨不已。
  • 他是三國最神秘的高人「臥龍和鳳雛」都是他舉薦的
    大家都知道曹操的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是當時東漢末年著名人物評論家許劭點評的。其實在三國中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評論家,他太低調了,諸葛亮和龐統「臥龍和鳳雛」的稱號就是他取的。看《三國演義》的人都以為諸葛亮是徐庶推薦給劉備的,其實早之前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在馬躍檀溪後遇到了一位高人,此人自稱"山野閒散之人"拒絕劉備的邀請,後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和龐統稱兩人為「臥龍」和「鳳雛」。
  • 為何劉備得其臥龍鳳雛還是敗了?其實後面這樣還有一句,水境沒說
    三國中,有一位十分神秘的老者,水鏡先生司馬徽,從他手上教出的徒弟,無一不是人中龍鳳,比較出名的有三名徒弟,孔明,龐統,徐庶,其中,孔明與龐統更是被譽為臥龍鳳雛。 世人皆說: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 難怪劉備得到臥龍鳳雛都註定失敗,你看水鏡先生說的後半句是啥?
    就是因為有了諸葛亮的存在,才讓一個連棲身之地都沒有的劉備,漸漸變成了稱霸蜀漢的帝王。其實,早在劉備逃亡之際,就曾經遇到一位世外高人。此人道號水鏡先生,有未卜先知的本領。而且,在劉備請教平定天下的方法時,水鏡先生就和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此二人為何沒得天下?
    而且,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本身也有問題,怎麼講?要真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如果劉備得了諸葛亮,孫權得了龐統,豈不是劉備、孫權都得天下?這就自相矛盾了。所以我們不能把這句話當真,而且這種說法,也不見於正史。那麼,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沒得天下呢?其實,劉備沒有得天下的原因很多,單就臥龍、鳳雛來講,需要具體分析。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50鳳雛比臥龍差的不止長相
    水鏡先生和剛從檀溪跳過來的劉備說的。伏龍也就是臥龍,著名的諸葛亮,鳳雛是龐統龐士元。這二位如果往一起一站,光看長相,諸葛亮甩龐統不知道多少條街,龐統這長相實在有點兒對不起觀眾,所以他名聲雖然大,但出去找工作時孫權和劉備都沒看上他。特別是劉備,想當初聽了這個「伏龍鳳雛」,受了病一樣要找這二位。三顧茅廬,費了多大勁把諸葛亮給求出來,到了龐統這兒,送上門兒還不想要了。
  • 三國除了臥龍與鳳雛,還有「一馬一虎、一鬼一毒」,分別是誰?
    事實上,在小說中有很多極具特色的人物,後人將六位能人異士,歸結為「一龍一鳳、一馬一虎、一鬼一毒」,都是誰呢?你不一定知道。三國人才輩出,如果真要一決高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六位奇才及其事跡,幾乎撐起了整部小說。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四位人才,劉備得其三為何仍然失敗?
    要說最能代表三國時期的人才,那當屬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四個人,他們分別是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姜維。
  • 臥龍、鳳雛、幼麟、冢虎」你知道分別是誰嗎?
    正所謂「不是英雄,不讀三國。」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很多有名的人物因為計謀太出眾,或者武藝太高強被冠以稱號,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鬼才」「小霸王」等等,可有四位英雄卻被後人以動物神獸冠名,你知道是哪四位嗎?一,臥龍;臥龍崗上有臥龍,羽扇輕搖定天下。
  • 諸葛亮,龐統號稱「臥龍鳳雛」,司馬懿綽號是什麼?
    然而,劉備這是兩個,但只得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大家都知道,綽號臥龍諸葛亮,龐統綽號鳳雛,司馬懿更暱稱霸氣,卻很少有人知道。諸葛亮誕生181年來,琅邪郡陽都縣,諸葛梁桂父親一樣太君程在東漢;諸葛亮張的3歲時母親去世。諸葛亮8歲父親去世,他的弟弟諸葛均其次袁術豫章太守任命叔父諸葛玄的生活。三人才,將軍雲,智慧多不勝數,創3傳說中的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之間。
  • 劉備擁有臥龍和鳳雛,為何還是不能一統天下?原來他犯了一致命錯誤
    184年,一場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幾乎把東漢王朝給打垮了,不過在劉備、曹操等新勢力的鎮壓下,這個農民起義運動還是失敗了。
  • 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段本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鋪墊,為了只是引出諸葛亮和龐統而已,歷史上根本也沒有水鏡先生,更加沒有這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說,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包裝詞和廣告語。等於現在的李寧,金拱門等,要大家知道你賣什麼,你先需要給人留下印象。
  • 臥龍?鳳雛?鬼才?他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尚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不是一人能單挑上千敵軍的將軍,更不是紙筆如劍的文臣,而是大將手下的頂級謀士!從某種角度來講,三國史上的謀士,決定了三國的最終的發展方向,那麼誰才是三國史上的第一謀士?縱觀三國時期的謀士,最然人熟知當屬臥龍、鳳雛、毒士、鬼才四位,那麼他們究竟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為啥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半句
    在劉備手上有五虎上將,陪他東徵西戰,最後建立了蜀漢,他手上的名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都能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是他們為劉邦打下天下也沒什麼毛病,不過手上功夫再厲害,也比不上聰明的頭腦,劉備手上最厲害的兩位軍師要數諸葛亮和龐統,他倆都是聰明絕頂的人物。
  • 臥龍、鳳雛、幼麟和冢虎,是三國時期的四大智囊,都指誰
    一直以來,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臥龍、鳳雛的事跡,還有二者得以,可安天下的說法,可見二人智謀至不凡。這裡的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雖然有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但是劉皇叔兩個都得到了,最終卻痛失天下,蜀漢在三國中最先滅亡,令人惋惜。
  • 劉備擁有臥龍鳳雛,為何不能統一天下?龐統之死暴露劉備性格缺陷
    三國時期,有這兩位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物,一個是臥龍諸葛亮,一個是鳳雛龐統。
  • 臥龍鳳雛和冢虎鬼才,誰才三國第一謀士?答案出乎意料
    先來說說諸葛亮此人,說起諸葛亮許多人認為他乃是三國時期第一人,因為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由此觀之諸葛亮的才華必然是極高的,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塑造成了「鬼神」一般的存在。可是真實版的諸葛亮卻並非如此,赤壁之戰的時候僅僅是促成了「孫劉聯盟,」並沒有所謂的借東風、草船借箭等故事。
  • 眾人只知「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誰知道後面一句是啥?
    諸葛亮為出山之前,司馬徽就曾這麼說過:「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客觀來說,司馬徽的話雖然有誇張的嫌疑,但也可以看出他的自信,以及對兩個弟子能力的信任。劉備聽說此事後,加上徐庶的推薦,不顧自己高貴的身份(劉皇叔),三顧諸葛亮於茅廬之中。直至第三次的時候,劉備才有幸見得諸葛亮在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