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備得其臥龍鳳雛還是敗了?其實後面這樣還有一句,水境沒說

2021-01-13 騰訊網

三國中,有一位十分神秘的老者,水鏡先生司馬徽,從他手上教出的徒弟,無一不是人中龍鳳,比較出名的有三名徒弟,孔明,龐統,徐庶,其中,孔明與龐統更是被譽為臥龍鳳雛。

世人皆說: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其中這二人都被劉備所得,為何還是飲恨而終呢?其實水鏡先生還有一句話沒說完。

在三國裡面,劉備白手起家,雖然有著皇叔的名聲,但實則有名無實。

在三國前期總是屢戰屢敗,處處寄人籬下,直到碰到了一個人,這個人為劉備指明了方向,他就是司馬微。司馬微曾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在劉備的早年,得到諸葛亮的時候,可以說從一開始,諸葛亮就一直在幫劉備統領大局,包括攻城略地,百姓民生,軍隊的統領等。

那年才27歲的諸葛亮,就已經幫劉備把奪取天下的總策略給定了下來,劉備至此才開始慢慢地有所發展。即使是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了劉禪的兒子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龐統與諸葛亮齊名,在能力上絲毫不弱於他,並且,在軍事才能方面比諸葛亮更勝一籌,還有一點是諸葛亮不能企及的是,龐統比較會處理和軍中將士的關係。

在諸葛亮下山之後,開始關羽和張飛是不服諸葛亮的,在對待龐統上,關張卻沒有表現出排斥。只能說龐統死的太早了,沒有充分體現出自己的才能,在落鳳坡被萬箭穿心而死,如果龐統不死,後面也不會出現蜀漢後期,諸葛亮獨木難支的情況。

其實水鏡先生當初還說了一句話,「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子初名劉巴是個財政人才,這人一心想投靠曹操,赤壁之戰後,荊州在劉備手裡,劉巴不能北上投奔曹操,結果繞交趾到西川,在劉璋手下做事,在劉備佔領西川後,就在劉備手下做事。

張飛對他很恭敬,可見此人確實很有能力。劉備佔據西川,軍用不足,請教劉巴,劉巴說「易而,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價,令吏為官市。」劉備照辦了,不過幾個月就府庫充實了。諸葛亮曾自嘆不如劉巴。

孝直名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諸葛亮對法正十分欣賞,是為劉備帳下的重要謀士。法正作為隨軍的總參謀長,為劉備策劃整個漢中之戰的過程。

劉備在法正的謀劃下,步步為營,進展十分順利,特別是定軍山一役,法正,黃權設計大破夏侯淵軍,並斬其首級,徹底奠定了漢中之戰的勝利,將曹軍驅逐出漢中。

但法正也是英年早逝,不到45歲就病逝了,法正的死對整個蜀漢的打擊十分巨大,他們失去了一個好的軍師,蜀漢也開始走向了下坡路,丟荊州,反南蠻,這一切擔子搜壓到了孔明肩上,孔明在軍事有一定的造詣,但還是不及法正的,孔明一般都是整理內務,法正主外。

雖有臥龍打天下,但蜀漢卻容易被人鑽了空子,倘若法正劉巴任意一人還在,則完全可以避免現在這種情況,諸葛亮曾說過,如果孝直還在,定能阻止主上東徵,就算不能制止,也不至於敗的那麼慘。

最終蜀漢出現黃皓這個大奸臣,間接葬送了蜀漢江山。不但導致漢室未興,還丟掉了諸葛亮打下的三分之一的天下。

相關焦點

  • 臥龍鳳雛得一可一統天下,為何劉備得兩人卻敗了?他不知道下半句
    司馬徽身為諸葛亮的師傅,肯定有一定的謀略和過人的智慧,才能培養出諸葛亮這樣的徒弟。其實他還有一個徒弟名叫龐統,也是劉備的手下。
  • 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劉備聽了估計會大哭
    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劉備聽了估計會大哭眾所周知,適逢亂世國家就會出現一種「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慘狀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光顧著高興,竟忘了還有下一句!
    三國演義裡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語,叫做「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是水鏡先生說的,水鏡先生是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淵博,在識人方面更是厲害,當時劉備想要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在劉備3分多鐘的洗腦之後,關羽、張飛,是徹底服了眼前這位編草鞋的劉備。後來,還與劉備結拜成為異姓兄弟,同時,張飛還放棄了他的金銀,把自己多年的財物都拿來給劉備充當軍資了。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可以看一下,其實有時候一句話語,同樣是可以當作錢來使的。就這樣,張飛出錢,關羽出力,他們二人便踏上了跟隨劉備混生活的康莊大道。
  • 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段本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鋪墊,為了只是引出諸葛亮和龐統而已,歷史上根本也沒有水鏡先生,更加沒有這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說,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包裝詞和廣告語。等於現在的李寧,金拱門等,要大家知道你賣什麼,你先需要給人留下印象。
  •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蜀國還是亡了,因為還有後一句
    《三國演義》中謀士的最高級別,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水鏡先生司馬微對劉備說的,就連水鏡先生對他們都有如此高的評價。臥龍諸葛孔明與鳳雛龐士元大家都已經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為何劉備得了這兩位謀士依舊難以復興漢室呢?那是因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還有下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那這子初與孝直又是何方神聖呢?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此二人為何沒得天下?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中,司馬徽對劉備講:「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讀者可能會問:這諸葛亮、龐統後來都歸了劉備,劉備為什麼沒能獲得天下?我們再看《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得知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對劉備說:「諸葛亮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可是,司馬徽出門後,卻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意思是劉備得了諸葛亮,也得不了天下。經過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司馬徽在劉備面前抬高了諸葛亮、龐統,為他們做了誇大宣傳。
  • 得臥龍鳳雛可得天下,劉備為何卻敗了?水鏡先生的下半句大有玄機
    ▲電視劇中水鏡先生就在那時候三國中有的一位很著名的隱士說出了一段話,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水鏡先生,當時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遇見了這個水鏡先生,他告訴劉備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01後半句才是關鍵所在大家熟知的只有關於臥龍和鳳雛的前半句的內容,實際上這句話沒說全面
  • 劉備擁有臥龍和鳳雛,為何還是不能一統天下?原來他犯了一致命錯誤
    按道理說,「伏龍鳳雛得一就可安天下」,但劉備把2個人才都弄到手裡了可還是不能匡扶漢室,這是為何呢?因為劉備用錯一個致命的人,他直接把整個蜀給坑了。諸葛亮是劉備生命中的1個重要貴人,沒有前者就沒蜀漢政權的建立。184—207年,劉備兄一直打拼了23年之久,可他卻一直沒能成功,幾經兜兜轉轉也不過是過著被人追著打的顛沛生活,直到遇到了臥龍才真正開始走上了逆襲的道路。
  • 劉備擁有臥龍鳳雛,為何不能統一天下?龐統之死暴露劉備性格缺陷
    三國時期,有這兩位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物,一個是臥龍諸葛亮,一個是鳳雛龐統。
  • 眾人只知「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誰知道後面一句是啥?
    諸葛亮為出山之前,司馬徽就曾這麼說過:「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客觀來說,司馬徽的話雖然有誇張的嫌疑,但也可以看出他的自信,以及對兩個弟子能力的信任。劉備聽說此事後,加上徐庶的推薦,不顧自己高貴的身份(劉皇叔),三顧諸葛亮於茅廬之中。直至第三次的時候,劉備才有幸見得諸葛亮在真容。
  • 三國中不止有臥龍鳳雛 其實還有幼麟冢虎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實力也很強,除了有五虎上將以外,謀士還有諸葛亮和龐統,這兩位分別稱為臥龍和鳳雛
  •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前,司馬徽為何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劉備向司馬徽請教如何成就大業,司馬徽剛開始故弄玄虛地說出「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說得劉備又興奮又迷惑,再三追問下司馬徽又笑而不答。後來,司馬徽來到新野,劉備這才知道,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可就在劉備準備帶著關羽、張飛兩個兄弟去求見諸葛亮時,水鏡先生司馬徽卻說了句奇怪的話,他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可惜」。司馬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他又在可惜什麼呢?
  • 司馬徽介紹諸葛亮時用了一成語,後面還有7個字,卻不敢對劉備說
    即,尋常那些所謂的飽讀詩書的平庸儒生們,他們大多是無法認清時代潮流的方向,所以只有認清時代潮流的人,這才是真正的人才俊傑,這裡便有兩位如此人物,一個號臥龍,一個號鳳雛……單看這句沒毛病,但通曉成語典故的人,必會清楚,這句「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是出自春秋時期的《晏子春秋》一書,全句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 難怪劉備得到臥龍鳳雛都註定失敗,你看水鏡先生說的後半句是啥?
    就是因為有了諸葛亮的存在,才讓一個連棲身之地都沒有的劉備,漸漸變成了稱霸蜀漢的帝王。其實,早在劉備逃亡之際,就曾經遇到一位世外高人。此人道號水鏡先生,有未卜先知的本領。而且,在劉備請教平定天下的方法時,水鏡先生就和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沒毛病,但水鏡先生隱瞞了下半句
    《三國演義》有明顯的尊劉抑曹的傾向,也就是刻意把劉備說成正統,曹操刻畫成奸雄。如果採納其他正史的觀點,劉備建立的蜀漢只是一個割據政權,曹魏才是正統。畢竟不管願不願意,是漢獻帝劉協把皇位禪讓給魏文帝曹丕的。曹丕稱帝後,劉備也跟著稱帝,等於說劉備是自立為帝。有人說曹操是亂臣賊子,但是曹操一生沒有稱帝,名義上漢獻帝還是最高統治者。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甚至在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郭嘉原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只因看透袁紹此人,謀多而決少,絕對不能成就大事,也不是做大事的人,於是經過荀彧的推薦來到曹操的帳下,從此便跟隨曹操一起打天下。曹操覺得郭嘉是他的奇佐,其戰略及謀略都超乎他的想像,而最終都能達成非同尋常的效果。自從,郭嘉加入曹操之後。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50鳳雛比臥龍差的不止長相
    水鏡先生和剛從檀溪跳過來的劉備說的。伏龍也就是臥龍,著名的諸葛亮,鳳雛是龐統龐士元。這二位如果往一起一站,光看長相,諸葛亮甩龐統不知道多少條街,龐統這長相實在有點兒對不起觀眾,所以他名聲雖然大,但出去找工作時孫權和劉備都沒看上他。特別是劉備,想當初聽了這個「伏龍鳳雛」,受了病一樣要找這二位。三顧茅廬,費了多大勁把諸葛亮給求出來,到了龐統這兒,送上門兒還不想要了。
  • 諸葛亮,龐統號稱「臥龍鳳雛」,司馬懿綽號是什麼?
    在三國時期,常說:「臥龍鳳雛,獲得一個可以拿到世界。」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天下不歸蜀國?水鏡:想想我怎麼說的
    劉備先生三顧茅廬找到了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制訂了三分天下的大戰略,而鳳雛龐統只是在赤壁之戰時打打醬油,經過諸葛亮推薦,也成為了劉備的謀士,也就是說,劉備當年同時擁有了臥龍和鳳雛。然而,沒過多久,龐統便死在了落鳳坡了,關於龐統的死,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臥龍與鳳雛一山不容二虎,明爭暗鬥。表面上不說,暗地裡卻在比拼智商,最後臥龍略勝一籌。當然,很大可能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