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臥龍鳳雛可得天下,劉備為何卻敗了?水鏡先生的下半句大有玄機

2020-12-23 家菜味

斷了吳鉤真可恨,哪堪壯志東流!登臨絕頂尚無羞。辭猶為景賦,獨忘眾生憂。憑弔劉郎皆妄語,劉郎笑爾千秋:求田問舍敢言愁?使吾升百尺,爾可臥低樓。 ——臨江仙 登樓懷劉備

▲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

前言

喜歡歷史的朋友一定對三國這段歷史非常的熟悉,而且小說《三國演義》也已經問世幾百年了,天下分為魏蜀吳,三方勢力都想實現統一。

▲電視劇中水鏡先生

就在那時候三國中有的一位很著名的隱士說出了一段話,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水鏡先生,當時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遇見了這個水鏡先生,他告訴劉備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

▲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2

劉備非常相信水鏡先生所說的話,所以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招致了自己的麾下,但是只要對三國的解這段歷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最後劉備依然麼能成功。

01後半句才是關鍵所在

大家熟知的只有關於臥龍和鳳雛的前半句的內容,實際上這句話沒說全面,所有的玄機都藏在了後面這裡面。意思是還有子初、孝直,這兩個人要是死掉了,那麼漢室也很難再復興了。總結一下就是劉備想要取得最後的勝利,一定要集齊這4個人。

▲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3

如此看來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事實上也正如水鏡先生所說,這4個人曾經都幫助過劉備,也為劉備這一邊出謀劃策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可是天不遂人願最終這幾個人沒有能夠幫助劉備將漢室復興。

02諸葛亮定下最初的戰略構想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已經聽了很多遍了,劉備用自己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邀請到諸葛亮的加盟之後,諸葛亮很快就幫他制定了一個長期的戰略決策。

▲陸毅飾演諸葛亮

具體的內容就是讓劉備以荊州為他的根據地,根據當時三分天下的情況伺機而動,劉備對諸葛亮的這個戰略部署深信不疑,可以說之後蜀國的行動都是以諸葛亮最初的戰略部署為根本,但事實證明最開始諸葛亮的這個決策就不是非常正確的。

03龐統早逝蜀國受到重創

龐統的謀略一點都不比諸葛亮差,但是出於對顏值的考量,劉備一直都對他很淡然。這一點諸葛亮深知,所以總是勸主公多重用龐統,很快劉備就發現了龐統的才華,從此龐統得到了重用,但是很不幸的是龐統在一次戰役中中箭身亡,那一年龐統36歲。

▲電視劇中的龐統

沒有了龐統,劉備受到了重創,這也是最後沒有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04多方面原因導致未能成績就霸業

相比諸葛亮以及龐統的眾所周知外,劉備還有一員重要的大將就是法正。法正可以說是劉備最信任的一位謀士,在他的策劃下劉備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益州和漢中,而且這個人特別擅長於奇謀,但不幸的是,就在收復漢中不久法政就病死了。

▲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4

但是上天還是待劉備不薄的,一連失去了兩個重要的謀臣後,正當劉備為此非常頭疼惆悵的時候,劉巴出現了。當時劉備進入蜀地之後,財政遇到了問題,正是這個劉巴幫助劉備解決了這個問題,也是在他的幫助下,劉備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對屬地的掌控。

▲電視劇中的劉巴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能臣在幫助劉備解決了很多問題之後,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反而在一再被劉備打壓,最後因為自己的抱負不能夠施展而早早的去世了。

▲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5

綜述:

正如水鏡先生所說劉備只有得到這4個人,才能夠使得漢室復興,但是事與願違註定了漢室難興。也有人覺得是劉備運氣不好才沒有得到最後的勝利,不過有些事是早就註定的,也不必太過在意。

【參考資料】《三國志》【圖片來源網絡】【文案編輯】目海志桃麗

相關焦點

  • 臥龍鳳雛得一可一統天下,為何劉備得兩人卻敗了?他不知道下半句
    雖然他的兩位徒弟都是劉備的得力助手,不過身為師傅父的司馬徽卻從沒有輔佐任何一位君主。司馬徽曾經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不過他並沒有告訴他下一句話。劉備,是一個弘毅寬厚,禮賢下士的一代帝王,在他還沒有嶄露頭角的時候,是非常落魄的,備嘗艱辛,但是,這種經歷也使得他在成就帝業的道路上更加的堅韌,在他成就帝業的道路上,他禮遇有才能的人,聽聞臥龍先生非常的有才能,於是,多次去拜訪這位臥龍先生,最終獲得了諸葛亮的幫助。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沒毛病,但水鏡先生隱瞞了下半句
    魏蜀吳三國相比來說,人才最少的是蜀漢劉備集團。曹操就評價劉備說:劉備的能力不比我差,就是反應慢半拍,計策用得比較晚。劉備真正崛起,是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以後。按照《三國演義》描述,劉備騎著的盧馬越過檀溪以後,經隱世高人水鏡先生指點: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後來,龐統也投靠了劉備,劉備臥龍鳳雛都有了。但是結果呢,不僅沒有一統天下,而且劉備死後,蜀國第一個被滅。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光顧著高興,竟忘了還有下一句!
    三國演義裡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語,叫做「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是水鏡先生說的,水鏡先生是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淵博,在識人方面更是厲害,當時劉備想要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天下不歸蜀國?水鏡:想想我怎麼說的
    諸葛亮當年自稱為臥龍,躬耕於南陽,當時常常將自己比擬為管仲樂毅,後來他真的成為管仲樂毅了。諸葛亮是一匹千裡馬,而劉備便是發現千裡馬的伯樂。三顧茅廬的故事家喻戶曉,三顧茅廬之前,劉備最早找到的謀士,是水鏡先生。當時水鏡先生已經亦然想要歸隱,開始不管世間戰亂紛爭了,臨走前,水鏡先生留下了一句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 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段本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鋪墊,為了只是引出諸葛亮和龐統而已,歷史上根本也沒有水鏡先生,更加沒有這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說,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包裝詞和廣告語。等於現在的李寧,金拱門等,要大家知道你賣什麼,你先需要給人留下印象。
  • 為何劉備得其臥龍鳳雛還是敗了?其實後面這樣還有一句,水境沒說
    三國中,有一位十分神秘的老者,水鏡先生司馬徽,從他手上教出的徒弟,無一不是人中龍鳳,比較出名的有三名徒弟,孔明,龐統,徐庶,其中,孔明與龐統更是被譽為臥龍鳳雛。 世人皆說: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 難怪劉備得到臥龍鳳雛都註定失敗,你看水鏡先生說的後半句是啥?
    就是因為有了諸葛亮的存在,才讓一個連棲身之地都沒有的劉備,漸漸變成了稱霸蜀漢的帝王。其實,早在劉備逃亡之際,就曾經遇到一位世外高人。此人道號水鏡先生,有未卜先知的本領。而且,在劉備請教平定天下的方法時,水鏡先生就和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三國時期的水鏡先生是誰?為何說他是「臥龍」「鳳雛」的貴人?
    我們接著看劉備在水鏡先生莊上的經歷。第二天天亮後,劉備當然迫不及待地詢問昨晚來人是誰,水鏡先生則笑答「此人慾往投明主,已到他處去了」。殊不知這位半夜訪客就是日後不久前來輔佐自己的徐庶,劉備仍然不得其解,又開始盤詢伏龍、鳳雛,水鏡先生照樣不停的笑說「好!好!」,仿佛就一直在和劉備打啞謎。
  • 龍鳳虎麟四人,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何有三人的蜀漢還是敗了
    在三國時期,水鏡先生——司馬徽曾說過這樣的話:「漢末將會誕生四位名士,龍鳳虎麟這四人,只要得其一人就可以得到全天下。」我們看過三國的都知道,這四個名士中有三個都在劉備麾下,分別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以及幼麟姜維。
  • 劉備擁有臥龍鳳雛,為何不能統一天下?龐統之死暴露劉備性格缺陷
    三國時期,有這兩位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物,一個是臥龍諸葛亮,一個是鳳雛龐統。
  • 水鏡先生是怎樣看待司馬懿的?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對劉備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其中「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說的是龐統,兩者都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頂級謀士
  •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前,司馬徽為何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後來,在蔡瑁對他施加毒計加害時,劉備死裡逃生,遇到了生命中的大貴人司馬徽。司馬徽是何人?司馬徽字德操,潁川人氏(今河南省禹州市人),道號「水鏡先生」,聽聽這麼牛的名字,水鏡先生,一看就不是一般人。他精通兵法、奇門遁甲之術,門下弟子眾多,不過,他早就看透了名利和權力鬥爭,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為啥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半句
    在劉備手上有五虎上將,陪他東徵西戰,最後建立了蜀漢,他手上的名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都能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是他們為劉邦打下天下也沒什麼毛病,不過手上功夫再厲害,也比不上聰明的頭腦,劉備手上最厲害的兩位軍師要數諸葛亮和龐統,他倆都是聰明絕頂的人物。
  • 三國中,水鏡先生明知漢朝氣數已盡,為何還把諸葛亮舉薦給劉備?
    水鏡先生司馬徽確實是一個很有能耐的隱士,他看遍紅塵,超脫於天下,已經知道漢室將亡,不可逆轉,而且他本人也並不想再參與這天下紛爭之中去了。不過他雖然不想捲入紅塵,卻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攪動了天下大勢!那麼水鏡先生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舉薦諸葛亮給劉備呢?其實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 三國演義上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他知道劉備必敗嗎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了臥龍鳳雛,但是他也知道劉備是打不倒曹操的,是無法興復漢室的,所以建議劉備去請諸葛亮後,司馬德操仰天大笑出門去,說了句: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水鏡先生大約知道,曹操是不可消滅的。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此二人為何沒得天下?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中,司馬徽對劉備講:「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讀者可能會問:這諸葛亮、龐統後來都歸了劉備,劉備為什麼沒能獲得天下?我們再看《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得知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對劉備說:「諸葛亮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可是,司馬徽出門後,卻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意思是劉備得了諸葛亮,也得不了天下。經過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司馬徽在劉備面前抬高了諸葛亮、龐統,為他們做了誇大宣傳。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諸葛亮和龐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高徒,水鏡先生感嘆兩人的才學和能力,特意授予"伏龍"、"鳳雛"稱號併到處為兩人打廣告。而司馬懿作為河東青年才俊,他在當地同樣有著"冢虎"的稱呼,當地人也認為他可以安定天下。有不少朋友認為水鏡先生和司馬懿都複姓司馬,而且兩人都非常有才學,推測兩人可能相識甚至是本家人。
  • 眾人只知「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誰知道後面一句是啥?
    三國歷史中,曾有一位隱士,雖然不曾輔佐過任何一個人,卻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甚至早已算出三國最後的結局,此人就是司馬徽,又被稱為「水鏡先生」。
  •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蜀國還是亡了,因為還有後一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水鏡先生司馬微對劉備說的,就連水鏡先生對他們都有如此高的評價。臥龍諸葛孔明與鳳雛龐士元大家都已經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為何劉備得了這兩位謀士依舊難以復興漢室呢?那是因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還有下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那這子初與孝直又是何方神聖呢?
  • 他是三國最神秘的高人「臥龍和鳳雛」都是他舉薦的
    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司馬徽與荊州名士龐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陽的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關係甚密。司馬徽視龐德公為兄長,被龐德公稱為"水鏡",故也稱其為「水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