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2020-12-22 靜心匠道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段本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鋪墊,為了只是引出諸葛亮和龐統而已,歷史上根本也沒有水鏡先生,更加沒有這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說,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包裝詞和廣告語。等於現在的李寧,金拱門等,要大家知道你賣什麼,你先需要給人留下印象。

所以這裡沒提到司馬懿非常正常,因為這次的文案策劃稿本來針對的就是曹操的對手劉備進行策劃的,雖然是演義,但是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龐統是劉備的人,司馬懿是曹家的人,寫作歸於寫作,但是不尊重歷史,太過於架空或者胡亂改動,肯定被文人墨客吐槽,

更重要的是司馬懿是晉朝的真正的建立者,他的兩個兒子只是接手他的事業繼續幹而已,所以羅貫中在三國中,怎麼寫也不能把司馬懿寫去蜀漢那邊,

當然許多人會分析司馬懿當時的地位和家族背景,還有和水鏡先生的關係等等,其實這屬於拿著歷史說演義了,牛頭不對馬嘴。

想想這些,個人睡覺和羅貫中還溝通過,他對三國志還有三國故事都是滾瓜爛熟的,怎麼會不知道呢,根本的原因,老羅夢裡告訴我,有以下幾個。

第一:諸葛亮和龐統大家都知道是蜀漢名臣,特別兩人是劉備非常重要的幕僚和軍師,這是歷史上有正確記載的,不能改也能架空,並且三國裡面的諸葛亮,是羅貫中最寵的角色,可以說,後半部分他作為男一號的出現率非常的高,所以水鏡先生這樣的安排非常的合乎歷史,大家看三國才能看下去,要不你突然冒出一個司馬懿,讀者懂歷史的都感覺非常的怪異,

第二:三國特別喜歡在忠義去做文章和鋪墊,我們知道關羽的成功更應該是羅貫中的成功,所以司馬懿這個奪了曹家江山的謀者,怎麼可以和諸葛亮與龐統這些忠義之人並肩呢,這樣也會讓讀者懷疑水鏡先生不靠譜。

第三:確切的說,水境先生確實有點不靠譜,因為他推薦的兩個人,廣告詞是特別的給力,但是最後兩人都得到了,確實正+正等於負,劉備只有半邊江山,而歷史上來說,法正才是劉備的心頭肉,也是他才是能幫劉備拿到了蜀地的江山,如果法正不早死,個人覺得關羽和劉備未必就會失敗,反觀正史諸葛亮,其實在蜀漢建立初期,作用不明顯,只是後期才發光,而龐統倒是幫了劉備一把,可是GAVEOVER太早,飯盒領的太早,所以兩人和司馬懿沒辦法比,因為司馬懿倒是真到手了曹魏江山,最後他的後人又一通三國,大家最後結局不同,待遇就是不同,一個是先帝,一個是丞相,一個更是大臣,羅貫中怎麼都得考慮這關係。

所以綜合了多方考慮,老羅這樣寫,是符合歷史依據和書本架構的,更重要的是符合書中諸葛亮的定位,才有這樣一段的典故,大家千萬不要當真,

相關焦點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天下不歸蜀國?水鏡:想想我怎麼說的
    諸葛亮當年自稱為臥龍,躬耕於南陽,當時常常將自己比擬為管仲樂毅,後來他真的成為管仲樂毅了。諸葛亮是一匹千裡馬,而劉備便是發現千裡馬的伯樂。三顧茅廬的故事家喻戶曉,三顧茅廬之前,劉備最早找到的謀士,是水鏡先生。當時水鏡先生已經亦然想要歸隱,開始不管世間戰亂紛爭了,臨走前,水鏡先生留下了一句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沒毛病,但水鏡先生隱瞞了下半句
    魏蜀吳三國相比來說,人才最少的是蜀漢劉備集團。曹操就評價劉備說:劉備的能力不比我差,就是反應慢半拍,計策用得比較晚。劉備真正崛起,是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以後。按照《三國演義》描述,劉備騎著的盧馬越過檀溪以後,經隱世高人水鏡先生指點: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後來,龐統也投靠了劉備,劉備臥龍鳳雛都有了。但是結果呢,不僅沒有一統天下,而且劉備死後,蜀國第一個被滅。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水鏡先生是在忽悠嗎?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光顧著高興,竟忘了還有下一句!
    三國演義裡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語,叫做「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是水鏡先生說的,水鏡先生是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淵博,在識人方面更是厲害,當時劉備想要
  • 水鏡先生是怎樣看待司馬懿的?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對劉備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其中「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說的是龐統,兩者都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頂級謀士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此二人為何沒得天下?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中,司馬徽對劉備講:「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讀者可能會問:這諸葛亮、龐統後來都歸了劉備,劉備為什麼沒能獲得天下?我們再看《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得知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對劉備說:「諸葛亮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可是,司馬徽出門後,卻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意思是劉備得了諸葛亮,也得不了天下。經過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司馬徽在劉備面前抬高了諸葛亮、龐統,為他們做了誇大宣傳。
  • 眾人只知「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誰知道後面一句是啥?
    三國歷史中,曾有一位隱士,雖然不曾輔佐過任何一個人,卻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甚至早已算出三國最後的結局,此人就是司馬徽,又被稱為「水鏡先生」。
  • 臥龍鳳雛得一可一統天下,為何劉備得兩人卻敗了?他不知道下半句
    其實他還有一個徒弟名叫龐統,也是劉備的手下。雖然他的兩位徒弟都是劉備的得力助手,不過身為師傅父的司馬徽卻從沒有輔佐任何一位君主。司馬徽曾經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不過他並沒有告訴他下一句話。劉備,是一個弘毅寬厚,禮賢下士的一代帝王,在他還沒有嶄露頭角的時候,是非常落魄的,備嘗艱辛,但是,這種經歷也使得他在成就帝業的道路上更加的堅韌,在他成就帝業的道路上,他禮遇有才能的人,聽聞臥龍先生非常的有才能,於是,多次去拜訪這位臥龍先生,最終獲得了諸葛亮的幫助。
  •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蜀國還是亡了,因為還有後一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水鏡先生司馬微對劉備說的,就連水鏡先生對他們都有如此高的評價。臥龍諸葛孔明與鳳雛龐士元大家都已經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為何劉備得了這兩位謀士依舊難以復興漢室呢?那是因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還有下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那這子初與孝直又是何方神聖呢?
  • 難怪劉備得到臥龍鳳雛都註定失敗,你看水鏡先生說的後半句是啥?
    就是因為有了諸葛亮的存在,才讓一個連棲身之地都沒有的劉備,漸漸變成了稱霸蜀漢的帝王。其實,早在劉備逃亡之際,就曾經遇到一位世外高人。此人道號水鏡先生,有未卜先知的本領。而且,在劉備請教平定天下的方法時,水鏡先生就和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三國時期誕生很多名人,最知名的當屬諸葛亮、司馬懿、龐統三人。諸葛亮和龐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高徒,水鏡先生感嘆兩人的才學和能力,特意授予"伏龍"、"鳳雛"稱號併到處為兩人打廣告。而司馬懿作為河東青年才俊,他在當地同樣有著"冢虎"的稱呼,當地人也認為他可以安定天下。
  • 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劉備聽了估計會大哭
    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劉備聽了估計會大哭眾所周知,適逢亂世國家就會出現一種「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慘狀
  • 得臥龍鳳雛可得天下,劉備為何卻敗了?水鏡先生的下半句大有玄機
    使吾升百尺,爾可臥低樓。 ——臨江仙 登樓懷劉備▲電視劇中水鏡先生就在那時候三國中有的一位很著名的隱士說出了一段話,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水鏡先生,當時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遇見了這個水鏡先生,他告訴劉備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為啥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半句
    諸葛亮和龐統都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弟子,《三國志》中記載:「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並且說下了千古名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當時劉備似乎太開心了,卻沒有注意下半句。 下半句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兩個人的名聲好像沒什麼印象,子初和直孝是誰,他們兩人為什麼能和諸葛亮還有龐統比呢?「子初」指的是劉巴,「直孝」指的是法正。
  • 劉備擁有臥龍鳳雛,為何不能統一天下?龐統之死暴露劉備性格缺陷
    三國時期,有這兩位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物,一個是臥龍諸葛亮,一個是鳳雛龐統。
  •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為何不推薦自己的侄兒司馬懿給劉備呢
    劉備是幹什麼的,聰明絕頂一點就透的人精,跑路是他的強項,趁人不備騎馬奔西面逃去。蔡冒喝酒之間發現劉備沒了,派人一找不見影蹤,知道不好,於是在後面就追。劉備慌不擇路,馬也飛快,一不小心在懸崖峭壁上沒勒住馬,一下子跳入檀溪,人和馬順江而下去了。
  • 為何劉備得其臥龍鳳雛還是敗了?其實後面這樣還有一句,水境沒說
    三國中,有一位十分神秘的老者,水鏡先生司馬徽,從他手上教出的徒弟,無一不是人中龍鳳,比較出名的有三名徒弟,孔明,龐統,徐庶,其中,孔明與龐統更是被譽為臥龍鳳雛。 世人皆說: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 「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怎麼就搞砸了呢?
    東漢末年著名學士司馬徽(水鏡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意思很明白:伏龍、鳳雛這二人只要得到其中一個,就能奪得天下。伏龍、鳳雛,自然就是諸葛亮和龐統。可事實上呢?劉備把二人全部得到了,可是,他卻沒能奪得天下,事情怎麼就被劉備搞砸了呢?接下來看看筆俠的分析。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鳳雛就是襄陽龐公的龐統
    劉備帳下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時人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且有「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之說。龐統與劉備一同入川並為之出謀獻策,進圍雒縣(今四川廣漢北)時,率眾攻城,不幸中箭身亡,時年三十六。追賜為關內侯,諡曰靖侯。
  •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前,司馬徽為何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可打拼了多少年仍舊一事無成,始終只能寄人籬下。後來,在蔡瑁對他施加毒計加害時,劉備死裡逃生,遇到了生命中的大貴人司馬徽。司馬徽是何人?司馬徽字德操,潁川人氏(今河南省禹州市人),道號「水鏡先生」,聽聽這麼牛的名字,水鏡先生,一看就不是一般人。他精通兵法、奇門遁甲之術,門下弟子眾多,不過,他早就看透了名利和權力鬥爭,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
  • 臥龍,鳳雛,冢虎,得一安天下,為何劉備得其二還是失敗?
    三國時代知名的謀士有很多,比如曹魏有荀彧、郭嘉、司馬懿、賈詡、程昱等,東吳有魯肅、張昭等,蜀漢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加上從屬其他勢力的謀士,混亂的天下成為將軍們建功立業的舞臺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