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水鏡先生明知漢朝氣數已盡,為何還把諸葛亮舉薦給劉備?

2020-12-23 騰訊網

水鏡先生司馬徽確實是一個很有能耐的隱士,他看遍紅塵,超脫於天下,已經知道漢室將亡,不可逆轉,而且他本人也並不想再參與這天下紛爭之中去了。不過他雖然不想捲入紅塵,卻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攪動了天下大勢!那麼水鏡先生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舉薦諸葛亮給劉備呢?其實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水鏡先生看好劉備

劉備這個人,雖然起點低,但是他很會做人,人品過關,在天下闖入了仁義之名。很多人都對劉備觀感不錯。相比於曹操地屠城劣跡,劉備真的算是不錯了。劉備來到荊州數年,其實水鏡先生對他也是多有觀察,覺得劉備這人還是不錯的,是一個梟雄,有爭奪天下之姿。為何說水鏡先生對劉備了解頗深呢?從他們的一番對話中可以發現端倪。

原文:水鏡曰:「不然。蓋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玄德曰:「備雖不才,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某、張飛、趙雲之流,竭忠輔相,何為不得其人耶?」水鏡曰:「關、張、趙雲之流,雖有萬人之敵,而非權變之才;孫乾、糜竺、簡雍之輩,乃白面書生,尋章摘句小儒,非經綸濟世之士,豈成霸業之人也?」

水鏡先生和劉備第一次見面,就能說出這番話,一針見血的說出劉備集團的最大問題,這不就說明他事先對劉備有過調查了解嗎?從他的分析來看,劉備文臣猛將如雲,啥都不缺,就缺一個經綸濟世之才!劉備集團的人才結構基本搭建完成了,來個頂尖謀士,就可以一飛沖天了,正是看到劉備集團這麼好的條件,不忍劉備荒廢於這亂世之中,水鏡先生才將諸葛亮舉薦給了劉備。而他的舉薦方式,也是一波三折。

劉備一聽水鏡先生能說出他們集團的最大問題,當即就心服口服了,不過當劉備詢問臥龍鳳雛是誰,家在哪裡時,水鏡先生卻閉口不答,推脫了過去,這是為何?

其實這主要也是水鏡先生對劉備的考察!因為諸葛亮這個人比較高傲,一般的人容忍不了他的脾氣,所以諸葛亮沒有投靠曹操孫權,也沒有投靠近在天邊的劉表,水鏡先生想看看劉備夠不夠大度,能否容忍諸葛亮,所以沒有一開口就道破底細,而是讓劉備自己去查探。

只不過水鏡先生沒想到,徐庶的出現打亂了他的計劃。在得到徐庶相助後,劉備如虎添翼,集團實力短板得到了補充,大敗曹軍。而水鏡先生見過去這麼久了,劉備都還沒去找諸葛亮,一打聽,原來是徐庶投靠了劉備,劉備的短板得到了補充,暫時把臥龍鳳雛的事情給忘在了一邊。於是他親自上門,假借找徐庶敘舊,實際上是再次來推薦諸葛亮的。

此時的劉備,還沉浸在失去頂尖謀士徐庶的悲傷之中,當得知臥龍就是諸葛亮,水鏡先生又把諸葛亮一頓好誇之後,劉備決定了,要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成就大業。

原文:徽又曰:「孔明居於隆中,好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

這一次,劉備的行動很快,在水鏡先生離去之後的第二天,就動手前往尋找諸葛亮了。相比於之前那次,劉備要積極得多。

二、水鏡先生憐惜諸葛亮的才能

諸葛亮這個人,確實是比較有才能的,雖然他脾氣傲,常常自比管仲、樂毅,但不可否認,他確實是一個經綸濟世之才。水鏡先生老了,看透了天下事,他不捲入天下紛爭是一種很自然的想法,但是諸葛亮才二十來歲,還有大把的青春年華,就這麼躬耕于田野,白白浪費了他一生才華。水鏡先生憐惜諸葛亮的才能,不願他被埋沒於鄉野,所以兩次主動向諸葛亮推薦。

三、諸葛亮有意出山

諸葛亮雖然躬耕於南陽,但不要把他當做一個農夫看待,人家的關係網也是非常強的。他的老婆是黃月英,嶽父是黃承彥,沔陽名士。而且這個黃承彥,不僅在名士圈中名聲不錯,他還是荊州劉表的連襟,他老婆的妹妹嫁給了劉表,就是我們在書中看到的蔡夫人。有這層關係在,諸葛亮可以說是通曉天下事的。

劉備來到荊州這麼大的事情,諸葛亮難道不知道?怎麼可能,只不過他和水鏡先生一樣,一直在考察劉備,而劉備也成功地通過了他的考察,不然劉備三顧茅廬時,為啥諸葛亮能一下子拿出隆中對,三分天下的策略。這擺明了就是早就計劃好的!

而且諸葛亮這麼高傲,水鏡先生要是不和他通氣,敢隨便介紹人去找諸葛亮,還把諸葛亮的地址交出去?擺明了諸葛亮也有出山輔助劉備的心思,用句話形容,這就叫做「郎有情、妾有意」,諸葛亮和劉備其實是互相鍾意對方的。

結語

水鏡先生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舉薦諸葛亮給劉備?其實就是因為水鏡先生既看好劉備又看好諸葛亮,且諸葛亮和劉備這二人還都是互相有意,所以他也就順勢撮合了對方,成就了一對賢君名臣的典範。

來都來了,點個讚再走唄!本文由超級七品小芝麻官原創,歡迎交流!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水鏡先生明知劉備必敗,為何還推薦諸葛亮?看懂了南華老仙便知
    便是道教中的南華真人。現在知道是誰了吧,沒錯,正是鼎鼎大名的莊周老爺子!三國為啥那麼亂?瞅瞅,連最講究清靜無為的莊老爺子,都給攪合進來了,能不亂嗎。當然,如莊周在《三國演義》中太過玄幻,先不過多說了。只從《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徽這裡說起。首先要更正一條,水鏡先生跟司馬懿,完全不搭界!有些文章說,司馬懿是水鏡先生的侄子,這純屬張冠李戴。
  • 水鏡先生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為何立刻反悔了?
    三國時期,諸葛亮是一位名氣很大的謀士,號稱臥龍先生,曾幫助劉備打下漢室江山。那麼,劉備是如何得到這樣一位優秀的謀士的呢?相信大家都清楚三顧茅廬的故事,但最初還是水鏡先生在背後推薦,才得以使諸葛亮一展雄心抱負,不過,水鏡先生剛舉薦過諸葛亮就後悔了。這是為何呢?起初,水鏡先生之所以舉薦諸葛亮,還是因為司馬徽的家族幾百年來世代受漢室的恩惠,並且他現在的一些人脈也是他先輩給他留下的家底所帶來的。所以說水鏡先生對漢室仍懷有深厚的感情,並且還帶有一點同情心。
  • 水鏡先生將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為啥突然就反悔了?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一個很了不起的軍師,在還未出現的時候就擁有了不小的名聲。曾經劉備為了獲得一個好的謀士,便請教了水鏡先生。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三國時期誕生很多名人,最知名的當屬諸葛亮、司馬懿、龐統三人。諸葛亮和龐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高徒,水鏡先生感嘆兩人的才學和能力,特意授予"伏龍"、"鳳雛"稱號併到處為兩人打廣告。而司馬懿作為河東青年才俊,他在當地同樣有著"冢虎"的稱呼,當地人也認為他可以安定天下。
  • 諸葛亮出山前,劉備為何一直打敗仗,水鏡先生司馬徽說出了真相
    在諸葛亮出山前,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還是有的,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流,要說劉備的實力,這一點也不差,可是他卻幾乎沒有勝仗的記錄。直到遇到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說出了真相,在原著中,劉備為何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打敗仗,其實有詳細的說明,只不過沒有讀過原著的人不知道而已。
  • 三國趣聞: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為何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
    三國趣聞: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 為何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 荊州是人才聚集之地,司馬徽、龐德公都是名流,也都是孔明的老師,劉表曾數次請龐德公出山,龐德公卻老死不入襄陽城。
  • 諸葛亮師傅水鏡先生有多厲害?有幾個弟子?
    能夠把諸葛亮教得如此厲害的人,那麼肯定也是一個很牛逼之人,一起來看看水鏡先生是諸葛亮的誰 水鏡先生有幾個徒弟吧。諸葛亮與水鏡先生師徒兩人誰更智慧?每每提及「三國」,大家勢必會想到智慧化身的諸葛亮,提到諸葛亮,就會讓人想到一個人,就是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筆者突發奇想:諸葛亮與水鏡先生誰更「智慧」呢?也許有人會認為伯樂和千裡馬不可同日而語,沒有可比性的。
  • 劉備想要爭奪天下,虛心三請諸葛亮,為何不願再拜訪水鏡先生?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黃巾之亂之後各地的豪閥勢力紛紛脫離了朝廷的掌控,開始自己搶地盤的爭鬥,劉備也趁著亂世想要建立一番豐功偉業,但是他空有一腔凌雲壯志,卻沒有人能夠幫助他實現,這讓劉備十分的傷感。經過數年的徵戰劉備還是沒有一塊自己的地盤,只能寄居在劉表的荊州,還經常遭人排擠。
  • 劉備決策失誤,諸葛亮想殺他沒殺成,只好仰天長嘆:漢朝氣數休矣
    劉備殺了張裕,但卻沒有阻止蜀漢走下坡路,劉備的決策失誤,也曾把諸葛亮氣得暴跳如雷——章武二年,諸葛亮曾經表示劉備該殺,結果當然是沒有殺成,諸葛亮也只能仰天長嘆:「漢朝氣數休矣!」這時候我們禁不住要提出這樣的問題:叫嚷要殺劉備,還公開宣稱漢朝氣數已盡,諸葛亮是被誰氣糊塗了?這個答案很簡單,他就是被劉備氣糊塗了。
  • 三國演義上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他知道劉備必敗嗎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了臥龍鳳雛,但是他也知道劉備是打不倒曹操的,是無法興復漢室的,所以建議劉備去請諸葛亮後,司馬德操仰天大笑出門去,說了句: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水鏡先生大約知道,曹操是不可消滅的。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三國異俠傳》玄龍幻劍卷十四: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清劉備入內,分兩面坐下,童子獻上清茶,水鏡先生微笑道:「聞玄德乃天下英雄,有志匡扶漢室,為何竟如此落魄呢?」劉備不禁長嘆道:「劉備事業難成,只怕是時也命也,難於強求。」水鏡先生微一搖頭,道:「不然,你之命宮山林位已伏有祖脈龍氣躍動。印堂中青煞之氣漸退,此乃本命漸入天運之兆也。你之不濟,不過是身邊未逢高能之人罷了。」
  • (終)【水鏡回天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宣化上人講述)
    劉備躍馬潭溪時,得司馬徽先生之指引:「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於是三顧茅廬。先生感知遇之恩,誓死以報;故有六出祁山之舉。於「隆中策」預知鼎立,不過盡人事聽天命。出師表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盡忠報國,萬古流芳。
  • 得臥龍鳳雛可得天下,劉備為何卻敗了?水鏡先生的下半句大有玄機
    ▲電視劇中水鏡先生就在那時候三國中有的一位很著名的隱士說出了一段話,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水鏡先生,當時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遇見了這個水鏡先生,他告訴劉備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2劉備非常相信水鏡先生所說的話,所以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招致了自己的麾下,但是只要對三國的解這段歷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最後劉備依然麼能成功
  • 他是三國最神秘的高人「臥龍和鳳雛」都是他舉薦的
    其實在三國中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評論家,他太低調了,諸葛亮和龐統「臥龍和鳳雛」的稱號就是他取的。看《三國演義》的人都以為諸葛亮是徐庶推薦給劉備的,其實早之前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在馬躍檀溪後遇到了一位高人,此人自稱"山野閒散之人"拒絕劉備的邀請,後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和龐統稱兩人為「臥龍」和「鳳雛」。
  • 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段本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鋪墊,為了只是引出諸葛亮和龐統而已,歷史上根本也沒有水鏡先生,更加沒有這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說,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包裝詞和廣告語。等於現在的李寧,金拱門等,要大家知道你賣什麼,你先需要給人留下印象。
  • 難怪劉備得到臥龍鳳雛都註定失敗,你看水鏡先生說的後半句是啥?
    說到三國的謀士,可能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之所以大家對諸葛亮耳熟能詳,完全是因為他貫穿了三國的整條線路。
  • 三國人物:「水鏡先生」司馬徽,一個「出世」的高人
    一種是「入世」之高人,當你在變幻莫測的世事紛紜中陷入迷茫,難辨前路時,經過這個高人隻言片語的點拔,就能令你馬上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如散雲拔霧,通徹洞明,做出最正確的抉擇。在三國時代,有許多這樣的高人,比如郭嘉、賈詡、諸葛亮、周瑜等。
  • 水鏡先生是怎樣看待司馬懿的?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對劉備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其中「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說的是龐統,兩者都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頂級謀士
  • 水鏡先生的三個弟子,為何他說得一人便可得天下?他們又是誰?
    水鏡先生司馬徽,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人了,司馬徽博學古今,善於舉薦人才,同時是一位高尚的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