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山前,劉備為何一直打敗仗,水鏡先生司馬徽說出了真相

2021-01-17 騰訊網

在諸葛亮出山前,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還是有的,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流,要說劉備的實力,這一點也不差,可是他卻幾乎沒有勝仗的記錄。直到遇到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說出了真相,在原著中,劉備為何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打敗仗,其實有詳細的說明,只不過沒有讀過原著的人不知道而已。

水鏡先生司馬徽

諸葛亮出山前劉備重要戰役

劉備起家主要是破張角有功,被封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後又被封為平原縣令,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關羽溫酒斬華雄而出名,後又有劉備關羽和張飛大戰呂布,解徐州之圍,受陶謙託付,暫領徐州,這些其實劉備也不算敗仗。

但是這些戰役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劉備親自帶兵打仗,實屬全靠關羽和張飛的勇猛。而在劉備佔領徐州後,呂布奪取徐州,曹操攻打劉備在徐州之戰中,劉備兄弟被打散,關羽投降曹操;後汝南之戰,劉備聯合劉闢反曹操,劉備依然大敗,被迫投靠劉表。

劉備

劉表把劉備安排在新野駐紮,一住就是七八年,這段時間曹操的主要精力放在平定北方袁紹身上,徵服袁譚、袁熙和袁尚,曹操也花了不少時間。劉備在之前與曹操的戰役中,找不出有哪一次打贏過。每一次都被曹操打得丟盔卸甲。

劉備駐紮在新野,雖然曹操主要精力放在北方攻打袁氏勢力,但是劉備卻一直閒著,從建五年入駐新野直到建安十二年,因為劉表繼承人的關係,蔡瑁欲除掉劉備,這時劉備才再一次從寂靜中走向前臺。

劉備勸劉表立長子為繼位得罪蔡氏

劉表長子劉琦,雖賢德,但是比較懦弱;而次子劉琮聰明、有謀略,劉表欲廢長立幼,劉備勸劉表應當恪守宗法禮儀,這樣劉琮就不能繼位了。

劉表

而次子劉琮是蔡夫人(蔡瑁的姐姐)所生,蔡氏家族在劉表這裡擁有大量的家族勢力,而且重要的軍權也在蔡瑁等人手中,如果立長子劉琦為繼承人,那麼蔡氏家族就會受到排擠,所以劉備給劉表的建議其實已經捲入了劉表的家庭內鬥之中。

蔡瑁和蔡夫人對劉備的這個建議非常不滿,決定除掉劉備。於是蔡瑁想盡各種辦法陷害劉備,第一次是想要在劉備住的旅館裡面將劉備除掉,幸得伊籍密保劉備,才逃過一劫;第二次是劉表請劉備代為主持百官會議,也就是劉備躍馬過檀溪這一次。蔡瑁想盡各種方法要除掉劉備,幸好劉備的的盧馬救了他。

偶遇牧童得見司馬徽

劉備躍馬過檀溪,正在行走回想飛馬過檀溪之事,聽得牧童吹笛而來。原來劉備的大耳朵很是招搖,牧童競以劉備耳朵大的特定認出了劉備,一番詢問之後才知道牧童的師父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說出劉備未成大事的原因

劉備和司馬徽一番寒暄之後,司馬徽問劉備:我聽說你的大名已經很久了,為何現在這樣狼狽?劉備回答說:命運多變,所以才這樣。司馬徽說,並非如此,是你劉備身邊缺少可用的人才!

而劉備還不服,說:我劉備雖然沒有什麼大本事,但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流,竭忠輔相,頗賴其力。司馬徽說:關、張、趙雲,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之人。若孫乾、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

關羽

這是原著中劉備和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對話,其實司馬徽看得很明白,也看到了劉備本質上存在的問題,不是關、張、趙雲等武將不行,而是缺乏真正能用好他們的人,劉備缺少一個能真正擁有王佐之才的人輔佐,這才是關鍵。

孫乾、糜竺、簡雍雖然一直跟著劉備,也是忠心耿耿,但是皆為白面書生,沒有經綸濟世之才。我們可以看到孫乾和糜竺幹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給劉備送信,在大仗開啟的時刻,也不見他們有什麼良謀獻上,所以劉備此時的謀臣難堪大用,送個信跑跑腿還行。

也正是這樣,劉備猶如夢初醒、醍醐灌頂,開始尋找能人異士,司馬徽說臥龍鳳雛若得其一人,大事可成,但是司馬徽卻始終沒有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到底是誰。這個水鏡先生也真是的,讓劉備干著急,不過經過此遇,劉備但凡遇見說話怪異的人就覺得有才。

張飛

劉備自己統兵打仗的確也不怎麼樣,擁有關、張、趙雲等萬人敵大將還是沒有什麼用,在那個大家都用計謀的時代,劉備最缺乏還是沒有謀士,沒有出色的謀士,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討論和關注,閒娛三國故事![陸柏熺「xī」讀三國第46期]

相關焦點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三國時期誕生很多名人,最知名的當屬諸葛亮、司馬懿、龐統三人。諸葛亮和龐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高徒,水鏡先生感嘆兩人的才學和能力,特意授予"伏龍"、"鳳雛"稱號併到處為兩人打廣告。而司馬懿作為河東青年才俊,他在當地同樣有著"冢虎"的稱呼,當地人也認為他可以安定天下。
  • 三國人物:「水鏡先生」司馬徽,一個「出世」的高人
    一種是「入世」之高人,當你在變幻莫測的世事紛紜中陷入迷茫,難辨前路時,經過這個高人隻言片語的點拔,就能令你馬上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如散雲拔霧,通徹洞明,做出最正確的抉擇。在三國時代,有許多這樣的高人,比如郭嘉、賈詡、諸葛亮、周瑜等。
  •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前,司馬徽為何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後來,在蔡瑁對他施加毒計加害時,劉備死裡逃生,遇到了生命中的大貴人司馬徽。司馬徽是何人?司馬徽字德操,潁川人氏(今河南省禹州市人),道號「水鏡先生」,聽聽這麼牛的名字,水鏡先生,一看就不是一般人。他精通兵法、奇門遁甲之術,門下弟子眾多,不過,他早就看透了名利和權力鬥爭,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
  • 劉備想要爭奪天下,虛心三請諸葛亮,為何不願再拜訪水鏡先生?
    劉備在馬躍檀溪之後遇到了一位奇人,這個奇人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劉備對他十分的禮敬,經過一番交談之後水鏡先生向他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兩位謀士,劉備深以為然於是就前往臥龍崗三請諸葛亮,那麼是什麼讓劉備捨近求遠不請水鏡先生為自己的謀士,而是去請諸葛亮呢?
  • 水鏡先生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為何立刻反悔了?
    ,號稱臥龍先生,曾幫助劉備打下漢室江山。那麼,劉備是如何得到這樣一位優秀的謀士的呢?相信大家都清楚三顧茅廬的故事,但最初還是水鏡先生在背後推薦,才得以使諸葛亮一展雄心抱負,不過,水鏡先生剛舉薦過諸葛亮就後悔了。這是為何呢?起初,水鏡先生之所以舉薦諸葛亮,還是因為司馬徽的家族幾百年來世代受漢室的恩惠,並且他現在的一些人脈也是他先輩給他留下的家底所帶來的。所以說水鏡先生對漢室仍懷有深厚的感情,並且還帶有一點同情心。
  • 水鏡先生明知劉備必敗,為何還推薦諸葛亮?看懂了南華老仙便知
    只從《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徽這裡說起。首先要更正一條,水鏡先生跟司馬懿,完全不搭界!有些文章說,司馬懿是水鏡先生的侄子,這純屬張冠李戴。司馬徽是河南潁川人,司馬懿是河南溫縣人,雖都是河南人,但任何一本史書,哪怕是《三國演義》,也沒說過兩人是親戚。
  • 三國中,水鏡先生明知漢朝氣數已盡,為何還把諸葛亮舉薦給劉備?
    水鏡曰:「關、張、趙雲之流,雖有萬人之敵,而非權變之才;孫乾、糜竺、簡雍之輩,乃白面書生,尋章摘句小儒,非經綸濟世之士,豈成霸業之人也?」 水鏡先生和劉備第一次見面,就能說出這番話,一針見血的說出劉備集團的最大問題,這不就說明他事先對劉備有過調查了解嗎?從他的分析來看,劉備文臣猛將如雲,啥都不缺,就缺一個經綸濟世之才!
  • 司馬徽介紹諸葛亮時用了一成語,後面還有7個字,卻不敢對劉備說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因禍得福,的盧馬跳檀溪逃過追殺後,在荊州的鄉野民間,遇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然後得到了徐庶,由徐庶臨走前,告知劉備:諸葛亮才是真正牛人,讓他去請。但在正史中,其實卻很簡單,徐庶直接讓劉備去請,然後劉備就跑了三次,終於見到了諸葛亮。由此可見,歷史上的三顧茅廬根本沒有《三國演義》中那般讓人眼花繚亂。
  • 水鏡先生將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為啥突然就反悔了?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一個很了不起的軍師,在還未出現的時候就擁有了不小的名聲。曾經劉備為了獲得一個好的謀士,便請教了水鏡先生。
  • 司馬徽把諸葛亮等人介紹給劉備,為啥不介紹司馬懿?原因很簡單
    而遇到水鏡先生之後,劉備得到了徐庶、臥龍、鳳雛等大才,實力發生了質的變化,逐漸在這亂世中站穩了腳跟!可惜說,正是有水鏡先生的幫忙,才改變了劉備的人生軌跡。那麼水鏡先生把徐庶、臥龍、鳳雛都介紹給了劉備,為啥不把「侄兒」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呢?
  • 諸葛亮師傅水鏡先生有多厲害?有幾個弟子?
    「華容道」之後,水鏡先生再次現身也不說廢話,直奔主題:「聽說你要殺關羽,怎麼幾日不見,世事就審度不清了呢。」諸葛亮心中不服:「關羽放了曹操,又害我八卦陣被破,於情於理都該殺。」水鏡笑道:「你殺曹操為何?」諸葛亮回道:「自然是為主公掃除障礙。」水鏡不以為然:「殺之無名!這曹操乃是丞相,殺了他,你置漢獻帝於何地,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你莫非想要讓劉備弒帝自立?還是想讓劉備替漢獻帝當丞相?
  • 諸葛亮臨死時大呼:水鏡先生救我!原來此人早就算準了孔明的結局
    答案就是水鏡先生了,或許有的人會說,這師父交出好徒弟是可能的,但是這師父不一定能比徒弟厲害,這麼說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水鏡先生教出的好學生可不止是諸葛亮而已,像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還有徐庶,都是他的高徒,可見其牛逼之處。
  •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早預言孔明將敗,出山時這句話已透露玄機
    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說是神級人物,不但料事如神、聰明絕頂,同時還是個發明家,無奈後期內憂外患,一心想完成劉備囑託一統中原大業的他,數次北伐未成,最後病逝五丈原;這也讓杜甫寫出經典詩詞《蜀相》,最後兩句最為大家耳熟能詳: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陳詩明:夫妻同遊水鏡莊 一一水鏡先生司馬徽,舉賢薦能在南漳
    《夫妻同遊水鏡莊》 一一水鏡先生司馬徽,舉賢薦能在南漳! 作者:陳詩明 東漢隱士司馬徽, 精通道學與奇門。 還有經學與兵法, 受人敬重一奇人!
  •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言罷,飄然而去」,這裡的「徽」就是司馬徽,也是大名鼎鼎的水鏡先生。很多讀者讀到這裡的時候都會產生一個疑問,不明白為什麼水鏡先生會這麼說? 針對這一問題,網上的一些網友也進行了一些解答,然而很多分析都是根據後來的結果倒過來解釋原因,我認為這種「馬後炮」的分析方式並不可取,因為水鏡先生在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的時候並沒有發生後來的那些事情,所以這些原因嚴格意義上講都是不能解釋水鏡先生心理的真實想法的。
  • 羅貫中:我讓水鏡先生說的
    -------《三國演義》相信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水鏡先生」這個人,真名司馬徽,在演義中跟劉皇叔力薦臥龍鳳雛,稱得其一便可得天下,但當劉皇叔請得孔明出山後,水鏡先生卻又說:「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可惜,可惜!」
  •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為何不推薦自己的侄兒司馬懿給劉備呢
    水鏡先生,本名司馬徽,字德操,東漢末年襄陽名士。約生於公元147年,卒於208年。司馬徽是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中才出現的。他出場羅貫中僅用了八個字「松形鶴骨,器宇不凡」,用筆即精道,又有些神秘莫測。
  • 《三國演義》水鏡先生推薦孔明其實在坑他?看看他的姓就知道了!
    最近又把《三國演義》刷了一遍,在刷到劉備遇到水鏡先生這一段時,就感覺很奇怪按道理說,水鏡遇到劉備這樣的英主,應該向劉備多舉薦自己家族的子弟。讓自己家族的人更有出頭的機會。他反而是報出了臥龍鳳雛的名號給劉備,對自己家的子弟一個都沒提。
  •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為何說諸葛亮「不得其時」?
    「臥龍雖得明主,但不得其時」乃是《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所言。至於司馬徽為何能做出如此精準的預判,是因為他開了上帝視角。沒錯,就這麼簡單!因此,羅貫中「安排」司馬徽說這句話,實際上是他本人對於魏蜀兩國興亡的看法。在已經熟知歷史走向的羅貫中看來,蜀漢被消滅的原因在於諸葛亮出山過早。當時的劉備可以用無立錐之地來形容,他空有廓清宇內之志,但只能窩在小小的新野城中。諸葛亮是個忠誠的人,他既然追隨劉備,則必然會竭盡全力為劉備出謀劃策,為了劉備的基業他不惜耗儘自己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