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明知劉備必敗,為何還推薦諸葛亮?看懂了南華老仙便知

2021-02-13 通史全球

《三國演義》裡的高人有很多,其中最穿越和喜感的,便是黃巾軍大哥張角的老師,名叫:南華老仙。他傳授給了張角一本《太平要術》,張角學會後就發動了黃巾起義。

那麼這位南華老仙是誰?便是道教中的南華真人。現在知道是誰了吧,沒錯,正是鼎鼎大名的莊周老爺子!

三國為啥那麼亂?瞅瞅,連最講究清靜無為的莊老爺子,都給攪合進來了,能不亂嗎。當然,如莊周在《三國演義》中太過玄幻,先不過多說了。只從《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徽這裡說起。

首先要更正一條,水鏡先生跟司馬懿,完全不搭界!有些文章說,司馬懿是水鏡先生的侄子,這純屬張冠李戴。司馬徽是河南潁川人,司馬懿是河南溫縣人,雖都是河南人,但任何一本史書,哪怕是《三國演義》,也沒說過兩人是親戚。

總不能因兩人都姓「司馬」就硬扯到一起吧?若如此,那張飛是河北涿郡人,張郃是河北河間人,咋就沒人把這兩位說成是「表兄弟」?

之所以如此硬扯,大概就是因為水鏡先生,明明知道劉備必敗,卻還是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而同姓的司馬懿一家,卻最後一統了天下。故而認定,水鏡先生和司馬懿,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潛臺詞就是,兩人都是手拿歷史劇本的人,提前看過。

因此,所有疑點就全部集中在了,「水鏡先生推薦諸葛亮」這個問題上了。那麼水鏡先生在已得知結果的情況下,為何還要如此?原因大致有三條。

一、對漢朝的認可

水鏡先生雖是隱士高人,由於生於大漢,長於大漢,對漢朝的認知和認可,早就根深蒂固了。這其實也是三國初期,所有諸雄和能人的共同點。

劉備為啥能聚攏起一票打不散,壓不垮的人馬?就是因劉備要復興漢室!這個主張,得到了手下人的認可。從這層意義上來言,蜀漢是三國時期的理想派!不靠金錢和官位,靠的是理想!

曹操也是,誰說他一開始就要取代漢朝?《三國演義》中,刺殺董卓,起兵陳留,曹操最初是一門心思的要扶保漢朝。可惜隨著他成就越來越大,所謂高處不勝寒,一旦失足跌落,關係到的是曹家滿門性命問題。因此這才有了當周文王的想法。故而曹操是現實派!

回頭說水鏡先生,雖在諸葛亮出山時,曾哀嘆「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但實則卻透露出了對漢室衰微和滅亡的惋惜和同情。也就是說,水鏡先生對漢朝,也如劉備和曹操一樣是認可的。這是時代的烙印!

二、對劉備的認可

無論厭惡劉備,還是讚佩劉備,恐怕誰也否認不了,劉備身上的那股百折不撓的奮鬥氣息吧?從二十多歲到快五十了,雖從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可劉備卻越戰越勇!只憑這一條,就沒多少人,有資格鄙視人家劉備。

這種氣質連曹操都贊,水鏡先生如何不讚佩?因此對於劉備,水鏡先生不但尊重,且給了很高的定位。

比如,劉備的盧馬跳潭溪,逃脫追殺後,撞到水鏡先生家,然後就聽人家彈琴。哪料琴弦卻斷了,水鏡先生當即就說:「琴韻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調。必有英雄竊聽。」

既,劉備的這股氣質,能感染彈琴的水鏡先生,使其琴弦斷開!這其實便是水鏡先生,對劉備的看法或說認知和認可!自然為這樣的英雄人物,推薦人才有錯嗎?哪怕明知結果,也依然要出手相幫。於是這就引出了第三條。

三、對諸葛亮的認可

許多人都認為諸葛亮,是仙風道骨般的人物,但實則卻並非如此。試想,一位仙風道骨者,能用管仲和樂毅激勵自己嗎?

諸葛亮就經常自比管仲和樂毅!這就說明了諸葛亮,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不甘心躬耕一生!水鏡先生既是諸葛亮的朋友,又算老師,對此是心知肚明的。既然諸葛亮有這心思,又有這才華,而劉備還求賢若渴,若是你該怎麼辦?只能成全吧!

四、分析總論

這三條就決定了,水鏡先生雖明知劉備必敗,也推薦諸葛亮。因為這三條,全都透露出了一個意思:責任感!

同時這也是為何《三國演義》,非扯進來莊周的原因。莊周雖曾言,在姑射山上有神仙,活得無牽無掛,吸風飲露虛無中,騰雲駕霧四海行……

可問題是這有意義嗎?站在世俗角度來言是毫無意義,僅是一種精神寄託或追求,這點也是莊周的本意。否則他也不會說出,「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這句話了,是不是同樣滿滿的責任感?

這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無論神仙,隱士,還是英雄,無不擁有滿滿的責任感,三者在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

相關焦點

  • 三國中,水鏡先生明知漢朝氣數已盡,為何還把諸葛亮舉薦給劉備?
    水鏡先生司馬徽確實是一個很有能耐的隱士,他看遍紅塵,超脫於天下,已經知道漢室將亡,不可逆轉,而且他本人也並不想再參與這天下紛爭之中去了。不過他雖然不想捲入紅塵,卻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攪動了天下大勢!那麼水鏡先生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舉薦諸葛亮給劉備呢?其實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 水鏡先生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為何立刻反悔了?
    ,號稱臥龍先生,曾幫助劉備打下漢室江山。那麼,劉備是如何得到這樣一位優秀的謀士的呢?相信大家都清楚三顧茅廬的故事,但最初還是水鏡先生在背後推薦,才得以使諸葛亮一展雄心抱負,不過,水鏡先生剛舉薦過諸葛亮就後悔了。這是為何呢?起初,水鏡先生之所以舉薦諸葛亮,還是因為司馬徽的家族幾百年來世代受漢室的恩惠,並且他現在的一些人脈也是他先輩給他留下的家底所帶來的。所以說水鏡先生對漢室仍懷有深厚的感情,並且還帶有一點同情心。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有不少朋友認為水鏡先生和司馬懿都複姓司馬,而且兩人都非常有才學,推測兩人可能相識甚至是本家人。好奇司馬徽為什麼只給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兩人,卻不推薦司馬懿,感覺是水鏡先生的局,甚至認為是坑、陰謀論。其實龐統和劉備說過一句話就能解釋這件事。
  • 水鏡先生將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為啥突然就反悔了?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一個很了不起的軍師,在還未出現的時候就擁有了不小的名聲。曾經劉備為了獲得一個好的謀士,便請教了水鏡先生。
  • 劉備想要爭奪天下,虛心三請諸葛亮,為何不願再拜訪水鏡先生?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黃巾之亂之後各地的豪閥勢力紛紛脫離了朝廷的掌控,開始自己搶地盤的爭鬥,劉備也趁著亂世想要建立一番豐功偉業,但是他空有一腔凌雲壯志,卻沒有人能夠幫助他實現,這讓劉備十分的傷感。經過數年的徵戰劉備還是沒有一塊自己的地盤,只能寄居在劉表的荊州,還經常遭人排擠。
  • 三國演義上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他知道劉備必敗嗎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了臥龍鳳雛,但是他也知道劉備是打不倒曹操的,是無法興復漢室的,所以建議劉備去請諸葛亮後,司馬德操仰天大笑出門去,說了句: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水鏡先生大約知道,曹操是不可消滅的。
  • 諸葛亮出山前,劉備為何一直打敗仗,水鏡先生司馬徽說出了真相
    在諸葛亮出山前,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還是有的,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流,要說劉備的實力,這一點也不差,可是他卻幾乎沒有勝仗的記錄。直到遇到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說出了真相,在原著中,劉備為何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打敗仗,其實有詳細的說明,只不過沒有讀過原著的人不知道而已。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得臥龍鳳雛可得天下,劉備為何卻敗了?水鏡先生的下半句大有玄機
    ▲電視劇中水鏡先生就在那時候三國中有的一位很著名的隱士說出了一段話,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水鏡先生,當時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遇見了這個水鏡先生,他告訴劉備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2劉備非常相信水鏡先生所說的話,所以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招致了自己的麾下,但是只要對三國的解這段歷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最後劉備依然麼能成功
  • 諸葛亮師傅水鏡先生有多厲害?有幾個弟子?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諸葛亮巧借東風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後的三氣周瑜,上演空城計、暗度陳倉、減兵增灶與司馬懿的鬥智鬥勇的故事恐怕是家喻戶曉吧;而水鏡先生呢,他能提前算出劉備哪一天登門,一出場就算準了劉備準備逃難的尷尬處境,而且一語點醒了「蒙圈」了的劉備——狼狽至此乃缺謀臣,他還未卜先知:諸葛還沒出茅廬,他便斷定了諸葛亮的結局,雖遇其人,然生不逢時也。
  • 水鏡先生是怎樣看待司馬懿的?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對劉備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其中「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說的是龐統,兩者都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頂級謀士
  • 難怪劉備得到臥龍鳳雛都註定失敗,你看水鏡先生說的後半句是啥?
    說到這諸葛亮的能力,恐怕三國之內沒有人會不服。就是因為有了諸葛亮的存在,才讓一個連棲身之地都沒有的劉備,漸漸變成了稱霸蜀漢的帝王。其實,早在劉備逃亡之際,就曾經遇到一位世外高人。此人道號水鏡先生,有未卜先知的本領。而且,在劉備請教平定天下的方法時,水鏡先生就和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三國異俠傳》玄龍幻劍卷十四:水鏡先生
    牧童笑道:「師父曾說,若貴客打探,可直告名號,果然所料不差,我師司馬徽,道號水鏡先生。劉備一聽,不由大奇道:「聽說荊州有一高人,察賢辨能,明如水鏡照映,這位高人,莫非便是尊師水鏡先生嗎?若然不差,請小兄弟快引領我前去參拜。」牧童笑道:「是與不是,見面便知,請隨我走一趟吧。」牧童拔轉牛身,向西而行,劉備連忙策馬在後跟隨。
  •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為何不推薦自己的侄兒司馬懿給劉備呢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正是這次歷險記,邂逅了指點他後半生的人物,水鏡先生。一。水鏡山莊推賢才,近水樓臺先得月。獲救到了水鏡山莊後,劉備與水鏡先生談論起宏圖大業來,劉備認為以自己的人才濟濟,可以比肩任何東漢軍閥。水鏡先生笑道:「說說你的理由」!
  • 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段本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鋪墊,為了只是引出諸葛亮和龐統而已,歷史上根本也沒有水鏡先生,更加沒有這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說,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包裝詞和廣告語。等於現在的李寧,金拱門等,要大家知道你賣什麼,你先需要給人留下印象。
  • 三國人物:「水鏡先生」司馬徽,一個「出世」的高人
    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位「水鏡先生」司馬徽。 這個牧童一眼就認出了劉備,他是聽一些來訪師父司馬徽的客人們談起劉備外貌是「身長七尺五寸,垂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因此就認出了劉備。這說明司馬徽雖在山野林間,但對外面世界的局勢發展和各方人物都了如指掌。在與小童的聊天中,我們還知道司馬徽還熟悉龐德公和龐統叔侄二人,並對龐統的才能非常欣賞,「呼之為弟」。
  •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言罷,飄然而去」,這裡的「徽」就是司馬徽,也是大名鼎鼎的水鏡先生。很多讀者讀到這裡的時候都會產生一個疑問,不明白為什麼水鏡先生會這麼說? 針對這一問題,網上的一些網友也進行了一些解答,然而很多分析都是根據後來的結果倒過來解釋原因,我認為這種「馬後炮」的分析方式並不可取,因為水鏡先生在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的時候並沒有發生後來的那些事情,所以這些原因嚴格意義上講都是不能解釋水鏡先生心理的真實想法的。
  • 羅貫中:我讓水鏡先生說的
    -------《三國演義》相信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水鏡先生」這個人,真名司馬徽,在演義中跟劉皇叔力薦臥龍鳳雛,稱得其一便可得天下,但當劉皇叔請得孔明出山後,水鏡先生卻又說:「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可惜,可惜!」
  • 三國趣聞: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為何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
    三國趣聞: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 為何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鞠躬盡瘁,最終三分天下,諸葛亮成了一代智者賢相。
  • 諸葛亮臨死時大呼:水鏡先生救我!原來此人早就算準了孔明的結局
    答案就是水鏡先生了,或許有的人會說,這師父交出好徒弟是可能的,但是這師父不一定能比徒弟厲害,這麼說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水鏡先生教出的好學生可不止是諸葛亮而已,像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還有徐庶,都是他的高徒,可見其牛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