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水鏡先生是誰?為何說他是「臥龍」「鳳雛」的貴人?

2021-03-05 贊拉文藝工作室

   我們接著看劉備在水鏡先生莊上的經歷。第二天天亮後,劉備當然迫不及待地詢問昨晚來人是誰,水鏡先生則笑答「此人慾往投明主,已到他處去了」。殊不知這位半夜訪客就是日後不久前來輔佐自己的徐庶,劉備仍然不得其解,又開始盤詢伏龍、鳳雛,水鏡先生照樣不停的笑說「好!好!」,仿佛就一直在和劉備打啞謎。一位在世間叱吒風雲的英雄劉皇叔,到了這位山野隱士的面前,無論在思維方面還是在行為上真像成了一個小學生似的。最後,劉備在告辭水鏡先生的時候,禁不住邀他出山相助,水鏡先生答曰:「山野閒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勝吾十倍者來助公,公宜訪之。」劉備和水鏡先生的第一次交往便這樣結束了。

  劉備和水鏡先生的第二次交往則是出現在小說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這一次的描述就更簡單一些,篇幅就一頁左右。當時劉備已經往隆中去了兩次皆不遇孔明,正在準備第三次。臨出發時水鏡先生竟飄然而至,於是兩人便開始了他們之間的第二次交流,也是最後一次交流。這一次晤談,水鏡先生就不再和劉備打啞謎了。不知是不是已經感覺到這位劉皇叔確實心誠,所以這回和劉備的談話就直截了當。

   在寒暄了一段徐庶被詐去曹營的事情之後,就開始將話題轉移到孔明正題上了。水鏡先生對孔明給出了驚人的評價,其本領超乎管仲、樂毅之流,「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無疑更進一步堅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決心。然水鏡先生在辭別劉備出門之後,卻留下了一句令人過目難忘的話:「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簡直就已經將後來的歷史給定格了。

    事實上也確如此,諸葛孔明先生儘管滿腹經綸,神機妙算,然終其一生鞠躬盡瘁,仍未能實現劉備的復興漢室、匡扶天下之理想,讓後人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嗟嘆。身前已知身後天下事,水鏡先生實乃高人!他在評論徐庶離開劉備之前走馬薦諸葛這件事時所說的另一句話「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也充分暗示了孔明出山之後的命運和結局。水鏡先生實乃三國時期一神秘大隱!真正高人中的高人!

相關焦點

  • 難怪劉備得到臥龍鳳雛都註定失敗,你看水鏡先生說的後半句是啥?
    說到這諸葛亮的能力,恐怕三國之內沒有人會不服。就是因為有了諸葛亮的存在,才讓一個連棲身之地都沒有的劉備,漸漸變成了稱霸蜀漢的帝王。其實,早在劉備逃亡之際,就曾經遇到一位世外高人。此人道號水鏡先生,有未卜先知的本領。而且,在劉備請教平定天下的方法時,水鏡先生就和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沒毛病,但水鏡先生隱瞞了下半句
    畢竟羅貫中做過朱元璋的敵人,所以他一生沒有涉足官場,在吸收了正史《三國志》大部分資料,並結合民間故事,寫出了《三國演義》這本七成真實,三分虛構的小說。《三國演義》有明顯的尊劉抑曹的傾向,也就是刻意把劉備說成正統,曹操刻畫成奸雄。如果採納其他正史的觀點,劉備建立的蜀漢只是一個割據政權,曹魏才是正統。
  • 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段本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鋪墊,為了只是引出諸葛亮和龐統而已,歷史上根本也沒有水鏡先生,更加沒有這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說,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包裝詞和廣告語。等於現在的李寧,金拱門等,要大家知道你賣什麼,你先需要給人留下印象。
  • 他是三國最神秘的高人「臥龍和鳳雛」都是他舉薦的
    其實在三國中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評論家,他太低調了,諸葛亮和龐統「臥龍和鳳雛」的稱號就是他取的。都知道曹操是自己去找的許劭要點評,其實龐統也是親自去找的「水鏡先生」才得到「鳳雛」的稱號,至於諸葛亮估計太帥了「水鏡先生」主動評的。
  • 得臥龍鳳雛可得天下,劉備為何卻敗了?水鏡先生的下半句大有玄機
    ▲電視劇中水鏡先生就在那時候三國中有的一位很著名的隱士說出了一段話,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水鏡先生,當時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遇見了這個水鏡先生,他告訴劉備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2劉備非常相信水鏡先生所說的話,所以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招致了自己的麾下,但是只要對三國的解這段歷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最後劉備依然麼能成功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天下不歸蜀國?水鏡:想想我怎麼說的
    其功績好比春秋戰國時期的蘇秦於六國、第三件事是幫後主劉禪管制蜀國,為北伐曹魏積蓄力量,其功績好比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於齊國。諸葛亮當年自稱為臥龍,躬耕於南陽,當時常常將自己比擬為管仲樂毅,後來他真的成為管仲樂毅了。諸葛亮是一匹千裡馬,而劉備便是發現千裡馬的伯樂。三顧茅廬的故事家喻戶曉,三顧茅廬之前,劉備最早找到的謀士,是水鏡先生。當時水鏡先生已經亦然想要歸隱,開始不管世間戰亂紛爭了,臨走前,水鏡先生留下了一句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 三國終極大佬之水鏡先生
    東漢末年,朝政衰敗,致使群雄並起,又致三國鼎立,而最終天下歸晉。紛爭廝殺所謂何?時數?命數?其實,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後世談諸一笑耳!有一人,未出隆中便已定三分天下,燒赤壁,平荊州,取西川,伐中原……身故千載而名尤勝於前!此何人?
  • 水鏡先生是怎樣看待司馬懿的?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對劉備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其中「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說的是龐統,兩者都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頂級謀士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光顧著高興,竟忘了還有下一句!
    三國演義裡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語,叫做「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是水鏡先生說的,水鏡先生是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淵博,在識人方面更是厲害,當時劉備想要
  • 臥龍?鳳雛?鬼才?他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東漢末年,亂世三國,給無數英雄創造了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絕佳的平臺,能在亂世中建立功業,被世人所傳唱。尚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不是一人能單挑上千敵軍的將軍,更不是紙筆如劍的文臣,而是大將手下的頂級謀士!
  • 為何劉備得其臥龍鳳雛還是敗了?其實後面這樣還有一句,水境沒說
    三國中,有一位十分神秘的老者,水鏡先生司馬徽,從他手上教出的徒弟,無一不是人中龍鳳,比較出名的有三名徒弟,孔明,龐統,徐庶,其中,孔明與龐統更是被譽為臥龍鳳雛。 世人皆說: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 羅貫中:我讓水鏡先生說的
    徽出門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言罷,飄然而去。玄德嘆曰:「真隱居賢士也!」-------《三國演義》相信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水鏡先生」這個人,真名司馬徽,在演義中跟劉皇叔力薦臥龍鳳雛,稱得其一便可得天下,但當劉皇叔請得孔明出山後,水鏡先生卻又說:「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可惜,可惜!」
  • 臥龍、鳳雛、幼麟和冢虎,是三國時期的四大智囊,都指誰
    一直以來,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臥龍、鳳雛的事跡,還有二者得以,可安天下的說法,可見二人智謀至不凡。這裡的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雖然有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但是劉皇叔兩個都得到了,最終卻痛失天下,蜀漢在三國中最先滅亡,令人惋惜。
  • 三國中不止有臥龍鳳雛 其實還有幼麟冢虎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實力也很強,除了有五虎上將以外,謀士還有諸葛亮和龐統,這兩位分別稱為臥龍和鳳雛
  • 水鏡先生的三個弟子,為何他說得一人便可得天下?他們又是誰?
    水鏡先生司馬徽,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人了,司馬徽博學古今,善於舉薦人才,同時是一位高尚的隱士。
  • 《三國異俠傳》玄龍幻劍卷十四:水鏡先生
    《三國異俠傳》玄龍幻劍卷第十四節:水鏡先生劉備一路策馬向西奔馳,他此行九死一生,幸而終能逢兇化吉,心中不由如醉如痴,暗道:若說的盧馬救我一命,乃屬天意,則趙子龍於千鈞一髮的出現,卻是他那義兄的伏布玄機,由此可見,趙子龍這位義兄的神通本領何等驚人,可惜劉備無此福氣求得此人相助,
  • 眾人只知「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誰知道後面一句是啥?
    三國歷史中,曾有一位隱士,雖然不曾輔佐過任何一個人,卻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甚至早已算出三國最後的結局,此人就是司馬徽,又被稱為「水鏡先生」。
  • 三國中,水鏡先生明知漢朝氣數已盡,為何還把諸葛亮舉薦給劉備?
    水鏡先生司馬徽確實是一個很有能耐的隱士,他看遍紅塵,超脫於天下,已經知道漢室將亡,不可逆轉,而且他本人也並不想再參與這天下紛爭之中去了。不過他雖然不想捲入紅塵,卻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攪動了天下大勢!那麼水鏡先生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舉薦諸葛亮給劉備呢?其實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 比臥龍鳳雛還霸氣,註定他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周禮》中這樣解釋,《周禮》解釋說,號為「尊其名更為美稱焉」,也就是說,號是對一個人的尊稱或美稱,從某方面也反應了一個人的能力,跟現在的外號和綽號差不多。如現在有些人被朋友起外號為「猴子」,也表示此人非常精明。三國中有兩位大神,更被當時的隱士水鏡先生稱讚為:「此二人得到一個便可以得天下」,他們分別是諸葛亮和龐統。
  • 臥龍鳳雛得一可一統天下,為何劉備得兩人卻敗了?他不知道下半句
    其實他還有一個徒弟名叫龐統,也是劉備的手下。雖然他的兩位徒弟都是劉備的得力助手,不過身為師傅父的司馬徽卻從沒有輔佐任何一位君主。司馬徽曾經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不過他並沒有告訴他下一句話。劉備,是一個弘毅寬厚,禮賢下士的一代帝王,在他還沒有嶄露頭角的時候,是非常落魄的,備嘗艱辛,但是,這種經歷也使得他在成就帝業的道路上更加的堅韌,在他成就帝業的道路上,他禮遇有才能的人,聽聞臥龍先生非常的有才能,於是,多次去拜訪這位臥龍先生,最終獲得了諸葛亮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