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與三國志50鳳雛比臥龍差的不止長相

2021-02-23 天權國學社

請按住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各位的支持和厚愛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這樣一句話「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和剛從檀溪跳過來的劉備說的。伏龍也就是臥龍,著名的諸葛亮,鳳雛是龐統龐士元。這二位如果往一起一站,光看長相,諸葛亮甩龐統不知道多少條街,龐統這長相實在有點兒對不起觀眾,所以他名聲雖然大,但出去找工作時孫權和劉備都沒看上他。特別是劉備,想當初聽了這個「伏龍鳳雛」,受了病一樣要找這二位。三顧茅廬,費了多大勁把諸葛亮給求出來,到了龐統這兒,送上門兒還不想要了。這麼一看,龐統這長相耽誤大事了,可龐統真的就僅僅是長相比諸葛亮差很多嗎?

肯定有人回答,是啊。臥龍鳳雛相提並論,兩個人的本事肯定是不相上下啊。

不知道您注意過沒有,經常被放在一起的兩個人,本領可能還真的不是半斤八兩,有時候差距還很明顯。而且一般都是被放在後面那位比前面的差一些,比如北喬峰,南慕容,這不用說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再比如繪畫界有一個南張北溥,南邊的張大千,北方的溥心畬。按說這二位量級差不太多,但張大千這個名字,即便是對國畫完全無感的人也基本上都聽說過,而溥心畬就需要對國畫或者對古玩收藏有點興趣的人才會有所了解,所以看出兩個人多少還是有點差距的。還有京劇界的南麒北馬,這二位就更是幾乎不分伯仲。但建國後周信芳先生的稱號是藝術家,馬連良先生則是著名演員,還是王奶奶見玉奶奶——差一點吧。

鳳雛和臥龍也是這個意思,諸葛亮我就不多說了,他在《三國演義》裡的地位有目共睹,而這位龐統龐士元就差很多了,您說《三國演義》裡他有過什麼奇謀妙策?好像想不起來吧?

您可能說,有啊?一出來就是龐統獻連環計,讓曹操鐵鎖連舟,對赤壁之戰的大勝起很大作用。不過您看看這段,這個是龐統厲害嗎?龐統一到曹營,曹操一聽鳳雛先生來了,那是遠接高迎啊。然後就讓龐統參觀他的軍營,龐統一說你的士兵不習水戰,曹操也正為這個苦惱呢,龐統就給他獻了一道鐵鎖連舟之計。曹操一聽鳳雛先生出的主意,那肯定是好的,所以就依計而行。您看了嗎,這根本就沒有龐統本人的智慧在裡面,龐統就是個演員,按劇本行事。他能讓曹操聽他這個主意上當,依靠的是他的名頭,這主意要是蔣幹出的,曹操得且琢磨了,鳳雛先生獻的就不一樣了。這就跟同樣一套東西,沾名人的邊,大夥就追捧,就拿我寫的這套東西來說,我寫完了我錄音,播出來就您幾位識貨的捧場,還是我寫的這些東西,讓高曉松、老梁等人錄音再拿出來,關注度至少翻上去一千倍,這就是名人效應,曹操也不能免俗。

不過這裡面就有意思了,劉備剛剛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來,曹操根本不知道這位是幹什麼的,還得徐庶在一旁介紹,怎麼龐統一來,曹操這麼重視?合理的解釋應該是諸葛亮讓曹操連吃了幾回苦頭之後,曹操肯定也要派人打聽,一打聽打聽出來了這個臥龍鳳雛,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既然是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曹操肯定不敢小視。所以您看了嗎?龐統能成功,還是接了諸葛亮的名聲。

再往後,龐統二次出世,保著劉備進西川。這位龐士元給劉備出的主意基本上以下三濫為主,比如讓劉備在酒宴上就安排刀斧手殺了劉璋,一會兒又讓魏延進去,來個項莊舞劍,要了劉璋的命。其實這時候劉備比他看得清楚,他們剛進西川,恩信未立,殺了劉璋,自己也立不住腳。龐統這個主意比當初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袁術那個謀士給他出的斷孫堅糧草供應的主意高不了多少。

到後來劉備和劉璋翻臉,龐統又急躁冒進,諸葛亮還專門送來書信,讓他們穩紮穩打,不可操之過急,他就不聽,覺得諸葛亮是怕他立功,超過自己。所以諸葛亮越勸,他越著急,最後把命搭上。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龐統來得晚,比諸葛亮差了很多,所以急於立功,有為才能有位嘛,有點著急。作為一個謀士,有平和的心態才能冷靜思考,才能準確地出謀劃策,龐統這種心態本身就不是能成大事的人。

最有意思的是在耒陽縣,劉備一開始把龐統放到那兒當個縣官,沒拿他當回事。結果龐統來了之後,每天喝酒,一百多天不辦公,案子堆積如山。張飛帶著巡視組進駐,看到他這個狀態,那肯定不會放過他。這一質問,龐統半天就把堆積的案子都處理完成了,一下子讓張飛刮目相看,這算露了把臉。

我必須說,能寫出這段情節,跟羅貫中先生的經歷有關,他當過張士誠的幕僚,上過戰場,所以善於寫權謀。但他沒在司法系統幹過,所以有點想當然。案件的審理可不是你看看卷宗,聽聽原告被告說話就能判的,即便有這樣簡單的案子,也是一小部分。很多案子需要調查取證,分析案情等等很瑣碎的事情,這都很耗時間的,要真是半天就審完,那要沒有冤假錯案就奇了怪了。還有,有些案子是不能等的,一等,犯人跑了;或者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已經造成了,這都屬於地方官不負責任,龐統秀才能,得有多少老百姓跟著倒黴?所以我覺得耒陽縣這段純屬玩鬧。

那龐統是不是和前面說的曹操那些武將似的,《三國志》裡露臉的事,《三國演義》裡都給捨去了呢。沒有,一般有這個待遇的都是曹操或者孫權那邊的,劉備這邊的一般都是刷色。《三國演義》裡龐統在劉備這邊的表現跟《三國志》的記載完全一樣,倒是沒有獻連環計那段,那段還算刷色的呢。還有耒陽縣這段倒是有,只不過當時龐統不是為了秀才能,故意不管事,而是真管不了。《三國志》裡說龐統在耒陽縣這段時間,工作上是亂七八糟,他自己焦頭爛額。劉備一看他這個摸樣,就打算讓他哪涼快哪待會兒去。這時候魯肅跟劉備說,龐統「非百裡之才」。就是說他的才能不在於管理一個區區小縣。結果劉備和他一聊,發現龐統確實有點兒玩意,這才讓他當了軍師中郎將,地位僅次於諸葛亮。這個比較合理,這叫術業有專攻,龐統在出謀劃策,縱橫捭闔上有才能,但不是行政人才,能管好一個縣的屬於循吏,照章辦事,循規蹈矩,這跟龐統練的不是一功,雖然龐統這一功練得也不是太出色,至少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相關焦點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沒毛病,但水鏡先生隱瞞了下半句
    這很正常,由於小說《三國演義》已經問世了幾百年,三國的故事一直深入人心。三國演義是明朝初年才子羅貫中所著。據說羅貫中,曾是農民起義兒軍首領張士誠的幕僚,後來卻是明太祖朱元璋打敗了張士誠,並趕走蒙古人,一統中原。畢竟羅貫中做過朱元璋的敵人,所以他一生沒有涉足官場,在吸收了正史《三國志》大部分資料,並結合民間故事,寫出了《三國演義》這本七成真實,三分虛構的小說。
  • 左德浩 | 臥龍與鳳雛
    時候已然是秋分,按照十一初步開園的計劃,臥龍崗開園在即,而鳳雛臺寂寞依舊。
  • 有臥龍的地方必有鳳雛什麼意思什麼梗 臥龍鳳雛出自哪裡
    臥龍鳳雛本來是形容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和周瑜,自《西虹市首富》之後形成了一種梗文化,經常在彈幕中見到,調侃倆人有臥龍的地方必有鳳雛,帶來了很多歡樂,臥龍鳳雛是什麼梗?下面帶來介紹。  有臥龍的地方必有鳳雛什麼意思?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此二人為何沒得天下?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中,司馬徽對劉備講:「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讀者可能會問:這諸葛亮、龐統後來都歸了劉備,劉備為什麼沒能獲得天下?我們再看《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得知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對劉備說:「諸葛亮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可是,司馬徽出門後,卻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意思是劉備得了諸葛亮,也得不了天下。經過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司馬徽在劉備面前抬高了諸葛亮、龐統,為他們做了誇大宣傳。
  • 三國中不止有臥龍鳳雛 其實還有幼麟冢虎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實力也很強,除了有五虎上將以外,謀士還有諸葛亮和龐統,這兩位分別稱為臥龍和鳳雛
  • 他是三國最神秘的高人「臥龍和鳳雛」都是他舉薦的
    其實在三國中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評論家,他太低調了,諸葛亮和龐統「臥龍和鳳雛」的稱號就是他取的。看《三國演義》的人都以為諸葛亮是徐庶推薦給劉備的,其實早之前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在馬躍檀溪後遇到了一位高人,此人自稱"山野閒散之人"拒絕劉備的邀請,後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和龐統稱兩人為「臥龍」和「鳳雛」。
  • 三國除了臥龍與鳳雛,還有「一馬一虎、一鬼一毒」,分別是誰?
    《三國演義》中司馬徽曾言:「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臥龍」本意,比喻隱居或未嶄露頭角的傑出人才。「臥龍」一詞源自《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這句話是對諸葛亮的一句盛讚,由於當時諸葛亮還尚未出茅廬,但是便知天下三分之勢。從這一點就可以得知臥龍的威名。
  • 得臥龍鳳雛可得天下,劉備為何卻敗了?水鏡先生的下半句大有玄機
    ▲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前言喜歡歷史的朋友一定對三國這段歷史非常的熟悉,而且小說《三國演義▲電視劇中水鏡先生就在那時候三國中有的一位很著名的隱士說出了一段話,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水鏡先生,當時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遇見了這個水鏡先生,他告訴劉備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
  • 世人只知"臥龍鳳雛",可知還有「冢虎」一人否?
    三國是我們很多人都熟悉的一段歷史,尤其是三國演義更讓我們大家了解了三國。
  • 臥龍、鳳雛、幼麟和冢虎,是三國時期的四大智囊,都指誰
    一直以來,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臥龍、鳳雛的事跡,還有二者得以,可安天下的說法,可見二人智謀至不凡。這裡的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雖然有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但是劉皇叔兩個都得到了,最終卻痛失天下,蜀漢在三國中最先滅亡,令人惋惜。
  • 諸葛亮,龐統號稱「臥龍鳳雛」,司馬懿綽號是什麼?
    在三國時期,常說:「臥龍鳳雛,獲得一個可以拿到世界。」
  • 臥龍、鳳雛、幼麟、冢虎」你知道分別是誰嗎?
    一部《三國演義》道盡了多少英雄事,充滿了多少陰謀詭計,爾虞我詐啊!正所謂「不是英雄,不讀三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天下不歸蜀國?水鏡:想想我怎麼說的
    諸葛亮當年自稱為臥龍,躬耕於南陽,當時常常將自己比擬為管仲樂毅,後來他真的成為管仲樂毅了。諸葛亮是一匹千裡馬,而劉備便是發現千裡馬的伯樂。三顧茅廬的故事家喻戶曉,三顧茅廬之前,劉備最早找到的謀士,是水鏡先生。當時水鏡先生已經亦然想要歸隱,開始不管世間戰亂紛爭了,臨走前,水鏡先生留下了一句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 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段本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鋪墊,為了只是引出諸葛亮和龐統而已,歷史上根本也沒有水鏡先生,更加沒有這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說,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包裝詞和廣告語。等於現在的李寧,金拱門等,要大家知道你賣什麼,你先需要給人留下印象。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光顧著高興,竟忘了還有下一句!
    三國演義裡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語,叫做「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是水鏡先生說的,水鏡先生是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淵博,在識人方面更是厲害,當時劉備想要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好在襄陽名士司馬徽便指點了劉備,並且對劉備說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指諸葛亮,鳳雛便是當今賢士龐統。《清江三孔集序》有記載:諸葛孔明、龐士元隱約襄漢之間,不輕以身從人。司馬德操曰:孔明臥龍,士元雛鳳也。先主用之,俱以為軍師。在社會上摸爬滾打10多年的劉備,雖然得以在亂世之中生存,但是想要完成他的大業,仍然是八字還沒有一撇。
  • 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劉備聽了估計會大哭
    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劉備聽了估計會大哭眾所周知,適逢亂世國家就會出現一種「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慘狀
  • 劉備擁有臥龍和鳳雛,為何還是不能一統天下?原來他犯了一致命錯誤
    由於《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致使劉備的蜀國滅亡後而讓人為之流涕。按道理說,「伏龍鳳雛得一就可安天下」,但劉備把2個人才都弄到手裡了可還是不能匡扶漢室,這是為何呢?因為劉備用錯一個致命的人,他直接把整個蜀給坑了。
  • 知道臥龍鳳雛,可你知道張任是誰嗎?
    知道臥龍、鳳雛的人很多,可是知道張任的人很少,知道他們之間恩怨的就更少了。 是的,張任就是射死鳳雛的人,也是劉備取西川遇到的最大障礙,在《三國演義》中有描述。第六十回,劉璋得意於張松引進劉備入川,「時部下將佐劉璝、泠苞、張任、鄧賢等一班文武官」提醒劉璋小心劉備,劉璋不信。
  •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前,司馬徽為何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流傳度非常廣的故事,大人小孩,幾乎人人皆知,同時,也是劉備改變命運,開始走向正軌的一個轉折點。劉備作為漢室後裔,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中,一心想要匡扶漢室,成就一番大業,他東奔西走,招兵買馬,求賢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