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按住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各位的支持和厚愛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這樣一句話「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和剛從檀溪跳過來的劉備說的。伏龍也就是臥龍,著名的諸葛亮,鳳雛是龐統龐士元。這二位如果往一起一站,光看長相,諸葛亮甩龐統不知道多少條街,龐統這長相實在有點兒對不起觀眾,所以他名聲雖然大,但出去找工作時孫權和劉備都沒看上他。特別是劉備,想當初聽了這個「伏龍鳳雛」,受了病一樣要找這二位。三顧茅廬,費了多大勁把諸葛亮給求出來,到了龐統這兒,送上門兒還不想要了。這麼一看,龐統這長相耽誤大事了,可龐統真的就僅僅是長相比諸葛亮差很多嗎?
肯定有人回答,是啊。臥龍鳳雛相提並論,兩個人的本事肯定是不相上下啊。
不知道您注意過沒有,經常被放在一起的兩個人,本領可能還真的不是半斤八兩,有時候差距還很明顯。而且一般都是被放在後面那位比前面的差一些,比如北喬峰,南慕容,這不用說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再比如繪畫界有一個南張北溥,南邊的張大千,北方的溥心畬。按說這二位量級差不太多,但張大千這個名字,即便是對國畫完全無感的人也基本上都聽說過,而溥心畬就需要對國畫或者對古玩收藏有點興趣的人才會有所了解,所以看出兩個人多少還是有點差距的。還有京劇界的南麒北馬,這二位就更是幾乎不分伯仲。但建國後周信芳先生的稱號是藝術家,馬連良先生則是著名演員,還是王奶奶見玉奶奶——差一點吧。
鳳雛和臥龍也是這個意思,諸葛亮我就不多說了,他在《三國演義》裡的地位有目共睹,而這位龐統龐士元就差很多了,您說《三國演義》裡他有過什麼奇謀妙策?好像想不起來吧?
您可能說,有啊?一出來就是龐統獻連環計,讓曹操鐵鎖連舟,對赤壁之戰的大勝起很大作用。不過您看看這段,這個是龐統厲害嗎?龐統一到曹營,曹操一聽鳳雛先生來了,那是遠接高迎啊。然後就讓龐統參觀他的軍營,龐統一說你的士兵不習水戰,曹操也正為這個苦惱呢,龐統就給他獻了一道鐵鎖連舟之計。曹操一聽鳳雛先生出的主意,那肯定是好的,所以就依計而行。您看了嗎,這根本就沒有龐統本人的智慧在裡面,龐統就是個演員,按劇本行事。他能讓曹操聽他這個主意上當,依靠的是他的名頭,這主意要是蔣幹出的,曹操得且琢磨了,鳳雛先生獻的就不一樣了。這就跟同樣一套東西,沾名人的邊,大夥就追捧,就拿我寫的這套東西來說,我寫完了我錄音,播出來就您幾位識貨的捧場,還是我寫的這些東西,讓高曉松、老梁等人錄音再拿出來,關注度至少翻上去一千倍,這就是名人效應,曹操也不能免俗。
不過這裡面就有意思了,劉備剛剛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來,曹操根本不知道這位是幹什麼的,還得徐庶在一旁介紹,怎麼龐統一來,曹操這麼重視?合理的解釋應該是諸葛亮讓曹操連吃了幾回苦頭之後,曹操肯定也要派人打聽,一打聽打聽出來了這個臥龍鳳雛,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既然是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曹操肯定不敢小視。所以您看了嗎?龐統能成功,還是接了諸葛亮的名聲。
再往後,龐統二次出世,保著劉備進西川。這位龐士元給劉備出的主意基本上以下三濫為主,比如讓劉備在酒宴上就安排刀斧手殺了劉璋,一會兒又讓魏延進去,來個項莊舞劍,要了劉璋的命。其實這時候劉備比他看得清楚,他們剛進西川,恩信未立,殺了劉璋,自己也立不住腳。龐統這個主意比當初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袁術那個謀士給他出的斷孫堅糧草供應的主意高不了多少。
到後來劉備和劉璋翻臉,龐統又急躁冒進,諸葛亮還專門送來書信,讓他們穩紮穩打,不可操之過急,他就不聽,覺得諸葛亮是怕他立功,超過自己。所以諸葛亮越勸,他越著急,最後把命搭上。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龐統來得晚,比諸葛亮差了很多,所以急於立功,有為才能有位嘛,有點著急。作為一個謀士,有平和的心態才能冷靜思考,才能準確地出謀劃策,龐統這種心態本身就不是能成大事的人。
最有意思的是在耒陽縣,劉備一開始把龐統放到那兒當個縣官,沒拿他當回事。結果龐統來了之後,每天喝酒,一百多天不辦公,案子堆積如山。張飛帶著巡視組進駐,看到他這個狀態,那肯定不會放過他。這一質問,龐統半天就把堆積的案子都處理完成了,一下子讓張飛刮目相看,這算露了把臉。
我必須說,能寫出這段情節,跟羅貫中先生的經歷有關,他當過張士誠的幕僚,上過戰場,所以善於寫權謀。但他沒在司法系統幹過,所以有點想當然。案件的審理可不是你看看卷宗,聽聽原告被告說話就能判的,即便有這樣簡單的案子,也是一小部分。很多案子需要調查取證,分析案情等等很瑣碎的事情,這都很耗時間的,要真是半天就審完,那要沒有冤假錯案就奇了怪了。還有,有些案子是不能等的,一等,犯人跑了;或者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已經造成了,這都屬於地方官不負責任,龐統秀才能,得有多少老百姓跟著倒黴?所以我覺得耒陽縣這段純屬玩鬧。
那龐統是不是和前面說的曹操那些武將似的,《三國志》裡露臉的事,《三國演義》裡都給捨去了呢。沒有,一般有這個待遇的都是曹操或者孫權那邊的,劉備這邊的一般都是刷色。《三國演義》裡龐統在劉備這邊的表現跟《三國志》的記載完全一樣,倒是沒有獻連環計那段,那段還算刷色的呢。還有耒陽縣這段倒是有,只不過當時龐統不是為了秀才能,故意不管事,而是真管不了。《三國志》裡說龐統在耒陽縣這段時間,工作上是亂七八糟,他自己焦頭爛額。劉備一看他這個摸樣,就打算讓他哪涼快哪待會兒去。這時候魯肅跟劉備說,龐統「非百裡之才」。就是說他的才能不在於管理一個區區小縣。結果劉備和他一聊,發現龐統確實有點兒玩意,這才讓他當了軍師中郎將,地位僅次於諸葛亮。這個比較合理,這叫術業有專攻,龐統在出謀劃策,縱橫捭闔上有才能,但不是行政人才,能管好一個縣的屬於循吏,照章辦事,循規蹈矩,這跟龐統練的不是一功,雖然龐統這一功練得也不是太出色,至少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