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動」開始,華為放出三個動作,「實體清單」將成泡影?

2021-01-13 科技情報咖

說到華為這家企業,很多人都有不同的印象。有些人把華為看作是一家通信企業,有的人把華為當成是一個手機巨頭,還有的人認為華為是一家比較全能的公司,因為通信、手機、電腦甚至系統等方面都是華為的產品。所以儘管華為沒有上市,但在某些人眼裡,華為已經能夠和一些世界巨頭相提並論了。

華為業務廣泛,不只是一家通信公司

其實說了這麼多,不能說華為是一家手機公司,也不能說華為是一家通信公司,經歷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華為可以說是一家科技企業,當年成立海思半導體的決定放在如今來看可見是多麼的正確。海思發展至今,旗下也已經有了大量的產品,除了我們熟悉的麒麟以外,還有巴龍、鯤鵬、凌霄等等,這些產品應用的範圍不盡相同,所以華為才有了能夠和蘋果對標的資本。

不過華為也並不是沒有弱點,晶圓製造其實就是華為的弱點之一,其實不僅僅是華為的弱點,同時也是其他企業的弱點,即便蘋果也不例外。所以美國也正是掐準了這個弱點,對華為實行了一系列的針對,華為才遭遇了如今的困難。

「破冰行動」開始,華為「三箭齊發」

但作為一家國產企業,如果華為想要放棄的話,其實早在2019年被打壓針對的時候就完全可以放棄,但華為並沒有。反而是先後從通信、系統等方面入手,打破技術壁壘實現「破冰」。而在這些方面,華為這次也是接連傳來了三個好消息。

首先就是關於晶圓製造的問題,在去年的12月份,華為在國內的首個晶片廠房已經完成了封頂,該工廠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會是光能力中心、智能終端研發等技術上面。當然,儘管不能像臺積電那樣大規模的生產高端晶片,但也能夠幫助華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至少在一些特定的領域之內不再讓我們受限於人,這才是這座工廠存在的主要目的。

其次就是系統上的合作。我們都知道,華為目前有自己的鴻蒙系統,只不過目前鴻蒙系統還在初期發展階段,生態建設與適配機型暫時還不夠完善。所以想憑藉自己的力量完全打破美國企業的壟斷,很顯然有些過於困難。而這時候國產聯盟就拋出了「橄欖枝」。

前段時間國內的統信公司就發起了一項名為「同心聯盟」的UOS系統生態合作大會。在此次大會上華為、中科曙光、金山等都是聯盟中的成員之一,累計30多家的企業抱團取暖,這也是一大壯觀場景了。所以說系統方面華為也是兩手抓,鴻蒙發展不能落下,同時還有UOS的同心聯盟,系統方面也有所保障。

最後就是華為旗下的哈勃公司入股了湖北九同方微電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業務在於EDA軟體設計方面的開發工作。也就是說華為在入股了這家企業之後,未來將有可能用上純國產的EDA設計軟體,從而擺脫對美國企業的依賴。

可以看出,華為的這三個消息每一個對未來發展都有著極大的好處,同時還能夠幫助華為打破美國的壟斷,從系統到晶圓製造和設計,這些都是目前科技行業內比較核心的技術和產品,華為這次真可謂是「三箭齊發」了。或許國內能夠做大這種程度的企業可能也只有華為了,畢竟也只有華為能夠分出這麼多的精力,投入這麼多的資金,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不對美國技術過度依賴,實現自力更生。而隨著這三個好消息的傳來,可以預見的是,「實體清單」將會成為泡影。

你認為這三個動作對華為未來的發展有多大的幫助呢?

相關焦點

  • 華為「三箭齊發」,開啟破冰行動,谷歌時代已成過去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01三箭齊發華為一直都是一家以硬體為主的公司,不管是手機製造還是晶片研發,都和實體科技產業有關。但是自從2019年開始,華為正式邁入軟體行列,向軟體產業轉型。用軟硬體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屬於自己的應用體系,生態架構。最受關注的軟體系統就是鴻蒙了,有鴻蒙在手,華為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手機系統公司。不過本質上來講,鴻蒙並不是專門為手機推出的。而是一款基於微內核分布式作業系統。什麼意思呢?意思很簡單,就是使用一部手機,在不同產品,不同設備之間實現互聯。
  • 硬氣的何止華為?美國碰到了硬茬,實體清單不管用了!
    一直以來,華為在美的眼中就是「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可是華為也不是吃素的,幾個回合下來,華為見招拆招,雖說手機業務受影響比較大,但還不至於被徹底打倒,反倒是推出鴻蒙意欲成為全球第三套手機作業系統。或許是看著華為有些惱羞成怒,美把眼光瞄準了更多的中企。
  • 通讀美國「實體清單」1373條全記錄:制裁世界、中國與華為
    2.清單內實體的含義在清單內,實體範圍廣闊,包括自然人、企業、科研院校、政府機構及其他組織;除自然人外,跨國/地區設立的子公司、辦事處等關聯單位都將在清單內以國別單獨列示,有一個列一個。例如,華為及關聯單位在該清單內被記錄了117次。
  • 聲援華為!中國或3招:實體清單、不買波音飛機、限制蘋果等美企!
    王爺說財經導讀:周五(15日),美國再次對華為「出手」,宣布2個大動作!一方面,應美國企業要求,美國延期對華為實施制裁,即:再度延長華為臨時許可證90天;另一方面,美國又對華為「卡脖子」,即:修改「外國直接產品」再出口規則,意圖限制臺積電等重要供應商繼續向華為供應晶片!
  • 美商務部將60個中國實體加入「實體清單」
    萬億歐元(以2018年價格為基準)用於發展7個重點領域:一是單一市場、數位技術和創新,包括投資「地平線歐洲「計劃、人工智慧以及網絡安全工具等;二是建設凝聚力、韌性和價值觀;三是自然資源與環境,包括農業和海洋政策、環境和氣候行動等;四是移民和邊境管理;五是安全與國防;六是外部行動,包括支持國際合作等;七是公共管理,包括教育和養老等。
  • 郭平:面對美國實體清單,華為還活著
    郭平:面對美國實體清單,華為還活著 5月18日,深圳,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稱,過去一年美國實體清單對華為造成了不少影響,「過去一年主題詞是補洞」,但華為還活著。
  • 美商務部將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 涉及中國眾多高校、企業及個人
    美商務部將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涉及中國眾多高校、企業及個人  【環球網報導】美國商務部網站當地時間18日發布公告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77個實體列入所謂的 「實體清單」,其中大部分為中國企業、高校以及個人等,而藉口是,這些實體存在所謂「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行動」。究竟哪些行動是「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行動」呢?
  • 140家中資企業被列實體清單,美國「制裁榜」就是中國「爆買榜」
    2019年5月開始,美國商務部陸續把中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拉入實體清單。小編整理了一下從去年到今年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如下:2019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把華為公司等70家關聯企業加入其實體清單;2019年6月21日,美國商務部將中科曙光等五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2019年8月15日,美國商務部將中廣核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共4家公司加入「實體清單」;2019
  • 《破冰行動》裡三個最有意思的鏡頭,讓人直觀感受到了演技的魅力
    導讀:《破冰行動》裡三個最有意思的鏡頭,讓人直觀感受到了演技的魅力《破冰行動》如今已經收官,提到這部電視劇最多的話題就是演技,一開始的時候
  • 大疆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沒事,照賣不誤!任正非連出三招
    大疆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照賣不誤近日,米國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將中國無人機廠商大疆列入所謂「實體清單」,對該公司對美進出口進行「管制」。對於米方的無理制裁,大疆20日回應稱,該公司將「繼續在美國銷售」,美國的客戶可以繼續購買和使用大疆的產品。
  • 從實體清單裡的中國機構看美國對中國的打擊方向
    那個最低技術含量有10%和25%兩條線,在華為2019年一開始進入實體清單後,當時大家都還挺關注這個最低技術含量的問題,認為含量在10%以上才會被美國管制,像是臺積電就很積極的確保和評估先進位程美國技術含量低於10%,然後給華為供貨。
  • 美國商務部將奇虎360、雲從科技等33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據路透社23日報導,美國22日表示,繼華為被列入之後,將在「實體清單」中增加33家中國企業和機構,意味著這些企業將無法與美國進行任何商業交易。    被列入「實體清單」將有什麼影響?    據悉,這些企業及部門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政府即可根據《出口管理條例》限制對這些機構出口、進口或轉口,這意味著進入名單的企業無法與美國有著任何商業交易。
  • 美國又將60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大疆在列(附企業名單)
    「實體清單」。此舉被《路透社》等西方媒體視為川普政府鞏固其對華強硬態度的最新,可能也是最後的動作,因為幾周後的1月20日,民主黨總統拜登將就職。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接受Fox Business採訪時稱,今次一共將77個實體列入列表,當中60間屬中國企業,涉及協助中國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化活動和建設人工島、侵犯人權及竊取美國貿易機密等。
  • 美國發動「科技戰」,1373個中國實體被美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發動「科技戰」,1373個中國實體被美列入」實體清單」 最新部分「實體清單」名單如下:1、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4、中國通用核電集團5、中國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6、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開發中心7、北京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8、成都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美國「實體清單」新增33家,360和「AI 四小龍」全被封殺
    當地時間 5 月 22 日,繼華為等公司之後,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以下稱「美國商務部」)再次把 33 家位於中國和開曼群島的企業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實體清單(Entity List),是美國為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而設立的出口管制條例。進入該清單的機構、企業和個人,將被剝奪在美國從事貿易的機會。
  • 美商務部將103家中俄企業列入「與軍方有關實體清單」
    12月21日,距美國商務部發布上一份針對77家實體的「實體清單」才過去三天,又一份針對103家實體的新清單出爐。美國商務部網站當天的信息顯示,這次的清單包括58家中國公司和45家俄羅斯公司,其中包括多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的下屬公司,至於理由依舊是那套「同軍隊有關聯」的陳詞濫調。
  • 五大AI獨角獸全進實體清單
    此前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的知名企業有華為、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廈門美亞柏科、頤信科技等。總體來看,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的企業及機構類型非常廣泛,覆蓋人工智慧、通信、網絡安全、雲端機器人、安防監控、精密光學、貿易、物流、法醫學等諸多行業。2019年11月20日,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表示,截至當時,美國實體清單共有來自76個國家的1200家公司,其中僅華為及其附屬公司就有115家。
  • 《破冰行動》原型是什麼真實事件?村主任「林耀東」是誰?
    《破冰行動》的熱播,讓更多的觀眾開始有興趣了解這部電視劇背後的故事:該部劇的故事根據什麼真實事件改編的呢?「塔寨村」的原型是廣東省的哪個村子?劇中村主任「林耀東」又是何許人也呢?都成為了這部劇的劇迷們關注和感興趣的內容,今天小編就給各位劇迷們答疑解惑!《破冰行動》取材於2013年廣東省開展的「雷霆掃毒12.29專項行動」中的陸豐掃毒及殲滅「亞洲製毒第一村」這一真實事件。
  • 《破冰行動》陳珂,就是一個笑話
    傅東育在2014年第一次接觸到《破冰行動》這部作品,他坦言:「它(這部作品)將永遠存在於記憶當中,存在於我創作的履歷之中。但我相信,它一定是最深刻,也是在心裡被藏得最深的作品之一」。 但在實際操作中,傅東育理想化的《破冰行動》可能受到不少幹擾。 最受網友詬病的陳珂的出現就是其中之一。
  • 破冰行動導演道歉,破冰行動結局太侮辱智商?馬雯領盒飯了
    31日,破冰行動導演道歉登上熱搜,電視劇《破冰行動》昨晚迎來大結局,但是卻被一些網友吐槽爛尾,女主陳珂的亂入加上劇情上存在各種BUG讓網友爭議不斷,《破冰行動》在豆瓣上的評分也因此由高走低。對此,導演傅東育髮長微博道歉,稱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並表示如果思考得再縝密些,也許會規避不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