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方式,父母再不明白就晚了!

2020-12-24 騰訊網

看到很多朋友說到陪孩子寫作業簡直是一道送命題,今天小語推薦大家看看這位媽媽陪孩子寫作業的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

她 11 歲半,六年級。和孩子班上家長聊過做作業的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講究。

孩子幼兒園階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留下一些隱患。待孩子上小學的最初兩年,也沒有及時抓孩子的日常習慣,導致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分心問題比較明顯,如今也在和這個頑疾作鬥爭,但是日漸轉好,效果明顯。

做作業之前有「三問」

以前我們讓她在自己的房間裡做作業,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邊。後來我們就讓她坐在餐桌上做作業,一旦發現小手上拿著玩具或零食,立刻就給她收走,課外書也收到一邊,讓她的四周清清爽爽。

我們家的廚房是開放式的,和客廳連在一起,餐桌比較大,她坐在我對面,我工作用的電腦也放在餐桌上。她做作業,我工作或做家務,燈下一片寧靜。我們吃過飯後也立刻把廚房收拾得乾乾淨淨,餐桌上沒有飯菜的蹤影,變成了辦公桌和書桌。這就避免了孩子依然停留在就餐時的鬆弛狀態,而開始緊張起來,知道要用心對付作業了。

我們不願意給孩子貼上「不專注」「自控力不強」的標籤,我們想,我們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訓練。事實上,只要耐心堅持訓練,她就能慢慢變得專注。家長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訓練的過程,是教會孩子方法,授人以漁的過程。家長必須認識到這麼做是有長遠好處的,不要怕煩。

我們的訓練方式是:當孩子放學時,一定和她聊幾分鐘,了解:

1今天各科作業的量有多少?

2各科作業的難點是什麼,為什麼覺得難?你打算怎麼下手搞定這個難點?

(後來這個問題也演變成:這科的作業是體力活兒還是腦力活兒——所謂體力活兒就是指類似抄寫生詞之類的,這種作業我們都讓她放到精力不濟的時候去做)

3.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開始做,為什麼?比如精神好就從難點開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幹「體力活兒」

不能只問「作業多嗎?」

以前只是問一句「今天作業多嗎?」是很不夠的。不夠專注的孩子往往會避重就輕,把麻煩的作業放在後面,而孩子覺得作業麻煩,是因為孩子沒學會分解麻煩(好多大人都還不會呢,何況大腦處在發育中的孩子)。

比如五年級時,學校發了一本《國學》,要求孩子們每周背誦幾首古詩,她當時最怕背誦,那怕什麼我們就提前搞什麼。我就專門指導她如何學會高效背誦古詩,比如教會她發現這首詩壓什麼韻,找出寫景的關鍵字詞,有時會找出配有畫面的朗誦視頻給她看,幫她理解這首詩在講什麼。

總之,幫她學會花幾分鐘掌握一首詩的幾個特徵,這樣背誦起來就快多了,我經常會和她比賽誰背得快,當然我總會讓著她。當時,周末首先安排時間背誦三首古詩,這樣到了布置有背誦古詩作業的那天,她就一點都不害怕了,心情輕鬆,做作業就快。

我們陪伴孩子寫作業,重點在幫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不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嘗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頭後,慢慢就會主動和我們交流今天作業的難點,以及她自己是怎麼思考這個難點的,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協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如果老師布置了作文,她一般都會先思考要寫什麼,大致會寫哪幾點,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等打開作業本的時候才去思考要寫啥。到了6年級,她已經開始主動估算各項作業需要的時間,雖然還是會有偏差,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作業本籤字不可馬虎

等需要在作業本上簽字時,我們都不馬虎。爸爸檢查數學作業,如果發現有錯,不會直接告訴她哪一題有錯,而是告訴她,這裡面錯了兩道題,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檢查一遍自己的作業,強化檢查的習慣。

到發現了錯題後,接著和她討論為什麼會出錯,是概念沒理解,還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驟。爸爸特別重視要求她具備一遍就做對的能力。每周會回顧本周作業的質量,比如為什麼這一周數學作業甲+這麼少,而甲-這麼多?是粗心大意,寫得不工整,還是其他原因?要求她下周必須扭轉局面,要多爭取作業的高質量,多得甲+。

最近數學測驗,她得了99分,沮喪自己沒得100分,錯了一道很簡單的題,我們就告訴她,如果平時作業甲+較多,得100分的概率就高多了。這樣她就會把作業質量和考試成績聯繫在一起,會主動提升做作業的質量。

我負責檢查語文作業和英語作業。語文作業我只看老師上次的打分,如果不是一百分,我就會仔細看錯在哪裡了。如果是一百分,我就不管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看法是,閱讀是基礎,我平時會花校多心思幫她物色課外讀物,她的閱讀量在班上可能排第一。

最近我抓的比較多的是她的英語學習,她們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換了三個英語老師,三四年級的老師教學質量不高,留下隱患。她的英語考試成績雖然不錯,但是基礎不紮實。所以我花時間相對較多的就是英語,每天 20 分鐘到半小時,聽讀背每天必須都有一點成果。

就這樣堅持了兩個學期,音標的概念已經有了,也知道根據音標來背誦記憶單詞了。語法的學習剛開始,也是計劃耐心堅持輔導,幫她建立起概念,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由於我們牢記所做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所以陪伴的內容和方式也都在悄悄變化。到了 6 年級,我更少過問語文的具體學習,依然只是提供閱讀條件。

關注:「愛知教學園地」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教學經驗和學習教育相關的內容!

從來不幫孩子整理書包

平時我們從不幫孩子整理書包,她的書包也不希望我們碰,裡面有些她自己的小秘密。但是我會要求她用我給她買的兩個帶拉鏈的文件袋分門別類裝好課本和作業本,以及卷子和草稿本等。

每周都會和她商量她的哪些東西放在書包的什麼地方,幫她養成固定放置東西的習慣。在家也是給她準備好各種文件袋,儘可能分門別類放好各種參考書和卷子,這樣找起來就很方便。文具也都有合適的收納箱袋放置。

睡前要求必須準備好第二天的課本等物品,必須檢查手機是否有電,沒電就要充電。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已經熟悉了這一套,睡前就手腳麻利地收拾她的書包,給手機充電,檢查自行車的鑰匙是否放在固定的位置(第二天上學好用)。

讓孩子生活變得有序

要想讓孩子變得專注,必須明確孩子的一些時間,比如早飯和晚飯的就餐時間、晚上開始鍛鍊的時間、晚上入睡的時間和早上起床的時間(同時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安排,比如晚飯需要多長時間消化而不影響晚上睡眠,鍛鍊怎樣不至於睡前太興奮而睡不著,這麼大的孩子每天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怎樣的危害)。

漸漸地,孩子的生活就變得有序。有序,才能專注。有序的生活,會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清晰,混亂的大腦必然導致不安全感,因為孩子會覺得一切都是失控的,而有序讓人有可控感,故能專注。

陪伴孩子作業的小貼士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在陪伴孩子,訓練孩子高效做作業方面,給予了這樣一些輔導:

1.怎樣的握筆姿勢能把字寫得又快又好。這對孩子能快速完成作業和考卷十分重要。

2.怎樣用不同顏色的筆在課本上做標註和筆記,又不至於把課文都弄得看不見了。

3.怎樣寫數字和公式,既清晰美觀,又很快。寫得不工整,很大的原因是還沒思考就開始做題。所以要求她必須打草稿,必須下筆前估算紙上空間的安排。

4.怎樣聽懂英語老師的課堂用語。有段時間我們發現孩子的英語書上畫滿了小人兒,根據經驗,我們知道這是孩子上課在分心,而分心往往是因為聽不懂。一問,果然,6 年級的英語老師基本上全程都用英語講課,和5年級的英語老師很不一樣。

雖然說的都是最常用的句子,但我們孩子還是聽不懂。於是就對此作針對性訓練,而且強化預習環節。這樣一來,課本上的小人兒就減少了。

5.重視預習和複習,而預習的重點在於能提出問題,從而帶著問題上課;複習則需要找到薄弱環節,越薄弱越多投入時間複習,而且讓孩子學著把薄弱環節想得比較具體,這樣她就能夠看到問題而有解決的思路,且能估算到需要多少時間能搞定這薄弱環節,從而學會見縫插針複習。通過長期訓練讓她牢牢把這些觀念記在心裡並去指導行動。

總之,我們認為,家長對孩子做作業的陪伴,關鍵還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現在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具體來講,我們的目標是小學 6 年級做作業的陪伴,為的是初中做作業的較少陪伴,以及高中做作業的無需陪伴。

如此,我們認識到在陪伴時需要抓的就是各項基本習慣的養成,常抓不懈,讓孩子品嘗到好習慣帶來的甜頭,從而樂意去堅持。

相關焦點

  • 賈乃亮李小璐陪甜馨玩耍:這才是離異父母愛孩子的正確方式
    只要做到以下三點即可: 一、父母分開不指責,太陽照常升起 在「做頭髮」事件曝出後,賈乃亮和李小璐先是冷處理,後來承認離婚。在這期間,二人及其家人多次在網上多次在網上,請求眾網友「放過」,給小甜馨一份清淨。
  • 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如果有靠譜合適的晚託班,我覺得還是把孩子送去寫完作業比較好,這樣可以避免親子關係破裂。」我想葉一茜的這句話應該引起了不少父母的共鳴吧,相信葉一茜也是經歷過輔導作業風暴之後,才得出來的這句真知灼見。《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中提到,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寫作業。然而,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晚託班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和容易,大多數的父母還是選擇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或者說,是陪著孩子寫作業。
  • 孩子膽小懦弱?原因可能在父母,再不知道就晚了
    是的,愛孩子和幫孩子建立安全感是兩碼事,何況愛也要有度,對孩子過度的愛過於保護,往往是孩子膽小怯懦的根源。孩子膽小懦弱?原因可能在父母,再不知道就晚了!不要在陪寶寶玩耍的時候「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讓」,以不衛生、危險等理由拒絕孩子,寶寶頻繁接受此類信息,會對事物產生恐懼。
  • 陪孩子寫作業被氣炸?父母笑說:你也有今天
    平時劉天霓因為上班忙,孩子主要由她的母親接放學、陪寫作業。時間一長,劉天霓發現了問題,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習慣有不少問題,比如粗心、磨蹭……母親雖然盡心盡力,但畢竟心有餘而力不足,加上還要照顧生活起居,因此她不得不調整工作節奏,下班後儘量提早回家陪讀,周末再全程輔導。等到親自上陣,劉天霓這才發現,「帶娃真需要鬥智鬥勇拼體力!
  • 孩子不偷懶完成的作業,就是最棒的作業,專家:多陪孩子做作業
    其實,小編在剛開始當老師的時候並不曾給孩子們留過作業。因為即使留了作業,有些孩子們也不會好好做。這樣小編每天就必須把不做作業的孩子抓出來,然後對他們一一進行教導,這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即使小編很喜歡孩子,但如果他們不做家庭作業的話,小編也不得不對他們說一些小編討厭說的話。小編覺得,如果孩子們總是因為沒有做作業而在學校被老師訓的話,這對孩子的教育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 清華附小媽媽:這樣陪孩子,寫作業定不雞飛狗跳!
    什麼「有一種危險叫做「陪孩子寫作業」、「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等等,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輕鬆一笑的話題。雖是笑談,可是已為人父母的我們清楚明白:「陪孩子寫作業」,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滄海一粟,但僅僅是這「滄海一粟」,已經被網友評為影響家庭關係的「第一殺手」,那麼,貫穿孩子整個成長過程的教育難題,父母又該如何應對呢?
  • 怎麼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這種做法是有利還是有害?
    #教育#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至於利弊如何,要看陪的方式,方式不同,則有利有弊。首先,為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第一,剛開始坐不住。在小學低年級,尤其是剛上小學的孩子,需要一個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在幼兒園的時候多數時間以遊戲為主,進入小學的時候,剛開始有很多孩子坐不住,這時候需要父母幫他們靜下心來。第二,不認字,看不懂題。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識字量少,作業和試卷的題目,多數是看不懂的,包括學校期中期末的考試,老師也是給孩子讀題的,所以家長幫孩子看題,也是正常的。
  • 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媽媽看不到孩子的痛苦,反而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自豪。 一位網友留言,  換位思考一下,那個孩子心裡該有多麼絕望! 教育家陶行知說, 相對於成年的父母,孩子們更像是一個敏感的心理學家,父母只考慮他們的存在,他們卻特別在乎父母的情緒,對父母的心理變化非常敏感。 有人說陪寫作業是門技術活兒,如果不懂得怎麼陪,瞎陪,那還不如不陪。
  • 6名中學生「多人運動」,有些知識家長再不教育孩子就晚了
    導致很多未成年對於性的話題十分好奇開始偷嘗禁果,然而他們又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性,往往無可挽回父母才想起來教育。近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瘋傳,視頻中是五男一女的中學生在家裡做一些成年人的事情,並且自己還拍下了視頻,視頻中清晰可以聽到女孩的笑聲,刷新了三觀。
  • 陪孩子寫作業寫到心梗的家長,都少說了這六個字
    常爸好,我總結一下兩種需要陪寫作業的情況。 孩子剛剛接觸作業,他不理解作業應該怎麼做,需要用「陪」的方式幫他養成好習慣。 一些朗誦或者說背誦的題目,需要家長陪,家長籤字。除了這兩種之外,實際上都不建議再陪了。陪寫作業,應該怎麼陪?雖說可以陪孩子寫作業,但一想到那些心梗的、支架的、住院的家長,常爸就忍不住冒冷汗,我可不想活成段子。但是,要怎麼陪孩子寫作業,又不把自己賠進去呢?
  • 陳建斌輔導作業,葉一茜直呼大師級!陪孩子寫作業,家長怎麼做
    葉一茜很欣賞這種輔導方式,立馬表揚:陳建斌適合上大師課,課不多,但是絕對是最精闢的。教育專家張敏也誇讚說,輔導方式很高明,很專業。這樣的輔導,會讓孩子學會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單純做完這一次作業。雖然他還不是爸爸,但是陪孩子寫作業很有一套。他跟王恩澤約定,做錯了要在腦門上彈指,王恩澤反倒很期待,整個相處過程就像哥們一樣,很和諧。和那些雞飛狗跳、崩潰發火的場景比起來,確實值得參考。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他輔導科學作業時,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 作業也內卷?!陪初中生做寒假作業,傻眼了
    之前我以為賽博朋克的概念只出現在文學影視作品裡,「高科技低生活」在成年人996之餘早就入侵了孩子的生活。但比起令成年人疲憊的996,更可怕的是,一個個「不能輸」的孩子全年無休。不知道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陪弟弟做了兩天作業,發覺現在一名初中生、乃至高中生的基本個性和自由處在一個逼仄到讓人傻眼的境地。他已經13歲了,九門功課,每一門都有一個專門的微信群。
  • 葉一茜放棄「虎媽」模式,擔心影響親子關係不陪孩子寫作業
    、好動、逃避寫作業等問題,而明星老師們順利引導孩子完成作業,其中也包含了不少陪寫技巧。「以前我很在意孩子的學習,現在發現,我原來可以對孩子溫柔的,可以把心態放好的,可以冷靜面對孩子的不足。」她更感慨自己學會了怎麼當家長、怎麼當老師,「我接觸到很多孩子的家長,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不同,都是各有所長,沒有說誰一定是正確的。節目結束後我也認真思考過,學習參考節目嘉賓中一些經驗。」
  • 男子拍抖音怒懟老師:「讓我陪孩子做作業,要老師有什麼用!」教育路...
    教師枕邊書(ID:jiaoshizhenbianshu) 「教育孩子,不能偷懶」今日刷到一條抖音,真是涼透了我這顆火熱的教師心: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怒氣衝衝地質懟老師,說自己辛辛苦苦幹了一天活,回家還要陪孩子完成微信群裡老師布置的作業,感覺太上火,作業讓家長檢查督促,還要老師幹嘛?
  • 孩子聽音樂寫作業有利有弊,父母應正確引導和督促,以免影響學習
    有的孩子就是愛好聽歌,音樂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益處,也會影響孩子的心情,聽音樂能夠打動孩子的情緒,使得這類孩子保持在一個更為積極的狀態,就好像營養劑一樣給孩子提供更多寫作業的動力。所以在考慮孩子邊聽音樂、邊寫作業到底是不是壞習慣以前,要先明白孩子的性格,先不要刻意制止。
  • 一陪作業,媽媽的蛇精病就犯了!
    我是不想不得不應該再吐槽陪作業,可每當期中考來臨,作業節奏加快時,我就不得不speed up,整天在孩子身後催!催!催!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家長可以這樣做,更有利孩子學習和成長
    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孩子馬上就上三年級了,可寫作業還是磨磨蹭蹭,很多時候即使家長在身邊坐著陪她也不行。每個人都經歷過寒窗苦讀,寫作業也的確讓很多孩子頭痛,不想寫。如何讓孩子自主完成作業,更應該是家長應該做的。
  •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一個難題?教你幾招告別「咆哮」式教育!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亂叫。雖然有些許誇張成分,但這大概是每位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的真實寫照。陪孩子寫作業,本來是件好事,家長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不該演變成家長孩子都苦不堪言、甚至破壞親子關係的局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長沒有掌握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法。
  • 這樣「陪讀」只會事倍功半,多數家長都做錯了,正確方式學起來
    一位媽媽就向我訴苦:平時寫作業兩三個小時就已經雞飛狗跳。現在全天陪讀,從上課到寫作業,再到朗讀練習。父子倆已經打了一架,現在她也快崩潰了。一說起陪孩子讀書,父母們總是一個頭兩個大。新聞也上時不時的出現因為陪娃做作業,氣的被送進醫院的父母。
  • 被慣壞的孩子,往往有這3種表現,再不重視就晚了
    被父母疼愛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但是疼愛一旦過了頭,孩子就會被慣壞。被慣壞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幾個特點,家長們快來看一下,如果你家孩子有這些表現,那就要引起重視了。不尊重長輩「尊老愛幼」是優良的傳統美德,可是現在很多被慣壞的孩子卻不知道怎麼「尊老」。前幾天,晨媽看到了一條新聞,著實讓我感到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