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
孩子馬上就上三年級了,可寫作業還是磨磨蹭蹭,很多時候即使家長在身邊坐著陪她也不行。每個人都經歷過寒窗苦讀,寫作業也的確讓很多孩子頭痛,不想寫。
如何讓孩子自主完成作業,更應該是家長應該做的。
陪孩子寫作業正是家長煩躁的時間
現在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作業,自己坐在旁邊看著孩子寫下每一筆。可每天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往往也正是家長工作了一天,希望休息放鬆的時候,亦或者是家長需要做家務的時候。
這時家長陪伴時的心情原本就是急躁的,而陪伴孩子寫作業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家長的心急促使了他們過於幹涉孩子的作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一連串的矛盾由此產生。
不必要的陪伴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1、 不必要的陪伴會影響孩子自主性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高效的完成作業,在看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難免對孩子產生的錯誤在第一時間提出糾正。這種方式大大影響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變成了「糾錯器」,孩子會產生潛意識:我不必太認真,反正錯了爸爸媽媽就告訴我了。
家長不要過分擔心孩子會出錯,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這樣才會讓孩子對新學習的知識再次加深印象。
艾賓浩斯記憶大師曾明確指出,孩子在複習的時候,對知識會有一個積累和重新學習的過程,而正是這個過程鞏固了以往所學的內容。
如果自己不能思考出正確的答案,我們再進行指導也不遲,或者讓孩子到學校去請教老師。如此才是一個學習的良性循環,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反思、復盤的能力。
2、不必要的陪伴會讓孩子丟失責任感
家長長時間陪伴孩子寫作業,會給孩子養成作業是給家長寫的錯誤想法,導致孩子們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不用心,一個錯誤甚至會反覆犯上多次。
表面看來似乎做了很多功課,但實際上真正吸收的內容並沒有多少不說,還浪費了孩子及家長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償失。
此時,家長首先要清晰一件事,作業是孩子的任務,是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應該讓孩子自己負責,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他們會產生一種責任感。
這種觀念的培養不僅在學習上對孩子有幫助,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也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責任感。
孩子的磨蹭、拖拉怎麼如何解決
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學齡後的孩子已經可以建立起時間觀念,也可以接受用列計劃的方式完成每天的作業。就像一日三餐一樣,把作業也計劃在固定的時間內。在寫計劃的過程中讓孩子積極的參與其中,讓孩子有參與感,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要積極鼓勵並且稱讚。
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給孩子一個體驗的過程,無論計劃是否合理,都要讓孩子主觀意識到問題所在。可以在嘗試一周以後,和孩子進行溝通,重新制定計劃,將計劃完善。
這樣會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和自控能力,並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時間觀念。
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及規律在檢查孩子作業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自主思考,而不是急於求成給出正確的答案。在家長的積極引導下,孩子會逐漸摸索出學習的方法及規律,同時增強求知慾,逐漸便可以培養出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知識探索的好奇心,這種正向的引導要比家長硬性的「填鴨式教導」要好很多。
同樣的問題,如果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得到的結果自然也是不同的。
每個孩子的個性大不相同,家長要因材施教才會收穫好的結果。
明確教育目的家長在幫助孩子建立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要時刻謹記「不忘初心」。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對寫作業、對自主學習產生興趣,而不是只求一個完成作業的結果,這就要求家長不要讓情緒控制自己,而是要主動控制情緒。
平時不妨讓自己也輕鬆一點,讓孩子自主完成作業,在最後統一檢查的時候共同解決出現的錯誤。在檢查出錯誤的時候,不要一味的糾結錯誤本身,而是讓孩子積極思考,改正錯誤,並從中積累經驗,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在下次遇到同樣的錯誤的時候才不會再犯。
事實證明,發現錯誤才能更好的進步不是嗎?
另外,在陪伴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選擇在旁邊看書或者工作,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知道成熟如父母,也要努力學習各種技能和知識,自己更要加倍努力,言傳身教即是如此。
有很多家長一邊看電視一邊罵孩子寫作業不認真,這種教育是完全沒有說服力的。
孩子雖然還小,但是已經懂得分辨是非對錯。他會對你的權威產生質疑,為什麼你什麼都做不到還要對我諸多要求呢?一旦孩子對父母產生這種質疑,會令家長以後的教育變得十分艱難。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權威和榜樣作用的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呢?
不要為孩子承擔後果有些家長不希望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因此將幫助孩子快速完成作業列為首要目的。
其實適當的批評和懲罰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意識到自己需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後果。
如果他們磨磨蹭蹭的寫不完作業,到了睡覺的時間,家長可以嚴肅的告訴孩子:沒寫完也不可以再寫了,因為已經到了睡覺的時間,明天自己想辦法和老師解釋吧。
經過老師的批評,他才會意識到寫不寫作業這件事完全是自己的事,而不是需要家長幫助完成的。
這樣才會引起孩子對作業的重視,為了不再受到老師的批評而積極完成作業。
家長要學會適時放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孩子從幼兒園、學前班再到進入小學校園,成長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是正常的。在這過程中,孩子從生活習慣到學習習慣都會有很大的改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習慣至關重要。或許在前期家長和孩子都會比較辛苦,需要彼此磨合找到最佳的方式。可一旦良好的習慣被養成,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正面影響。
寫作業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卻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機會,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們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要沉下心來和孩子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學會適時放手,逐步的減少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間。要謹記,我們的陪伴並不是簡單的要孩子完成作業,而是要讓孩子養成各種基本習慣,並且促進孩子的自主能力以及自控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用在教育孩子上再合適不過了。幫助孩子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逐步完善、強化自主意識,提升各項學習能力,這才是我們家長付出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孩子的意義所在。
寫作業很重要,對孩子的引導,以及培養其良好的習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