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孩子家庭作業拖拖拉拉,怎麼辦?

2021-03-05 定州教育


  一位爸爸苦笑著對老師這樣描述自己:「接到孩子後滿心歡喜的爸爸——督促寫作業三催四請的爸爸——指導寫作業時不停發火的爸爸——孩子睡覺後點燈熬油繼續幫他寫作業的爸爸」。孩子們的家庭作業已經成了一個讓家長們頭疼的問題。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家長,經常會抱怨,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特別慢。下面是一些自測題,測測你家的孩子是否磨蹭,趕快來做吧!

  1、我做作業是經常走神。  

    □是   □有時是   □不是
  2、我吃飯時,總是邊吃飯邊看電視,最後飯桌上只剩下我自己了。          □是   □有時是   □不是
  3、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只用半個小時就能完成,可我卻花很長時間。

    □是   □有時是   □不是
  4、放學路上我喜歡東看看,西看看,回家經常要挨媽媽的批評。

    □是   □有時是   □不是
  5、我畫畫時,剛好聽見電視裡傳來奇怪的聲音,我就跑過去看一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是   □有時是   □不是
  6、我正在收聽廣播時,家裡來了客人,我就豎起耳朵聽媽媽和客人在說什麼有意思的事情。 

    □是   □有時是   □不是

  如果孩子的選擇「是」越多,說明孩子越拖拉;選擇「不是」越多,說明越不拖拉;選擇「有時是」的說明有點拖拉。


  

  孩子作業拖拉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洋洋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平時洋洋什麼也不用操心,只管學習和寫作業就行。爸爸媽媽為了能讓他安心學習,每天都是準備好飯菜才叫他,平時吃什麼、喝什麼準備得一應俱全,就連刷牙時的牙膏也給他擠好了。上學前媽媽把書包、用具全準備好了,直接讓爸爸背著就去送他上學了,書包裡裝的什麼,恐怕洋洋自己都不知道。

  

  令爸爸媽媽痛苦的是他寫作業慢慢騰騰,有人陪著還好點,如果爸媽都忙的話,作業就會寫得一團糟,但更令他們頭疼的是,有時候洋洋根本不知道老師都布置了些什麼作業。老師在批改作業時也發現他的作業經常不按照順序做,也不寫題號,根本弄不清是哪道題,所以有些題經常會做錯或漏做。

  

  洋洋媽媽經常被老師叫去,進行交流後媽媽也反映說洋洋在家做作業之前準備文具也是比較混亂。每次等到寫錯了,才發現沒有準備橡皮;鉛筆折斷了,才發現沒有準備削筆刀,一會兒拿這個一會兒拿那個,媽媽不耐煩了就吵:「怎麼做事總是亂七八糟、丟三拉四的,就不能都準備好了嗎?」所以這中間來來回回就花去好多時間,本來是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他就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多。爸爸媽媽真是想不通,他們各方面都已經做得很好了,怎麼洋洋還是令他們這麼失望呢!

  

  這是一個寫作業條理性比較差的典型案例。孩子寫作業時不知道有什麼作業,對各科作業的先後順序不懂得合理安排,寫作業時文具準備不齊全,用到的時候才慌慌忙忙去找……這樣不能合理規劃,寫作業當然慢了!其實如果仔細觀察這類孩子,就會發現:他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丟三拉四,不懂得安排和規劃。其實孩子會這樣,責任完全在父母。其實孩子的磨蹭是父母一手包辦出來的。對於幾歲的孩子,家長往往缺乏耐心,覺得與其讓孩子做事,做得亂七八糟的,還不如幫孩子做更省時省力。這種包辦代替恰恰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時間一長,孩子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不願意主動做事、想事,思維變懶,惰性越來越強。孩子一旦養成這種習慣,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不管是自己能不能做的事情都會習慣性地依賴他人。如果父母不讓孩子自己考慮和承擔一些事情,孩子就不會獨立起來,條理性就會很差。

  對于洋洋的學習狀況,父母要慢慢教會孩子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文具要事先準備好等。但這只能治標。真正要治本,要讓孩子做事有條理的話,還得在生活上和學習上全方位要求孩子,慢慢地從各方面放手,要讓孩子自己學著照顧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父母不要手太勤,忍不住幫孩子去做,要學著做一個懶媽媽,甚至可以讓孩子適當幫父母做點家務,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孌得能幹起來,條理性也會越來越好。心理學上有種說法,叫100%理論!世界上許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論,如果所有事都是媽媽做了,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我們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們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孩子的潛力也能爆發80%。如果父母都幫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長機會實際上就給父母剝奪了,孩子的潛力就一點也發揮不出來了。當然,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指導孩子做事的順序和條理。

  

  蒙蒙是個二年級的女孩子,什麼都好,作業工整,成績優秀。就是有一個毛病,寫作業特別慢,寫的字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或者不乾淨的地方,她就會馬上擦掉重寫,有時甚至把本子擦破了,所以寫作業花的時間就長了。每次媽媽告訴她只有一兩個字不整齊不要緊,接著往下寫就是了,但是不行,蒙蒙非要擦了重寫,媽媽為此也很苦惱,想過很多辦法,還是不起多大作用。

  

  蒙蒙是天生的「追求完美主義傾向」。但是有些孩子的寫作業慢卻是父母們無形中訓練出來的,許多父母本身就希望孩子樣樣都完美,樣樣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哪怕是孩子身上的一點小問題,父母也極力放大。比如作業:哪怕有一丁點兒不好的地方,父母都嚴格要求,要求孩子改好寫工整,這樣要求的最終結果,不是孩子寫作業慢就是對學習害怕。

  對於這種老是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原因是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自己要求高或者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高造成的。對患有橡皮綜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孩子在家做作業時儘量少用橡皮,如果作業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家中也可做一些簡單的「脫敏訓練」,即用獎勵的手段來強化訓練,督促孩子儘量少用橡皮,甚至不用橡皮。反之,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我記得全國有個著名教育工作者,叫詹文玲,他在山西通寶學校當校長時,就曾對全校學生有個要求,就是學生一律不準用橡皮,孩子剛開始不適應,經常把本子弄個大花臉,後來慢慢習慣了。因為不能用橡皮,結果就逼著孩子們一下筆寫作業就必須認真工整,寫作業非常專心。錯誤率大大下降,孩子反而養成了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對自己也有了足夠的信心。


  這種孩子是因為因為學習基礎差,很多知識點沒弄懂,很多題目不會做,所以一讓他寫作業,他就頭疼,一個人幹著自己頭疼的事,他當然不可能主動,當然是能拖則拖呀!

  

  還有的孩子,只想玩不想學習,對於作業能湊合就湊合,在學習上感受不到半點樂趣,實在逼得沒辦法了,才做點。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種類型,那麼真正要解決的不是磨蹭的問題,而是怎麼輔導孩子,讓孩子學習好起來,能跟上班。怎麼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知識上的缺陷和學習興趣的問題,作業速度自然快了。

  1.在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怎麼辦?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就拿去問父母,問完之後再接著寫作業,再寫的時候就需要反應半天,自己剛才寫到哪兒了。剛坐下沒多久又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了,又拿去問。這樣來來回回折騰,時間就耽誤了!其實這樣做一方面會打斷做作業時的安靜氛圍和專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會打斷孩子做題和寫作業的思維。所以建議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調換順序做題。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題目,最後再做不會的題目,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也不會打斷孩子的思路。

  

  2.對於孩子不懂的題目,父母給孩子補習。父母要了解孩子到底哪裡沒弄懂,然後給孩子補上這部分不懂的知識,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儘快讓孩子跟上學校的學習進度,否則學習上就會掉隊!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腦兒講給孩子聽,而應是啟發孩子,最後還是要靠孩子自己做出來。孩子一旦知識點懂了,學習慢慢好起來,自然速度就快了。

  

  3.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人就是這樣,對於喜歡的事、有趣的事都願意快點做;而對於枯燥的事,不那麼有趣的事,則能拖則拖,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這是人的天性!所以,對於這類不大喜歡寫作業的孩子,父母要多想辦法,儘量調動孩子的寫作業興趣。例如:可以用計時的方式完成某一項作業,規定時間完成了就記一個小紅星,攢夠二十個小紅星後,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小願望。


  這是一種主觀的磨蹭,很多孩子屬於這種類型。怎麼被逼無奈?被誰逼的呢?當然是爸爸媽媽!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希望孩子能做完學校的家庭作業後再多做些題目,能夠考到前幾名。所以,每天加了許多「媽媽作業」。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燈,聽聽一個孩子的說法吧:「快點寫作業?我為什麼要快呀?寫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寫完了老師的作業,我還要寫媽媽布置的作業,寫完媽媽布置的作業,爸爸的作業又來了,總之就是沒有玩的時間……,還不如慢點寫呢!」

  

  父母沒想到吧?沒想到「磨蹭」還成了孩子的一條對策。希望爸爸媽媽們不要給孩子加「父母作業」。孩子作業按時按質寫完了,剩下的時間就讓孩子自己安排吧。否則,孩子會開始有意識的慢,久而久之,漸漸地養成習慣,就真得變成磨蹭的壞習慣了。 

  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一個大概的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麼孩子一個半小時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遊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鍊等。就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我想起我孩子剛讀一年級時,每天老師都會留點家庭作業。作業雖然不多,但孩子因為沒有養成做作業的習慣,總是拖拖拉拉半天做不完,10分鐘的作業兒子可以邊玩邊寫磨蹭一個小時。催促一下寫一點,不催促就又完別的東西去了。首先,我明確地告訴兒子:「只要你按時按質完成作業,老爸是不會多加一丁點兒作業的,做完作業剩下的時間全歸你自己。」另外,我想了一個辦法,每次接兒子一回家,我就會對兒子說:「兒子,快寫作業,寫完作業我就帶你到下面去玩。」「兒子,快寫作業,寫完我們好到公園去滑冰」「兒子,快寫作業,等下爸爸還你去看電影……」兒子一聽,爸爸要帶自己到下面去玩、去看電影,高興地不得了,趕快認真寫作業,我也兌現我的諾言,帶孩子到下面去玩各種各樣的遊戲。就這樣,通過這個辦法,一次、二次、三次……他快速認真完成作業的良好行為得到不斷地重複,最終形成了快速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其實只要方法適當,家長有意的引導孩子高效的完成家庭作業是很簡單的,給大家一些小建議。

  很多家長並不十分關注孩子學習,不關注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特別是一些隔輩的爺爺奶奶,對學生的關注只停留在「吃飽穿暖,高高興興」這一初級階段,對其他問題不聞不問。另外,很多年輕的父母或忙於工作,或專注於興趣愛好,有的甚至存在「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我們不用管了」的錯誤思想,對孩子「大撒把」。有的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完成作業就是老師們的事情。在此提醒家長朋友們:千萬要摒棄錯誤的觀念,不能「心慈手軟」,要注意監督孩子,注意與學校配合,共同幫助學生學習進步。

  「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期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或傾向,它是經過反覆練習而養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方式。好習慣是一種內在的需要,是一種省時省力、高效率的自然動作。按時保質地完成家庭作業,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一環。很多家長非常心疼孩子,孩子還沒有到家就接過了書包,買上了零食,舔犢情深令人感動。這樣一路到家後,更是先吃水果後吃飯,看完電視玩遊戲,待到寫作業時夜色已深,胡亂幾筆後趕快睡覺。這樣是很難保證作業質量的。其實,培養孩子養成有條理地完成作業的習慣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

  

  培養完成家庭作業好習慣小貼士:

  

  1.回家後請孩子喝杯水,家長利用這段時間檢查學生的記作業本,發現不妥處趕快補救,做到休息檢查兩不誤。

  

  2.寫作業前準備好文具、書本等,在吃飯前一定要一氣呵成地完成需要書寫的作業。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不能吃零食、看電視、咬筆等等,保持良好的坐姿。讓孩子有強烈的時間意識,成為辦事不拖拉的人。

  

  3.飯後休息半小時左右後,完成背誦和預習的部分,自己收拾書包,家長根據記作業本進行檢查。作業完成之後讓孩子自由分配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4.有的時候孩子會遇上難題,其實這個時候正是考驗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讓孩子學會反覆的閱讀題目理解題目找到解答問題的辦法才可以。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求助家長,建議家長不要急著把解題的方法告訴孩子,讓孩子嘗試著多讀題和理解題目。如果實在不行家長應當利用例題降低難度,利用例題讓孩子學會前面難題的解答辦法。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又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在眾星捧月的成長環境下,對家長的依賴性很強。有些學生不願下工夫自己做作業,要家長替他解答,一遇見不會的就問家長,這樣的學生是很難鞏固知識的。家長也不勝其煩,認為學校沒有教好從而造成家校矛盾。在發現作業有不對的地方,不要急著指出來是哪裡有錯誤!先鼓勵孩子:做的很棒!但是有一點小問題,你再檢查一下!讓孩子自己學會檢查自己的作業。對於公式套用和算法算式看看有沒有用對,然後再檢查孩子算出來的結果是否正確。這個時候多向孩子提問: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這個過程是讓孩子把自己的做題思路講出來,一方面練習孩子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如果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千萬不要發火訓斥,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他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家長切忌做老師的替身,一些家長總擔心孩子沒有聽懂課,喜歡把老師講的給孩子講一遍,並詳細輔導孩子寫作業。時間久了,孩子就會依賴家長,「反正爸爸媽媽會給我講」,使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減弱。

  

  有的時候會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感到必需制止,這個時候不要總是對著孩子發火,可以走到孩子身邊,用手邊撫摸他的頭,邊說:「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媽媽幫你一下?」這樣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會做,這時大人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你很聰明,馬上會做完的,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拖拉的行為,然後使孩子明白:大人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對待做作業拖拉、愛打野的孩子,不能在一旁總是用責怪、數落、抱怨的語言說教他,如,「快做,不要玩了」「幾道題,也要做半天,真沒出息。」越是責罵、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還有一些情況是家長在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的。

  

  一忌「陪讀」。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三心二意,就坐在旁邊監視,這樣做可以理解,但這種「陪讀」會引起孩子的緊張,不利於學習。家長要適當的對孩子進行監督,但是千萬不要陪讀,有很多的家長習慣這樣的方式對待學生,今後要改改了。

  

  二忌「指指點點」。有些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一旦發覺作業有誤或不會做時,馬上就指出來,這樣做會阻礙孩子獨立思維能力的發展。無論是對錯都是孩子對問題的理解。

  

  三忌 「代勞」。有些家長怕孩子累著,常常代替孩子做作業。小學生的作業往往是一些打根基的內容,父母的代勞削弱了這種根基。

  

  家庭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既是一種引導也是一種約束。我們真誠希望能和家長們一起共同肩負起培養孩子的重任,了解孩子們的心理發展特點並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讓他們每一天都有收穫,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感覺孩子越來越難養,學習拖拖拉拉、不用心,家長應該怎麼辦?
    該睡覺時不睡覺,該起床時不起床,該專心學習時磨磨蹭蹭、東張西望,我不吼他,我還能怎麼辦?感覺孩子越來越難養,學習拖拖拉拉、不用心,遇到一點問題,或者稍微批評一句,他就發脾氣發半天,或者坐在寫字檯前也別彆扭扭心不在學習上,時間都給耽誤了,導致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來。我看過一些教育文章,知道打孩子、吼孩子很不好,但是我不吼他,他更是不動,總不能不管他,讓他放任自流吧。我每天心情都不好,孩子也是,很想改變,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 從拖拖拉拉到從第一個上學!我用這些辦法,解決了孩子的拖延問題
    我兒子的班裡,幾乎每天都有五六個孩子請假;就算不請假,也基本上姍姍來遲。每天早上9點的做操時間,全班居然只有稀稀拉拉的五六個人。三個老師管著五六個孩子,未免顯得有些冷冷清清。我們幼兒園請假是需要附上原因的,有些可愛的家長直接在群裡這樣請假:「小林老師,我們家朵朵現在還沒有起床,今天直接請假了」。老師們能怎麼辦,她們也很無奈呀。
  • 8歲男孩做作業拖拖拉拉,專家:警惕孩子患有多動症!
    8歲的男孩多多(化名)升入二年級以後,做作業越來越慢,說好的7點開始寫作業,最後9點才願意動筆,且一遇到難題就叫父母,一道題可以磨蹭半小時!好不容易寫完了作業,可父母一檢查又發現一大堆錯別字,就這麼塗塗改改,一小時又過去了。
  • 拖拖拉拉效率低我該怎麼辦?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緊鎖著眉頭的小武走進心理諮詢室,簡單的寒暄和自我介紹後,小武說了自己的困惑,他是一名大一新生,期末了有許多學習任務要完成,但是自己就是沒有動力,不願意去做,等到不得不完成的時候,就得很衝忙地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最後自己不滿意,覺得以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的更好,但是自己總是以這樣的模式來學習生活,所以情緒總是不太好,焦慮、自責…您有過類似的經歷麼,雖然任務緊迫,計劃周密卻總是拖拖拉拉完不成任務
  • 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家長可以花5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其他孩子的作業晚飯前就做好了,自己家孩子的作業催到十點都還沒完成。就算家長坐在旁邊盯著,一筆一划指導他寫,依然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東張西望。孩子做作業磨蹭到底怎麼回事?1、沒有自主性小青今年上一年級,每次寫作業都是慢吞吞,一會玩玩橡皮,一會削削鉛筆,有時候還不知道作業是什麼,完全沒有自主性。
  • 我的孩子總是拖拖拉拉,正常嗎?
    別拖拖拉拉的!別磨蹭啦!」每當父母要給孩子換紙尿褲、換衣服、吃飯、洗澡,或者要帶孩子出去的時候,是不是孩子偏偏就在這緊迫的情況下拖時間?這是一個在帶孩子的時候很常見的事情,也是讓很多父母焦頭爛額的難題。而且,每一次催孩子快一點的時候,好像都不怎麼管用。到底為什麼孩子會拖拖拉拉呢?
  • 10歲男孩做作業拖拖拉拉,爸爸一急,動手了!孩子瞬間左耳轟鳴
    無獨有偶,再早些天,許惠明還接診了一位鼓膜穿孔小男孩(輕症),從其家長言語中得知,孩子受傷也與做作業表現不好家長發脾氣有關。許惠民為耳病小患者撿查(非文中小患者)新聞+:孩子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要這麼做作業能拖就拖,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還有各種小動作……對於孩子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拖拉,這個令不少家長頭疼的問題,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蘇衡進行疏理分析
  • 孩子作業多做不完、不想做怎麼辦?家長的作用很關鍵
    我真希望以後再也不上學了,這樣也不用寫作業了!家長 :孩子總說作業多,每次都寫到很晚,我們做家長的看著很著急,而且孩子睡的時間太少,睡眠不足會影響健康的,如果作業真的有很多,那得和老師溝通一下,畢竟孩子還在長身體,不能耽誤。
  • 媽媽「撕作業」前後,兒子作業質量天差地別,網友:還以為是日語
    現在的老師在放學之後都會給孩子們布置家庭作業,然後讓家長監督孩子完成。而對於做作業這件事情,不同的孩子會有不一樣的應對方式,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第一種:積極完成型,這部分孩子學習態度比較端正,而且對學習很感興趣,老師布置的作業會在第一時間內完成,而且保質保量,這種孩子的成績往往比較優異,是老師最喜歡的一類孩子。
  • 寫作業慢的7個原因,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寫作業太慢,拖拖拉拉……」  「真讓人頭痛,磨磨唧唧……」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上面這樣的問題,而且即使你坐在他旁邊盯著,一筆一划指導他寫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種類型,那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去彌補孩子的缺陷,怎麼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對策:  ▲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怎麼辦?
  • 拖拖拉拉,浪費時間,專門幫你治治這個毛病!
    當然,赫希菲爾德也補充道,這種理念未必是結束拖延症或改變行為的關鍵所在,因為並不是所有拖拖拉拉的人都出於相同的原因。關鍵是要明白拖延背後的原因。例如,他表示,如果拖延只是因為你不喜歡某項工作,或者擔心失敗,那麼想像未來的自己或許只會讓你更加焦慮。"如果你是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好某事而拖拖拉拉,那麼想像未來的自己或許只會加劇焦慮情緒。"
  • 孩子學習不自覺怎麼辦?機智媽媽用這3招,讓孩子主動拿起課本
    ,父母們最看重的似乎就是孩子們的成績,可是現在大多數孩子對待學習總是拖拖拉拉,半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總是要用一個晚上。小芳也發現最近兒子的學習狀態非常不好,回家後也是先打開手機或者電視,而不是先做作業。就算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小芳也是一次次提醒他要專心,不能寫半個小時,玩半個小時,但孩子似乎總是聽不進去,如果沒有提醒孩子做作業,那昊昊就不會主動拿起課本。
  • 上海一爸爸輔導孩子作業,情緒崩潰,怒燒作業本,結果……
    你有沒有這樣的錯覺,當孩子拖拖拉拉、作業一塌糊塗,你忍不住河東獅吼時,看到站在角落瑟瑟發抖的孩子,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而你居然成了曾經的父母。首先我們要做的是:承認原生家庭的影響,正視它、接納它、放下它。大多數孩子終其一生都是平凡的,既然如此,你到底在糾結什麼?你到底在焦慮什麼?
  • 孩子寫作業到半夜,媽媽氣哭:別的孩子7點就做完
    一位孩子的媽媽發出來一個陪孩子做作業的視頻,眼中含著淚水,撕心裂肺地哭訴著:別的孩子晚上7:00就做完的作業,我的孩子把作業給他抄,抄到11點還沒有抄完。看到這樣一個視頻,我們回想到前段時間家長不輔導孩子作業的視頻,有些家長是沒時間照顧孩子,而有些家庭卻是不得不花時間照顧孩子。因為這些孩子做作業太拖拉了,而且這樣的孩子還不在少數。這個視頻發出來後,很多家長朋友都在評論區留言,表示家裡孩子是同款,氣瘋、氣哭還得忍著。
  • 這四個星座太過「慵懶」,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經常讓人無言以對!
    而有的人總是一種十分懶惰的個性,那麼他做事的風格就是拖拖拉拉。在生活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人,他們總是給自己做事情的時候找藉口,一會兒再做,下午再做,晚上再做,明天再做,總之,做事的效率沒有達到,事情也一直沒有做成。而在12星座當中,就是的這樣十分懶惰的星座女生,他們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經常讓人無言以對。
  • 家長一怒失手將兒子扇致耳膜穿孔 孩子做作業拖拉該怎麼辦?
    期末臨近,有念書小兒郎家庭「雞飛狗跳」情況或加劇,醫生因此提醒,家長們要管理好自己情緒,以免傷了孩子或被其「傷」——像有高血壓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家長,情緒太激動易引發血壓上升,可能發生危險。孩子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拖拉怎麼辦作業能拖就拖,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還有各種小動作……對於孩子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拖拉,這個令不少家長頭疼的問題,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蘇衡進行疏理分析,認為原因大致有這些:1.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覺得應該先玩夠了再來學習,不會自主安排時間,經常玩手機、看電視等。
  • 孩子拖拉磨蹭怎麼辦?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其他方面都挺好,就是太拖拉!主要反映在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一點點作業可以寫很長時間。家長很心煩,孩子們為此也很委屈。陪伴嘮叨與過度溺愛是導致孩子拖拉磨蹭的真兇。孩子的拖拉磨蹭其實是家長的責任!
  • 爸爸輔導作業情緒失控,怒燒娃作業本,險些殃及鄰居
    原來,這個小區裡的一位爸爸由於輔導孩子作業時太生氣。一怒之下竟然燒了孩子的作業本。當時作業本在陽臺燒得差不多了,爸爸便直接扔到了樓下。但沒想到的是當時風大,使作業本重新燃燒了,引起樓下住戶的恐慌,還差點殃及鄰居。事後,民警對這位爸爸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
  • 為什麼孩子寫作業又慢又磨蹭,時間拖得很長,怎麼辦
    孩子每天寫作業寫到12點才睡為了樂樂寫作業的事情,媽媽快崩潰了。媽媽對著樂樂的爸爸大吼到,你的兒子你來管,我實在受不了了。同樣的作業量,別人家的孩子9點鐘就寫完了,你們家的孩子每天要寫到晚上12點,整整比別人家的孩子慢3個小時。
  • 痛心:母輔導兒子寫作業,失手打死兒子,反思怎樣輔導孩子寫作業
    就連明星也表示,輔導孩子寫作業真的好難呀!一個個家庭,走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路上,充滿了酸甜苦辣。可是這都不算什麼,陝西的一位母親,卻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把自己送進了監牢。陝西武功縣的一位年輕的媽媽胡某,在家輔導自己兒子寫作業。孩子調皮,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不用心,媽媽很生氣,邊數落自己的兒子,邊動手毆打兒子。導致兒子郭某嘔吐不止,送到醫院進行搶救,還是沒能搶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