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擁有的自然資源當中,山脈較為突出,這裡擁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還有和黃山一樣有名的九華山,其是我國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而除了這些著名的山巒之外,這裡很多的古村也非常有名,例如宏村、西遞等,遊客都說這是一個自然美景和人文遺蹟並存的一個旅遊大省。而在安徽省有一個銅陵市,這個城市很多人可能不怎麼了解,它是以鑄銅而興盛,其歷史可追溯到商周時期,而這裡的古村當屬嶺上吳村最有看點,它是吳氏九大村落之一。
嶺上吳村的具體位置在銅山鎮南泉村旁邊,距銅陵市約90公裡,是在南宋時期就開始慢慢形成村落,創立古村的人是吳氏四宣義公,在宋末元初時,為躲避天災人禍而攜帶族人一起遷移於此,有著700多年歷史,古村內大多都是吳氏家族的後代,這裡的的選址很有特點,四周被山巒包圍,剛好位於銅陵池州境內的一塊「飛地」之上,因此古村內的民居建築群都依山而建,錯落而有致。
嶺上吳村的建立也有一段傳說,據說四宣義公古時是以賣牛肉為生,走到銅陵時,在這裡發現了一片河流,便在這裡休息、取水解渴,而後發現此地山清水秀,十分適合人們居住,而且也很隱蔽,於是便返回家鄉和族人一起遷移到這裡,而他日常賣牛肉走的那條路,後面也被開闢成了一條古商道,很多徽商都從這裡路過,古村便開始興盛起來。
在嶺上吳村內最具歷史價值的就是這裡的南泉禪寺,主持修建的人剛好是九華山大覺禪寺的主持宗學大師,在這裡還遺留了一座普願大師的真身塔基,普願大師是我國著名的禪宗學者,這座塔基也是整個南泉寺發展歷史的見證者,在塔基旁邊還專門設立了幾塊石碑,上面也刻畫有經文,通過字體可看出這是清康熙年間和雍正年間時建立的,極具歷史價值。
在南泉寺廟內還保留著一塊殘破的石碑,上面刻畫著「南泉承恩寺」,經人研究發現,這裡其實就是我國禪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其佛教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多年來許多外國人都曾到這裡尋找禪宗文化源頭,南泉寺廟四周層巒疊嶂,整體就像是一個蓮花的中心,遊客都稱置身於其中,仿佛位於仙境。
由於古村內大多都是吳氏村民,因此這裡的宗祠文化也源遠流長,在古村內專門建立了一個吳氏宗祠,整體是徽派的建築風格,宗祠的佔地面積較大,由六部分構成,在它前面還有一個廣場,建立已有千年,全部都是古木搭建而成,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祠堂中間設立了一個天井,正方形狀,不僅有良好的採光功能,還充滿了徽派建築風格特色。
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指的就是銅陵,這裡興起的銅業一直延續了大約3500多年,給這一片土地增加了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個古村雖然不要門票,但是可惜的是,因為這裡名聲不顯,保護力度不大,很多徽派古建築都已損毀,變成了鋼筋水泥,只有吳氏宗祠和其他10戶古民居依舊完好,實在是令人惋惜。那麼你對這個古村有什麼看法呢?有時間想來這裡遊玩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