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傑其人:華商報首席記者,戶外界資深玩家,從事新聞工作20多年,粉絲眾多,在諸多新聞載體發表大量原創作品及學術論文,獲得大獎。
渭北高原上,像這樣的古村落廢棄的窯洞,很多很多,視如今之滄桑,不知當年有否輝煌
地處陝西黃土高坡上的渭北高原澄城縣,傳說有個水蓮古村,這會引起很多人的興趣。我的好朋友趙建宏,就是澄城縣人,2015年1月18日,他從部隊歸來探親,原計劃從西安搭乘我們這個「北周自駕露營隊」尋找陝西原始村落的自駕組合車隊回家。沒想到,車到他家門口時,卻臨時改變了主意。
澄城縣交道鎮的中社塔,如今有著500年歷史,北周自駕遊野外露營隊每次留影,必拉國旗見證
他說,作為自己是澄城縣本地人,卻從未聽說過家鄉還有一個清代的水蓮古村,也想一探究竟。可想而知,這古村是多麼的迷人。其實,我和北周自駕露營隊已經有過多次出行了,就是因為喜歡去陌生的村落,喜歡去還未開發的地方,但這次有著太多的誘惑力。
本次與我們同行的,還有一位來自英國的帥哥Darryl先生,漂亮的王豔女士是她的中國妻子,多年前在英國留學時結緣,現在Darryl先生是西安高新區一所國際學校的校長。王燕女士說,他們之前雖然在蘇州多年,但到了北方之後,卻又喜歡上了北方的生活,南北兩地,各有各的特色和文化傳承。
自駕隊伍,這次7輛車24個成員。活動每期一個地方,每次隊員組合不一樣
當天早上8點,七輛車24個成員,在含光北路偉宇戶外門口集結,8:20出發,沿環城南路向東走東三環,從新築收費站走西禹高速,不知不覺中三個小時過去,就到了澄城縣交道鎮。在我們行駛方向的右側,遠遠就看見了一座古塔。山公先生說:「咱們先去看看這是什麼年代的塔吧?」
停車問路如何走。一個熱情的本地村民說,我給你們帶隊,於是車隊緊跟在他的自行車後面,經過一條條長長的村道,就到了塔底下,一排子廢棄的窯洞緊挨著。塔旁立有一碑,上書:中社塔,澄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之旁邊,有一龜型碑座,碑卻不知去向。經了解,此塔建於明成化年間,距今500多年歷史。
質樸的鄉黨在紅太陽下吃午飯
難道水蓮古村就在這附近?
我想肯定不是,要不趙建宏作為土生土長的陝西娃,怎麼會不知道呢?事實上,這次本地嚮導是「驢友」連長先生。他也是本地人。整個人馬在中社塔下休整之後,隨行的幾個小娃娃,就像野兔子般的歡騰,追逐嬉耍起來。原計劃到縣城吃飯的時間,也就改在了鎮子上的一家水盆羊肉店裡。
一下子湧來24口人要在店裡吃午飯,年輕的老闆夫妻顯得有些緊張起來。好在這幫自駕的驢習慣了自己動手的習慣,於是廚房裡進去了幾個幫手,切羊肉、端饃傳菜,忙的不亦說乎。英國帥哥也不見外,走到跟前不停的拍照,始終真誠的微笑。
村子裡,如今留守的基本都是「806138部隊」的人(80歲的老人、兒童和婦女),青壯年勞力都出外打工去了
「肉多,實惠,無羶味「,這是資深老驢山公先生的評價。一碗才20元,比起城裡水盆羊肉的肉,在我看來至少多了一半。飯後,就開始了繼續尋找水蓮古村之旅。連長先生仍舊走在前面帶路,在星羅棋布的村子裡穿越,然後下坡進入溝壑,就到了一座橋,此橋非彼橋,而是橋並橋,傳說老橋年代久遠,至少是古代。如今這座磚石結構的老橋出於安全考慮,已經荒廢。
王豔女士和他的英國丈夫Darryl先生,一起吃澄城縣水盆羊肉
突然來了24口人要吃飯,水盆羊肉店的年輕老闆有點忙,領隊羚牛(左一)先生去幫忙
忙碌的水盆羊肉店員
過了橋,又開始上坡,才走不遠就拐進了左邊的村子。這村子就像地道戰場景一般,十字、岔道極多,若是生人單獨進入,恐怕一時難以摸清方向。我正想著這事,突然前面帶隊的連長先生下車了,我又一次以為就到了目的地。原來是連長迷路了,在向村裡人打聽去路。
經過指點,我們再一次啟程。我問連長還有多遠,他說朝這裡一直下坡,到鐵路邊就到了。於是,這回領隊羚牛先生開車走在了前面。路況越走越不好,顯然是到了羊腸小道上。沒多久,果然到了鐵路邊(西安-延安),也見到了村子。大家趕忙開始拍攝,但我們發現這裡的門牌號卻是「澄城縣西社鄉李家溝村「。連長說,他也大概是10多年前來過這裡。此時,已經是15:02分。村裡人說,水蓮古村不是他們這裡,而是在山頂上。
Darryl先生在澄城縣的橋並橋下留影
我們這幫開著六七輛車,突然進村。令村民們很是驚訝!有人問:「你們過去不是這個村的知青吧?好像不大認識。「原來,一個姓吳的村民說,他們這裡70年代來了好多知青,北京的最多。現在條件好了,他們經常開車回來看望他們。村民們見我們不是過去的知青,有些失望,但仍舊熱情招呼。我們見不是水蓮古村,也很失望,於是再度啟程爬山。
這家門樓很特色,在村子裡很少見
豈料,路況越來越差。好在三個自駕的娘子軍也膽正,管他路好路壞,是否刮底盤,儘管向前衝。走在前面的英國帥哥,稍稍有點胖,見了爛路就下來,一邊幫著撿石頭,一邊幫著其他的車友躲過爛泥路。自駕的快樂,其實就要體驗這樣的爛路。山公先生鼓勵幾個女司機說:「你們好樣的,技術練出來了,下次帶你們走西藏線。「到了山頂,光禿禿的,豁然開朗。
自駕遊車隊集結,休整
原以為到了古村,想停下來拍個夠。因為,時間不早了,此刻的16:25分,太陽開始西下。豈料,村民說,水蓮古村在對面的山卯上。我們便馬不停蹄的繼續前進。好在距離這裡只有約十分鐘路程。那山卯上,遠遠望去,有著一群羊兒在吃草。當走到跟前,才發現羊兒下面就是傳說中的「水蓮古村「。
西社鄉李家溝村,緊鄰水蓮古村
整個窯洞依山而建。破敗荒涼,盡入眼帘。眼看天色已晚,我開始了掃描式的拍攝,殘磚爛瓦,破牆,無不進入我的鏡頭。隨行的其他成員,也就各自拍攝著。小孩子們,又開始了歡蹦亂跳。每按一次快門,就仿佛一段歷史,一個故事。村子裡,沒有一個農民,甚至一隻麻雀,一隻老鼠都沒有,如不是來人帶來的腳步和歡叫聲,整個村子靜的能聽見自己的心跳。的確,靜的令人窒息。
Darryl先生走進李家溝村吳姓農民家裡留影
此時此刻,我真的無法相信過去人們對這裡的描寫:在陝西省澄城縣西的洛河岸邊,有這麼一個如詩如畫的村落:四面環山,山林遍布,荊棘遍野,多條精靈般清澈閃亮的溪水從山坳中穿過。溪水兩岸,一座座形態各異的黃土院落依山而建,古樸雄渾,自然祥和。河溪上,一座座石拱橋靜靜橫跨。橋旁山寨連連,點綴其中……這「小橋流水人家」,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被喻為「黃土桃園」,這就是如今聲名鵲起、正在衝刺第二屆「中國景觀村落」的澄城水蓮古村。
養羊是李家溝村人的收入來源之一,對於外人的到來,羊兒門有點好奇
水在哪裡?喔。在山腳下。山腳下在哪裡?喔,在那遠處。
試想,如果這裡還有水,村子是不會荒廢的,村民是不會搬遷的。據當地人介紹,這個村子的人,因缺水,交通又不便,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陸續開始搬遷了出去。曾經這裡住著幾十戶人家,開始大家都是住的土窯洞,後來因為貧富差距拉開,便出現了等級分明的窯居建築格局:土窯、磚窯、石窯、明券窯、土挖窯、獨體窯、裡外窯等。如今,其中一口磚窯裡,有一塊磚上有當初的「嘉慶年間「字樣。這說明,這些荒廢的窯洞群,至少有著200年歷史。
秦風秦韻,無處不在
這樣的路,對於自駕轎車來此,有點費勁,英國帥哥下車親自指揮
水蓮古村目前尚存的仰韶和龍山文化遺址、春秋戰國和秦漢時代與金元時期的大量歷史遺存,提示人們其村史非常久遠。水蓮古村濃縮了千百年來黃土旱塬農耕文明的傳統經典:民間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產方式、生活狀態、傳統工具、民俗民風,保留了中國、特別是北方漢民族千百年來自給自足的傳統文明。華夏五千年,孕育了無數人類生息繁衍的村落,又有多少古村落城湮沒於歷史長河當中。
隨行的英國帥哥Darryl先生,在遊覽後感嘆說,過去的中國人都很堅強、勤勞,他們建的窯洞,很特別,說明他們很聰明,而且活得簡單。他說他愛山裡的人。
此牛是否秦川牛?不是那麼重要,但它一定是這裡人生產時的重勞力
這塊石料豎在這裡,像一枚銅錢,其實它是拴牲口的工具
像這樣的古村落,你如果喜歡研究,至少需要兩天的行程。其位置,經緯度分別是:東經109.7339° 北緯35.238°。距離澄城縣城25公裡,距離白水縣城17公裡、距離省會西安161公裡,距離延安187公裡,距離史官倉頡廟15公裡。西延和包西兩條鐵路分別在該村設有客運站點。
我們回來的時候,才從水蓮古村走了十來分鐘,就到了先前的那座橋並橋。原來,近路就在眼前。你若不想體驗走羊腸小道的「峰險「,那麼這條近路是可取的,至少可以節省2小時。
以下就是傳說中的令人神往的水蓮古村全部,圖說就不用加了,你慢慢的品味吧!直到最後一張,太陽下山,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華夏五千年,孕育了無數人類生息繁衍的村落,又有多少古村落城湮沒於歷史長河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