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曾說過,如果不能讓人人都買得起特斯拉汽車,我們的使命就不算成功。雖然這聽起來像在說大話,但馬斯克正朝著這個目標步步推進。
截至目前,特斯拉Model 3已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電動汽車,賣出超過26萬輛,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佔據12%的份額,領先優勢明顯。
有分析師甚至預測,到2040年,特斯拉汽車的銷量將達到1500萬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20%。
不得不說,特斯拉太猛了!反映到股價上,公司最新市值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相當於3個豐田汽車還多,又或者是13.8個寶馬,8個奔馳(戴姆勒)。
要知道,特斯拉才成立不到20年,而豐田、寶馬和奔馳,三家車企加起來都三百多歲了。
如何實現「讓人人都買得起特斯拉」的夢想?馬斯克祭出的大招是——降價;如何能把價格降下來?和其他眾多跨國企業一樣,馬斯克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一
中國向來是個出產「奇蹟」的地方。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建,不到10個月後,工廠落成投產,創造了「汽車工業史上的奇蹟」。第一輛國產版Model 3下線,標誌著特斯拉的國產化時代正式開啟,馬斯克高興得在上海跳起了舞。
在一輛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中,動力電池是大頭,大約佔40%左右。電池的成本下來了,汽車售價也將跟著顯著下降。於是,馬斯克找到了中國的電池生產商。今年5月,新款Model 3採用寧德時代供應的磷酸鐵鋰電池,效果立竿見影,電池成本下降了10%以上。
特斯拉一系列操作,帶來的結果就是,國產Model 3的價格,已經從2019年10月的35.58萬元(無補貼),降至如今的最低不到25萬,期間累計調價7次,降價超過10萬元。
生產自上海工廠,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Model 3,除了供應中國市場,還賣到了歐洲的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等十餘個國家,幫助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市場版圖。
不難看出,國產化戰略,對推動特斯拉汽車的價格下降和銷量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馬斯克要實現「讓人人都買得起特斯拉」的夢想,具有全球最完整產業鏈的「中國製造」,可以說是他夢想成真的唯一機會。
在馬斯克看來,特斯拉汽車現在還不夠便宜,降價還遠沒有到位。按照他的計劃,到2023年,特斯拉要生產出售價不到17萬元的汽車。
這麼低的價格,有沒有可能實現?完全有可能。
據平安證券測算,目前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零部件國產化率在70%左右,如果未來國產化率提升到100%,那麼,不同型號的Model 3單車成本,還有23%至29%的下降空間。
隨著上海工廠二期即將建成投產,到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年產能將從現在的15萬輛躍升至55萬輛,其中Model 3車型30萬輛,Model Y車型25萬輛,並有11萬輛汽車用於出口海外市場。
可以預見,隨著產量的增長,未來除了寧德時代,還將有更多的中國本土廠商入圍特斯拉供應鏈,助力特斯拉進一步拓展降價空間。
二
除了「造車夢」,馬斯克還對移民火星充滿了狂熱和執著。
2015年,馬斯克首次提出「火星移民計劃」,表示要在火星地表或者地下建立永久社區,讓人類在地球之外實現繁衍生息,以更好地延續人類文明。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移民火星?因為馬斯克認為,太陽最終會「膨脹併吞噬地球」,因此人類必須前往火星,「火星是一個真正的星球,所以我們可以在那裡創造一個真正的文明。」
即便是現在,這個計劃聽起來仍然像是科幻電影裡的情節,比「讓人人買得起特斯拉汽車」更讓人覺得天方夜譚。
之後幾年時間,馬斯克又在多個場合介紹這一計劃,他的「火星夢」也描繪得越來越具體,比如他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通過可以重複使用的火箭,把人類分批送往火星,每次搭載100人,2050年移民人數要達到100萬人以上。
馬斯克對火星的迷戀,以至於有一種說法,他開展的全部業務,都是為人類移民火星做準備的。比如生產特斯拉汽車,是因為火星上開不了燃油車;SpaceX更明顯了,重複利用的火箭,就是地球往返火星的交通工具;太陽能企業Solar City,解決的是火星上人類社區的能源供給問題……
雖有誇張,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不是鬧著玩的。
本月初,馬斯克又給他的移民計劃設定了更詳細的時間表。馬斯克說,他高度確信太空探索公司能在2026年送人去火星,「如果幸運的話,那一天2024年就能到來」。
至於他本人,可能在「兩到三年內」乘飛船去太空,並且希望自己死後能被埋葬在火星上。
12月1日,馬斯克被德國科技媒體Axel Springer授予了「阿克塞爾·史普林格獎(Axel Springer Award)」,以表彰他所領導的特斯拉、SpaceX在汽車、航天領域所引發的重大變革。
頒獎典禮的主題是「埃隆·馬斯克的夜晚——火星任務」,馬斯克關於火星移民計劃的時間表,也正是在當晚的採訪中透露的。
這樣看來,人類移民火星從科幻變為現實,最快只要四年就可以看到了。
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再大的夢想,也要從點滴做起。
舉個例子,在火星上建設人類定居點,必須要用到各種電動工具。但是,火星的氣候和環境與地球截然不同,什麼樣的電動工具,才能在火星上正常使用?
針對這一問題,馬斯克選擇了德國工具巨頭安海(Einhell)公司,專門為火星移民計劃開發無繩電動工具,包括電錘、電鎬、電鑽等等。
馬斯克的「造車夢」,「中國製造」發揮了重要作用;馬斯克的「火星夢」,有沒有中國企業參與?
當然有。
德國安海公司電動工具使用的電芯,供應商就是一家來自中國蘇州的企業——天鵬電源。作為德國安海的戰略級供應夥伴,天鵬電源已經累計向安海交付了超過1億顆電芯,佔到安海採購量的99%。
這樣看來,馬斯克的「火星夢」,使用的原來是一顆中國「芯」。
頒獎典禮上,馬斯克手捧德國安海的電動工具,裡面裝有天鵬電源生產的電芯。
12月1日馬斯克關於移民火星的採訪公布後,天鵬電源的母公司,A股上市公司蔚藍鋰芯(更名前為「澳洋順昌」)的股價,在過去的3個交易日上漲了24.95%。
整個市場對天鵬電源和馬斯克的合作充滿了更多的期待——既然天鵬電源可以為馬斯克的火星計劃提供電芯,那麼,未來天鵬電源有沒有可能為馬斯克的特斯拉汽車提供電芯呢?
自2006年成立以來,天鵬電源堅持深耕電動工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並逐步做到了細分市場的標杆,全球排名前五的電動工具企業,都是天鵬電源的客戶;2013年左右,基於多年的技術積累,天鵬電源開始涉足車用電池領域。
一邊是特斯拉汽車追求提升電池等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另一邊是天鵬電源擴大業務範圍,進軍車用電池市場,可見,雙方有很高的需求契合度。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特斯拉是業界唯一使用圓柱形電芯做動力電池模組的車企,與此同時,天鵬電源多年來專注的,正是三元圓柱動力鋰電池的生產。
目前,特斯拉各車型使用的電芯型號,主要包括18650以及18650的新世代產品21700,天鵬電源生產的電芯中,就包括18650和21700型號;而天鵬電源生產的另一種電芯20650,則可以讓客戶在保留電芯外殼原有尺寸不變的前提下,將18650電芯替換為20650型號。
也就是說,如果天鵬電源為特斯拉汽車提供電芯,在技術上幾乎可以做到無縫對接。
因此,天鵬電源和特斯拉未來是否會開展合作,想像空間巨大。
結語
馬斯克作為「太空狂人」、行業顛覆者,將天馬行空的各種夢想,一點一點變成了現實,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引發人類對未來命運的思考,更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這也是馬斯克獲得今年「阿克塞爾·史普林格獎」的主要原因。
在馬斯克的追夢過程中,必須看到,中國製造,以及像天鵬電源這樣的中國企業,為馬斯克的夢想成真,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貢獻。
由此,馬斯克的「軍功章」,裡面也有中國製造和中國企業的一份功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