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道教三清,你我可能最先想起的便是神話中的元始天尊,誠然,元始天尊在道教神仙中是位居第一位。但是還有一個人卻比他的出現要早得多,這個人就是太上老君。另外在最初道教形成的時候是沒有道教三清和元始天尊的,那麼我們通常所說的元始天尊人物形象及其概念最早是在哪裡出現的呢?經過調查,我們可以知道,他是在南梁時期的《真靈位業圖》中出現的。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的四件較厲害的法寶,其中杏黃旗上榜!
那麼道教三清的概念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呢?從考古時出土的《靈寶經》中可以獲取答案,《靈寶經》成書於東晉末年,也是從這時起,道教三清的概念才開始固定下來,我們今天所了解的道教三清的概念也是從這本書中得來的。但是我們對道教三清的真正的理解卻不是從這本書來的,而是從一部小說的得來的。
明朝有一部以道教眾神為體系創作的小說,相信大家都看過,或者是看過他所改變成的電視劇,也就是《封神榜》。自明朝以來,這部道教眾神小說一直受各階層的青睞。這部小說中的元始天尊也被寫得十分精彩,並且對他的四大法寶也有較多的描述。
《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的第一件法寶,同時也是法力最強,威力最大的法寶便是盤古幡。從名字中我們便可以看出此「幡」不凡,畢竟與盤古有關,神話中盤古可是開天闢地的巨人,自然而然,這件法寶便也有如此法力,而且傳說盤古幡是由盤古斧所變的,可以開天闢地,斬妖除魔,鎮治世間萬物。但遺憾的是,在小說中卻沒有過多描述。在小說的第八十三回中,威力無比的文殊廣法天尊也在得到了盤古幡的幫助才破下虯首仙的太極陣,並打敗了他。
我們再說元始天尊的第二大法寶,這件法寶的來源有點離奇,它是元始天尊在修仙體悟時所獲得一件利器,被其叫做三寶玉如意。在小說中,碧霄道人被拿著三寶玉如意的白鶴童子打的落花流水,接著白鶴童子又拿著此法寶打敗申公豹。在《封神演義》中,三寶玉如意被發揮的最強的是在元始天尊的手裡,也是在其手裡,最終打敗通天教主,並且在一個回合中通天教主被打下坐騎,慌亂之中急忙借土遁逃走。
第三件法寶可能有很多人不知到,因為它只出現過一次,但他法力也是非同尋常,這件法寶叫玉清匣,在白鶴童子用第二件法寶三寶玉如意打敗碧霄道人後,元始天尊將玉清匣從衣服中取出,把其收入盒中,最終像西遊記中的紫金紅葫蘆一樣把裡面東西化為血水。
要說這最後一件法寶,那可是人人皆知,畢竟它在小說中出現的頻率十分的高。但他的法力卻不如其他三件法寶的法力,這件便是杏黃旗。元始天尊在姜子牙受命下山時借給他,以致在姜子牙每次有難時可以順利逃脫,由此成為逃命的最佳法寶。所以讀者對此的印象也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