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初夏心情無可說 隔簾惟愛棗花香,古詩詞裡的棗花!

2020-12-25 品讀好詩詞

棗樹花開了!那些黃色的小花兒,細密,嬌小,俏麗,開得熱烈又羞澀,低調又隆重。在遍野綠色的夏日裡,嫩綠色的棗花,雖然小的不易察覺,但是它綻放得小巧有姿,優雅典娜。就像宋代詩人王曙所說:棗花至小能成實。清代詩人潘內召在《詠棗花》中讚嘆道:「忽憶故鄉樹,棗花色正新。枝營盍鞝婦,香惹賣漿人。纂纂飛輕雪,離離惙素珍。祗今秋漸好,頻撲任西鄰。」

棗花,在古詩詞中開得正濃,正香!

棗花寒

宋-沈遼

山禽哺雛半欲摶,坐想葛帔臨風湍。

數日陰霖復未暢,不知更作棗花寒。

流河二首 其一

明-顧景星

北下滹沱水,東來上谷長。

夾河芳草色,沿岸棗花香。

凍雨波文亂,輕雷海氣涼。

天南雙鳥去,極目是江鄉。

田家夏日

清-張祖繼

雨鷇鳳胎燕雀忙,隔溪村鎖棗花香。

田家此際尤辛苦,禾正開鋤麥又黃。

戴村壩

清-張鵬翮

汶流不許歸東海,引入南湖運口糧。

千裡帆檣明月夜,薰風吹送棗花香。

南軒即事

清-鄧鍾嶽

松陰庭院午風涼,壓架青蘿繞畫廊。

欹枕不知清夢破,一簾微雨棗花香。

陝西道中

清-譚嗣同

曾聞剝棗舊風流,八月寒蟬四野秋。

翻恨此行行太早,棗花香裡過豳州。

王門野寺 其一

清-孫泉

選樹乘陰坐,披襟納遠涼。

葉稠蟬語亂,風細棗花香。

村豎探危鷇,鄰牛過壞牆。

一丸興廢跡,轉使古情長。

虞美人-過青駝寺感舊寄示冒子青

清-陳維崧

魯山更比吳山翠,路入青駝寺。

亂峰怪石甃圍牆,牆裡人家一半棗花香。

當初有個卿家燕,與汝天涯見。

曉風殘月憶從前,不道因循過了十餘年。

河傳

清-芳燦

記否。紅袖。綺筵前。

玉指纖纖攏弦。念奴嬌破想夫憐。

纏綿。銷魂自去年。

觸起前塵惆悵夢。江南弄。

驀地風吹送。棗花香。月影涼。

思鄉。夜深人斷腸。

頭白

現代-單人耘

頭白白門憶舊鄉,楊家墩子棗花香。

浣衣隨母真雲樂,無數春蝌滿荇塘。

雜詠四絕

現代-葉嘉瑩

一庭榴火太披猖,布穀聲中艾葉長。

初夏心情無可說,隔簾惟愛棗花香。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小立東風看落梅,古詩詞裡的落梅!
    小立東風看落梅,古詩詞裡的落梅!落梅宋-許棐紅杏枝枝嬌似染,綠楊處處密成圍。苦無顏色相追逐,自趁東風作雪飛。看承花未了,排辦雨將來。落梅宋-胡仲弓花本無情卻有情,誰將開落擬浮生。盈虛自是天機事,錯認樓前羌笛聲。
  • 【詩詞鑑賞】風吹一片葉 萬物已驚秋,在古詩詞中感悟秋天!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在古詩詞中感悟秋天,感受秋天的變化! 驚秋 唐-韋莊 洲上小樓簾半卷,應認歸舟。 回首戀朋遊。跡去心留。 歌塵蕭散夢雲收。 惟有尊前曾見月,相伴人愁。
  • 「詩詞鑑賞」等閒春過三分二,憑仗桐花報與知,古詩詞裡的桐花!
    清明已過去好幾天了,清明「節氣」之花是桐花,是自然時序的物候標記。《周書》曾記載:「清明之日桐始華」。在中國古籍中,梧桐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主要包括梧桐與泡桐。桐花所指主要是泡桐花,而非梧桐花。在古詩詞中有很多關於桐花的詩句:「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 。」
  • 博陵棗花香
    博陵棗花香作者:劉曉星相傳,乾隆皇帝最後一次下江南時,已年過古稀。身處九五至尊,富甲天下的他,雖然享有最優越的養生條件,但仍免不了脾胃失和,牙齒脫落。所以當晚乾隆皇帝,食慾大佳,就寢後,一覺睡到日上簾鉤。老皇帝當即龍顏大悅,將博平圓鈴大棗納入貢品。被譽為″茌平西花,聊城北大門″的博平,方圓不過幾十公裡。這裡的土地,和這裡的人一樣,淳厚樸實。在這兒,幾乎每個村莊家家戶戶,都種有棗樹。少到一兩棵,多者不等,有的會種上滿滿一院。棗花盛開的季節,雨水過後。
  • 「詩詞鑑賞」六一兒童節,在詩詞裡尋找那份曾經丟失的童真吧!
    懷一顆童心,於詩詞中尋找童年的影子,別有一番情趣。在古詩詞中,描寫童年趣事最多的是放風箏、捕知了、釣魚、捉蝶等場景,那些活靈活現的描寫,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又興味悠然,也表現出千百年來永遠不變的純樸童心。兒童節,我們一起在詩詞裡尋找那份曾經丟失的童真吧!
  • 「詩詞鑑賞」手倦拋書午夢長,古詩詞裡的夏日午夢!
    古人有許多吟詠午睡的詩詞。唐詩人白居易曾寫道:「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宋代詩人晁公溯曾有:「午窗睡美無人喚,夢逐遊絲自在飛。」,李漁在《閒情偶寄》談養生之訣,「午睡之樂,倍於黃昏,三時皆所不宜,而獨宜於長夏」,主張在白晝特長氣溫特高的夏天午睡,並詠詩「吾在此靜睡,起來常過午。便活七十歲,止當三十五。」
  • 超全總結:幫你搞定中學古詩詞鑑賞!
    古詩詞鑑賞是歷年中考的必考題型,屬於難度較高的題型,失分率也相對較高。但其實古詩詞賞析是有題型規律的,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失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詩詞鑑賞的基礎積累,二是缺乏相關閱讀解題技巧。下圖為詩詞常見意象意義。意境是詩歌鑑賞中與意象同等重要的另一個概念。意境就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是詩人強烈的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的交融。它是詩人詩歌創作追求的目標,也是鑑賞評論作品的重要標準。
  • 「詩詞鑑賞」古詩詞裡的紫藤花,花團錦簇,如夢似幻!
    不經意間,紫藤花已絢麗綻放,花團錦簇,如夢似幻,香氣襲人。紫藤又名朱藤,紫藤三月現蕾,四月盛花。我國自古即栽培作庭園棚架植物,葉末展,花先盛,紫穗滿垂綴以稀疏嫩葉,十分優美。李白曾有詩云:「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白居易也曾有曰詩:「藤花無次第,萬朵一時開。」
  • 「詩詞鑑賞」又是梔子花開時,古詩詞裡的梔子花,結子同心!
    梔子花,六瓣平鋪,更有重臺,花色潔白無瑕,花香清新馥鬱,沁人心脾。梔子花也叫「同心花」,梁代徐悱之妻劉令嫻有「同心何處切,梔子最關人」的詩句,於是後世常常把梔子和同心聯繫起來,表明共結同心的情意。爛開梔子渾如雪,已熟來禽尚帶花。水梔宋-張鎡拳石泓泉媚淺沙,孤根蟠窟養清華。細看六出瑤英小,薝蔔分明是雪花。
  • 「詩詞鑑賞」待雪,在古詩詞裡,期盼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
    待雪,在古詩詞裡,期盼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待雪宋-文同向晚欲雪天氣陰,木葉亂飛雜歸禽。城頭徒倚待飄灑,東北萬裡皆雲林。擬同今日醉,待取玉花看。諸友遲留待雪再用韻宋-李曾伯護風須飲劇,待雪拚眠遲。舉席俱佳客,揮毫盡好詩。
  • 【詩詞鑑賞】梅雨季節 ,一起欣賞美麗的梅雨詩詞!
    在晉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的記載;自唐宋以來,一些詩詞對梅雨更有了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有「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還有「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汛盡卻山行」,更有「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在淅淅瀝瀝的梅雨季節,一起欣賞美麗的梅雨詩詞!
  • 「詩詞鑑賞」寒露觀紅葉,一起欣賞古詩詞裡的紅葉吧!
    霜葉紅於二月花,一起欣賞古詩詞裡的紅葉吧!醉中對紅葉唐-白居易臨風秋樹,對酒長年人。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查紅葉宋-楊萬裡榠查將葉學丹楓,戲與攀條撼晚風一片飛來最奇絕,碧羅袖尾滴猩紅。紅葉宋-釋居簡句滿山林寫不成,怕緣流水誤虛名。
  • 【活動回顧】「國風雅韻·詩性樂教」中國古詩詞吟唱與鑑賞會在...
    燦爛的中華文化歷史中,詩詞與音樂相伴相生。8月8日,由廣東省聲樂協會、天河區音協、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聯合主辦的「國風雅韻·詩性樂教」中國古詩詞吟唱與鑑賞會在天河藝苑舉行。與同期的「如逢花開禮讚七一·書畫作品展」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這是一次兼具藝術之美與文化關懷的雅集。
  • 「詩詞鑑賞」始聽東風第一聲,古詩詞裡的黃鶯!
    許多文人雅士喜歡將黃鶯寫入詩歌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詩詞中的黃鶯吧!黃鶯唐-鄭谷春雲薄薄日輝輝,宮樹煙深隔水飛。應為能歌系仙籍,麻姑乞與女真衣。黃鶯不入垂楊柳,卻立海棠花上啼。金陵雜興二百首宋-蘇泂玉麟堂下柳絲絲,過了春風一半時。行到水鄉應底事,黃鶯飛上杏花枝。
  • 聚焦 | 感受從詩詞中走出的例外之美,《掬水月在手》詩詞誦讀暨電影鑑賞會在京舉辦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中國服飾」 每日推送
  • 「詩詞鑑賞」古詩裡的葵花,永遠保持向上的姿態,就像堅強的你!
    從古到今有許多關於葵花的詩詞,杜甫說:「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白居易說:「負氣衝星劍,傾心向日葵。」,宋代司馬光在《初夏》詩中說:「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題華嚴院澤上人西韻用前韻宋-王之道疏簾如霧隱窗紗,虹影青紅雨腳斜。坐久清風起何處,一盆昌歜映葵花。
  • 寫作美學陪伴營|梁早早:住在初夏的花影裡
    一樹白裡透粉的海棠花。一兩朵杏花綴在枝頭,似乎在等晚來的我。一樹樹粉紫玉蘭已開到破敗,偶有幾朵,在風裡搖曳,我不來似乎捨不得離去……初夏時最喜歡把每一扇窗都擦拭一新,因每一扇窗外都有花開!廚窗外幾場雨後,爬山虎已是綠意蔥蘢,晨曦裏白色柵欄外有明豔動人的油菜花!
  • 「詩詞鑑賞」梅子黃時日日晴
    江南梅子成熟之際,素有「青梅煮酒論英雄」之話,而此時又恰逢盛夏之初滿池荷花爭相鬥豔之時,將英雄豪情寄予在詩詞之中,卻也是另一種自在人間。偶見唐-韓偓鞦韆打困解羅裙,指點醍醐索一尊。 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
  • 那些搖曳在古詩詞裡的花影,搖曳多姿,撲朔迷離
    果爸小啟:花影,花花草草,枝枝葉葉,無論是陽光下影影綽綽,還是月光下朦朦朧朧,自帶詩情畫意,別有一番風味。花影,在古詩詞裡搖曳多姿,撲朔迷離。花影裡有政壇的惆悵失意,也有情場的春意萌動,花影裡有故事,也有傳奇。
  • 「一起讀詩詞」記成語=背古詩,尋找藏在古詩詞裡的成語
    「悲歡離合」意思是傷心,悲哀;在生活中經歷的各種境遇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心情都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概括。小學友們,這是不是很有趣,我們現在說的很多成語竟然都是千百年前那些大才子們寫在詩詞裡的,所以我們才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雖然我們不能把古往今來,那些流傳千古的名章佳句中隱藏的成語都總結出來,但是左左老師還是查找了一些資料,為大家總結了一些,快來閱讀積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