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和港臺最有名的日本人分別是誰?

2020-12-27 騰訊網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前些日子,我在集中瀏覽以前的各大報紙時,發現了一篇題為《臺灣最有名的日本人》的報導,介紹的是YouTube主播三原慧悟。我根本不知道三原是何許人也,因此懷著驚訝的心情讀了讀這篇文章。

報導稱,三原在YouTube上開設了介紹日本和臺灣美食及文化的頻道「三原JAPAN」,短短不到3年,訂閱人數就達到了130萬。雖然三原在日本知名度不高,但卻非常受臺灣年輕人歡迎。

在日本,三原在大學時期迷上了視頻製作,大四時以短視頻獲得日本國內電影節大獎。後來憑藉這一經歷進入富士電視臺,但沒有走上視頻製作崗位,而是被分配到營業部門工作,他因為不能從事自己想做的事,就從電視臺離職了。之後去了臺灣,作為一名YouTube主播走紅。

據三原的博客介紹,2018年日本富士電視臺的一檔節目推出了「臺北當下最厲害的日本人」榜單,三原排名第2。順便一提,排名第1的是藝人兼演員夢多,第3~5位分別是前桌球運動員福原愛、名古屋飯店店主原田潤和藝人渡邊直美。

在2018年朝日電視臺的「香港最有名的日本人」排行榜中,三原排在第五位(1~4位依次為木村拓哉、渡邊直美、西城秀樹及安室奈美惠)。

看來只是我不知道三原罷了,其實他是一個大紅人。這讓我再次意識到,在海外出名的日本人,有時候在日本並不太為人所知。

如果要說中國大陸最有名的日本人,你的腦海裡會想起誰呢?

幾年前,記者加藤嘉一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媒體的報導中。我因為是同行而對這個名字十分熟悉,但整體來說加藤在日本沒什麼名氣。

不過,加藤的中文很好,聽說讀寫都很流利,所以在中國大陸比較出名。和三原的情況一樣,加藤之名是從中國逆向傳到日本的,日本媒體曾多次在報導中稱他為「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

另外,要說近幾年名聲大振的人,演員矢野浩二也是其中之一。矢野在大陸的影視作品中扮演日本人,贏得了人氣。現在他也出演日本的連續劇,同時活躍在兩國的演藝舞臺上。

此外,還有因介紹日本亞文化的網絡娛樂節目《紳士大概一分鐘》而一舉成名的山下智博。山下頗受中國大陸年輕人喜愛,但在日本卻寂寂無名。

除了上面幾位之外,如果認真去找,應該還能發現不少日本人在華知名度遠遠高於本國的情況。

除了前面介紹的矢野浩二的例子,如今網絡的發展使得很多事情都變得易如反掌。如果能夠通過YouTube及TikTok(抖音國際版)等平臺,製作出獨特的內容,輕鬆跨越國境而成名也並非不可能。而且,如果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紅起來,回到日本之後,工作機會也會增加。因為「某地的日本名人」的名頭可以成為賣點。

讀了那篇有關三原的報導,我切身感受到,當今已經是日本人也能在華語圈嶄露頭角的時代了。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裡?》,《中國精英向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日經中文網 https://cn.nikkei.com

相關焦點

  • 深扒日本化妝品中的「大陸版」、「港臺版」和「日本版」...
    即使官方這樣的百般解釋稱國內版和日本版無任何區別。一些長期使用日本化妝品的「專家」還是可以分別之間的微妙差異的。一名日本化妝品xx2(因會涉及侵權所以xxx表示)的死忠粉告訴小編,他曾經一直在國內購買SK2的產品。當然沒有比較沒有感覺出有任何差異。但是自從她去過一次日本旅遊就改變了其對xx2的印象。
  • 盤點2020年不幸去世的十大港臺明星,誰最讓人惋惜?
    2020年的娛樂圈有許多明星離開了我們,有大陸的明星,有日韓明星,也有港臺明星。尤其是港臺娛樂圈失去了不少的人才,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那麼在2020年這一年當中,港臺娛樂圈有哪些明星不幸去世呢?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吧。
  • 同樣是電影名稱翻譯,大陸文採斐然,港臺卻讓人哭笑不得
    他講述一個12歲男孩贊恩的故事,由於父母的不負責任讓他年幼的人生充滿了苦難與折磨,在得知母親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生育的情況,他下決心控告父母養而不教。影片原名《迦百農》,是指物品雜亂無章地堆積。大陸通過對於影片的深沉思考將片名翻譯為《何以為家》。同樣的一部電影,香港和臺灣卻有著不同的翻譯。臺灣翻譯為《我想有個家》,相對而言大陸的翻譯給人簡潔有力,孤立無援的感覺,大家怎麼看?
  • 大陸學港臺,還有人學大陸?國內影視與歌曲也有崇拜對象了
    到了80年代,很多流行文化傳到大陸。其實,最開始是日本的影視劇《血疑》、《恐龍特急克塞號》已經讓大陸民眾耳目一新,但是只是極少數。到了90年代初期,大量港臺流行文化傳到大陸,那時候可以說老百姓才真正領略到「資本主義」靡靡之音的好處,短短幾年就風靡整個大陸。那時候的人還很單純,只是一味的模仿與崇拜,並不知道流行文化的發展歷程。其實,那時候很發達的港臺流行歌曲與影視其實一直是學習日本的。
  • 蜀漢五虎將裡,斬殺的最有名的大將分別是誰誰的實力最猛呢
    蜀漢五虎將,斬殺的最有名的大將分別是誰?誰的實力最猛呢?關羽關羽是五虎將之首,一生縱橫沙場,斬殺了許多名將。早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關羽就斬華雄名揚四海,後來又是在曹操陣中斬顏良誅文丑。襄樊戰場上,關羽斬于禁、擒龐德,這些對手無一不是厲害人物。
  • 港臺譯製動畫的大陸引進之路,構築了你的一半童年回憶
    臺灣的電視臺中,以臺視、中視、華視三家電視臺創辦時間最悠久,影響力最大,並稱「老三臺」,日據時期的文化政策對臺灣的人文產生了深刻而又久遠的影響。在臺視創辦初期,就吸納了包括富士電視臺、東芝在內的四家日本企業入股。
  • 港臺男星撈金現狀:黃金年齡40+,大陸女星是標配
    在港臺娛樂的輝煌和低迷期,大陸娛樂圈一直默默進行著「猥瑣發育」,而經歷一系列外部變化和自我修正,那些依舊選擇北上乘風破浪的港臺男神現狀如何呢?當然,隨著爆款劇熱度的逐漸消退和內地男藝人的擠壓,他們也面臨著過氣快的風險。最先在大陸佔領市場的吳奇隆、劉愷威如今人氣就不如持續有作品輸出的霍建華、鍾漢良,《少女時代》之後的王大陸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如今提起王大陸或許除了表情包和「嘴巴大到能拔罐」的段子,再難以想到其他作品。
  • 湖南中國最有名的風水大師長沙最厲害的風水師推薦
    新生兒的出生需要起一個吉利的名字,旺學業成就功名,結婚需要合八字,人們認為只有八字相合的人才能走到一起,才能得到親人們的祝福,否則他們的婚姻就走不到幸福的終點,公司開業,企業奠基同樣非常重要,往往會請大師做一些儀式。所以在選擇風水師的時候顯得尤為重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中國最有名的十位風水師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 大陸導演愛用港臺演員
    我們可從市場成熟、演員成熟、價值成熟三個方面了解一下大陸為什麼喜歡用港臺演員;①市場成熟:香港的電影市場在八九十年代時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規模,各種各樣的規則都是比較完整的(在演員方面有著成熟的培訓及穩定的收入),就好比一家公司的日常工作,有著完整的流程制度體系及員工保障,雖然這些年港臺電影市場有些沒落,但也不是大陸的影視圈可比的;
  • 大陸翻譯界終於扳回一城!港臺的這些翻譯弱爆了
    上海英文星報,魔都最in的雙語資訊平臺小星星提醒:文章最後可以寫評論咯
  • 擁有中國面孔的外籍明星,鞏俐最有名,加入日本籍的他最令人吃驚
    從上世紀改革開放開始,國內出現了一陣出國潮,有錢有勢或者有一技之長的人,都選擇了移民國外,這股邪風自然也刮到了娛樂圈,很多藝人覺得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圓,自己就偷偷的改變了國籍。但是誰也沒想到,我們的經濟發展如此迅猛,人民生活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 港臺娛樂圈與內娛割裂粉絲不識,為求發展港臺明星紛紛來內地!
    不管是前幾天那個香港藝人出軌男友陪著,還是馬國明出軌對象,很多人都完全不知道是誰,連吃瓜都沒法吃下去。八九十年代亞洲娛樂圈僅次於日本的小巨頭,出現過那麼多巨星,當時大陸的藝人都覺得能去香港發展很了不起,現在感覺並沒有什麼值得非粵語區的人突破語言的隔閡去了解他們娛樂文化的東西了。就連唯一擁有姓名的TVB也在日漸flop。
  • 實例舉證,港臺演員的演技比大陸好嗎?
    在這些討論的演員對壘中,香港演員佔據了大部分的流量,那麼,大陸這些科班出身的演員比起港臺又如何呢?梁朝偉、陳道明我的觀點是,以整體表演水準論,大陸演員遠超港臺演員,但港臺演員突破極限的能力要強於大陸演員。
  • 又一部大陸古裝劇在港臺熱播
    「男女主角CP充滿真實感「為何小公爺不是男主角」……近日在大陸熱播的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在港臺地區也掀起追劇熱潮。該劇根據網絡熱門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改編,講述宋代官宦家庭庶女盛明蘭(趙麗穎飾)的成長、愛情及婚姻故事。
  • 兒童節,我們研究了火遍大陸的港臺兒歌
    兒歌真是一種神奇的東西,至少在中國是。大陸的家長和孩子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在至少兩代人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有港臺兒歌的陪伴(臺灣的作品居多),並且因為民謠曲風的緣故,絕大部分臺灣兒歌其實都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兒歌」,典型例子比如羅大佑的《童年》,「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這裡的「童年」,其實已經是滿滿的少年感。
  • 解放軍中,鼎鼎有名的三楊、三陳和三梁,他們分別是誰?
    在1955年授銜的那些開國將領當中,有一些有著非常奇怪的名號,比如鼎鼎有名的「三楊」「三陳」「三梁」,他們分別是誰呢? 這些稱號其實指的是九個人,他們除了姓氏相同,被冠以這樣的稱呼還有這其他的一些原因。
  • 經典韓語電影名中譯,大陸港臺大不同!
    電影韓文名稱『기생충』,對應漢字詞『寄生蟲』,大陸也是採用的這一直譯。不管是在韓語還是漢語語境,「寄生蟲」都有「寄生於宿主生存的人」的寓意。因此大陸採用的直譯,可以說是很穩妥的路數。臺灣翻譯為『寄生上流』,香港則譯為『上流寄生族』,是結合電影情節進行的意譯。應該說港臺兩個翻譯都沒有大問題。
  • 港臺手遊市場之變:類型集中用戶成本翻四倍
    而香港遊戲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是上世紀90年代,標誌是日本紅白機在港風行,當時日本遊戲幾乎壟斷了香港市場。即使到了現在,對日式遊戲情有獨鐘的玩家也大有人在。由此可見,香港和臺灣地區擁有大量的成熟玩家,加之兩地人均GDP水平高,上述兩個地區擁有不少的鯨魚玩家。
  • 橫掃大陸的港臺假兒歌,騙了我們四十年!
    大陸的家長和孩子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在至少兩代人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有港臺兒歌的陪伴(臺灣的作品居多),並且因為民謠曲風的緣故,絕大部分臺灣兒歌其實都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兒歌」,典型例子比如羅大佑的所以相比起大陸那一批專門為孩子定製的作品,這份歌單裡的港臺兒歌或許還有一些青澀的共鳴。當然在我們這份歌單裡收錄的最早的港臺兒歌,得是孩子她姥姥當年聽的……「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當年某品牌的湯圓廣告曾用過這首《賣湯圓》,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歌竟和新中國同歲!
  • 這些被傳唱的港臺名曲 竟然都是翻唱國外的!
    鄧麗君的歌聲風靡整個華人世界,她是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流行音樂成長最重要的啟蒙者之一,她的歌曲不但維繫了全世界華人的同胞情懷,她更是幾代華人間的共同記憶。在逝世20年之後,鄧麗君在華語樂壇的影響力不曾消退,這在華人演藝圈中是空前絕後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