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是黑澤明導演的作品,要知道黑澤明的成就是世界認可的。這部電影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不過不要被誤導了,其實他改編的是以《羅生門》命名的短篇小說集裡的一篇,名字叫《莽叢中》。
其實有人看過電影後覺得最後一個人說的一定是真的,但是小編告訴你,去去看過書吧,你肯定又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用柯南的名言來說,真相只有一個,但每一個人都會去加工這個具體的事實。那麼究竟現實是什麼模樣呢,這一切還是要靠觀眾自己去判斷,電影只是在和你講這件事情,講每個人所加工過過的這件事情。無從談起的是過程,一致的是結果。但是這最難計較的中間過程,則需要自己去論斷。
影片的開始是一個男人被殺的事情傳播了出來,再羅生門下有人在躲雨,就有一個人親身經歷這件事。他講訴了一番自己的見解,卻被另一個人認為是在說謊,原來另一個也是這件事情的目睹者之一,並且目睹了全程,但是說法並不一樣。具體的事情在,武士,少女,強盜,和尚,巫師的敘述下逐漸的水落石出。
其實影片的故事就是那麼點,影片所反映的道理才是最有意義的。無外乎兩個字,人性,為了自己的生存什麼都可以做的出來。同時幾乎所有的評論都在講自私自利,人性的陰暗,然後進行深沉的批判和反思,同時表達對善良美好的追求。但是小編只想說錯了,你們都錯了,自私是固然的,黑澤明不是為了讓你看到這些。他的目的是讓你反思這些,自私,為什麼會自私,是人性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是那樣的話,影片的最後那個男人就不會再將那個孩子抱回家了。最應該反省的是為什麼自私,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是什麼樣的社會現實造就了這種自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每個人都會去迎合社會標準,於是去硬著頭皮的迎合。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黑澤明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浪人要名聲,武士要精神,女人要貞潔,而那樵夫又何嘗不是為生活所迫呢。他不想昧著良心去拿那把短刀,但是生活就是逼著他這樣去做,試問生活中又有誰不是樵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