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婷:漫漫茶路如閒庭信步

2021-02-20 茶行天下

請到附近郵局訂閱《茶行天下》雜誌,刊號CN44-1694/S;郵發代號:46-546;雙月刊全年定價90元

◇ 文 -  張妮靜    圖由受訪者提供(署名除外)

「我沒有很大的夢想,只想著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像對待每一泡茶,不去回味前一泡,不去憧憬下一泡,而是用心泡好眼前這一泡。將水注進去,將茶湯倒出來,每一步都用心去做,茶魂自然就會顯露出來。」

——張婉婷


在華南農業大學,在廣東,說到最具話題性的茶藝師,大家想到的大概是同一個名字:張婉婷。國家高級評茶師、茶藝技師、高級營養師,廣東省茶藝師職業技能大賽個人賽金獎,「廣東技術能手」,現同時是多家企業指定茶藝培訓師……以專業第一的成績保送研究生、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邁向社會,一畢業便入職某著名企業任茶藝主任,曾以茶藝接待多位名人……在眾人看來張婉婷的茶路似乎金光閃閃之時,她卻毅然辭職,與丈夫一同經營起自家的小茶店。許多人感到不解和惋惜,然而對她來說,她正在自己漫漫茶路上閒庭信步地優雅前行。

愛茶  出生茶世家

認識張婉婷許久,每一次見她,都是一身茶服,飄飄似仙。或坐或立,優雅淡然,氣質非凡。「我太爺爺就在茶葉站工作,是當地著名的審評專家,茶只要嘗一口都能分辨出出自哪個山頭。」也許是祖輩的傳承,對於出生於潮汕地區的張婉婷來說,喝茶似乎比吃飯還要重要。

「爺爺雖然沒有做茶,但是非常愛喝茶,我從小喝茶的習慣就是從爺爺那裡來的。」看到爺爺喝茶時,張婉婷常常好奇地坐在旁邊,用小小的手端起杯子分上一杯,一開始被燙地直吐舌頭,後來慢慢的,變成了小小年紀的老茶客,每天不喝上一杯茶就不自在。

從接觸茶開始,茶便陪伴在了張婉婷的身邊,讀書時是她學習的夥伴,之後成為了她工作的陪伴,漸漸變成了她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懷寶寶的時候,醫生說不要喝茶了,我就戒了幾天,後來實在忍不住還是每天要喝一些,現在我的寶寶也特別喜歡茶,哭鬧的時候聞到茶香就樂了。」也許就是這樣,潮汕人的血液中原本流淌的就是茶吧!


習茶  努力學更精

在高考時,張婉婷堅決地選擇了茶學,看著茶學專業中的茶藝方向對於身高有要求,身高168cm的婉婷戲稱,自己長這麼高原來就是為了能學茶藝。

20多人的茶藝班,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彼此間的相親相愛,讓張婉婷第一次感受到,茶可以將人與人這樣緊密相連。受父親的影響,剛剛入學的她便開始著手準備讀研,「不是為了做學問或者找更好的工作,讀研為的就是能有更廣闊的視野和知識面,即使以後相夫教子也會比別人做得好。」作為家族這一輩中唯一的女孩,張婉婷在家中十分受寵,家人也十分支持她繼續讀書。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讀了研究生,結果也沒有從事研究工作,讀得沒有用,其實對我來說卻是意義重大。」如果說本科時期的張婉婷主要的社會實踐是茶藝表演,研究生時期的她主要便是茶藝培訓,這對於她後期的整個茶路的走向埋下了一個伏筆。

由於她的成績優秀,一開始有社會實踐的機會老師都願意推薦她,再加上她樂於答疑解惑的性子,一來二去,張婉婷在茶藝培訓的圈子裡有了小小的名氣,覺得她講得好的人也願意將她推薦給其他人。「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活動,同時有不同人都推薦了我,還鬧了一點小笑話。」說起這個,她頗有一點點得意。

「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沒有影響學習,反而讓我更加努力。」她說,「茶企老闆都非常認真,常常向我提問,有的時候一些實際操作上的問題我也不太清楚,就會回學校請教老師,這些都鞭策我學得更認真、更深入。」在讀研期間,張婉婷發表的學術論文就有15篇之多。


推茶  拼搏贏榮譽

將張婉婷第一次推到公眾眼前的,大概是參與2010年亞運會期間的大益項目組了,在亞運會期間,項目組在新聞中心設置了一個小場所,給各國賓客介紹中國茶知識、展示茶文化,表演茶藝。

「當時我還在讀書,而項目組要求半年時間全職服務,經過詳細的思慮,我還是選擇了,去。」在亞運項目組裡,張婉婷與多位社會知名人士宣傳茶文化,在這裡她不僅獲得了學習鍛鍊的機會,還受到了多方關注。因為茶,她還與不少外國友人成為了朋友。

在那之後,張婉婷不僅參與了多檔電視節目的錄製,還頻頻出現在各大型活動之中,許多企業都聘請她進行茶文化培訓和講座,畢業後的她更是拿到了一份令人羨慕的好工作。

惜茶  精髓在於家

就在人人都以為她會在這條路上風風光光地走下去時,張婉婷卻做出了讓人意外的舉動:辭職,生孩子,與丈夫共同經營小茶店。說到丈夫,婉婷滿眼都是甜蜜,她親切地稱呼他為「瀟灑哥」,語氣中是受寵溺的幸福。

「我和瀟灑哥是高中同學,高考後就在一起了,我學茶,他學的是國際貿易。」婉婷開心地給筆者講著她與瀟灑哥的愛情故事,「知道我愛茶,為了能跟我有更多的共同話題,他也慢慢去接觸茶,大學畢業後就開始籌備開了這家茶葉店。」

學茶、開店,創業的日子十分艱辛,當問及婉婷畢業時為什麼不直接讓她和自己一起開茶葉店時,瀟灑哥笑著說:「我就是喜歡看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呀!她想出去闖闖,我就在身後默默支持,她願意回來一起創業,我就和她相互扶持。」

「一開始對自己茶路的規劃就是希望畢業後能出去外面工作兩年再回來,」張婉婷說,工作的時候眼界更開闊,學習和積累比較多,但是工作常常會將頭腦蒙蔽住,不能更寬廣地學習茶,這並不是她想要的,也便不會局限於此。

在開店的同時,雖然張婉婷還有一些定期開設的茶藝培訓,但更多的時間是在家裡看看書、與家人一起品品茶。「我沒有很大的夢想,只想著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像對待每一泡茶,不去回味前一泡,不去憧憬下一泡,而是用心泡好眼前這一泡。將水注進去,將茶湯倒出來,每一步都用心去做,茶魂自然就會顯露出來。」

正如婉婷所說,愛茶,是她一生的追求。堅持愛茶,是她的生活方式。再偉大的夢想也不夠最徹底的堅持厲害,茶路漫漫,她將風雨兼程。

轉載聲明

文圖版權屬於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旗下《茶行天下》,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或用於其他商業用途。轉載請按照以下轉載格式:

1、來源:茶行天下;

2、作者:茶行天下記者XXX;

3、茶行天下微信號:teanews289;

4、轉載圖片時勿覆蓋「茶行天下」水印。

如未按此要求轉載,同樣視為侵權。

聯繫電話:020-83003588

相關焦點

  • 張婉婷,七十歲的小女孩
    那時候香港是沒有女導演的,張婉婷的母親說電影界是「男盜女娼」,讀了書的女人從事這樣的行業是「離經叛道」的。回國後的張婉婷在香港電臺實習兩年後,考上紐約電影學院,一次偶然的機會,給邵氏老闆介紹器材展覽,老闆對張婉婷很是賞識,許諾回香港有作品可以找他投資。
  • 秋天的童話——張婉婷、羅啟銳
    羅啟銳、張婉婷羅啟銳生於195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英文系。1981年,羅啟銳執導了李碧華編劇的《霸王別姬》,時年28歲。此後,他考入美國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結識了他終身的生活和職業伴侶張婉婷,與世界大導演李安同窗。張婉婷生於195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心理系,但天生熱愛戲劇和電影的她又去英國布裡斯特爾大學學習戲劇,接著考入美國紐約大學電影學院。
  • 漫漫長路我們一起走過
    漫漫長路我們一起走過-致國慶、中秋暨愛協成立6周年漫漫的長路我們一起走過
  • 見證黎明舒淇相愛大導張婉婷
    張婉婷,香港金牌導演、編劇、監製。她曾拍攝《非法移民》《秋天的童話》《七小福》《玻璃之城》《北京樂與路》《宋家王朝》《歲月神偷》等熱門佳作,屢屢斬獲金像獎和金馬獎。她電影向來有強烈的時代背景,而新與舊、貧與富、傳統與潮流、東方與西方文化等,也被譽為香港女性導演第一人。
  • 香港女性導演張婉婷:別拿女性導演衡量我(圖)
    講到香港女性導演,張婉婷是絕對繞不過去的一位。在轟轟烈烈的「新浪潮」中,她的電影以女性特有的敏感,以及如油畫般色彩的鏡頭,描寫著愛情的種種無奈。對男女情愛心理的駕輕就熟,讓她得以在「新浪潮」最高潮時屹立潮頭。在她之前,愛情在銀幕上的表現,多是瓊瑤式大哭大鬧的悲喜,但從她開始,愛情更多地是在閃爍的眼神、含蓄的對話甚至空鏡頭裡流轉。
  • 香港女導演張婉婷:別拿女性導演衡量我(圖)
    講到香港女性導演,張婉婷是絕對繞不過去的一位。在轟轟烈烈的「新浪潮」中,她的電影以女性特有的敏感,以及如油畫般色彩的鏡頭,描寫著愛情的種種無奈。對男女情愛心理的駕輕就熟,讓她得以在「新浪潮」最高潮時屹立潮頭。在她之前,愛情在銀幕上的表現,多是瓊瑤式大哭大鬧的悲喜,但從她開始,愛情更多地是在閃爍的眼神、含蓄的對話甚至空鏡頭裡流轉。
  • 我的1979分手真的都是張婉婷的錯嗎?李二和真的愛張婉婷嗎?
    我的1979真的都是張婉婷的錯嗎?李二和真的愛張婉婷嗎?提起這本小說,不得不說,這本書文筆很好,小說中寫到的農村也很真實,很有時代感。讓我放棄這本書的原因便是張婉婷的分手。當時看到這裡的時候一整天都很沉悶,想著後面張婉婷肯定會被追回來,會出現反轉,但看到後面越來越虐心,不想跳劇情的我更是直接去看結尾,去百度張婉婷和李二和最後在一起了嗎?最後的結果無疑讓我更難受,更鬱悶。不由反思李二和明知道出國之後很多人都會改變初心,還選擇讓她出國。
  • 柏林專訪張婉婷:新片是所有中國人的集體回憶
    去年在柏林電影節憑藉《歲月神偷》獲得水晶熊獎的張婉婷導演今年擔任了新生代電影單元的評委,張婉婷接受網易娛樂專訪時透露今年秋冬即將開拍自己的新片,是「一部40、50年代逃亡的故事,在亂世幾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希望它是所有中國人的集體回憶」。
  • 羅啟銳張婉婷銀色搭檔 稱絕不「聯合導演」(組圖)
    同是導演又是夫妻,這樣的組合併不多見,香港影壇的羅啟銳與張婉婷就是這樣一對銀色搭檔。他們的電影產量雖不高,卻口碑上佳——《七小福》、《秋天的童話》、《玻璃之城》、《宋家皇朝》、《北京樂與路》等。今天起,張婉婷監製、羅啟銳導演的《歲月神偷》將在內地全面公映。這部文藝片已經在香港創造了2000萬港元的票房,稱得上是近期香港影壇的票房神話。
  • 專訪《三城記》張婉婷:漂泊會讓人有更多的靈感
    上一部作品《歲月神偷》在香港創紀錄地獲得2000萬票房,張婉婷本可以趁勝追擊,馬上開拍《三城記》,但因投資方投資金額無法滿足預算,不願意求全的張婉婷選擇了停拍。這也使《三城記》成為她繼《歲月神偷》之後第二部橫亙十年的心血之作。
  • 張婉婷慨嘆:內地錢多,但懂電影的人不多
    採訪中,張婉婷與記者一起分享了周潤發、姜文、舒淇等人曾經的趣事,也談到了現在內地錢多,但懂電影的人不多等囧事。一向擅長發掘新人的她認為,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演員都需要八到十年的時間才能磨練成為明星。明星趣事周潤發曾被黑幫押著拍戲拍《秋天的童話》時,張婉婷去找周潤發,那時候年輕的發哥還是「票房毒藥」。
  • 《三城記》導演張婉婷說的
    導演張婉婷  由張婉婷導演,羅啟銳監製,劉青雲、湯唯、秦海璐、井柏然、黃覺主演的影片《三城記》將於8月27日全國上映。昨日,影片在廣州舉行提前試映,導演張婉婷更於映後來到現場與觀眾交流,她透露,影片故事以成龍父母的愛情為原型,其他配角也來自成龍小時候認識的人,故事真實度高達90%。電影《三城記》講述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由劉青雲飾演的房道龍和湯唯飾演的陳月榮,輾轉於安徽、上海和香港三城追逐真愛的故事。  據悉,戲中「房道龍」曾動心要參選「上海先生」,後因戰爭比賽停辦才作罷。
  • 茶語館 | 如飲秋茶,甘苦自明
    秋茶一盞,清風如許,細雨輕柔。甘與苦,唯己心所得,自知人生的苦處,哪怕歡聲笑語在側,自得人生的甘處,即便身陷泥淖。朝看秋露,暮賞秋霜,一茶裡,訴盡了人間百態,兩袖中,過往了名利得失,唯餘清風在側,只品氤氳茶香。嘆落花,只覺天尚早,已是暮歸來,傷逝水,今昔揮別去,他年再相逢。秋茶一盞,品味了生活的苦甘,冷暖的世故人情,雖有無奈處,亦有妙趣時。前路漫漫,上下求索,清風徐徐,自明甘苦。
  • 路漫漫,音樂相伴
    人生路漫漫,其修遠兮,一路穿過風雨,有沒有覺得也有些疲憊呢?累了,就聽聽暖心的音樂吧,暖暖你疲憊的心吧。下面小編今天繼續為大家推薦幾首好聽的歌,希望大家喜歡。聽這首歌就像在帶我們在漫漫人生路上尋找光明和自由。《遠方》劉明漢;這首歌出自麻油葉成員劉明漢的專輯《樹影年華》。
  • 《漫漫回家路》舊瓶裝新酒
    《漫漫回家路》讓人好奇,都什麼時候了,還出現這種苦兒流浪尋親的電影?一字排開的大明星,怎會甘於一定很扁平的角色?故事確實如想像中簡單,一名印度小男孩,誤搭上夜車,被帶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輾轉去到澳大利亞。他連家鄉的地名都講錯,但心裡從沒放下回家的願望。
  • 利川「張婉婷被拐」:其父一手導演的欺騙公眾的鬧劇!
    利川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沙溪派出所民警通過一天一夜搜尋,於當日19時許已成功將張婉婷找到,並平安送到其家長手中。民警找回張婉婷 ▲ 2 事情經過是怎樣? 11月22日下午17時許,利川市公安局接到張婉婷爺爺報警,稱其5歲的孫女從中午放學後一直未歸,擔心被人拐走,請求幫忙尋找。 接警後,該局立指令沙溪派出所、刑偵大隊處警,經了解得知:走失小孩張婉婷,5歲,在小沙溪玉河小學讀學前班,於22日放學後被一輛白色車接走。
  • "三城記"導演張婉婷講述動蕩年代的父輩故事
    籌備十年:  聽成龍父親講那過去的事  從第一部電影《非法移民》開始,張婉婷和羅啟銳就成了從未拆散的組合,兩人拍攝過《秋天的童話》《玻璃之城》和《歲月神偷》等多部經典之作,談及夫婦二人的合作模式,張婉婷說:「如果這個題材我比較有感覺,就是我就當導演,如果他比較有感覺,就是他當導演。不當導演的那位就當監製、編劇、雜務啊,在旁邊幫忙。」
  • 人生路漫漫,何曾有坦途!
    人生路漫漫,何曾有坦途。人生就像一條未知的拋物線,你不知道你何時會跌入波谷,又何時能東山再起,你唯一知道的就是人生路上有曲折。人生不是一條筆直的路,它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盤山路,在曲折中上升,在蜿蜒中前進。人生遇到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蹶不振。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怕不過的山,堅持堅持總會看到光明。人生不是你做的電梯,它是兜兜轉轉的樓梯。人生的道路上沒有電梯的捷徑可走,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夯實你的腳步,才能達到終點。
  • 人生路漫漫,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人生路漫漫人生路漫漫,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幾乎是我們一個人走,沒有人能夠一直陪伴左右,>我們得靠自己吞下委屈,咽下苦楚拼盡全力,相信自己一個人也能走下去人生路漫漫>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即使摔倒了,也要自己站起來就算含著淚流著血,也要奔跑因為靠自己,才踏實,才有安全感人生路漫漫
  • 《三城記》曝導演特輯 張婉婷獲眾主創「點讚」
    片方今日曝光「真愛相守」製作特輯,揭秘導演張婉婷和監製羅啟銳打造該片的幕後。此次十年打磨《三城記》,導演張婉婷依然將她一貫的細膩和真實細節最大化。《三城記》展現個人魅力 眾主演道從影初體驗    在今日曝光的「真愛相守」製作特輯中,導演張婉婷的個人魅力贏得所有主演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