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型飛機首飛,關注程度不低於轟20,具有重大意義

2020-12-23 獵鷹出擊

「首次」指第一次,戰機的「首飛」則是指第一次飛行,第一次當然只有一次,但我國一款新戰機的「首飛」卻有三次。7月27日,我國AG600「鯤龍」大型水上飛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雖然是海上首飛,但此次並不是AG600「鯤龍」的第一次飛行,之前AG600「鯤龍」就已經進行過兩次飛行,不過前兩次飛行的環境不同,分別為陸地首飛、以及水上首飛。

目前AG600「鯤龍」一共進行了三次首飛,也就是陸地首飛、水上首飛以及海上首飛,這三次首飛均取得了成功。AG600「鯤龍」的成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其受關注程度甚至不低於轟-20。AG600「鯤龍」受關注的原因,主要是因為AG600「鯤龍」的用途偏多,因為AG600「鯤龍」可以同時進行海陸空三個方面的飛行,因此AG600「鯤龍」可以擔任海洋巡查、山林滅火、以及為小型島礁運輸物資的重任。

在AG600「鯤龍」可以肩負的重任中,海上救人是AG600「鯤龍」的「拿手好戲」對於漫無邊際的大海,一旦人員掉入海中央,如果沒有外部人員的救助,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性,並且即使有外部救援,也需要在有效的時間內開展救援行動,否則落水人員將因為在海裡被凍得失去了體溫,最終沉入海底,因此救援效率成為了關鍵。

過去執行海上救人任務的對象,主要為直升機,不過通過以往的救援經歷來看,直升機低空搜索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直升機低空搜索的速度慢,因為救援過程中需要貼著海平面很低的高度進行低飛,因此很容易出現噴氣式戰機貼海低飛的危險,為了降低危險,因此直升機的飛行速度並不能太高,從而導致直升機救援的效率十分低下,並且因為飛行的高度較低,導致直升機低空搜索的範圍很小。

AG600「鯤龍」水陸兩棲飛機則能夠十分完美的解決直升機低空搜索存在的問題。AG600「鯤龍」不僅可以在非戰爭時期發揮作用,其在戰爭時期同樣是「一把手」,以美國與日本的戰爭為例,當時因為美國海軍擁有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的輔助,因此上百名掉入水中的美軍飛行員,能夠成功獲救。

日本飛行員則沒有那麼幸運,飛行員的大批量損失,是日本戰爭失敗的原因之一,當時日本僅擁有一大批先進戰機,但卻嚴重缺乏可以駕駛戰機的飛行員。在戰爭時期,落水飛行員的數量可達每日100名,因此AG600「鯤龍」水陸兩棲飛機就是飛行員的「救命丸」。

相關焦點

  • 轟20何時首飛?突防能力超強,戰力或超轟6K五倍
    轟-20戰略轟炸機在很早就開始被軍迷所關注,普遍認為當前世界上或許只有三個國家既有當務之急,又有資源來發展戰略轟炸機,我國就是其中一個。
  • 講真話,轟-20現在首飛與未來3年內首飛,差距真的大嗎?
    其實,轟-20現在首飛與未來3年內首飛,意義差距不大!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轟-20是小夥伴們最關心的武器裝備之一,與003航母、096戰略核潛艇並駕齊驅,但是既然現在首飛也並不能帶來重大改變。1、轟-20是我們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重要體現,是核反擊的國之重器。是的,是核反擊,說到底還是戰略防禦,有了轟-20意味著我們有全球核反擊能力,其最大意義還是防禦和戰略威懾,對於目前的局面並不能帶來本質改變。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三次成功首飛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航空工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航空工業和AG600項目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揚「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個標誌性成果,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 等不來轟20不要急,獵鷹察打一體無人機首飛,航程碾壓轟6N
    十年前的1月11日"黑絲帶"殲-20在西安閻良國家試飛中心一飛沖天,率先開啟了空軍"20"時代而且中航工業集團也在今年1月11日前頻繁展示一架被幕布遮蓋住的大型飛翼布局轟炸機。因此包括很多軍事專家在內理所應當地認為,作為"20時代"的封筆之作轟-20很可能會在今年1月11日這個別具紀念意義的日子首飛。
  • 美空軍研發新的轟炸機,B21首飛指日可待,我國轟20更先一步
    近年來,為了使戰略轟炸機的規模不減弱,美國空軍也一直在努力延長B52轟炸機的就役時間,但B52畢竟是1955年服役到現在,各性能也逐漸不適應當前的要求。 對此,美國空軍決定研發新的戰略轟炸機來取代這些舊的B52。 但又考慮到成本的問題,以及時間上的消耗, 就在B2的基礎上做了改良版-B21。
  • 外媒聚焦中國空軍2021發展:發動機有突破,轟-20受關注
    不過,觀察家們仍然預測2021年中國空軍會有什麼樣的發展,比如發動機方面,中國飛機的常年心病。文章稱,目前中國首屈一指的戰鬥機——殲-20,使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和國產的WS-10發動機。2020年11月出現了殲-20配裝WS-10C發動機的圖片。不過,殲-20終將使用推力更大的「峨眉」WS-15發動機。
  • 換新發動機的圖-160首飛成功!羨慕?不,中國造轟-20已經萬事俱備
    3日在俄羅斯喀山市戈爾布諾夫飛機生產廠成功完成首飛。 (不要看不起老六爺,人家曾經兩次擊敗過圖-22M3"逆火"超音速轟炸機) 以轟炸機為例,我國的轟-6K型轟炸機是測繪仿製蘇聯當年的圖-16
  • 中國轟20與美國新轟炸機比相差多大?有一項不在B2轟炸機之下
    近日,中國官方宣布了自己空軍已經入列了殲20和運20戰機,而曾經空軍司令員表示的「轟20」型大型遠程戰略轟炸機依舊不見身影,那麼對於中國軍隊來說,轟20會在什麼時候進入現役呢?而對於轟20來說,技術上已經完全不存在問題了,轟20會是如何的形態?
  • 俄羅斯老湯做新菜,首飛優秀新戰轟,轟20排名可能被推後一位
    經過長時間的沉澱,終於在今年的11月3日,於喀山機場,成功首飛了由圖-160M圖紙改進而來的圖-160M2戰略轟炸機。 根據俄羅斯國內媒體的大肆報導,圖-160M2的首飛共計飛行2小時20分,取得圓滿成功。未來聯合航空製造集團會著重提升圖-160M2戰略轟炸機的產能,根據俄羅斯的計劃,將會重新生產50架圖-160M2,極大提升俄羅斯的核威懾能力。
  • 轟20研發取得重大進展!或用渦扇18發動機,體型比B2更大
    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的專題片《永遠的軍魂》第三集中的一段解說詞提出:「新型遠程戰略轟炸機『轟-20』的研發取得重大進展」,讓軍迷們倍感激動,其實轟-20現在還被包圍在一層迷霧中,撥開迷霧,一些基本事實已經逐步清晰,烏龍也在此梳理了一下。圖片:轟-20的字樣第一次出現在央視上1、進度:沒有首飛!
  • 鯤龍-600迎來海上首飛,姍姍來遲,究竟有何厲害之處?
    三次首飛據媒體報導,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標誌著鯤龍600的研製已經進入了尾聲,但事實上這是它的第三次首飛。這時候一定有觀眾想問,為什麼是第三次首飛呢?
  • 網傳:轟20總師人選敲定?
    伴隨著各種新型戰機(如殲20)的問世,我國空軍一躍成為空中強國。儘管如此,和美俄等國相比,我軍還缺乏一種遠程戰略轟炸機,所以有關「轟-20」的消息就倍受關注。綜合目前的消息來看,轟20的確還在研製過程階段,除各種曝出的研發細節進程,性能,以及漫天網傳的各種猜測照片之外,同樣受到關注的便是轟20的設計總師。
  • 俄媒進行猜測,轟20預計今年首飛,5年後即將量產
    為了更好地保衛祖國安全,我國自然也將不斷努力。如今我國轟-6家族正在不斷壯大,並形成了完備戰力,最多還能攜帶7枚鷹擊-12反艦飛彈,足以對航母造成致命打擊。只是若與美俄相比,我國轟炸機還是要落後許多。無論是俄羅斯的圖-160還是美國的B-1轟炸機,都足以對我國轟-6系列轟炸機形成碾壓優勢。
  • 殲20飛機首飛10周年:翱翔藍天的殲20戰鬥機
    朱鵬 攝飛機機電協同實驗現場。 朱鵬 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的殲-20飛機。 嶽書華 攝降落瞬間的殲20飛機。 朱鵬 攝殲20「威龍」戰機在航空開放日的飛行表演現場。 周閩 攝展示飛行的殲20飛機。 朱鵬 攝正在飛行的殲20飛機。 朱鵬 攝飛機軟體調試現場。
  • 航空工業「官宣」:20時代,中國空天大殺器全在這裡了
    不可置否,殲20是「20時代」的領頭羊,帶領著去年全年為疫情出徵全世界各地的運20和起飛重量達10噸級的「新面孔」直20,為「20大片」拉開大幕。由於大家都太過於熟悉這三位了,在此就不做過多介紹。下面這三機「同飛」的帥氣畫面,看就對了!
  • 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 飛機性能如何飛出來?專訪首飛機組組長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26日,我國首款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圓滿完成首次海上試飛。央視《面對面》記者王寧專訪了鯤龍AG600海上首飛機組機長趙生。湧浪多變 AG600海上首飛需挑戰複雜海洋環境鯤龍AG600具有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的能力,是填補我國大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需要的重大航空裝備。
  • 國產人工影響天氣大型無人機首飛成功,翼龍2呼風喚雨,又創第一
    說起無人機大家都很熟悉,最近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大型無人機翼龍2再創佳績,變身影響天氣的神器,傳來了好消息——國內首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經過改造的「翼龍2」換名「甘霖-I」變身成功,這架四川造的無人機為甘肅的祁連山降下「甘霖「。據測算,如果飛行50次,就可以帶來6-8億方降水,相當於一個中型水庫的庫容。那麼大型無人機投入民用,是不是有點浪費?
  • 國內唯一中大型太陽能飛機在德清莫幹山機場首飛成功!
    在高空運行的航空器二氧化碳等廢氣大量排放,對大氣環境的汙染較常規尾氣更為嚴重,全球航空產業發達國家都在擴大並深入研究太陽能作為新型清潔能源在航空器領域的應用,我國航空器清潔新能源的應用試驗也在逐步嘗試。
  •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火箭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表示,「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肖耘介紹,目前我國具備中低軌道發射能力的主力運載火箭,僅能夠將3噸以內的有效載荷送到太陽同步軌道。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將此項能力提升到了4.5噸。
  • 美戰略轟炸機被爆設計缺陷,已延遲首飛!俄羅斯人:轟20可能更快
    總而言之,此次美戰略轟炸機被爆設計缺陷,對於我軍來說是個好消息,這意味轟-20的對手出現了意外,現在B-21的首飛時間不可能早於2022年了,而美軍原本的計劃是於2021年12月進行首飛的,也就是說B-21的首飛至少延期1年,那麼,美軍又給自己寬限了一年半年的,其B-21戰略轟炸機遭遇到的問題,我軍轟-20能否從中吸取經驗,從而超越其進度